浅析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ang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观念落后、职责不明确、工作难度大、承担的责任大、理论研究和学术研究时间少、队伍不稳定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和辅导员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文章结合实际情况,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试图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使辅导员的工作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 高校 辅导员 专业化
  [作者简介]曹红战(1971- ),男,河南许昌人,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河南 许昌46110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9-0060-02
  
  高等院校的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校园秩序的稳定、校园文化建设、校风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都在辅导员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要求,从而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的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这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和要求。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在专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陈旧,专业化建设基础差。专业化是指某一项工作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专门人员专门从事,并使工作不断提高的过程。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大都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和观念上的保守与落后,普遍认为担任过学生干部、获得过奖励、学生党员、综合表现优秀、有某个方面特长的毕业生就可以了,在选拔和聘用辅导员时没有制定出一个相对科学的标准,这是导致辅导员队伍不能加强专业化建设的根本原因。尤其是近几年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严峻的就业形势使想当辅导员的人大幅度增加,这本应该是一件好事,但不少应聘者的动机并不是真正想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而是想将此作为一个“跳板”,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再加上他们或者由于没有受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的专业培训,或是由于在工作后的专业培训不够,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所以无法很好地完成辅导员的工作任务,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更无从谈起。
  2.任务重,经验缺,辅导员力不从心。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最直接的引导者,学生个人所遇到的思想困惑、心理障碍、人际交往、专业学习、个人发展、职业选择等许多问题都需要得到辅导员的正确引导,否则,学生将很难顺利地度过大学生活,甚至个别学生会因此而出现一些意外的突发事件,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职业咨询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但在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中,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师生比一般在1∶150~1∶200之间,有的则高达1∶300,这对于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来讲,无疑是一个难题,他们大多缺乏生活经历和工作经验,根本无暇顾及理论提升与业务学习,面对由这么多大学生组成的群体,他们往往会力不从心,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显得手足无措,整天只见他们忙碌的身影,而不见工作中有明显的起色。他们只能完成表面上的工作,应付日常事务,使工作处于一种低水平的重复之中,很难有所发展和创新。
  3.定位不明声望低,严重影响专业化建设。由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定位不明确等因素,很容易与一般行政人员相混淆,从而导致辅导员工作任务繁杂、时限规定紧、工作难度大,投入很多精力却难见成效。再加上辅导员的社会声望偏低,这种思想认识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他们要服从学校各级部门的领导和任务分配,包括教务、总务、宿管、保卫等;另一方面,由于辅导员在人事上划归院系管理,他们必须承担众多的院系基于工作需要的教学秩序管理和行政工作事务,成为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业指导、生活服务等工作的“综合体”。这种现状使辅导员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从打扫卫生、上传下达、召集会议,到发展党员、个别谈心;从抓迟到早退、查教室寝室卫生,到抓各种违纪。一个人面对几百人,每天忙得焦头烂额,而他们真正的本职工作——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正在被逐渐弱化。事实上,辅导员是戴着教师的帽子干着学生的“保姆”、学校职能部门的“勤务兵”、院系的“服务员”的工作。特别是在职业类院校中,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未达到理想的程度,他们出现各种问题的概率较高,而院校在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也较多,导致了辅导员老师工作繁忙。这使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慢慢地疏远,不像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不像朋友之间的关系,而变成了纯粹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另外,尽管国家的有关文件也规定了在高校学生中要同时设立辅导员、班主任的有关制度,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困难,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责与职能划分无法达到十分明确的地步,因而常造成对于某一件具体的事务,两个人要么都管,要么都不管,至于班级内的重大事务的决策,则又很难形成一致性意见,这也为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提出了难题。
  4.职业寿命短,队伍不稳定,专业化建设更加困难。虽然根据有关规定,辅导员工作有比较明确的年限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职责不明确、工作要求高而职业地位低、工作待遇不理想、看不到发展前景等状况,使许多辅导员从一开始便不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跳槽、转岗等现象较为普遍;从制度上看,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办法欠缺,高校的专业技术职称有十分严格的硬指标,每年授课若干学时,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等,而辅导员的本职工作是课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用多少学时来计算。尽管在有的院校也制定了辅导员评聘职称时的政策支持,但他们对此也有自己的顾虑,如何才能在辅导员和专职教师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辅导员并不看好自身工作的前景,并把它作为权宜之计,尤其是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还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如果学生出现意外事件,那么辅导员受到的负面影响则会是长期的,从而导致他们在工作中疲于奔命,更多的是采用“管”和“堵”的方式,他们普遍的思想仅仅是停留在“学生不出大事”上,而无暇顾及自己的专业提升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所有这些都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与发展,至于建设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则是更加困难。
  
  二、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策略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认同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句话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供了启示。高校的各级领导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建设一支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既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到一定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要树立“学校教育,育认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摆正各种资源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其他工作之间的分配关系,要在制度方面加大对辅导员的倾斜力度,要在福利待遇、相关奖励、提拔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同时,作为辅导员也必须转变观念,要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项神圣的事业来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自己的工作放到学校的大局中,要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密切结合,善于从工作中找到乐趣。这样,上下齐心协力,才能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认同感,从而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制定标准,拓宽渠道,把好入口关。《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高校要认真做好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配备工作。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加强专业化建设,必须健全和完善相应的选聘制度,严格选聘程序,合理配置队伍。在辅导员的选聘工作中,各高校应根据教育部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的同时,还应在辅导员的素质方面严格把关,按照政治强、品质好、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为了尽可能多地把优秀人才吸纳到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来,可以进一步拓宽渠道,笔者认为可以从本校品学兼优的、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的优秀毕业生中选拔;可以把一些师德好、业务水平高、在学生中享有一定威信的教师作为兼职辅导员;可以从高师院校招聘思想政治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考虑返聘从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岗位上退休的老教师做辅导员。同时在配备辅导员时要考虑他们的学历、年龄和性别,还要根据在校男女生人数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拔男女辅导员,从而利于工作的开展。总之,要建设一支学历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男女比例相对平衡的辅导员队伍是十分必要的。
