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说中自我存在意识与人物塑造的关系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ll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不知道哪个人像他那样总是强烈地意识到 自己的存在”。看过英国作家毛姆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的人,无论对其根据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生平为素材创作的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或爱或憎,相信都曾被他独特的灵魂所震颤。那如烈焰般的自我存在意识,强烈到可以荡平一切妨碍他实现画家梦想的阻碍。为何会对斯特里克兰德陈述性的一句评价,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我想这正是找寻的答案。
  关键词: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存在
  作者简介:娄丹丹(1987-),女,纳西族,云南古城人,文学硕士,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先秦时期古代文学、中西方比较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9--01
  “……我们提出‘人是什么’这个问题,就是要问:人能成为什么,即人是否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是否能‘造就’自己即创造自己的生活?”[1]无论是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还是毛姆笔下以此为原型创作的小说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都给出了极其肯定的答案,他们的人生,不管是在现实还是文学作品中,都堪称传奇。他们以强烈的自我存在意识,成为了 自己命运的主人,虽历经磨难,却创造了只属于自己的生活。下面,本文将从自我意识中的两个方面即自我认识、自我体验来分析《月亮与六便士》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自我认识在人物形象构建中的运用
  自我认识,首先是指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正如蒙田的感慨“我一心思想我自己,我只研究和检验自己,如果我还研究什么别的,那也只是为了有朝一日把它用于自己,或者更确切些说,为了使他归于自己”。[2]正是对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的判断与坚守,这种专注而又独一无二的心灵体验,才促成了斯特里克兰德传奇的一生。这解释了为什么斯特里克兰德会突然对绘画的着魔,抛妻弃子,远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在那里终于寻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在41岁前,斯特里克兰德都以一个银行家的身份参与社会生活,在别人眼中,他在事业和家庭中都大获成功。但在粗野的面庞和木讷的性情之下,掩藏着一颗躁动的心,这使得他不安于看似幸福的生活。结婚17年后,他毅然离家追寻绘画的梦想。自我的实现固然困难,多少人从孩提时代就怀揣各样的理想,可多少人穷其一生都行进在找寻理想的途中。别尔科夫斯基在《德国浪漫主义》一文中对自我实现的困难表述深刻,他指出:“自我实现之所以困难,一部分原因在于个人的丰富性和多面性。一个人现在所形成的面貌,其本身并无任何必然性,通过他现在的面貌可能看得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面貌。”[3]所以,斯特里克兰德在银行家与画家两个面貌与身份之间,长期进行抗争与审视,最后在客观的自我认知基础上,根据对自我身心特征的认识,做出了正确的自我评价,把生命的价值全部倾注到画布之上。毛姆运用的挖掘自我之创作手法,可谓新颖而客观,在交织着天才、个性、婚姻、家庭等矛盾的小说 中,作者的第一人称“我”,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对多层面貌的人性进行解剖,挖掘深埋之下的自我,寻求自我实现的可能性。
  二、小说主人公形象构建对“自尊心”的态度
  “‘自我’始终表示人稱,亦即主体;它是独有的、第一性的东西;它同心灵或者某种实体性的积极性载体相联系,但是只有在同某个别人的交往中它才具有存在的实在性。”[4]这里反映的是个体对自己怀有的情绪体验,也就是主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其中 “自尊心”是一种重要的内驱力,激励着个体努力在社会上获得别人的尊重与肯定。斯特里克兰德对此却满不在乎,他想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他突然远赴荒岛,所有人都认为他有了外遇,斯特里克兰德太太甚至做好了原谅丈夫私奔的心理准备,事实却是:他只想画画。当斯特里克兰德成名之后,他的儿子为了能荣获显职,极力渲染父亲行为的正统性,殊不知掩盖的是他父亲一生耀眼的传奇。将小说命名为“月亮与六便士”,毛姆用斯特里克兰德离经叛道的一生,已经做出了最好的诠释。“月亮”代表的纯粹理想,斯特里克兰德穷尽一生,终于寻得。“月亮”代表的美,慰藉了斯特里克兰德孤独的心灵,在塔希提岛上也同样抚慰了“我”的心灵:“这里的夜这么美,你的灵魂好像都无法忍受肉体的桎梏了。你感受到你的灵魂随时都可能飘升到 缥缈的空际……”[5]“六便士”代表的现实世界,那个以“自尊心”为驱动力,个体以此尽可能地维护自己荣誉和地位的现实社会,斯特里克兰德决然抛弃。因为在这个社会中,斯特里克兰德总是引起人们的厌嫌,没有人理解他,他的奇行怪癖总使人感到诧异和难堪,就像俗话说的“圆孔里插了个方塞子”。而塔希提岛,就像任何塞子都能各得其所的孔,像斯特里克兰德这样不合时宜的人,在这里得到的是同情,是抬头仰望“月亮”得到的抚慰。
  三、自我意识在小说主人公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我很想知道,是否有人能够准确地确定,他在一生的什么时候初次产生了关于自己的自我的明确的观念——自觉生活的萌芽。”[6]这是科瓦列夫斯卡娅关于自我意识萌芽的论断,关于斯特里克兰德,无法确知他的自我意识萌芽始于何时,但我们能够明确,在年逾不惑 之时,他遵从内心自我意识的召唤,走上绘画之路,尽管当时他没有一丁点绘画知识。毛姆对人物内心的剖析与建设是深刻的,主人公的形象在他的笔下,不仅丰满立体,有本尊保罗·高更可依据;而且令人艳羡,勇敢到敢于放弃社会生活中的准则,成就了一段读者心目中的传奇。
