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贫困县域涉农企业融资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2gst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涉农企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解决当前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信贷资金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的角度,着重就金融如何支持县域涉农企业发展,促进县域农村经济金融良性发展进行实践性的探析,以求从根本上解决好涉农企业的融资难题。
  【关键词】县域金融 涉农企业 信贷产品 金融功能
  一、砚山县涉农企业发展概况
  (一)砚山县涉农企业的基本情况
  砚山县下辖11个乡镇,93个村民委,1016个自然村,现有人口46.88万,其中农业人口42.73万,占比91.14%,属于典型的农业县和老、少、边、穷地区。通过多年的发展,砚山县涉农企业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初具规模的农业蔬菜、三七、辣椒、畜牧、烤烟、油料、种子等特色农业产业,初步形成了集种植、养殖、加工、贸易等不同层次的龙头企业群体,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县内现有涉农企业24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个、州级龙头企业8个,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注册商标的农产品34种,有1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有1户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识,有2户企业通过ISQ9000质量体系认证,有8户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完成“出口基地”认证,有32户企业取得农产品自营进出口权。目前,在砚山县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96个,按产业划分,种植业专业合作组织71个、养殖业专业合作组织24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个,会员11875人,注册资金10535.315万元。至2011年末,26户涉农骨干企业总产值159588万元,营业收入174399万元,利润总额16221万元,上缴税金2181万元,职工人数2907人,带动农户15万余户,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砚山县涉农企业的优惠政策
  砚山县委、县人民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坚持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举措,采取市场引导、政策扶持、信息服务、加大资金投入和加强技术指导等措施,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县农业产业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壮大。为推进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适应农业发展的新要求,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有效整合产业资源,砚山县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先后出台了《砚山县委、县政府干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若干规定》、《砚山县农业产业化县级龙头企业认定及扶持办法》等到相关政策措施,对砚山县涉农企业的发展取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全县涉农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砚山县涉农企业的信贷支持情况
  (一)砚山县金融业发展概况
  砚山县现有工行、农行、建行、邮储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五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31个,从业人员245人。至2012年7月,砚山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510069万元,其中:单位存款173396万元,个人存款335652万元,财政性存款733万元,临时性存款262万元,其他存款25万元;各项贷款为289196万元,其中:短期贷款92643万元,中长期贷款194593万元,票据融资1960万元。目前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比为56.70%,对“三农”发展特别是涉农企业支持还有较大的信贷支持和投放空间。
  (二)砚山县金融支持涉农企业情况
  近年来,砚山县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加快地方经济建设、促进企业发展为己任,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银企合作,创新适合自身发展的金融产品,在贷款规模紧的情况下,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向上级行申报各种项目,取得上级行的理解和支持,争取到更多资金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对涉农企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到2012年7月末,全县各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余额为189267万元,占全县各项贷款余额的65.45%。其中:工行贷款余额17227万元;农行贷款余额67623万元;建行贷款余额11670万元;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92047万元;邮储银行贷款余额700万元。
  (三)砚山县涉农金融信贷产品
  在积极支持涉农企业发展的同时,砚山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立足企业,紧紧围绕地方经济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加快金融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创新金融产品,目前砚山县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业务主要有法人信贷业务、个人信贷业务两大类。对涉农企业贷款品种主要有:一是流动资金贷款。品种主要包括营运资金贷款、周转限额贷款、临时贷款等;二是贸易融资贷款。品种主要包括国内保理、仓单质押、信用证融资;三是项目融资贷款。品种主要包括项目临时周转贷款、出口卖方信贷;四是票据融资业务。品种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等;五是其他融资业务。品种主要包括存货质押贷款、权利质押贷款、提货单质押贷款、企业设备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特色农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这些涵盖不同业务的融资信贷产品,为涉农企业持续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融资需求选择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其不断经营壮大实力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支持。