  3.建立制度,科学管理,提高综合素质。为进一步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在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方面下大工夫。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和辅导员神圣职责的完成情况。根据国家的有关文件精神和我国高等院校办学的特点和大学生的特点,一方面,高校辅导员队伍要具有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人文自然学科等四种基本知识和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职业指导的能力等三种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只能是进一步加强,而不能削弱,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方面,要建立完整、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科学管理,以利于提高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例如,辅导员培训制度、听课制度、与学生谈话以及和家长联系的记录制度、进教室和宿舍制度、考核及奖罚制度、职称评定制度,等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辅导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为更好地履行其职责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稳定辅导员队伍,为专业化建设提供保障。
  4.理顺关系,减轻负担,增强积极性和实效性。要进一步理顺学生工作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科学定位辅导员的角色是更好地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切实减轻辅导员工作负担,提高其工作实效性和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关键。
  辅导员角色的科学定位应是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其工作内容涵盖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日常管理及服务工作,其工作重心应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不是纯粹的事务性工作。因此,为进一步理顺关系,切实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探索:一是学校要作出努力,在学校机构改革及各部门职能确定时,充分考虑到部门与部门之间协调统一的关系,理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划分清楚涉及学生工作各项职能部门、人员的责任与任务,规范相关事项的沟通与协调的工作程序,严格工作制度和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使他们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同时要结合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和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充分调动“两课”教师、心理咨询中心人员、就业指导部门人员等有关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另外在各个系、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机构和人员,以辅助辅导员搞好工作。二是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可以设立正、副两名辅导员,他们共同负责300~400名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具体设想如下:正辅导员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理论学习、正确理论信念的确立、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着重树立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副辅导员则注重加强对学生在专业学习、日常管理等具体事务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工作,着重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正、副2名辅导员各负其责,但又要相互配合,这样既可以使两个人都能集中精力和时间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又可以使他们腾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不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以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进一步增强他们工作的专业性和实效性,从而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提供可能。当然,在正、副两名辅导员对重大事务的决定权方面应有所侧重,一般应以正辅导员为主,副辅导员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与在每班设立一名班主任相比既可以避免前面所述的不足,又可以不断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效率。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再加上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又有一定的差异,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不能一概而论,各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大胆的探索,真正找到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丁昆.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难点及对策之我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9).
  [2]蔡立彬.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7).
  [3]黄秀娟.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浅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17).
  [4]王树荫.论大学生思想专职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途径与方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5(1).
  [5]曹琨,杜宪增.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2).
  [6]李望平,刘配欢.高校基层学生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及其实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3).
  [7]白涛.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探索[J].青年探索,2005(3).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EB/OL]. http://www.gov.cn/test/2005-07/01/content_11547.htm,2003-12-26.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wenming.cn/gzyd/2008-09/30/content_14540670.htm,2004-
  08-26.
  [10]王兴国.论加强青年大学生政治观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2).
  [11]蒋礼文.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探究[J].教育探索,2007(6).
其他文献
以FDIC合同条件为基础,本文介绍了我国公路建设工程中产生施工索赔的原因,提出了施工单位要想取得索赔成功需要把握好的索赔程序、索赔依据及索赔谈判等几个重要环节。
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成本核算的电算化其具体内容和方法包括几个方面:首先要建立一套适合本单位自身特点又和财务会计相联系的科目体系.这项工作是一项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成本核
[摘要]文章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对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研究,提出通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拓宽教学思路,实现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体系与方法的多元化,提高教师职业素质,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明确科学研究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等,促进高职院校健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健康教育评价方式发展对策  [作者简介]隋幸福(1963- ),女,山东东营人,东营职业学院艺体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目的:明确影响基层医院护生教学质量相关因素,论证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以100名实习护生为调研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
针对传统口腔临床见习方式的诸多缺点,浙江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将自主研发的新型交互式视讯系统引入到口腔临床教学实践中,提高了教学质量,并且有利于远程教学和会诊.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教育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通过探究音乐教育实践中的教学,来改进和改革旧的传统教学模式。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课堂教学内容  音乐课从属于文化艺术情感培养领域,在教学过程当中对于课堂的灵活性、组织性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与其他文化类科目相比起来要求更高,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不偏离其轨道的基础上做
本文通过浅析名片的各种印后工艺,阐述印后工艺为名片设计带来的点石成金效应,启发和呼吁企业及设计师重视名片的印后工艺,拓宽名片的设计与制作的发展空间,令小小名片发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