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超越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1026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现实题材的舞剧开始涌现,如《天路》、新版《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它们的出现,是对中国舞剧创作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在舞剧选材上关注新时代的命题,反思当下问题,回顾现状、展望未来。在题材组织时,从“身边人”的视角出发,将更容易令观众获得情感共鸣和心灵震撼。
  关键词:现实题材 舞剧 《天路》 《草原英雄小姐妹》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新舞蹈之父吴晓邦就提出,中国新舞蹈的创作要立足于现实题材。但纵观诸多舞蹈作品,现实题材类的舞蹈只是较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舞剧这一特殊舞蹈体裁来说。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而舞剧却要求舞蹈家用难以言传的舞蹈肢体语言清晰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因此,舞剧编导选择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作为舞剧的创作背景会更便于观众理解。有的文本,不仅从舞剧欣赏的角度而言,给观众提供了“前理解”;从舞剧编创的角度而言,也为编剧提供了便利,而舞剧编导这一职位在舞蹈圈中是常年缺失的。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文化素材用之不尽,中国舞剧的创作题材也多取自传统。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现实题材的舞剧涌现出来,如《天路》、新版《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它们的出现,是对中国舞剧创作新模式的积极探索。
  一、选择“身边人”的视角
  不同于历史题材舞剧描述的那个遥不可及的年代,现实题材的舞剧讲述的多是我们身边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耳熟能详,有些却鲜为人知。通过“身边人”的讲述,这些故事变得真实、生动,而又触人心底。
  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借用的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但舞剧并没有直接演绎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而是将她们的事迹放在语文课本里,着重刻画了一位小学生课前课后的心态变化。一位课前被爷爷背在身上娇滴滴的小姑娘,通过学习《草原英雄小姐妹》,成长为能为爷爷撑伞的懂事孩子。谁没有当过小学生?谁又没有为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迹而感动呢?舞剧正是以这样一位具有艺术普遍性的小学生为讲述者,引起观众的共鸣。
  舞剧《天路》以青藏铁路的修建为背景。起于青海,穿越唐古拉山脉,直达西藏拉萨的青藏铁路可谓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壮举,与其相關的新闻报道不胜枚举。舞剧《天路》并没有高歌英雄事迹,反而以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士兵卢天为视角,讲述了他与他的父母和战友在藏区修建铁路的点点滴滴。这里有母亲不愿让孩子前往藏区的“自私”保护;有孩子想完成父亲遗愿的一腔热血;还有交往新朋友的好奇与争执。他与我们一样,来自一个普通的家庭,而不同的是,他的记忆中还有铁路修建者的大义和牺牲。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就像是一个老朋友,给我们讲述着他的故事,听得人刻骨铭心。
  这种“身边人”舞剧人物形象的选择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身边人”舞剧的叙事视角拉近了我们与故事的距离,故事里的事,是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它让我们更了解社会、了解自己。
  二、关注新时代的命题
  “我们舞剧创作的价值取向,主要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弘扬,同时也要下大力气讲好中国的故事。”[1]优秀的舞蹈编导不仅能讲一个生动的故事,更能通过舞剧传达时代精神、人文精神。
  价值取向是决定舞剧选材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现实题材舞剧创作正是最能关注新时代的命题。
  舞剧《天路》关注到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和平年代里,他们怀揣梦想,为现代化国家建设而牺牲自我,谱写了自己无悔的青春。编导将铁道工人生活中坚守筑路、学舞共舞、思念亲人、风雪救助、隧道塌方等多件琐事精心设计并串联在一起,交织着当代社会的汉藏民族情、手足战友情、相思母子情、同胞兄妹情、以及军民兄弟情。让我们对这群铁路修建者肃然起敬,也为成为一名社会主义建设者点燃激情。
  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将英雄小姐妹的心理与当代小学生的心理双线并进,通过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当下社会孩子娇生惯养的现实问题,也通过小学生的心理变化传达出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历史题材舞剧的创作往往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树立文化自信的源泉;而现实题材舞剧的创作则显示了中国当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确立文化自信的表现。
  三、结语
  现实题材舞蹈创作的首个难题便是选材。舞蹈题材的选择不仅会影响舞蹈风格的呈现,更决定着舞蹈立意的高度。舞剧《天路》和新版《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问世,无疑为现实主义题材的舞剧创作提供了一些经验。在选材上关注新时代的命题,反思当下现实问题,回顾现状,展望未来。组织题材时从“身边人”的视角出发,更容易令观众获得情感的共鸣和心灵震撼,因为“他们”贴近“我们”,“他们”就是“我们”。
  参考文献:
  [1]于平.谈中国舞剧创作:文化想象和文化自信[N].人民日报,2019-8-8.
