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中国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如何解读这一政策转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如是说:历史沿革显示,在“稳健”的名目下,既有紧缩的货币政策,也有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从这个角度讲,就没有必要对“稳健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的学术层面的探讨。 “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更多层面上表达了中国政府和货币当局坚定的立场,希望经济能够保持平稳运行的意愿。
李扬认为,目前政府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多的是要应对国际环境的不利因素,应对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流动性过热给国内价格水平带来的冲击。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公布后,今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具体操作方向还是会根据国际、国内经济风向不断做出调整。未来如果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继续实施,预计我国相应采取量化紧缩的政策也会是合理的反应。
——第一财经日报
李扬认为,目前政府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多的是要应对国际环境的不利因素,应对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流动性过热给国内价格水平带来的冲击。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公布后,今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具体操作方向还是会根据国际、国内经济风向不断做出调整。未来如果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继续实施,预计我国相应采取量化紧缩的政策也会是合理的反应。
——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