  三、砚山县涉农企业融资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一)抵押担保难,是制约县域涉农企业融资的主要瓶颈
  一是按照《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企业向银行借款时,要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而砚山县的现实情况是涉农企业有效资产少、抵押能力低,而《担保法》对担保责任的刚性法律约束,又使涉农企业之间不愿意相互提供担保,加之社会信用担保机构的严重缺失,大大增加了县域涉农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二是县域担保体系严重缺失。目前砚山县没有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担保需要到省州两级才能实现,同时,存在实际担保能力弱,办理担保手续繁琐、环节多、收费高、随意性大、重复评估等一系列问题。由于担保手续费一般为借款金额的2~3%,且部分担保公司存在向借款人转嫁保证金行为,涉农小企业往往因不愿承担过高的融资成本而放弃担保;三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缓慢,商业性保险推广困难重重,应对农村金融各种风险损失的政策、资金保障体制也不健全,农业自然灾害损失得不到补偿,即便有抵押担保,从风险管控的角度也削弱了金融机构对涉农企业放贷的积极性。   (二)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完善,弱化了对涉农企业的金融服务功能
  一是网点布局不能满足县域涉农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砚山县辖内主要有人行、工行、农行、建行、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6家县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3个,全县有营业网点31个,其中乡镇网点20个,且县级邮政储蓄银行为二级支行,其发挥的作用和空间有限。营业网点布局不合理和不足很大程度上缩削弱了县域金融支持涉农企业发展的能力,导致县域经济资金供求失衡;二是农村金融主体缺乏竞争活力。砚山县呈现出国有商业银行“难为”和农村信用社“无力”的窘境,自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的商业化经营策略以来,国有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大规模撤离县域农村地区,弱化了对县域和农村经济的信贷服务功能。目前,大部分农村乡(镇)只有一个信用社网点,个别乡(镇)甚至没有网点,只有金融服务流动站,农村金融机构基本形成了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而其由于经营实力较弱及历史包袱较重、内控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对“三农”特别是涉农企业的信贷支持显得力不从心,加之由于金融机构人员少、服务任务繁重、宣传不到位、管理难度大,致使部分涉农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三)金融服务需求与金融信贷供给矛盾突出,严重困扰着涉农企业的多元融资
  一是农村金融产品适应不了涉农企业的经营发展需要。首先是金融服务品种单一。目前大多数县级银行业金融机构仍以传统的存、贷、汇业务为主,中间业务种类很少,金融服务种类单调,缺少服务产品创新。其次是金融产品的适应性较差。目前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沿用的传统农业贷款发放模式,普遍期限短、额度小,与农业生产的长周期、季节性及规模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不相适应。再次是信贷交易成本过高。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战略和市场定位,逐步从农村市场退出,使得农村信用社的区域垄断定价能力得以增强,农村信贷供给价格不断提高;二是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权限过分上收,严重制约了对县域中小企业特别是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目前,商业银行县域机构均无中长期贷款审批权,而基层行上报的中小企业项目贷款又难以进入上级的审批视野。虽然各家商业银行近几年均推出了一些扶持中小企业的信贷品种,但也仅限于流动资金贷款,且在降低担保条件、简化贷款手续等准入门槛方面并无实质性进展;三是涉农企业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县域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弱化了金融对县域涉农企业的扩张动力。县域涉农中小企业先天弱势,普遍存在规模小、底子薄、经营效益不稳定等特征,大部分中小企业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易产生违约风险,导致信贷资产不良和沉淀,从而削弱了信贷吸引力,加之县域涉农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不高,银企之间缺乏沟通,影响了金融机构对涉农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
  (四)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是涉农企业融资难的一大根源
  一是缺乏优质的涉农贷款主体。由于砚山县农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与信贷结构不匹配,缺乏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涉农企业经营规模小,经营效益差,财务不健全,信贷评级低,自身积累少,资产质量不高,一般是抵押物不足或缺乏有效抵物,很难符合银行的信贷结构调整与准入条件,形成了金融支持县域涉农企业的结构性障碍;二是贷款非农化倾向严重。由于砚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严重滞后,农特产品企业较少,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对农产品初级加工多,精加工少,以及“三农”的弱质性,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预期收入不确定等原因,金融机构对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力度不够,支农投入明显不足,致使部分金融机构把大量的贷款投向电矿企业、房地产开发等见效快的工业、房建领域,贷款非农化倾向比较严重,这是目前县域经济发展必须高度引起重视的。
  (五)银行信贷政策的管控,是对涉农企业融资的一大挑战
