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里受的伤,该如何“讨债”?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_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生家庭”一词近年来频繁地进入公众视野,家庭故事也是这几年热门的影视题材。《欢乐颂》中的樊胜美,《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安家》中的房似锦,《隐秘的角落》里的朱朝阳,这些影视剧中的人物与其原生家庭的纠纷,都在向观众传递一种价值观——原生家庭能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巨大影响。
  我和身边的同学、朋友们讨论自己的原生家庭时,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不是所有人都学过心理学,但几乎所有人都会用自我剖析的方式,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探讨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影响。
  比如:
  “我性格孤僻,很难与人亲近,原因是我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导致我没有安全感。”
  “我跟妈妈生活,但她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总忽略我的情感需要,导致我对男朋友非常依赖,让他有些受不了。”
  “我爸是家里的权威,小时候我经常被爸爸打,而我现在一碰到权威人士,特别是对男性权威人士,比如男教授、男校长,就会不由自主地有紧张的反应,有好几次都差点晕厥。”
  个体意识的发展与心理知识的普及,引发了人们对原生家庭这一社会命题的高讨论度,这是件好事。原生家庭作为个体情感经验学习的最初场所,对人一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持久、意义重大的,所以在我们剖析自己的内心时,关注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也是正确的。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原生家庭在我们成年前后所带来的各种影响,这是整个社会在心理层面的成长与进步。但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人存在着偏激的想法,他们并非真的想要搞清楚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和伤害是什么,并非想要帮助自我走出阴影,而是以此为借口去声讨父母,去向他们追责——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原生家庭观。

在原生家庭里受伤,该跟父母“决裂”或“讨债”吗?


  “如果你们给我的起点是最后一名,你们为什么把我生下来?”在青春剧《风犬少年的天空》中,家境贫困的刘闻钦在遭遇现实上的重挫后,对常年抱病的父亲喊出了这句话。
  他这是在抱怨吗?
  不,我觉得说成是控诉更恰当。
  《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在与母亲发生争执时,也曾痛斥过父亲苏大强:“从小我妈只要一打我,你就往厕所跑。只要我妈骂我你就看报纸,你还像个父亲吗?”
  相信这种控诉与痛斥,在很多家庭中都上演过。
  这种方式能帮助他们摆脱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为什么这样的控诉与痛斥总会发生呢?孩子们怒吼的目的是什么呢?
  家长们喜欢用威逼利诱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权威——“你不听话就不许吃饭”“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听话就给你糖吃”。这种手段在我们小时候是最有效的,但它所带来的“抛弃感”“恐惧感”“不安全感”,以及被迫向权威低头的“不甘心感”也是巨大的,会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当我们成长到一定年纪,会心生叛逆,想要去挑战父母的权威,甚至是颠覆它。我们的控诉、痛斥、抱怨,其实是父母行为模式的复制,是我们反过来对父母的威逼利诱,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以彼之道还之彼身,不论是控诉、痛斥还是抱怨,都有着共同的潜台词:“爸爸妈妈,如果你们不能让我满意,我就要抛弃你们。”
  父母威逼利诱的做法并不正确,那么如果我们去复制他们的行为模式,必然也是错误的选择。我们应该意识到两个问题:第一,原生家庭中错误的相处模式会反映于我们自身;第二,决定我们人生方向的,并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们自己,想挣脱原生家庭的枷锁,重要的是从自我入手,而不是教育父母。

原生家庭的阴影,该如何走出来?


  走出来是什么意思?独立——经济与情感的双重独立。
  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第一步。
  其次,如果你只是要求父母像你小时候服从他们一样服从你,那你只是在“复仇”。心怀仇恨,是不可能摆脱原生家庭的。况且,父母与我们血浓于水,纵然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我们,他们也养育了我们,这份恩情是要念的。
  让父母认错不是主要的,报复、惩罚父母让他们忏悔也不是主要的,让自己走出来,才是我们的目的,不是吗?
  如果你暂时无法做到经济和情感上的双重独立,我给你几个小建议:

1做积极的认知重评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家庭,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成为怎样的自己。认知重评是重要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认知重评,有助于我们扭转当下的不合理信念。你如何解读世界,世界就会如何回应你。面对原生家庭的伤害,不要一直陷入自怨自艾的情绪当中,要积极地重新审视自己,梳理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并作出调整,使积压在心里的消极情绪得到舒缓。
  正如东野圭吾在《时生》一书中说:“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不求改变父母,只求把自己变得更好,才是我们对待原生家庭应有的态度。

2懂得换位思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父母在工作、人際交往、生活上承受着各种压力,当父母将不良情绪带回家中时,我们可以注意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换位思考去体谅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努力做到宽恕。
  学会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关爱父母,挖掘自己内心的爱,这样或许我们能够将产生家庭矛盾的火苗从根源熄灭。

