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人集结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xyj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人一旦“扎堆”,往往容易“出彩”,也容易“嚼舌头”。万万没想到的是,齐齐哈尔文化流人“扎堆”之际,竟然“出彩”的这般耀眼。
  康熙中叶,北部边疆局势逐渐稳定,清廷对人犯发配地区及结构产生了忧虑。康熙三十七年(1698)四月,康熙皇帝对内阁大学士们说道:“人命所关重大,朕数年以来将为盗者止诛首恶,为从者从宽免死发往黑龙江。朕曾问及将军萨布素,此等罪犯聚集或致生事。据奏,新满洲兵众多,将凶徒分给为奴,势孤力散,恶不能逞,由此观之,不但全活甚众,且新满洲资意良多矣。”萨布素的“奏对”拭去了康熙心头的阴霾,由此,清廷决定按照流放政策,除将部分罪犯流放到吉林将军辖区宁古塔、三姓、拉林、阿拉楚喀等地给披甲人为奴或到官庄种地之外,更多的文字狱案犯,违法皇室成员及官员则流放到黑龙江。康熙三十八年(1699),黑龙江将军移驻齐齐哈尔,开启了流人向齐齐哈尔发遣的新进程。
  一般情况下,当差、安插、圈禁流人一般以3年为限,为奴的另当别论。流放到黑龙江的文化流人,往往因身份特殊或者文化水平较高而被安置在齐齐哈尔城。这种时间与空间的交汇,为文化流人的集结创造了可能。查考史志,在清代齐齐哈尔历史上,文化流人大规模的集结主要有3次。第一次集结
  从目前掌握的史料看,较早被流放到齐齐哈尔的文化流人是讷尔朴(号拙庵,满洲旗人)、图尔泰(号逸叟,满洲叶赫那拉氏)和李锟(号伊山,汉军)。尽管讷尔朴、图尔泰两人是朝廷大员,但流放的时间都很长。流人文化
  因“南山集案”,康熙五十二年(1713),方登峄、方玄旅、方式济(方登峄之子)、方式槱(方玄旅之子)一千人等被“从宽”免死,并其妻子流放齐齐哈尔。陆续的,又有省亲前来探视的方式济之子方观永、方观承兄弟。方氏一族的到来,在齐齐哈尔城引发一定反响。雍正元年(1723) -月,古今图书集成总编纂陈梦雷(字则震,号省斋)因系胤祉之师涉嫌皇位争夺被流放齐齐哈尔,这是当时清朝最大的文豪。这样,在康雍两朝之交,齐齐哈尔城聚集了至少十几位文化流人。
  图尔泰曾做过御史,因刚直不阿忤逆权臣才被流放。他能诗文、喜欢研究程朱理学,与陈梦雷、方式家族来往密切。方登峄在《逸叟以诗寄阿郎道羁困之状省斋和以慰之余亦武韵》中曾经这样咏叹:
  东邻逸叟悲作歌,子昂慷慨歌重阙。
  我与两君忧患交,三人头上都如雪……
  且喜黄沙白苇中,幡然三老情相悦。
  芒鞋竹杖往来频,一盂稗饭容饕餮。
  这是陈梦雷、图尔泰、方登峄三老一次聚会的生动写照。
  讷尔朴,世袭一等男,善诗文,精梵书,文武全才,著有《画沙集
其他文献
摘 要: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书写了囿于家庭藩篱和男性权杖下的女性意识从苏醒、崛起到最终妥协、沉寂的过程,而作品中贯穿始终的动物意象——山羊弗洛拉从出现到消失,而后再现又再消失的命运与这一过程桴鼓相应。古希腊文化中,山羊被寓意为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化身,本文将从原型理论的角度切入,分析山羊弗洛拉与狄奥尼索斯所具有的女性狂欢气质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酒神精神對于作品情节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逃离
摘 要:自2014年张江提出“强制阐释论”后,文艺学界针对这一问题掀起了持久热烈的对话与争鸣,本文通过探讨“强制阐释论”的主要观点和梳理论争的过程,试图更加深入客观地把握这一命题。同时提出笔者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和疑问。“强制阐释论”拓展了我国文艺理论研究的视域,同时也要批判地看待它,在大话语中保持自己的立场。阐释可以带来新生,强制可能导致偏离,“强制阐释论”对当下文艺理论建构的启发需要更加客观的看
摘 要:语言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符号,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一抹色彩。然而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危机的加深,语言老龄化也逐渐成为语言学家关注的热点。当前国内开对于语言的开发、保护和利用主要针对地方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趋于濒危或代际传承出现断代。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给代际传承增加了新的挑战。推理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逻辑推理为特色,通过语言的运用和悬疑的设置深度锻炼了读者
摘 要:刘第红《花神之约》中的非虚构散文,通过田园空间与城市空间的碰撞、社群空间与个体空间的交融、物质空间与人文空间的辅成,体现了湖南省新化县梅山地区乡村空间形象的素朴特质,包括乡村生活之真、乡村人情之善、乡村景色之美。  關键词:刘第红;《花神之约》;非虚构散文;空间关系;真善美  作者简介:汪楚琪(1996-),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文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外国文学。  [中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02  路遥先生的中篇小说《人生》在开始引用了柳青先生的几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摘 要:在曹植早期的乐府作品中,出现了许多人物的描写。如《名都篇》中的少年,《白马篇》中的游侠,《美女篇》中的美人等。这些人物实际是曹植为了塑造心中理想的自我形象而刻画出来的,体现了曹植在那个时期的美学追求。  关键词:曹植;早期作品;人物塑造;自我形象;美学追求  作者简介:邱昕悦(1997.3-),女,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福柯认为,权力无处不在,话语就是权力的象征。本文主要以语言运用为例,探讨英国族裔作家奈保尔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中的语言和权力关系。  关键词:奈保尔;《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语言;权力  作者简介:尹雯(1984-),女,硕士,讲师,兰州工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
摘 要:《红楼梦》第五回描写了警幻仙子在荣宁二公的托付下带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通过判词、红楼梦曲等情节展现了宝玉在幻境中的经历。第五回是整部书情节的生发点和大框架,和前四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提供了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和主题的思考。但第五回与前四回相比,更有象征性、结构性,是在展现贾府大致情况,介绍人物关系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的线索。并且通过小说中第三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太虚幻境”,将前四回中创造的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儿童文学中的声音景观研究”(编号:17WX15)。  摘 要:儿童对于声音比成人更为敏感,因此,声音在儿童文学中发挥着特殊的叙事功能,声音景观的成功构建是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抹亮色。让人感觉亲切熟悉的主调音能够迅速将小读者们代入故事之中,鲜活的标志音能够增强音景的主体特色,特殊的信号音能够不断加深文本的内涵,所有这些声音的跌宕起伏共同构成了儿童文学中完
摘 要: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上映之后,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大的反响。尤其是此片对于新加坡剧情片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使得新加坡电影更具有多样化。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在1997年金融风暴笼罩下的新加坡一个普通家庭之中的故事,电影主要反映的就是社会下“人的生存”与“人的情感”。诚如是,任何人的关系建立,要么融为亲情,要么平平淡淡,也会出现沟壑,但经历却无法抹去。此电影获得众多奖项,也为新加坡电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