  目前,县域经济“融资难”与县域金融“难融资”同时并存,金融资源供给和企业发展需求的矛盾较为突出。一是金融机构面对新情况和新变化,工作的适应性和主动性较为滞后。2010年以来,直接涉及到银行贷款操作和投放的政策密集出台,多数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投放实行“按季下达、按月监测”监控,对超规模给予扣减业绩的经济处罚,银监部门实施“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要求银行采取“实贷实付”方式放贷,这些银行信贷管控政策,给商业银行放贷带来了不小挑战,面对新的政策和监管理念,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没有及时转变传统的理念和方式,难以找到新的信贷增长点,信贷投放相对趋于谨慎和保守,这是涉农企业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县域资金未形成正常的资金回流机制。由于县域经济不发达,资金利润率不高,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的金融业务偏向吸收存款,致使本来就贫血的县域经济又遭遇新的“抽血”,从砚山县目前57%的存贷比可以看出,砚山县有近6亿元的信贷资金通过金融系统内上存流出县域外,这是涉农企业贷款难以获得充分满足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三是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机制强化效应显现。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对资金实行集约化经营管理,并设置了较高的信贷门槛,刚性上收贷款权限,导致县域金融机构授信权限小、额度低、准入门槛高、审批流程复杂、期限长,基层行的授信仅限于小额抵押、质押贷款,一些大宗涉农项目贷款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同时,砚山县直接融资尚未真正起步,尚未建立政府注资,市场化运作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涉农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仍然偏少偏窄;四是商业银行普遍实行贷款发放责任制甚至是责任追究终身制。在目前信贷管理不科学、信贷激励与风险约束不对等的情况下,大多数信贷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遏制,加剧了金融机构在信贷投放上“嫌贫爱富”思想,助长了“多贷多风险、少贷少风险、不贷无风险”的思想情绪,这也是涉农企业贷款难的一个“症结”。
  (六)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缓慢,是涉农企业融资难度加大的诱因
  一是农村信用环境不佳。由于农业具有天生的弱质性,其抵御自然灾害和抗市场风险能力弱,涉农企业和农户因自然灾害减产或物价下跌减收所导致的贷款违约现象一定程度存在,加之目前外出打工农民较多,大量的农民工外出,使部分贷款难以催收而形成不良贷款,这是“公司+基地+农户”信贷模式难以大力推广的重要原因,从侧面反映出农村信用环境需要改进;二是农业保险几近空白。目前砚山县保险业开办的农业保险仅有能繁母猪保险等少数险种,且由于承保范围小,风险无财政补贴而难以推广,满足不了广大农民和涉农企业的服务需求;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下,制约了信贷支农效果。目前,砚山县农村经济仍以农户家庭经营式的传统农业为主,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使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同时,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也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一方面,传统农业的资金需求量不大且已趋于饱和,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和大多数龙头企业产业链难以延伸到广大农户的生产环节,导致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效果较差。   四、对解决县域涉农企业融资难的几点建议及对策措施
  针对目前砚山县涉农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调研组在认真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认为要从政策、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社会中介机构和工作机制等方面入手,通过机制创新、政策配套、组织体系、创新信贷产品、增强服务功能等措施,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推动合力,才能解决好砚山县涉农企业融资难题。
  (一)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为涉农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采取国家信贷政策引导、人民银行窗口指导、行业政策督导、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检查考核等综合措施,积极深化金融改革和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和形成市场定位明确、各有侧重、互利共赢、竞争有序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县域金融体系。一是继续加快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增强服务功能,深化健全贷款审批、利率定价、风险防范等制度,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户的金融纽带作用,在支持和服务好“三农”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农户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加大对有一定资金积累、有技术、有经验、有劳力、讲信用、共同富裕观念强的重点农户的支持力度,以壮大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为农民提供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二是坚持农业银行为农服务的方向,引导其稳定和发展农村服务网络,使其服务和决策贴进基层、贴近农村,切实提高农业银行对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支持质量和效益,加强对县域涉农企业的金融服务;三是扩大邮政储蓄银行涉农业务范围,积极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加快完善其贷款业务操作、管理办法,真正实现邮储资金有效回流,增强金融支农资金实力;四是在巩固和加强现有的农行、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基础上,积极引进农业发展银行到砚山设立分支机构,创造条件吸引股份制商业银行到砚山县设立分支机构,全力争取在砚山设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鼓励农行发挥自身市场优势,到乡镇增设网点,推动乡(镇)邮储机构转型升级为二级支行,积极争取增加农村信贷投入,增强农村资金的聚集和释放效应,以加大对涉农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与服务。
  (二)大力创新金融信贷产品,改进涉农金融服务功能
