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大多数生产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制造成本法, 成本计算的误差越来越大,造成产品成本信息失真,管理者的成本决策失误。作业成本法自出现至今在理论界和实务界被视为当代会计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同时也被视为新一代革命性的成本管理控制系统。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库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迈进了新的经济发展时代。高新技术企业需要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把成本的间接费用进行细化的分工成为了成本分配的原则,不能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进行价格决策。为了使企业准确核算产品成本,使企业做出正确的生产决策、经营决策和有效的成本管控提供了即时可靠的依据,作业成本法便应运而生。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控制成本、改善经营流程,在进行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等决策时,在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因而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不断地被推广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 (简称ABC),成本计算法是在整个活动期间把所有的费用进行分配,通过确认动因进行计量在作业费用上,最后把成本分摊到各个环节。从最初的产品设计到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一直到质检到销售的整个全部过程。
二、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主要区别
两种成本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制造费用,其中在于分配方法不同而已,同时传统的成本法的核算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而且一般为最终产品,成本的归集对象为生产车间或成本中心。传统成本法是以直接人工、生产工时、机器工时等单一的标准分配间接费用。
三、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第一步:确定主要作业,建立作业成本库
作业成本法的分类需要经过详细的调研,根据重要性和同质性找出主要作业,依据企业的主要作业合理的划分作业中心。将所有间接费用归集到作业中心,建立作业成本库。
从管理角度来看,作业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的集合体,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和环节。从作业成本计算来看,作业是基于一定的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
第二步:选择作业成本动因,确定各作业成本库的分配率
成本动因是指驱动或产生成本、费用的各种因素,它是作业成本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可分为两种:1.资源动因:是指引起某项作业所耗费的资源数额的因素,反映出资源的耗用,同时也是成本中心的标准。2.作业动因:是影响作业成本成本的一种因素,按相关标准分配到产品和劳务上,通过中介反应具体的消耗作业的情况。
成本动因是成本库的消耗以相关费用除以成本得到的动力率,即成本分配率。具体的公式如下:成本动因率=成本库费用/成本库作业动因总量
第三步:计算每种产品的成本
把归集到产品生产作业中的资源消耗汇总,得到制造费用。再加上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就得到单位成本。
四、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技术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企业大部分为中小民营企业,且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尚处在创业阶段,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总体管理水平不高,在生产管理上的落后严重制约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
(二)基础数据的收集与处理难度大
作业成本法在基础数据上远远优于实施的相对传统成本法,企业若无法做好资料的收集与处理,将阻碍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因此需要计算机网络的支持。
(三)企业员工素质不高
当前我国公司中中小型企业居多,其中大部分企业中员工良莠不齐,总体素质较低。作为一项巨大工程的作业成本法,这个时候是要调整企业整个组织框架涉及各个方面人才的参与。
五、提高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建议
(一)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作业成本法是全员参与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因为作业成本的实施必须了解企业的整个运作过程。作业成本的实施从核算体系的设计到基础数据收集以及改善行动都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因此只有企业管理实现了科学化,才能使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得到客观保证。
(二)大力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庞大的基础数据信息,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就变得困难。因此完善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就尤为重要。作业成本法是企业信息系统的特殊部分,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系统是成功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重要保障。
(三)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成本控制和核算的方法,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其中,既注重了人才素质的提高,同时提高员工素质,是成本法的重要保证。要在每个员工的潜意识中要有管理意识和职责意识,使成本得到良好的管理方法。(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吴霏雨.谈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结合运用[J].会计之友,2011,02:33-36.
[2] 孙慧敏,孙海涛.作业成本法在我国未能广泛应用的原因[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3:11-12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库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迈进了新的经济发展时代。高新技术企业需要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把成本的间接费用进行细化的分工成为了成本分配的原则,不能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进行价格决策。为了使企业准确核算产品成本,使企业做出正确的生产决策、经营决策和有效的成本管控提供了即时可靠的依据,作业成本法便应运而生。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控制成本、改善经营流程,在进行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等决策时,在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因而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不断地被推广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 (简称ABC),成本计算法是在整个活动期间把所有的费用进行分配,通过确认动因进行计量在作业费用上,最后把成本分摊到各个环节。从最初的产品设计到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一直到质检到销售的整个全部过程。
二、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主要区别
两种成本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制造费用,其中在于分配方法不同而已,同时传统的成本法的核算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而且一般为最终产品,成本的归集对象为生产车间或成本中心。传统成本法是以直接人工、生产工时、机器工时等单一的标准分配间接费用。
三、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第一步:确定主要作业,建立作业成本库
作业成本法的分类需要经过详细的调研,根据重要性和同质性找出主要作业,依据企业的主要作业合理的划分作业中心。将所有间接费用归集到作业中心,建立作业成本库。
从管理角度来看,作业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的集合体,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和环节。从作业成本计算来看,作业是基于一定的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
第二步:选择作业成本动因,确定各作业成本库的分配率
成本动因是指驱动或产生成本、费用的各种因素,它是作业成本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可分为两种:1.资源动因:是指引起某项作业所耗费的资源数额的因素,反映出资源的耗用,同时也是成本中心的标准。2.作业动因:是影响作业成本成本的一种因素,按相关标准分配到产品和劳务上,通过中介反应具体的消耗作业的情况。
成本动因是成本库的消耗以相关费用除以成本得到的动力率,即成本分配率。具体的公式如下:成本动因率=成本库费用/成本库作业动因总量
第三步:计算每种产品的成本
把归集到产品生产作业中的资源消耗汇总,得到制造费用。再加上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就得到单位成本。
四、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技术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企业大部分为中小民营企业,且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尚处在创业阶段,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总体管理水平不高,在生产管理上的落后严重制约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
(二)基础数据的收集与处理难度大
作业成本法在基础数据上远远优于实施的相对传统成本法,企业若无法做好资料的收集与处理,将阻碍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因此需要计算机网络的支持。
(三)企业员工素质不高
当前我国公司中中小型企业居多,其中大部分企业中员工良莠不齐,总体素质较低。作为一项巨大工程的作业成本法,这个时候是要调整企业整个组织框架涉及各个方面人才的参与。
五、提高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建议
(一)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作业成本法是全员参与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因为作业成本的实施必须了解企业的整个运作过程。作业成本的实施从核算体系的设计到基础数据收集以及改善行动都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因此只有企业管理实现了科学化,才能使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得到客观保证。
(二)大力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庞大的基础数据信息,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就变得困难。因此完善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就尤为重要。作业成本法是企业信息系统的特殊部分,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系统是成功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重要保障。
(三)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成本控制和核算的方法,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其中,既注重了人才素质的提高,同时提高员工素质,是成本法的重要保证。要在每个员工的潜意识中要有管理意识和职责意识,使成本得到良好的管理方法。(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吴霏雨.谈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结合运用[J].会计之友,2011,02:33-36.
[2] 孙慧敏,孙海涛.作业成本法在我国未能广泛应用的原因[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