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养猪法”是以建造通风、采光、控温、排湿猪舍为基础,以有益微生物发酵床技术为核心的一项生态环保养猪新技术。2006年,部队在国家外专局、农业部和中央农广校的大力支持下,引进该项技术,在总后农副业科技服务站先行试验,取得初步成功。2007年至2008年,由北向南,在黑龙江漠河、内蒙古满洲里、西藏拉萨、新疆石河子、广西贵港等驻地的30余个部队单位扩大试验,通过开展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技术应用示范和培训,组织专家服务队进行巡回指导,使技术不断改进完善,建设模式不断创新,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009年,在全军各大单位农业新技术试验培训基地、驻大中城市和营区内集中养猪的部队逐步推开。目前,全军已有100多个单位推广应用了这项新技术,取得明显成效,较好地解决了驻寒区、城区部队和营区内集中养猪难问题,彻底改变了传统养猪又脏又臭的状况,得到了部队广泛认可,受到了官兵普遍欢迎,被誉为是部队养猪的一次“技术革命”。
为总结交流实践经验,促进技术推广,现将“自然养猪法”技术解析如下:
一、基本原理
“自然养猪法”技术原理,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利用空气对流、太阳光照原理,建造通风、采光良好,冬暖夏凉的新型猪舍,改善猪的生长条件。二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分解消纳原理,自然降解猪的粪污,除臭去味,实现零排放,净化养殖环境。三是利用微生物占位排异原理,通过有益微生物繁殖扩张,占据生存空间,形成阻挡有害病原菌的天然屏障,减少疾病发生。四是利用有机物发酵原理,增加垫料的香味和营养,诱导猪拱掘采食,促进猪在运动中生长,改善猪肉品质。
二、技术要点
推广应用“自然养猪法”,有五个关键技术环节:
1.猪舍建造座落方位通常要求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北方寒冷地区,多采用温室大棚式结构,在猪舍南面或屋顶南坡面,构建薄膜或阳光板覆盖的采光面,南北墙开设上下通风窗,屋顶开设可调式气窗;南方高温地区,多采用双坡双侧气楼式结构,南北墙用便于收放的帆布卷帘代替;南北过渡温区,多采用双坡式或双坡气楼式结构,南北墙开设采光通风窗,室内酌情配置降温、控湿设备。这些不同样式的猪舍,适合当地气候特点,可供部队选择应用。
2.圈床设置在育肥猪舍,建造80至100厘米深的发酵床,南方高温、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可选建半地下式发酵床或适当降低深度;发酵床四周加装围栏,在北侧设置喂料槽、南侧设置饮水器,并酌情设置水泥趴卧台,便于猪冬天睡“软床”保暖,夏天睡“硬床”纳凉;在种猪分娩和妊娠舍发酵床上,增设隔离栏,选设升降式、平面式、移动式产床,方便种猪繁育和饲养管理。
3.菌料制作菌料是发酵床的基本填充物,是“自然养猪法”的技术核心。其制作主要分3个步骤:一是菌种采集培养。用杉木盒装半生不熟的米饭并用宣纸封盖,放到当地山林草丛中或反扣在刚收割的稻茬上,待聚集形成许多白色的微生物小颗粒后收回,再将带菌米饭与红糖按2︰1混合封装培养;7天后,将生成的微生物原浆稀释1000倍,掺入麸皮或米糠,调整水分占到65%~70%,按30厘米厚度平铺在垫布上,盖上透气的编织布和秸秆扩增培养;从第3天起每天翻动1~2次(控温在50℃以下),7~8天后,将扩增的微生物原种摊晾备用。二是主料选用。选含水量50%~60%、碳氮比大于25︰1的木材锯末、稻壳、花生壳、秸秆和玉米芯粉碎物等搭配使用。三是辅料制作。(1)将耐寒、茂盛、富含叶绿素、香甜味的艾蒿、水芹、青麦等植物用红糖腌渍,制作天然绿汁;(2)将当归、甘草、桂皮、大蒜、生姜等用米酒浸泡,制作保健营养剂;(3)将淘米水发酵后与牛奶混合,制作乳酸菌;(4)将香瓜、胡萝卜、甘薯等与红糖、淀粉混合腌渍,制作果实酵素;(5)将鲜鱼的废弃物用红糖腌渍,制作氨基酸;(6)将鸡蛋皮、骨头粉碎,制作天然钙。
