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遇性、共在性与历史性——重释马克思辩证存在论的实践哲学基础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观点所内蕴的哲学存在论意义是马克思辩证存在论建构的理论基石。但是,实践观点作为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范式在得到普遍认同的同时却陷入被庸俗化理解的境地,它作为马克思辩证存在论建构载体的合法性也遭到挑战。重新解析实践观点内含的“境遇性”和“共在性”的存在论意蕴及其固有的“历史性”的存在论视域,可以克服实践论研究范式的当代危机,重新确证马克思辩证存在论的真实意义。 The philosophical ontological meaning implied in the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is the theoretical cornerstone of Marx’s dialectical existence theory. However, as a research paradigm of Marxist philosophy, the practice view has been generally accepted as a vulgar, while its legitimacy has been challenged as the carrier of the dialectical existence of Marxism.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existential implications of “realism ” and “commonality ” contained in the practical view and its inherent “historic ” existentialist horizon can overcome contemporary crisis of practical research paradigm , To re-confirm the true meaning of Marx’s dialectical existence theory.
其他文献
普特南早期研究的重点在于用实在论观点解释科学革命的现实。研究者一般把他这一时期的观点归于塞拉斯、夏皮尔等人的科学实在论阵营,并且认为他日后的内在实在论和实用主义
雷蒙·阿隆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在法国甚至整个西方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2000年以前,我国学术界对阿隆的思想关注甚少.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其重
理查德·罗蒂以非传统道德的文学来喻指其反传统道德的伦理观,从而倡导建构一种以“文学文化”为基础的“伦理的审美生活”范型,此范型一方面在私人领域标举以自我叙述创造性
近代中国的历程是伴随着“西学东渐”的这一历史潮流展开的,随着“西方文明”的自我堕落和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本土文化再度复兴,一股文化上的保守主义思潮在学术界流传开来.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极为晦涩难懂,将其通俗释读很有价值和意义.通过对以陈嘉映先生《读本》“导论”第二章第五节为蓝本的内容进行通俗改写和补加释解,我们发现,这一节
尽管和平心理学领域中的研究文献增长迅速,但美国的心理学家们对冲突如何解决,和平如何概念化,以及和平如何达成等问题并不太关注.本文回顾了和平心理学的悠久历史及其宽广的
生态批评家们普遍认为,马克思没有完整的生态危机理论,进而指责历史唯物主义缺乏内在的生态逻辑.柏克特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生态批评家们没有领会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一个复合概念,又是一个集合概念.马克思本人并没有刻意构建一个概念和范畴演绎的哲学叙述体系;恩格斯和列宁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了系统化的尝试和设想
“恐怖”作为伦理学基础预设了共同体边界的确定和普遍性主张的适用范围的不确定性。在考察索福克勒斯和塞涅卡对于同一个故事的不同叙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塞涅卡的《俄狄浦斯
中国美学对于象的思维方式并非一以贯之。象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审美内涵,因而也表现出不尽相同的审美形态。从整个中国美学史来看,中国美学的象思维有其逻辑的发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