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宜练养肺功

来源 :现代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xia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学认为,秋季养生,重点在肺。由于秋季天气转凉,气候干燥,一切生物的新陈代谢机能开始由旺盛转为低潮,人体一下子不能适应外界气温的变化,体表肌肤及负担呼吸机能的肺脏稍有不慎,便会感冒、咳嗽。一些素有哮喘病、支气管炎患者也经常在秋季犯病。因此,中医根据季节变化对人体影响的规律,总结出了秋季易损肺的理论,提醒人们注意适应在天气变化,好好保护肺气。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有助于补养肺气的功法:
  1.摩浴鼻子:鼻为肺窍,鼻亦为邪气侵入肺脏的门户,不少人鼻腔黏膜对冷空气过敏,秋季一到便伤风、感冒、流鼻涕。因此,很有必要经常按摩鼻部和用冷水浴鼻。按摩鼻部的方法是:将两手拇指外侧或用食、中指指腹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然后再按迎香穴15—20次,每日早晚做1—2遍,可增强鼻的耐寒能力,亦可治疗伤风、鼻塞不通。如果每天清晨或傍晚,用冷水清洗鼻腔效果更好,方法是将鼻浸在冷水中,闭气不息,少倾,抬头换气后,再浸入水中,如此反复3—5遍。亦可将毛巾浸冷水敷于鼻上。这对防治伤风感冒、鼻黏膜遇冷过敏都有好处。
  2.噝音振肺;护肺可常练“噝”字功。噝音振动肺脏,开窍于鼻。可选择空气清新、环境幽雅的地方,用鼻缓缓吸入新鲜空气,当吸入最大限度时,再用嘴慢慢呼气。呼气时,两唇微张,嘴角后咧,舌尖抵上下牙间的缝隙,默读“噝”字,使气从舌两边排出,待气全部吐出后,再用鼻吸入清气,这样一呼一吸,连续36次。经常坚持,对呼吸气促、咳嗽痰盛和预防感冒等均有良效。练“噝”字功,可采用腹式呼吸,念“噝”字时要收腹提肛,两眼微闭,深匀呼吸,吸气时,腹部自然隆起,慢慢松肛,同时闭嘴,用鼻自然吸气。
  3.按摩喉部:上身端坐,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至胸部。双手交叉20次为一遍,可连续做2—3遍。按摩时要注意拇指与其他四指张开,虎口对准咽喉部,自颈下向下按搓,可适当用力。这种方法可以利咽喉,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4.握拳捶背:端坐,腰背自然直立,双眼微闭,放松,两手握成交拳,反捶脊背中央及两侧,各捶3—5遍。捶背时要闭气不息,同时,叩齿3—10次,并缓缓吞咽津液数次。捶背时要从下向上,再从上向下,沿背捶打,如此数遍。先捶脊背中央,再捶左右两侧。这种方法可以畅胸中之气,通脊背经脉,预防感冒,同时,有健肺养肺之功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晚期肺鳞癌患者GP方案化疗后使用养正消积胶囊对患者骨髓移植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肺鳞癌患者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
目的 分析可吸收缝线在小儿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实际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从2018年的10月到2019年的4月之间收治的包括阑尾炎等症状在内的共200名儿童病患,在对其手术后的缝合工作
目的:研究并探讨规范化康复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 ~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盲数字随机分
我出生在苏南农村,自幼目睹乡间求医问药之艰辛,逐萌发习医为民疗疾的志向。苏州医学院毕业后,如愿当上了一名医生,长期从事医学临床实践,日日为治病救人忙碌,与健美、型体塑造、高级休闲等一向无关,可近年来,我怎么又会去传教如今在白领一族中颇为时尚的瑜伽呢?话还得从我的气功排石实践说起。  在临床实践中,我常遇到一些胆石病人。此病轻者可无感觉,重者危及生命,西医唯有病重后割去胆囊,而中医服药排石的效果也不
目的:总结并归纳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无痰或痰菌阴性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挑选我院36例无痰或痰菌阴性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样品为分析组,纳入同期36例痰菌阳性肺结
工人日报新闻评论版自2000年创刊,走过了7年的历程。可以说,这个版面已经步入平稳持续发展的阶段。时下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今后的路怎么走。其中,关键是人的问题,是在 The Wor
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国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其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定2017年4月到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
选取我科2018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0日行气管切开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无菌纱布外敷伤口,观察组采用碘伏湿纱布外敷伤口,比较两组患者24h切口细
体育运动有益身心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识。但是,剧烈的竞技运动对人体是有伤害的。相对于剧烈的体育竞技运动而言,一些运动量不大,散发热量不多,老中青皆宜的“轻体育”更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