  要大力推动各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采取灵活有效、简便易行的政策措施,不断满足涉农发展的多元化金融需求。一是积极探索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库存农产品、农机具、农房、应收账款等担保抵押和质押贷款方式,推动“企业+农户+信贷+保险”的贷款融资形式,多渠道解决涉农企业贷款难问题;二是创新信贷产品和抵押担保方式,破解涉农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积极探索增加对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大户、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支持力度,拓展农村融资渠道,积极研究开发适应涉农经济发展的信贷产品,重点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发展;三是建立完善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推动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县域信贷担保机制,按照“政策引导,多方出资,市场运作”的模式,建立专门的涉农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及担保机构,为涉农企业提供信用担保,采取以政府财政出资为主,农村经济组织和民间出资为辅的方式设立担保基金,成立农业担保机构,为缺乏抵押品的涉农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同时,规范完善担保机构的中介服务职能,本着支持企业发展的原则,简化担保手续,合理制定收费标准,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逐步增加担保基金额度,增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实力;四是积极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在现有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蔬菜保险的基础上,将农业保险推广到油茶、茶叶、家禽、烤烟、三七等特色优势农产品领域,提高农村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最大限度降低贷款风险,增强涉农企业的融资能力;五是给予农村金融机构更多的政策倾斜,提升其支农实力。扩大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优惠空间,在目前部分农村信用社实施了差别存款准备率的基础上,对一些流动性还很低的“借差”农村信用社,应酌情实行更低的存款准备率,提升其放贷能力。同时,适当下放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审批权,把500万元以下的涉农项目贷款审批权限下放到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支行,允许县域银行业分支机构对农业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农资供销企业、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推广等项目贷款实行自主评估、自主审批、自主发放、自主管理,以降低涉农企业的融资成本,提升其融资的积极性。
  (三)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涉农企业的信贷支持
  一是地方政府应更加重视和倡导社会诚信意识。主动配合支持金融机构清收、处置不良资产,化解信贷风险,严惩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用良好的执法环境来依法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大力培植“信用企业”、“信用户”等微观信用主体,打造砚山“信用品牌”。对培植的信用主体要大力宣传,在资金、税收等方面实施政策倾斜,发挥典型示范效应,有力推动全县信用状况的根本性改善,为涉农企业的融资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二是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财政政策杠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对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开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中小涉农企业以及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的农户,政府应积极开展财政贴息,用贴息的办法覆盖金融机构的收益风险。同时,将财政性资金(或涉农资金)按一定的贷款份额鼓励性地存入各家金融机构,以免挫伤部分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三是充分利用好各项政策优惠,推动建立评价奖励机制,认真落实好《关于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试行)》、《财政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辖内金融机构年度贷款增量、增长率以及贷款结构调整等进行综合评价和奖励,对不切实履行服务“三农”职责的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和相关监管部门应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相应的劝告及处罚,通过实施正向激励,激发金融机构加大对涉农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四是尽快建立社会失信惩罚机制设,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权的行为,帮助金融机构建立不良资产处置协调机制,建立定期通报制,对“诚实守信企业”和“不守信用企业”定期进行通报,采取依法清收、责任清收、奖励清收、行政清收等措施大力清收不良贷款,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给予政策性鼓励,金融机构可在授信额度、付款方式等金融服务和有关社会服务方面给予优惠和便利,使其获得较多交易机会,降低交易成本,成为守信受益者,真正增强涉农企业融资的吸引力。
  (四)建立涉农金融工作长效机制,实现银政企三方共赢的发展格局
  涉农企业融资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多,牵涉面大,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好。因此,建立涵盖各方的涉农金融工作长效机制至关重要。一是建立政府相关部门与银行沟通协调的长效工作机制,畅通政府部门和银行间的政策信息、项目信息、资金信息和工作动态信息,双方相互配合,增强银政工作合力,在银行主动向政府职能部门跑项目、送信息的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配合金融机构支持涉农企业做好项目推荐、包装、申报和储备工作,为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创造条件;二是建立适合银企双向对接的互信机制,增进银企相互理解和信任,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涉农企业自身融资的“造血”功能,企业要加快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实施品牌知名度,做大做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如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增强财务透明度,使金融机构能够从财务报表上直观快捷地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树立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良好形象,增强银行评级授信。同时,金融机构要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多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困难,树立“企业兴则银行兴”的现代经营理念,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实际,根据企业信用评级管理标准,制定操作性强的信用评级和授信办法,灵活客观地评定信用等级,科学确定授信额度,切实提高银行融资效率,真正搭进建银企共赢平台和合作机制;三是建立银政企三方沟通协作机制,成立由县委、县人民政府牵头的“砚山县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和“银政企工作联系会议制度”,以此来加强地方党政与银行、企业的相互协调和合作,消除工作对接不畅的脱节现象。