4.垫料填充菌料参考用量:每10立方米发酵池,填充主料1100公斤(锯末占50%左右,并预留10%作表层垫料)、深层土150公斤、天然盐3公斤、微生物菌种20公斤、辅料6公斤(将各种辅料稀释500倍后,各取1公斤)。填充时,按主料—深层土—天然盐—微生物菌种—辅料顺序,分三次混合填充,调整水分至60%并压实。随后,注意观察垫料发酵温度变化,一般夏季5~7天、冬季12~15天,当垫料最后温度基本稳定在45℃左右时,翻耙一遍,表面覆盖10厘米厚锯末,调整水分至60%左右,2天后即可进猪饲养。
5.日常管护主要有5项工作:一是严格猪种引进,新进猪种必须进行驱虫处理和隔离观察,防止传入疾病;二是控制饲养密度,平均每头猪占用发酵床约1.5平方米;三是搞好发酵床维护,每周翻耙1至2次以保持疏松透气,及时翻埋粪污以促进快速分解,适时适量喷水以保持床面湿度,定期补充菌料以增强生物活力;四是加强免疫消毒,搞好预防接种,落实物理消毒措施;五是调节室内环境,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及时开闭通风、排湿、控温设备。
三、技术优点
与传统养猪相比,“自然养猪法”具有许多优点:一是解决了环保问题,猪舍无臭味、无蝇蛆、无污染、无粪污排放,在大中城市也可以养猪了;二是提高了劳动效率,无需人工清扫粪污和冲洗圈舍,用工少,时效高,一个人可饲养400至500头育肥猪;三是提高了猪肉品质,拱掘采食使猪的运动量增加,免疫力增强,用药少,肉质好,是名副其实的放心肉;四是提高了综合效益,良好的生产条件,使饲养和管理成本大大降低,可省工40%~60%、省水70%~90%、省精饲料5%~10%、省治疗费用50%~60%、省供暖费用40%~100%,并可缩短饲养周期10至15天,平均每头猪多盈利90余元。虽然建“自然养猪法”猪舍的前期一次性投入比普通保温猪舍高,但环保节约优势突出,综合效益比较明显。
总后军需物资油料部农副业生产局叶 勇
为总结交流实践经验,促进技术推广,现将“自然养猪法”技术解析如下:
一、基本原理
“自然养猪法”技术原理,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利用空气对流、太阳光照原理,建造通风、采光良好,冬暖夏凉的新型猪舍,改善猪的生长条件。二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分解消纳原理,自然降解猪的粪污,除臭去味,实现零排放,净化养殖环境。三是利用微生物占位排异原理,通过有益微生物繁殖扩张,占据生存空间,形成阻挡有害病原菌的天然屏障,减少疾病发生。四是利用有机物发酵原理,增加垫料的香味和营养,诱导猪拱掘采食,促进猪在运动中生长,改善猪肉品质。
二、技术要点
推广应用“自然养猪法”,有五个关键技术环节:
1.猪舍建造座落方位通常要求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北方寒冷地区,多采用温室大棚式结构,在猪舍南面或屋顶南坡面,构建薄膜或阳光板覆盖的采光面,南北墙开设上下通风窗,屋顶开设可调式气窗;南方高温地区,多采用双坡双侧气楼式结构,南北墙用便于收放的帆布卷帘代替;南北过渡温区,多采用双坡式或双坡气楼式结构,南北墙开设采光通风窗,室内酌情配置降温、控湿设备。这些不同样式的猪舍,适合当地气候特点,可供部队选择应用。
