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优质课程建设探讨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nchou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学校优质课程建设是上海理工大学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材建设、教学网站建设、实验教学和实习基地以及国际化教学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优质课程建设思路和实践过程。力图通过优质课程建设,为培养未来高层次研究或技术型人才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优质课程;课程建设;探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3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8-0034-01
  遴选与学科前沿研究和工程实践紧密相关的基础课程作为优质课程进行建设已成为目前国内众多高校实施研究生创新计划,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对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应用人才,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1-3]作为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优质课程,“高等传热学”优质课程建设获得了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立项。近几年来教研团队全体教师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上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体系,展现出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质量不断得以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归纳起来,笔者围绕着优质课程教学与建设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优质课程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因此,组建一支任课教师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能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稳定的课程师资队伍至关重要。对此,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做法是选派教师出国进修;鼓励和安排教师进行科研活动并发表学术论文及讲授有关的研究生课程;有计划安排青年教师在老教师指导下在教学第一线锻炼提高教学水平。其次,教师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科研和工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并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目前,上海理工大学高等传热学教学团队成员多数具有博士学位,一半以上具有国外经历,每人都至少主持过或正在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所有都具有多年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经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优质课程的建设,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有所改革和创新。第一,笔者在“高等传热学”的教学实践中,提出了针对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提倡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教学;“从问题出发”是笔者采取的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高等传热学”的课堂教学中,首先从目前实践出发提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和理论求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启发了思维,加深了理解。第二,变传统的单一被动式教学变为灵活的主动式教学。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中笔者将待讲解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连续思考,层层深入,教师和学生针对问题互相讨论,增加了互动,让课堂变成学术讨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三,教学中将目前前沿问题渗透到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研究性学习。例如,在讲解管内湍流换热的研究中,将目前纳米管道中换热问题渗透进来,通过对新奇的实验现象的解释,让学生理解随着管道尺度进入纳米级,一些宏观的理论模型已经不能很好地适用,需要研究新的理论解释这些现象,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学科前沿,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性思维以及研究性学习态度。
  三、教学内容及教材建设
  我国有着13亿多人口,是一个教育大国,可是一些书印刷出来只能卖出几千册,这固然有流通渠道不畅的问题,但是更主要的是一些书籍的可读性不高,引不起读者共鸣。优秀的教科书是一所大学甚至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反映,也是学术水平的反映。一所高校如果能够出一些高质量的教科书的话,名声就会大大提高,知识对社会的辐射力量也会大大提升。目前,我院已经采取措施:第一,鼓励长期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教师编著具有良好可读性、反映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优秀教材,并力争有所突破。第二,在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上要力争做到理论和实践统一、学科前沿和工程实践统一。只有这样,教材才具有价值,才能引起共鸣,才能具有可读性。第三,在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上注意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容易把握知识结构和脉络,使学习变得简单高效。
  四、课程教学网站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技术领域的伟大变革,对教育技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学科网站的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价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指标。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可以建立起国内外校际间的紧密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做到取长补短;满足学生的课后学习,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学习不再简单拘泥于课堂,可以随时随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教学形式更加灵活,机动性更强。目前对同一课程,不同高校都在进行建设,共享的网站资源使得大家在建设中减少了重复,避免了财力和精力浪费。课程网站并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笔者“高等传热学”网站建设中就极力避免让网站成为课堂教学的代名词,而是让网站资源更加形象、丰富。如笔者在网站建设中除了基本理论知识之外,还加入了大量的前沿研究的传热学实验现象视频资料,以及目前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的链接,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之余,关注学科的研究进展并促进研究性学习。
  五、实验教学和实习基地
  目前我院研究生教学中最大问题是理论和实践的不统一,学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因此,加强实习有助于学生了解目前的工程现状,使学习更具目标性;此外,良好的实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增加对所学习和研究问题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和信心。对此,笔者在课程建设中努力增加实验教学环节,建设教学实验基地。目前,我院拥有的能源动力试验教学国家级示范中心已经初具规模,配有大量科研设备和试验台,这些为增加研究生实验教学环节奠定了物质基础。此外,到企业实习,培养具有实践经验(或从企业聘任兼职)的教师队伍是我院采取的另一办法。目前,我院教师完成了大量企、事业科研课题,在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这奠定了学生实习的社会基础。
  六、国际化教学
  目前国际化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普遍,每年有大量的海外交换生和留学生来学习,学科的国际化交流加强。教学的水平代表着学校的研究水平,水平的优劣具有强大的辐射影响力。此外,研究生的国际化使得学科的教学和研究的视野和领域变得前沿、深入,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对基本知识进行讲授,还要涉及目前的国际前沿的研究,课堂品质有了质的提高。第三,国际化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更好地和国际水平接轨,对科研思维和水平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对此,笔者在优质课程建设中,选择具有多年国外经历、具有优良科研水平和英语水平的教师开设纯英语课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院每年的留学生人数逐年上升。
  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而是需要长期的探索和实践。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研结合的教学、优秀教材、优质网站、实验基地以及国际化教学等都只是优质课程建设“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优质课程建设必须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课程资源建设为重点,既要体现学术水平,也要体现技术水平,更要体现教育水平。因此,必须要在教学互动中牢固树立“优质”意识,在教学互动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创建真正的研究生优质课程。
  参考文献:
  [1]李玉兰,吕俊杰.研究生优质课程立项建设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37-40.
  [2]程华东,高翅.建设优质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
  2000,(6):56-58.
  [3]龙毅,孙凤兰,胡兵.化工原理优质课程的建设及改革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1,(2):82-84.
  (责任编辑:王意琴)
其他文献
摘要:阐明了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在电气工程类的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示范基地建设应遵循的建设原则,着重探讨示范基地的建设内容。实践表明加强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建设;示范基地;教学体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 ; ; ;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大批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要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等方面建立健全校企联动的合作机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鼓励机制、建立工程型师资培养的激励机制、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立体评价机制等,不断完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摘要:自动化专业是东北电力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学科之一,计算机控制系统是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以突出实践能力为导向,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通过设计性实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经验,培养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实践能力、综合设计能力方面得到了升华,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