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duino的电子调光台灯设计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ons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全球化,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创造出来,我们的生活方式在科技创新中不断地被更新。本设计通过将单片机技术和PWM调节方式结合起来实现台灯光强调节。通过电子调光台灯上的亮度增减按键,实现其多个档位的亮度切换控制,包含全亮和熄灭。通过将环境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LCD显示屏、蜂鸣器连接到Ardunio,来实现根据环境光强度变化自动调节灯光亮度,并显示对应亮度档位,测量并显示电子调光台灯的工作电压、电流、功率数据,实时显示人体与电子调光台灯的距离,当距离小于设定值时发出警示信号,距离大于设定值时将电灯亮度设为最低。也可设定和记录电子调光台灯的工作时间,当设定时间达到时,发出久坐的蜂鸣提示。
  一、系统设计方案
  本系统主要由控制器模块、传感器采集模块、电源模块、LCD显示模块、蜂鸣器警示模块组成。
  传统的51系列单片机多为8位机,容易操作,价格便宜,但是内部资源较少,存储容量较小,运算速度较慢,很难实现大体积的程序的储存和快速精准的反应控制。并且受时钟限制,其计时精度不高,使得系统的不可靠性增加。STC系列单片机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和保密性能,想要破解较难,在单片机时钟上具有防外部电磁辐射的功能,但是功耗较高,采用5v供电,而且不具有硬件乘法器,运行速度较慢且内部的集成资源较少。所以系统主控制器件采用便捷灵活的Arduino。Arduino支持很多种处理器芯片的开发,内部有很多库,开发应用方便、快捷,支持多种MCU,有一个硬件抽象层,实现了硬件无关层和硬件相关层的分离。但Arduino定制了很多底层的设计。在Arduino平台上,关于硬件电路的软件开发环境是完全开源的,而且有非常丰富的第三方资源。
  在面包板上搭建简易的单片机系统比较简单.可以随时修改硬件。但是搭建系统需要连线较多,线路相互干扰,造成电路杂乱无章,并且搭建的系统可靠性较低。有人尝试自制单片机印刷电路板,而成功实现自制印刷电路很难,并且实现的周期较长,花费较多的时间,使得整体设计进程受到影响。所以本设计控制系统采用在Arduino扩展板上搭建单片机,这种方法比面包板搭建方便、简单,易于搭建,连线较少,价格较贵一些。
  二、设计原理:Arduino通过PWM方式控制双向可控硅实现变电压
  高分辨率计数器被用于PWM调节方式,对一个具体模拟信号的电平进行编码通过调制方波的占空比来实现。电压则是以一种通或断的重复脉冲序列被加到模拟负载上去的。占空比是指有效电平在一个周期之内所占的时间比率。在一定的频率下,通过不同的占空比,得到不同的输出模拟电压。PWM就是在合适的信号频率下,通过一个周期里改变占空比的方式来改变输出的有效电压。PWM输出是数字信号0和1,PWM常用来调光、调速等常规应用。Arduino带~的引脚可以输出PWM波;使用analogWrite库函数(pin,value),value范围在0~255。0~5V的PWM信号将220V交流电转至0~220V的交流电。
  可控硅具有单向导电性。只有导通和关断两种状态。双向可控硅经常被用于交流调压。交流调压利用双向可控硅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和使用方便等优点,使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和生产成本明显降低。
  首先要过零检测,过零后再延时定占空比,用占空比决定功率大小。就是满功率*导通时间/信号周期。利用可控硅变电压要注意可控硅的灵敏度.注意对可控硅模块过载的保护,注意控制大电感负载时的干扰电网和自干扰的避免。
  三、电路设计
  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1)超声波传感器:芯片CS100A:工作电压DC3V~5.5V;工作电流5.3mA:输出方式GPI。测距范围0~150cm,精度3MM,精度达到0.3%。
  (2)环境光传感器:工作电压DC3.3V~5.5V;输出信号为模拟电压,在5工作电压情况范围0~5V。仅对可见光敏感,不需要额外的过滤镜,良好的线性输出。
  (3)蜂鸣器:模块采用9012PNP三极管驱动,设有固定螺栓孔,方便安装,排针引出方便接线。工作电压3.3V~5V;小板PCB尺寸3.3cm×1.3cm。
  (4)LCD显示屏:点阵型液晶显示模块。工作电压+4.8~+5.2V;LCD驱动电压+3.0V~+5.0V;工作电流(背光除外)1.7mA(max);工作电流(背光)24.0Ma(max)。
  (5)按键开关模块:OUT端口,按键按下时输出高电平,释放时保持低电平。
  (6)导线:杜邦线,优质PVC外皮、耐腐蚀、导电性强;导体材料为镀锡铜:耐温耐压。
  (7)电源:采用220V交流电作为输入电源,再转換成5V直流电电源供电给Arduino,Arduino通过PWM方式控制可控硅模块实现变电压。
  四、程序设计
  本设计利用的平台是Arduino。平台由开放原始码simpleI/0介面版构建,并且存在着类似Java、C语言的Pro-cessing/Wiring开发环境。采用Mixly图形化编辑,通过人写代码,使用Arduino进行识别,再反馈给输出。
  程序控制方法和参数设计:模拟输出是PWM信号。定义一直输出的值为a,给a的初始值值为115,两个程序同时运行,当一个按钮按下时,程序收到加的信号,让其把a的值赋为a+20;按另外一个按钮,把a的值赋为a-20,实现调节开关亮度。通过台灯上按键开关,实现台灯多个档位的亮度切换,实现自动调光,成功准确发出警示信号,并且能够显示台灯的工作电压、电流、功率数据,最终成功实现电子调光台灯的控制和显示。
