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意外” 生成教学佳境

来源 :南北桥·教学探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aiyan1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浙教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著名数学家保罗·厄多斯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在新课程倡导的平等、民主、和谐、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教师在教学时不能跟着感觉走,而应该积极“有心”地引导课堂中出现的 “答非所问” “节外生枝” “插嘴”等各种“意外”的插曲,使课堂出现不曾预设的精彩,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 意外 引导 培养思维 有效教学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的挑战,如何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关系到新一轮课程改革成功与否。而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研究性学习的最好体现,也是检验教师是否关注教学效益,是否有时间与效益观念的体现。使这种教学真正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那么,如何认识和对待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种“意外”的插曲,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就如何对待数学课堂中的“意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注“错误”展现精彩,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的教育秘诀之一,就是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错误”。我们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参差不齐的思维水平,难免就会出错,我们要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要轻易否定,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的语言去评判,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例1 已知 = = =k,求k的值。
  大多数学生能利用等比性质定理很容易得出:
  k= =2,故k的值为2。
   正当学生为能运用定理成功解题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我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认真检查,通过检查似乎没有发现运算过程中的什么错误,学生感到疑惑不解。我适时地提醒他们再回过头来阅读等比性质定理:如果 = =…= (b+d+…+n≠0), 那么 = ,这时有不少学生才发现了括号中所有分母之和不能为0的条件,经讨论得出下列解法:
   当a + b + c≠0时, k=2 (见上);
   当a + b + c = 0时,b + c =-a,则k = =- =-1。
   故k的值为2或-1。
   这一错例,对大家产生了强烈的刺激,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对等比性质括号中的补充条件也牢固地建立起来了。遇到这种比较棘手的错误资源,只要“有心”引导,处理得当,很有可能转化成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因为“错误”而更显精彩!
   二、捕捉“插嘴”,调整策略,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下,在如今这种轻松、活泼、没有约束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插嘴”不是“乱”,而是一种“活”资源。面对学生的“插嘴”,我们可以提供一个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例2 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如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下图形,通过讨论学生很快验证了勾股定理:
   由面积计算可得(a+b)2=4×( ab)+c2,
   展开得a2+2ab+b2=2ab+c2,
   化简得a2+b2=c2。
  
   我正准备过渡到第二环节时……“老师,把图中的直角三角形翻转一下,也可验证勾股定理。”一个学生说道。于是我请他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观点。他拿着手中拼成的图形先展示给全班学生,并很快地在黑板上画出了下列图形,写下了验证过程。
  由面积计算可得c2=4×( ab)+(b-a)2,
  展开得c2=2ab+b2-2ab+a2,
  化简得c2=a2+b2。
   他那娴熟的技巧令我不禁暗暗叫绝,随即响起一片掌声,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还可以这样拼,”数学课代表那清脆的声音在教室响起,为不影响她的积极性,于是,我又请她上来。
   “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梯形就可以验证。”她一边说一边已画出了图形,并写下了验证过程:
  由面积计算可得 (a+b)(b+a)=2×( ab)+ c2,
  展开得 a2+ab+ b2=ab+ c2,
  化简得a2+b2=c2。
   此时,时间已过去了一大半,可班内这阵势,这气氛,真使我无法转向第二个环节。我猛然想起,这不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敏捷性思维吗?这种生成的机遇若不抓住,何等的可惜!于是,我顺水推舟:“还有别的拼法吗?”
   平时言语不多的一个同学上来了。她一口气流利地叙述了以下过程:
   如下图所示,把图甲中的4个直角三角形移位,成为图乙。因为图甲与图乙两个大正方形的面积相等,所以:
  甲正方形的面积=c2+4× ab=c2+2ab,
  乙正方形的面积=a2+b2+4× ab=a2+b2+2ab,
   ∴c2+2ab=a2+b2+2ab,a2+b2=c2。
  