2.圈床设置在育肥猪舍,建造80至100厘米深的发酵床,南方高温、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可选建半地下式发酵床或适当降低深度;发酵床四周加装围栏,在北侧设置喂料槽、南侧设置饮水器,并酌情设置水泥趴卧台,便于猪冬天睡“软床”保暖,夏天睡“硬床”纳凉;在种猪分娩和妊娠舍发酵床上,增设隔离栏,选设升降式、平面式、移动式产床,方便种猪繁育和饲养管理。
3.菌料制作菌料是发酵床的基本填充物,是“自然养猪法”的技术核心。其制作主要分3个步骤:一是菌种采集培养。用杉木盒装半生不熟的米饭并用宣纸封盖,放到当地山林草丛中或反扣在刚收割的稻茬上,待聚集形成许多白色的微生物小颗粒后收回,再将带菌米饭与红糖按2︰1混合封装培养;7天后,将生成的微生物原浆稀释1000倍,掺入麸皮或米糠,调整水分占到65%~70%,按30厘米厚度平铺在垫布上,盖上透气的编织布和秸秆扩增培养;从第3天起每天翻动1~2次(控温在50℃以下),7~8天后,将扩增的微生物原种摊晾备用。二是主料选用。选含水量50%~60%、碳氮比大于25︰1的木材锯末、稻壳、花生壳、秸秆和玉米芯粉碎物等搭配使用。三是辅料制作。(1)将耐寒、茂盛、富含叶绿素、香甜味的艾蒿、水芹、青麦等植物用红糖腌渍,制作天然绿汁;(2)将当归、甘草、桂皮、大蒜、生姜等用米酒浸泡,制作保健营养剂;(3)将淘米水发酵后与牛奶混合,制作乳酸菌;(4)将香瓜、胡萝卜、甘薯等与红糖、淀粉混合腌渍,制作果实酵素;(5)将鲜鱼的废弃物用红糖腌渍,制作氨基酸;(6)将鸡蛋皮、骨头粉碎,制作天然钙。
4.垫料填充菌料参考用量:每10立方米发酵池,填充主料1100公斤(锯末占50%左右,并预留10%作表层垫料)、深层土150公斤、天然盐3公斤、微生物菌种20公斤、辅料6公斤(将各种辅料稀释500倍后,各取1公斤)。填充时,按主料—深层土—天然盐—微生物菌种—辅料顺序,分三次混合填充,调整水分至60%并压实。随后,注意观察垫料发酵温度变化,一般夏季5~7天、冬季12~15天,当垫料最后温度基本稳定在45℃左右时,翻耙一遍,表面覆盖10厘米厚锯末,调整水分至60%左右,2天后即可进猪饲养。
5.日常管护主要有5项工作:一是严格猪种引进,新进猪种必须进行驱虫处理和隔离观察,防止传入疾病;二是控制饲养密度,平均每头猪占用发酵床约1.5平方米;三是搞好发酵床维护,每周翻耙1至2次以保持疏松透气,及时翻埋粪污以促进快速分解,适时适量喷水以保持床面湿度,定期补充菌料以增强生物活力;四是加强免疫消毒,搞好预防接种,落实物理消毒措施;五是调节室内环境,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及时开闭通风、排湿、控温设备。
三、技术优点
与传统养猪相比,“自然养猪法”具有许多优点:一是解决了环保问题,猪舍无臭味、无蝇蛆、无污染、无粪污排放,在大中城市也可以养猪了;二是提高了劳动效率,无需人工清扫粪污和冲洗圈舍,用工少,时效高,一个人可饲养400至500头育肥猪;三是提高了猪肉品质,拱掘采食使猪的运动量增加,免疫力增强,用药少,肉质好,是名副其实的放心肉;四是提高了综合效益,良好的生产条件,使饲养和管理成本大大降低,可省工40%~60%、省水70%~90%、省精饲料5%~10%、省治疗费用50%~60%、省供暖费用40%~100%,并可缩短饲养周期10至15天,平均每头猪多盈利90余元。虽然建“自然养猪法”猪舍的前期一次性投入比普通保温猪舍高,但环保节约优势突出,综合效益比较明显。
总后军需物资油料部农副业生产局叶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