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通络调肝安神方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 解毒通络调肝安神方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

来源 :健康体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a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失眠是其常见伴随症,其治疗需将降糖与改善睡眠同步进行,顾此失彼,均不能得到好的治疗效果。朴春丽教授通过多年的探索与临床经验的积累,以“毒损肝络”为核心病机,认为由代谢紊乱产生的瘀血、痰浊、热毒、湿浊相互凝结而成的“毒”导致肝失疏泄诱发糖尿病,肝失疏泄日久郁而化火导致心神失养诱发失眠。治疗上以解毒通络调肝汤解毒通络、调肝化浊,合用酸枣仁、夜交藤、五味子滋阴养血安神以助眠,降糖与改善睡眠同治彰显其效。

【关键词】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解毒通络调肝;安神;朴春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大,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也在年轻化。失眠是糖尿病的常见伴随症。据统计2 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发病率高达52.5%。有研究表明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与其睡眠质量密切相关,长期睡眠质量不佳会使其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血糖水平升高,波动增大。二者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单纯西医治疗较为局限,且副作用及依赖性突出。有研究报道,长期大量使用艾司唑仑治疗失眠可出现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成瘾依赖性、意识障碍、共济失调、遗忘症等副作用。朴春丽教授是朴春丽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通过多年理论探索和临床积累总结,提出以“毒损肝络”为病机拟定“解毒通络调肝安神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

1、毒损肝络导致糖尿病的理论基础

1.1毒的含义

朴春丽教授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中医的“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毒”之由来,如尤在泾言:“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朴教授认为“毒”的产生大致有两种来源:外感邪毒、内生浊毒。外感邪气,久而不散,伏于经络脏腑化而为毒;情志不遂、三焦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的瘀血、痰浊、湿浊相互凝集,渐成内生浊毒。

从毒论治糖尿病,古代医家亦有颇多论述,但多有局限。例如《丹溪心法》中提出白虎加人参汤、三黄丸等治疗消渴,便体现了“降火”以解毒护阴。朴教授认为糖尿病的毒涵盖了糖毒、脂毒、炎症等诸多不良病理产物,是疾病过程中气血津液运化失常,致使痰湿浊瘀热等病理产物不断堆积,凝聚胶结而成具有毒害作用的病理物质,人体若不能及时排出或化解,毒邪残存在体内日久则内攻脏腑,外趋皮肉,从而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痰、湿、浊、瘀、热邪是2型糖尿病毒邪形成的物质基础。

1.2 肝及肝络与糖尿病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和禀赋不足均是消渴病的病因,均与肝有密切关系。《灵枢》:“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故为消瘅、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素体阴虚复加劳欲过度,肾阴匮乏,肝肾同源,易致肝阴(血) 不足,进而肝失疏泄。戴元礼《证治要诀》:“人之饮食由脾入胃,过食伤肝。”唐容川《血证论》:“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则水谷乃化。”长期的精神刺激最易伤肝,使肝失调畅气机紊乱。至清代,医家明确提出肝在糖尿病中的重要作用,黄元御《四圣心源·消渴》:“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为表里……疏泄不遂则相火失其蛰藏。”郑钦安《医理真传》:“消症生于厥阴风木之气,盖以厥阴下水而上炎,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上述病因虽异而病机均为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致使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代谢失常,引起肺、胃、肾等脏腑功能紊乱,出现糖尿病的诸多症状,迁延日久则又生诸多变证。由此可见,肝的功能失调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必要和决定性的作用。

络脉为经脉的分支,广布全身,衔接机体重要器官与远端骨骼、肌肉、皮肤。它既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也是病邪侵入的通路和滞留之所。各种致病因素伤及络脉,最易影响其气血运行的功能,络脉可根据所处脏腑功能状态而调节其气血运行时速和常度。肝疏泄调达等功能的实现均是以肝络为依托。生理状态下,肝络通畅,能升能降,能开能合,能出能入,能收能放,保证了气、血、津、液的正常代谢,维护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如《血证论》:“以肝疏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通畅。”《证治准绳》:“然消渴之病……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和而不涩,则病自已矣。”体现了调畅气机,疏通血脉在消渴病治疗中的意义。病理状态下,肝失疏泄导致痰、湿、浊、瘀、热等邪生成,影响络脉运行气血功能,久则诸邪胶结不散蕴化为毒,入络则难解。《张聿青医案》谓“邪既入络,易入难出”。肝络的调达是全身气机调畅的保证。毒滞络脉,肝络先损,毒邪阻于肝络, 深滞于浮络、孙络,是2型糖尿病病情缠绵、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毒既为因又可为果。因此毒损肝络是2型糖尿病的病理基础,并贯穿整个病程。

1.3 肝与失眠

肝失疏泄不仅导致消渴病的发生,还会导致不寐的发生。清代周学海《读医随笔·证治类》认为正是肝主疏泄的作用,才能正常发挥肝藏血的作用。而唐容川在《血证论·卧寐》指出:“寐者,神返舍,息归根之谓也“。“肝藏血、血舍魂”,魂归于肝,人寐则安。张景岳认为良好的睡眠必须要有充足的血液进行濡养,而肝藏血是保证血液濡养人身体的重要条件之一。 结合上述所言,不难看出,肝失疏泄,血不藏肝,肝血亏虚失养心神,则难以入寐。

2 临床论治

朴教授以毒邪与络病理论为契机,毒损肝络、肝失疏泄、血不藏肝、肝血亏虚失养心神为病机切入点,采用解毒通络调肝方解毒通络、调肝化浊,合用酸枣仁、夜交藤、五味子滋阴养血安神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解毒通络调肝方由黄连、栀子、柴胡、黄芩、当归、赤芍、知母、丹参、酒军、干姜、酸枣仁、夜交藤、五味子、生甘草组成;方中黄连泻火解毒、栀子泻火除烦为君,柴胡、黄芩清少阳肝火以疏发郁热;当归、知母滋阴清热以泻肝气;赤芍、酒军、丹参化瘀通络、燥湿解毒、澄源祛浊,使毒有去路,三者共为臣药,奏泻火解毒、化瘀通络之功;酸枣仁、夜交藤、五味子养血除烦助阴阳相交;干姜温中健脾制黄连苦寒伤中之弊;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集解毒通络、调肝化浊,养血安神之法为一体,平调肝脏气血,有推陳出新之效。蕴含《内经》“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之意。

其他文献
报纸
期刊
期刊
会议
期刊
期刊
【摘要】目的 探析与研究超声联合宫腔镜在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将2019年4月-2021年4月来本院治疗的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将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50例,观察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宫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超声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50.25±2.18)min,术中出血量(103.55±8.18)ml,住院时间(4.25±1.12)d,血红蛋白下降(4.47±1.26)g/
期刊
报纸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