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物理所爱上物理,改变世界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r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铁里飞行的蚊子为什么不会被甩到车尾?”“黑洞的照片是什么样子的?是怎样得到的?”“喝汤时,汤面上的葱花为什么会聚集在一起?”……你是否想过这些问题的答案?rn有这样一群有趣的人,他们凭借严谨的科学精神、充足的知识储备研究着这些“脑洞大开”的问题,并用平实的语言向所有人讲述这些问题背后的原理.他们就是来自中科院物理所的科学家.
其他文献
《世说新语·夙惠》记载了这样一则逸事:rn晋明帝(司马绍)数岁,坐元帝(司马睿)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西晋都城洛阳)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西晋残破,有人劝司马睿镇守建康,经营东南,以图复兴帝室)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显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日:“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期刊
推荐理由rn美与丑的二重奏rn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值得我们赞叹的建筑奇迹,比如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还有我们今天要提到的巴黎圣母院.无论是从其建筑的神奇之处,还是雨果赋予它的文学意义,巴黎圣母院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震撼.
期刊
工业互联网是信息技术全面发展的衍生物,是与传统行业制造融合的结果。传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系统暴露出内容发布流程复杂、运营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的适应工业互联特点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支撑系统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现有的工业互联网运营支撑系统采用单系统的形式,多业务界面的增加使得网站逻辑变得复杂,同时还有网站风格不统一、维护成本高、内容发布缓慢等多方面弊端。本文基于实际运营业务场景,设
禹老师:rn您好.我是一名高中生,前段时间有一次考试,我的一位好友想在考试期间看我的答案,被我拒绝了.在这之后,我和她就产生了隔阂.虽然表面上还是能好好说话,但在相处的过程中,已经没法“无话不谈”了.rn但我仍坚定地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但我又在担心,自己的“铁面无私”会影响以后所有的人际关系,我也很怕孤单,所以我困惑万分.
期刊
《短歌行》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一句为什么含有“招纳贤才的热情”呢?rn这句诗选自《诗经·小雅·鹿鸣》.《诗经》中很多篇章,原为西周礼乐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鹿鸣》原为宴饮典礼中燕礼的迎宾曲,即天子、诸侯或其他大贵族宴请宾客时宴会上的歌唱内容.
期刊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全球各界高度关注的热门主题。相比于4G,5G网络提供了十倍于4G网络的信息传输速率、毫秒级的时延和大规模的设备连接,海量设备产生的巨大流量使得整个网络的攻防态势变得更加不均衡,如何有效利用原始的流量数据包去监控网络中存在的异常行为从而为安全事件响应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流式计算的实时流量监测系统以解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对动物大脑皮层的信号处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哺乳动物的初级视觉细胞的感受野具有空间局部性、方向性和带通性,科学家提出稀疏编码的模型来描述初级视觉细胞的这些性质。稀疏编码中局部块之间相互独立的假设导致字典中的基是彼此移位的版本,为将移位不变性建模,科学家提出了卷积稀疏编码(Convolutional Sparse Coding,CSC)。CSC是一个双凸问题,当前主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智能家居产业迅速发展。通过使用物联网技术将设备连接起来,一方面,智能设备采集人脸、手势、声音、人体热辐射等生物信息完成合乎场景的动作,另一方面用户通过无线网络远程操控智能设备,大大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和方便程度。但目前而言,智能家居在自动化方面已取得较大进步,在智能化方面仍不能满足用户的期待。智能家居实现进一步智能化的关键点,便
我高中时的化学老师是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她时常告诉我们化学这门学科拥有怎样的魅力,但这些热情殷切的话语投进试卷和作业中,难以激起什么水花.rn直到有一天,我们在她的办公桌上看到一只十分好看的瓶子:澄澈的液体中,白色的羽毛状物质团集在瓶底,像装了半瓶雪花.老师告诉我们这叫“风暴瓶”,瓶中白色物质的不同状态能帮我们预测天气情况.我们一下子被好看又实用的风暴瓶勾起了兴趣,缠着老师教我们制作方法.老师拗不过我们,列出了材料清单,让我们周末回去准备.
期刊
我是王印,一名爱手工、爱摄影的科学老师.rn最近,我和学生们在操场上发射“水火箭”的视频火了.一声巨响,水汽蒸腾,“火箭”在几秒内升至百米高空,满场都是欢呼与尖叫声.视频一出,央视官媒都来点赞转发,网友们也好奇我带的这批小学生是怎么让“火箭”飞得这么高这么直的,甚至还能实现“二级分离”和“舱体回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