  五、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在灯泡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经过多次检查,必须保证仿
其他文献
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创新作为企业永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信息经济时代,企业要想通过创新战略实现产品创新以获得竞争优势,必须不断追求创新绩效的优
为了研究地铁车顶SUS301L不锈钢叠焊工艺中对熔宽熔深的技术需求,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各项焊接工艺参量对熔宽熔深的显著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法则对工艺参量进行了优化设计,取得了激光焊接SUS301L不锈钢薄板的工艺参量。结果表明,SUS301L不锈钢薄板激光焊接在激光焊接功率为1050W、焊接速率为36mm/s、离焦量为1mm、保护气体流量为25L/min时,熔宽和下板熔深分别为1216.4μm和407.4μm;在最优工艺参量条件下,焊缝表面呈银白色,连续且完整,焊缝区为等轴晶与柱状晶,焊缝平均拉剪强度为
为了使机械臂探头端在扫描过程中始终垂直于待测件表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法向特征提取的曲面自适应检测算法。系统采用光学扫描的方法获取待测件表面3维数据,再通过法向提取算法推导用于位姿校正的映射函数,最后完成扫描路径的自适应规划。在MATLAB中对样件点云进行了杂散点剔除,并通过QUALIFY软件完成待测件的3维重建;对150mm×200mm×10mm的曲面样块进行了光学扫描与路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位置
一、我院路由交换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应用技术型大学要求对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要与社会接轨,培养更加适合行业需求的人才。《路由交换技术》是一门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本门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操性都非常强的专业课程,需要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注重动手能力的提高,对培养合格的网络专业人才尤为关键,以我院为例,主要现状分析如下:  (1)学生基础薄弱。本门课
PLC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實验和实践,来理解掌握理论课的内容,进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现在很多高校的PLC实践课程,都是依托传统的PLC实验台在进行,这种教学形式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多、实验台少,学生很难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就这一问题,很多高校和企业开始寻求解决方案,而PLC虚拟实训平台就是一种解决之道。  1建设虚拟实训平台的意义  (1)传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和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公众的健康需求日益增强.考虑到国外图书馆已拥有成熟的健康信息服务模式,积累了丰富经验,而国内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的开展尚处
为了提升系统误比特率,减小基线漂移以及海水信道的吸收散射等特性对光信号产生的影响,采用了基于水下发光二极管(LED)光通信系统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里所(RS)级联交织码方案,在模拟水下LED光通信实验系统的情况下,分析码字方案中RS码、LDPC码以及交织参量对系统误比特率性能的影响,得到了级联交织码方案的优化参量,并进行了实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级联交织码系统与未编码系统、RS码系统、LDPC码系统相比分别可获得3.8dB,2dB,1.2dB的增益,可有效提高系统的误比特率性能。该研究
政策网络是为应对复杂社会环境形成的新型治理模式.政策网络不仅包括政策制定主体之间的府际关系,还包含政策之间的关联关系.将政策网络中多样化节点与关系可视化有助于了解
为了提高依据邻近点最大夹角提取边界点方法的提取效率,提出了一种层次化快速精确提取边界点的方法。先对任意采样点检索其R邻域内点集,依据R邻域内点集重心点坐标与采样点的距离粗提取边界点,然后将粗提取的边界点及其邻域点投影至微切平面,通过各邻近点与采样点的方向向量求取相邻向量间的最大夹角,再依据最大夹角精提取边界点。通过理论分析和点云数据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算法相较于传统的方法,能缩短
员工绿色行为被证明对组织可持续发展计划的成功实施存在重要意义,但有关员工绿色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还不充分.除了个体对环境问题的态度、主观规范、感知的行为控制等因素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