  参考文献:
  [1]《格拉姆希选集》,三卷本,莫斯科,1969,第三卷,第三页。
  [2][4][6]《自我论》,伊·谢·科恩著,苏联,佟景韩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12月,北京,第161页;第19页;第267页。
  [3]别尔科夫斯基,Н·Я.:《德国浪漫主义》,第54页。
  [5]《月亮与六便士》,毛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上海,第307页。
其他文献
摘 要:电影台词运用修辞艺术可以使语言更幽默、风趣、辛辣、准确、富有生活气息、令人回味无穷。运通过分析常见的修辞格,比喻、夸张、反复、谐音、双关等在电影台词中的运用,展现了修辞艺术在台词语言中运用的绝妙之处,本文选择从修辞学的角度,展现《驴得水》这部电影台词运用的美妙之处。  关键词:《驴得水》;修辞格  作者简介:马琳(1993-),女,汉族,河南开封人,洛阳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
摘 要:世称杜牧与李商隐为“小李杜”,与杜牧齐名的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诗歌成就最高、最为人传诵的诗人之一。在李商隐现存的六百多首诗歌作品中,其创作的爱情诗最富特色,并开创了晚唐诗歌创作的新境界。李商隐的爱情诗笔调曲折隐晦、情韵深婉缠绵、意蕴朦胧隽永、神思跌宕起伏、耐人寻味,特别是他在爱情诗歌上所呈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在中国诗歌史上堪称独树一帜。  关键词:李商隐;爱情诗;语言;风格  作者简介:张兰英
摘 要:《最后一片叶子》是欧·亨利最著名的优秀作品之一。一个身患肺炎生命垂危的女孩,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位看似不近人情却又心怀爱心的老人,三个人因为对绘画的钟情而紧密联系在一起。鲜明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高尚、动人的情感,欧·亨利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对人性的真善美给予了高度赞扬。  关键词: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人物塑造;善与美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孙悟空作为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里的经典人物,在影视作品中被多次改编,其形象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变化。本文搜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刻画孙悟空形象的中国电影,将这些电影进行分析归类,发现因地域文化差异,电影对孙悟空形象的勾勒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情况,香港电影偏向于解构孙悟空神话,而大陆电影偏向于重构孙悟空神性,本文将以《大话西游》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例,详细论述两地各自解构与重构背后的缘由
摘 要:日本作家中上健次在其“纪州长篇三部曲”中,以部落民问题为主题描绘了纪州熊野地区一个“部落”共同体的故事。“部落”的地缘关系极其恶劣,部落民的血缘关系非常复杂,“部落”里接连不断地发生着各种事件。“部落”是部落民生命的依托和生产生活的平台,同时也是导致他们命运多舛的根本原因。虽然“部落”消失在了社会发展的潮流之中,但部落民背负着沉重的负面包袱,他们难逃被时代进步所淘汰的宿命。  关键词:中上
摘 要:爱,是文学创作中常谈常新又不可避免的主题,这里有两性之间的爱,也有宏大的家国情怀之爱,女作家舒婷在20世纪70年代,“红色主题”占据诗坛的背景下,独特而大胆抒发自己对恋人的情爱观与对祖国深刻的爱,充分体现了作者为人为诗所恪守的初心。  关键词:爱;爱情观;大爱;本真  作者简介:马敏(1984.2-),女,回族,宁夏人,文学硕士,寧夏警官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
摘 要: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这部作品中为我们展示了强烈的英雄主义精神。本文开篇简要论述了海明威英雄主义的根源及表现,再深度剖析了这部小说中两名主要人物所呈现出的英雄主义意识。  关键词:英雄主义;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  作者简介:刘畅(1995.3-),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第二作者王冠丹(1993.3-),女
摘 要:《永别了,武器》自1929年出版以来便受到一致好评,时至今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蔚然大观,囊括作品的人物、思想、艺术特色等各个方面。本文无意于重蹈前人之功,笔者拟用印象式的体验之刃开凿未露的冰山,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发现个体偶在(胜利、爱情)与长存的命运(死亡、孤独)的张力,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亨利从履行职责到远离战争,从佳人相伴到雨中独行,最终完成了对人生虚无的体认。  关键词:海明威;永别了,
1  有多少年了,我的目光为什么要落在一根又一根的缆绳上?我问自己。  做水手的时候,睡在船舱里,夜晚的梦,事实上是被缆绳牵住的。船靠泊在码头趸船,缆绳在系住岸上那一个个地名时,也将我的梦一次又一次带到那些熟悉或陌生的地方,并在城市或乡野的岸边,如雾一般地弥漫开来。风平浪静时,舷下的江水,依然會流出哗哗的响声;这流水的响声,就蕴藏在湍急的江水内部,仿佛也与江水一起,能够反射天光,照亮了我的梦境,也
“诗意的栖居,不应只是观看的诗意,而是居住的诗意。”这对年轻建筑师夫妇借海德格尔之言,向我们介绍这个耗时5年、 在北京郊外从建筑盖起的家。  “铁血山庄”(W之家)的两位屋主:王旎和张大为,亦是建筑工作室左通右达的创始人。二人早年移居澳大利亚,在海外接受了完整的建筑学教育,并在全球多个国家参与实践了建筑和室内设计。他们致力于国际化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试图打破和消解东西方文化二元对立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