联系会议可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全面沟通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分析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协调解决全县经济金融运行中涉及项目筛选、资金融通、金融服务、信用环境、债权维护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并以项目推介、融资洽谈等多种形式,加强银政企之间的信息交流,形成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支持发展、防范风险的沟通协调机制,促进金融机构把握信贷投入重点,增加有效信贷投入,不断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真正为涉农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其他文献
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工作的本质。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工作要求,我县金融机构坚决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坚决抑制金融资源脱实向虚,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较快发展和转型升级。  以威信为例,2012年6月末,我县各项贷款余额170310万元,比年初增加30014万元,增长21.39%。1~6月全县金融机构累放各项
期刊
华坪县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煤炭产量名列云南省第3位,已探明可利用储量1.3亿吨,远景储量3至5亿吨,是滇西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和攀西地区最重要的煤炭供应基地。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形势下,煤炭需求下降,出现了产能过剩。进口煤炭冲击国内市场,国内煤炭价格急剧下跌。攀钢依靠铁路运输成本低的优势,从内蒙古、新疆等地购入煤炭,减少了对华坪煤炭的需求,华坪县煤炭业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华坪的经济金融也面临着
期刊
【摘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出现的一种较为特殊的融资现象,也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而逐渐发展的。它在促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存在着各种风险,如果不加以控制和规范,有可能形成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
期刊
6月中旬,记者随人行昆明中心支行段会全副行长一行,赴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参加“惠农支付服务点”开通仪式。段会全告诉记者:“截至2012年6月底,经过整整两年努力,惠农支付服务点在全省16个州市已全部开通,开通点达3626个,绝大部分支付点布放在边远少数民族聚居山区,真正让当地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小额取款、转账(汇款)、缴费、查询、消费等现代化金融服务。”  一  金融服务“三农”是实现党和国
期刊
据美联社和华尔街日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7月16日调低了对中国的增长预期。该基金说,中国仍存在经济硬着陆的可能。国际货币基金把对中国2012年的增长预期调到8%,下调幅度为0.2个百分点。同时把对中国2013年的增长预期调到8.2%,下调了0.3个百分点。但是,新的预期仍然大大高于美国和欧洲的增长预期。下调对中国的预期,降低了人们对中国增长弥补西方疲软的需求并推动全球增长的希望。  据统计,中国今年
期刊
建立农村征信体系,是农村金融稳定运行的基础,也为“三农”融资提供了便利。但建立农户经济档案工作量大,建设信用村镇协调难度大,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曲折不少。现结合华坪县试点经验,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环节、工作内容(见表一)进行分析,探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可行路径,为今后全面铺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一、规划设计  (一)确定思路  目前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并非全国统一
期刊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旅游是文化实现产业化,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两者在产品、市场、品牌、宣传营销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诸多的契合点。旅游文化产业互动发展,一方面有利于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另一方面则能够实现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在更广的范围内实现产业良性组合,同时拉动其他关联产业的持续提升。  丽江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近年来丽江文化产业与旅游经
期刊
7月18~20日,中行云南省分行召开了2012年年中工作会议,总结2012年上半年经营管理情况,围绕“打基础、调结构、做特色、上水平”的工作方针,部署了下半年工作。  2012年,中行云南省分行以该行上年绩效考核表现为切入点,明确了2012年全年发展目标。通过以“抓基础工作、抓基层建设”为核心,开展“双基”建设年活动,完善网点分类分级管理办法、推进网点对公业务转型等措施,引导网点“争先进位”、促进
期刊
6月28日,农行云南省分行与越南湄公河三角洲房屋发展银行老街省分行在越南老街省成功签订《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与越南湄公河三角洲房屋发展银行老街省分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协议》和《网银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人民币购售、网上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等方面开展业务合作。协议的签订,使农行云南省分行与越南的合作银行由4家增加至5家。  “三大工程”提升服务“三农”水平  今年上半年,农行云南省分行认真落实省第九次
期刊
网购年均增长五成  自2008年开始,中国网络购物用户数一直在高位增长,2008~2010年增长率均达到50%左右的水平。中国网络购物零售额从2004年的4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近8000亿元,年均增长1.4倍,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2004年的0.08%上涨到2011年的4.3%。2012年一季度网络零售额达到2282亿元,同比增长40.9%。  点评:网络消费新模式的快速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