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即兴口语表达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mao82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即兴口语表达是广播电视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要能力,播音员主持人在话筒前和镜头前的即兴口语表达,只有“胸有成竹”于前,才能“出口成章”于后。
  关键词:即兴口语;策略;技能
  即兴口语表达是广播电视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检验主持人对节目走向和新闻事件现场反应能力的最好方法,更是播音员主持人文化能力沉淀的折射。著名播音学教授张颂先生曾经指出:“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这其中的“无稿播音”就是说的即兴口语表达。
  在我们的广播电视有声语言创作中,无论是有稿播音还是无稿播音,都应该重视“即兴”的表达。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不等同于日常生活的口语,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在现场交流中“即兴”完成的规范化、艺术化的创作。口语表达的特点,使之形成了独特的表达过程,也就是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换。“无稿播音,出口成章”是对镜头前、话筒前完成这一转换过程所提出的具体要求。
  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招聘播音员主持人时,都比较看重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各大高等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在招生考试时,也特别注重“即兴评述”的分值。即兴评述的目的是考查考生快速思维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口语的表达能力以及临场不乱的心理素质。它要求考生拥有敏捷的思维,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强,记忆力强,同时,它也是对考生知识功底以及文化素质的检验。这一能力,将来也是广播电视媒体播音员主持人所必须具备的。目前国家广电总局组织的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即兴话题主持也是口试环节的必考项目。考试给出的话题一般都是开放性的话题,考生不必担心无话可说,但需调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紧密围绕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某些层面展开讨论,这样会显得更有说服力。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广播电视节目特别是直播的节目中,无论事先筹划得怎么周密,也很难以将临场的各种随机性反应预料得面面俱到。如果我们播音员主持人不具备敏锐的现场意识和应变能力,面对突发事情或者情况变化,就很难迅速做出既准确又果断的判断,从而丧失控制话题展开、情绪调动、气氛调节等方面的主动权。
  直播时,面对突如其来,意想不到的场面、氛围、景物都是影响播音员主持人思维的外部环境,许多时候这样的环境会唤起播音员主持人的灵感,产生一种兴致,提出超出准备范围的话题或说出非常精彩的语句。在一次颁奖典礼上,主持人柴静采访国庆阅兵仪式中的女兵。访谈之前有一个短片,讲述了女兵们艰苦训练的情景,被采访的这位女兵有一个毛病就是头歪,几经矫正无济于事,最后教官想出了一个主意,在这位女兵的衣领上别三枚钢针,针尖朝上,头一旦歪,就会被钢针刺破,这样这位女兵的头终于正了。短片播放完之后,柴静马上关切地盯住女兵的脖子:
  柴静:(饱含深情地问)现在脖子还疼吗?
  女兵:(不好意思地一笑)好了,没事了。
  柴静:当时那些天是不是京城被扎破?
  女兵:(有点激动,点点头)嗯。
  這样的开场真可谓是事半功倍,气氛一烘托,现成的事实,无需主持人构思;被采访者切身经历,言之含情;事实本身有代表性,方便展开;观众感兴趣,利于调动现场气氛。
  著名演员方舒、方卉曾主持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在集锦抢答中,有一道抢答题是在给观众放一段短片后,问观众:“众王之城”指的是埃及哪座城市?”没有想到抢答席上的来宾面面相觑,无人回答,交给现场观众,也无法说出正确答案,现场一片寂静。无奈,方舒只好自己作答:“正确的答案是卢克索。”现场的观众仍然一脸茫然,没有反应,显然是遇见“盲点”而导致冷场。这时方卉机敏地予以补充到:
  “也许我们的片子放得太快了,观众朋友没有看清楚周围的景象。我给大家提供一个线索,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中有这样一个场面:一块巨石被推了下来,险些砸到两位主人公,那个地方就是卢克索。”
  播音员主持人恰到好处的即兴补充真是雪中送炭,顿时解开了观众心中的不惑,掌声、笑声打破了刚才的寂静,形象、完整的答案锦上添花,让只知其名而不知其境的观众有了一个满意而生动的印象,当然,播音员主持人也应努力避免带来尴尬的即兴发挥。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有一期采访某军旅歌唱家的节目,原主持人矢野浩二无意中说了一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马上引起了刘斌的不悦,当场表示作为一名中国军人听到一个日本人说这句话心里很不舒服。好在矢野浩二立刻赔礼道歉并表示真的是无心之失,取得了对方的原谅,但毕竟使现场一度尴尬。所以即兴发挥时一定要综合考虑现场气氛和嘉宾的身份等各种因素。
  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还要沉着冷静,思路清晰,面对争论焦点要作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选择最佳突破口。如有一档节目在讨论“圣诞节为什么会在中国流行”时,主持人并没有一味的指责这一现象,他从“吃”字入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中国的传统节日虽有不少文化味很浓,但都难排除“吃”的影子,略显单调,似乎少了些像圣诞节、情人节那样热闹、温情的氛围,过节的礼品也无外乎几大类:“春节吃腊肉送腊肉”,“中秋吃月饼送月饼”,“端午吃粽子送粽子”……比较而言,西方国家圣诞节,孩子可以收到心仪礼物,自然更有吸引力。中国人爱上洋人节,并非坏事,并非全是崇洋媚外,也并非因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太俗气不受重视。在当代,中国人的节日如何增加文化品位?能不能为国人过节设计出高雅、实惠、象征美好、体现文明的漂亮的礼物来?营造出更具健康娱乐和文化气息的氛围来?这看起好像是民间小事,实际上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情!”这位主持人就没有局限于固定的思维模式,在即兴表达中,善于以点带面,小中见大。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都是现想现说,这个表达的过程一般都不会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因此,难免会出现措辞不恰当、逻辑不严密、层次不分明、语句不规范等现象。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的即兴口语表达,受节目时间、演播环境的限制,虽然也是现想现说,但必须要在有效的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补充语言的信息量,提高语言表述的准确性。有人谈到写文章时的一条经验叫作 “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播音员主持人在话筒前,镜头前的即兴口语表达,只有“胸有成竹”于前,才能“出口成章”于后。因此,我们要将每一次口语活动都作为一次全新的创作来对待,这样才能全神贯注地在现场即兴交流的过程中,发表正确的观点,迸发灵感的火花,说出闪光的词语,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曾致主编《节目主持艺术基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吴郁主编《主持人语言表达技巧》,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