   图甲 图乙
   随后顽皮的林亮也走上了讲台,他模仿上面的方法,将图作了如下移位:
   用同样的方法验证了勾股定理。
   同学们还在热烈地探索着,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下课了!”,我看了一下手表,已超过5分多钟……
   于是,我赶紧“急刹车”,鼓励一番后说:“勾股定理到目前为止已有400多种验证方法,我们本节课探索的只是几种方法,而我国是发现勾股定理最早的国家之一。”
   “勾股定理真有趣!”
   “我国的古人真棒!”
   显然,这是一堂“节外生枝”的数学探究课,教师原本准备先探索、验证勾股定理,接着巩固应用,时间分配各一半。谁知学生却发现了许多验证勾股定理的拼证法,让教师始料不及,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武断地干扰学生的精彩想法, 而是捕捉到他们“插嘴”这一契机,及时调整了教学策略,“有心”地围绕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展开探究。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而且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并培养了学生的敏捷性思维。
   三、引导“出轨”增添异彩,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本身就不可能完善。诸如“错误的时常出现”这种不完美往往会给课堂本身增添许多耐人寻味的成分。上课时,学生经常会出现 “出轨”的行为,只要教师及时抓住契机,及时调整教学,“有心”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就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有这样一道例题:
   例3 在什么条件下,长度为3cm,7cm,xcm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这一问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往往使教师重视后续内容的学习,而忽视对此内容的教学。笔者在所带两个班的其中一个班上,就是用这样的想法进行授课的,结果在解决作业中补充的一道题时,有近半数的学生做错,这道题是:
   在什么条件下,长度为4, x-1,8 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列出的错误不等式组是:
   4 +( x-1 )> 8 4 -( x-1 )< 8 或4 +( x-1 )> 8
   8 -( x-1 ) < 4
   显然,这些学生只知道根据“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列出两个不等式,却不知列哪两个不等式才恰当。于是我们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了探讨。
   1.出示例3中的问题,让学生对怎样列不等式展开讨论;
   2.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满足条件的不等式:
   ① 3 +7>x ; ② 3 +x >7;③ 7 +x >3;④ 7-3   3.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列不等式进行分析、合并选择。
   不等式②、④、⑤通过移项后实际上是同一个不等式;⑥、①、⑨和③、⑦、⑧也是一样。而对于③、⑦、⑧,由于x为正数,它们恒成立,因此这三个不等式不必列出,只需①、④两个不等式即可, 即列出不等式组 3+7>x7-3   4.让学生观察发现:所列不等式组恰是两条已知线段的和大于未知的第三条线段,两条已知线段的差(大减小)小于未知的第三条线段,因此,解决此类问题只须选取这样的两个不等式来组成不等式组即可。
   在本案例中,我们感到给学生的“意外”以恰当的引导,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活动时间,经历探索不等式组模型的形成过程,自然过渡到“模型化”,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产生质的飞跃,严密性思维也得到了培养,教学效果显著。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做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意外”质疑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课堂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因此,我们要善待学生,更要善于利用,因势利导,善于驾驭课堂。把 “纠错” “插嘴” “出轨”等这些“意外”的插曲,当做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资源,“有心”地加以引导和捕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性真正引导到数学活动中去,使数学课堂更加精彩,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安媛.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的尝试[J].天津教育,2006(2).
   [4]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试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小学教学(初中版).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人通过多年“交接班”英语教学经验,分析了初三 “交接班” 英语教学面临的三种现象:要面对后进生的“挑衅”;要整治中等生的顽习;要接受“英语通”学生的考核。并提出了两种策略:一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意学;二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自我效能感,使学生主动学。  [摘 要] 初三 交接班 英语 教学     中考质量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及兴旺。为此,很多农村学校特意在初三阶
期刊
[摘 要]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观念也有了很大突破,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却不高,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 体育课堂 有效教学      立足于常态体育课,现行体育课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体育课堂的随意化、经验化、无序化现象时有发生
期刊
[摘 要] 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体育习惯的养成包括了体育课与课外活动。通过分析促进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因素,提出在体育课与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体育习惯的途径。  [关键词 ] ]体育课程 体育习惯 培养途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
期刊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这些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目标。因此,音乐课程的基本性质是人文性质的课程,人文学科关心的是人,单纯的技术教育是缺乏人文意识的。“音乐与人”的问题,使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去思考:如何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体现对学生的浓郁的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实践证明,恰当、巧妙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和谐地进行教学,会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妙用
期刊
[摘 要]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创新作用更加凸显。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广阔性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翅膀,发散性思维是训练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批判性思维是思维创新的基础,独创性是创新思维的灵魂。  [关键词 ] 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教材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打破认识常规,寻求变异,想出新方法,从多方面寻求
期刊
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时代的需求,是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具有生命力的教育实验。基于这种认识,我镇于2001年进行了创造教育实验。三年来,我们重点在构建教育理论体系、探索实践模式、开发学生潜能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探索和实验,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一、从转变观念入手,搞好理论研究与探索     教育改革是以教育思想的变革为前提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观念的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在创造教育的研究与实
期刊
新课程下,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正在受到激烈的挑战。以往沉闷的教学方式在新教材及新课标要求下已经显得“力不从心”。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学中也应当适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一、创建虚拟实验室辅助课堂教学     利用电脑展示航天发射、大型船闸、蒙古包外的风力发电机、小山村的水磨、激光手术等。向学生展示物理过程的细节,如多媒体FLASH课件展示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观察到的分子的
期刊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习语文,阅读是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扎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给方法,学会思考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掌握方法,具有阅读能力。教会学生思考就是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1.找重点,就是抓文本训练。训练学生理解文本中的语言,体会其中的内涵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解决课后的思考
期刊
历史课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为目的的课程,其课程所具有的理论性、思想性、时代性使它在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都具有巨大潜力。创新能力是中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历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理解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历史课具有浓郁的理论色彩,这些理论绝不是干巴巴的规律和原则,它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