  (作者简介:王金明,男,大专,郑州市金鑫艺术中心,研究方向:舞蹈)(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摘要:主题曲凸显“主题”二字,所以歌词内容具有概括性,同时也对电影中人物角色的设定起到补充作用。本文从电影《西游记女儿国》的主题曲《女儿国》出发,探索该主题曲对唐僧和女儿国国王形象的解构,浅析主题曲对人物形象塑造与电影内容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主题曲 《女儿国》 唐僧 爱情 人物形象  唐僧和女儿国国王的初次相见便带有朦胧的爱情色彩。国王对男人的好奇加速了她对唐僧的一见钟情,使她们之间的感情不断
期刊
杯子的逻辑  你用一只杯子  饮水饮茶饮加糖的咖啡  而诗人用杯子饮自己的血和墨水  向你证明 除了诗人  所有的杯子和事物都潜伏在暗处  你可以喊一个人的姓名  满街的人  男的女的  老的少的  高的矮的  胖的瘦的  老板打工仔  ……  你喊一个人的姓名  就可以把他从众人中拎出来  无名的生活  也会遵循有名有姓的规则  动物园里只有我一个人  我在想 我不是动物  我与它们的区别在于 
期刊
我所知道的,这不过是无数个不眠夜中的章节,因而今夜的痛楚,渺小到不足以痛惜;我所不知道的,此刻究竟该从哪里想起、捡拾哪一段记忆、梳理怎样的伦理、拥着怎样的心绪?  一  我分明听到了凤凰的哀鸣,那冥冥之中的声音,惨惨凄凄;我分明看到火光中凤凰的娇躯,那号称重生的美丽,壮美而凄厉;我甚至感受到了凤凰在升腾瞬间的笑靥,那坦然赴死的决心,慷慨而坚毅。我只是看不清凤凰的眼睛,那眼神,早已升华成涅槃的索引;
期刊
其实  我俩不过一个梦的距离  我奔赴你  如同奔赴一场佛事的典礼  当你从梦中走进我眼中  我的虔诚  还是被你的从容战栗  当你的指尖从琴弦上轻起  我从自己混沌的世界中慢慢清晰  跟你倾注在曲中的丝丝入扣、酣畅淋漓相比  我忽略了无关痛痒的音准和旋律  对不起,与其说我怠慢了你  不如说我怠慢了自己  因为是你柔软了  我被钢筋、水泥、车轮和街道僵硬的躯体  还好  我没有错过你  错过你的
期刊
没有爱过自己  多年来,我似乎没有爱过自己  也没有单独给自己写过信  问候自己过得好不好  更没有亲切地呼唤过自己的名字  只有一门心思地修理地球  把贫穷抛到脑后  不要向国家伸手  不要霸占困难户的名额  不断地为自己加油叫好  后来终于力气减少  见不得毒辣的阳光和暴雨  只有空气一如既往拒绝不了我吞吐的自由  面临高额的医药费用  多出来的那几根不锈钢骨头  在这空洞而又孤独的房子里  
期刊
读潘大成老师的诗集《高原情》之前,对于我来说,西藏是离天很近、离梦想很远的地方。在读了潘大成老师的诗集《高原情》之后,西藏是离天很近、离我很近的地方。  党和国家始终深切关怀西藏各族群众,始终把西藏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对这块土地投入了大量心血。于是涌现了以孔繁森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援藏干部,每则援藏故事都是对“援藏精神”的最好践行和弘扬,都将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
期刊
以创作经历、创作成果、创作影响来论,其实大成是早该出书的了,至少可以出一本散文集、诗集、书法作品集什么的,可是时至今日,大成并没有出版一本书,这不免让人变得心绪复杂。首先,替大成遗憾,凭着大成的才情、文字功底、作品数量、社会人脉,休说出一本书,就是出个五本八本,又是如何难的事情?同时,也不禁对大成充满了敬意,显然,大成不是一个很随意的人,不是一个对文字没有敬畏的人,不是一个拿写作当玩笑的人……这会
期刊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景色壮美,享誉中外,但能去实地亲身感受的人却少之又少。平均四千米以上的海拔加之终年冻土、积年雪山、空气稀薄、阳光强烈的高原气候,让多数人望而却步,将这片净土放在脑海和新闻电视中。也正因为如此,登山爱好者和自驾的驴友们来此证明了他们的勇气和毅力,能踏足这片净土,便超越了诸多人类,成为七十亿地球村民中的佼佼者。登上珠峰,意味着征服了整个世界,站在世界之巅的8844.43米,可以
期刊
不久前,终于盼到大成君给我寄来的诗集。一拆开,映入眼帘的是亲切的中国红和著名书法家洪宝才将军题写的书名:《高原情》,让我瞬间想起了二〇一六年省文学院作家高研班的同学潘大成。然而,这本诗集的名字却引起了我的琢磨:一个关东汉的心灵深处怎么会有一条通往青藏高原的路径?!这也许是我俩身不同乡的缘故。但我相信,大成君一定有一段高原史,有一腔高原情。  我阅读有个习惯,新书到手必先读“序”和“后记”。迫不及待
期刊
摘要:“花儿”这类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在西北地域是一种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具有传承农耕事项与古老历史文化的重要特点,展示了当地民间文化的各种社会功能,彰显了各民族在相互交流中和谐相处的价值所在。当前,高校怎样使学生合情合理地接受“花儿”,保证这类非遗有效地引入高校课堂,形成“教”与“交”的和谐,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非遗 “花儿” 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