3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如果原生家庭的枷锁将你束缚得喘不过气,这说明原生家庭的问题正在严重影响着我们勇敢前行与感受爱的能力。首先我们可以和父母相约静坐下来沟通,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想法,但如果仍不能很好地解决,我们不妨到专业的机构寻求心理帮助,选取正确的科学的方式对待它。
  虽然原生家庭在很大程度上早已塑造了我们的过去,但是它并不能束缚我们的未来,和我们选择拥抱美好、幸福人生的权利。愿我们都能够放下对原生家庭伤害的“偏执”,在成长中感受疗愈,治愈自己。
其他文献
Q老师您好!  我的女儿今年16岁,高一学生,被精神专科医院诊断为中度抑郁。初中之前,女儿是一个非常乖巧、懂事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自患抑郁症以来,每天早上起床都要吵闹一番,不想上学。放学后,玩到晚上九点多,才开始写作业,而且是一边玩手机一边写作业,每天都很晚才能睡觉,就这样,还明确表示不允许我们催促她睡觉。我现在只能哄着、顺着她,不能提一点儿要求,她现在稍不顺心,就会和我们大闹,歇斯底
期刊
2020年12月,廣东茂名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发生了一起泼硫酸事件。某班在做试验时,一名男生朝三名女生头上泼了一瓶浓硫酸,造成三名女生不同程度受伤。  看到这则新闻,网友们表示疑惑:大家都是同学,该男生与三个女生之间发生了什么矛盾,以至于要毁容呢?  有同学透露说,该男生曾与其中一名受害女生在做生化试验时发生了不愉快。至于他为何要做出如此过激的行为,其他两名女生有没有与他发生过冲突,到目前都还没有一
期刊
每逢高考临近,寺庙里总是人头攒动,众多家长带着考生来进行“考前拜佛”。近几年,此类现象引起了有关教育部门的重视,不少新闻媒体都报道过此类现象,引发了群众的热烈讨论。  回想自己高考那年,身边没有人做过这样的事。毕竟在科学面前,求神拜佛属于封建迷信。可转念一想,又觉得考生们想在人生大事面前寻得一个“心理支撑”也可以理解。每个人都需要心理支撑  小说《天幕红尘》的主人公叶子农有一段被读者奉为经典的语录
期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是人生幸福、将来事业有成的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如果得不到全面发展,很有可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各种预料不到的问题而出现抑郁、自杀等情况。呵护青少年在阳光下健康成长,必须织牢织密青少年心理防护网,形成多方发力,凝聚工作合力。引发青少年自杀危机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近年来,青少年由于心理障碍引发的自杀等非正常死亡案件屡屡发生,它不仅
期刊
你在生活中有沒有出现过这些状态:  感觉生活不太如意,抱怨过吐槽过,但是缺乏动力去改变;  经常通过刷手机来打发时间,回过神来心中满是空虚;  每次想要去尝试新挑战的时候,脑子里浮现的都是对负面后果的设想……  这些现象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内耗,即一种脱力的疲惫感。为什么我们会被内耗?思维反刍  指反复被动地思考,对自己所遭受之事的原因、结果和对事件的感受进行无法控制的重复性回想。简单来说,就
期刊
“好端端的怎么就患精神分裂症了?以后要怎么照顾呀?”这是我在省精神病院学习期间经常听到的问话。作为家属,该如何照顾看护病人?怎樣才能为医护人员提供有用的信息?在出院回家康复过程中又将如何面对病人,避免再次复发?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过程中,家属对病人病情的准确反映,将帮助医生对疾病进展情况及时发现、诊断和处理,以便准确地采取一些应急措施。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接受现实 
期刊
Q老师,您好!  我十几岁随母亲改嫁到继父家生活,继父一点都不喜欢我。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初中毕业便进入社会工作。这样的环境,使我养成了自卑的性格。从镇上走到县城,换了几个工作,都过得不开心。现在,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失望和悲哀。  在宾馆做服务员时,有一次我遇到一位客人,在我们那儿住了将近一周的时间,她和我母亲年纪差不多,人也和气,还总夸我做事麻利、善解人意,和她说话也就逐渐多了起来。有一次,那位
期刊
什么是自恋?rn“自恋”一词源自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纳西瑟斯.纳西瑟斯爱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最终他出于对自己倒影的迷恋,为与之合一,溺水而亡,化作一朵水仙花.rn从“自恋”一词的起源可以看到,自恋的显著特点就是过分自我关注,以自我为中心.
期刊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可谓吸引了大批宝爸宝妈。该剧讲述了幼升小阶段的家庭教育问题,剧中的四个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孩子培养得更加优秀,进入最好的小学。  刘涛在剧中饰演的女强人苏醒原本的家庭生活很幸福,有一个爱她的老公,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奚望。但随着“幼升小的焦虑”和“内卷”现象的日趋严重,苏醒也从最初的佛系妈变成了鸡娃妈。  奚望慢慢适应着上课
期刊
社会理性化与市场竞争不仅在意识上刺激了女性的崛起,更是推动了女性充分参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男女在政治、文化、经济、社会以及家庭等领域进一步得到了平等。  张德芬空间CMO于琳琳表示,新女性以新的自我意识与成长,构建出超越传统女性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让社会对于女性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更高的关注度,时代的进步也必然会有一些社会情况的凸显。  其一,她经济的复苏。不管是服装珠宝、美容美发、生活用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