其他文献
摘 要:实验水墨是在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的背景下孕育产生的,它从被定义起至今的发展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它包括了主观性很强的变形的形象、符号化的图式、表现型水墨、材料拼贴以及部分以水墨材料为主要媒材的观念性的水墨装置与艺术行为。实验水墨造就了一批具有活力的艺术家,在当今多元化的额艺术格局里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谷文达、徐冰是中国实验水墨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二人均是中國实验水墨的积极参与者和开拓者,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艺术设计学科教育在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讲述了交叉学科在艺术设计教学及新学科培育中的必要性。根据对现代设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分析,寻求新的就业出路,完善就业环境,为培育交叉型创新人才创造理论前提。  关键词:学科交叉;艺术设计;学科培育  Abstract: Taking the application of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in deco
期刊
摘 要:连环画作为文献类型中的一种,曾在我国绘画历史上有着较为显著的地位,广大读者都因其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特征十分喜爱,也正是因为如此连环画也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说是老少皆宜。而为了更好地发挥出新中国传统连环画的价值,本文则就其兴与衰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新中国;传统连环画;兴与衰  1.引言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连环画作为大众文化中的一种可以说是陪伴且滋养了数代人的成长,深受广
期刊
摘 要:《孝经》这部著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位置。它以简洁的文字像人们阐述了“孝道”,是一部以孝道为道德根本的伦理著作,《孝经》不仅是用来规范人们尊卑有序的的典范书籍,也是被统治者用以达到自己统治目的的书籍,所以多个统治者为其做注,来达到自己的统治目的。虽然成书的年代存在争议,但并不影响学者对《孝经》研究的热情,《孝经》在当代也并不全是迂腐,其中的传统美德还需要我们去探究。“孝”依然需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内容不断丰富多彩,人们不仅寻求物质生活的满足,更增加了精神消费满足的一面,因此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水平也随之水涨船高,处于不断发展提高之中。陶艺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变。陶艺作品所具备的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人文气质开始被大家关注。趣味陶艺造型一方面是陶瓷艺术发展的必然阶段,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发展对陶瓷艺术的必然要求,是时代情感
期刊
摘 要:师生情重在一个“情”以小见大从《梨园情》中展现了梨园戏曲中“口传身授”的教学方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女主人投身于戏曲艺术传承,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艺术人才。在舞蹈动作中动作贴近于生活也源于生活,演绎女主人公传承马鞭从青年到老年的过程跳出生活与感动。  关键字:情;口传身授;马鞭;传承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故“青”“冰”更胜其母体,究其
期刊
摘 要:我国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绚烂的中华文明,国画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手法,最能表现出中华文明所独有的那份韵律及美感。而谈到国画,自然离不开对其笔墨文化元素的探讨。可以说笔墨文化元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副国画作品的艺术性,本文则通过对中国笔墨文化进行介绍,之后对其在国画中如何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国画创作;中国笔墨文化元素;应用  1、中国的笔墨文化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笔墨所占据的地位
期刊
摘 要: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以及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了,这支最初的乌兰牧骑主要工作在苏尼特大草原的农牧区上。随着乌兰牧骑的快速发展,它通过宣传、文艺辅导、生活服务等方式为蒙古族的牧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并且逐渐影响和传承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本文主要从乌兰牧骑的现状以及对民族文化的宣扬和传承进行阐述,并对当前现代社会发展状况下如何建设和改革乌兰牧骑进
期刊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是长久历史积淀形成的,我们国家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享誉世界。陕北民间歌舞是我国民间文化中的重要一支,其独特的精神内涵与精神品质决定了她独特的艺术价值。文章以探讨陕北民间歌舞文化精神为主题进行了论述,希望对促进地方文化继承与发扬做出贡献。  关键词:陕北民歌;陕北歌舞;文化精神  1引言  陕北地区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地区,从历史发展的角
期刊
摘要:日本东洋托殖株式会社于1908年成立,本部初设于朝鲜汉城,其目的是为了开发朝鲜。随着日本殖民的深入,1917年东拓法被修订,业务范围由朝鲜半岛向我国内地辐射,其在我国东北主要经营实业,其中包括的项目有畜牧业、矿业、农产品业、不动产及发放贷款等。本文旨在梳理东拓发展脉络,在可查史料的基础上,分析整理“东拓”的放贷经营状况,以求了解当时日本通过“东拓”对于东北金融侵略、经济掠夺。  关键词:东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