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机:纯粹的实用主义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fan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黯然收场的项目
  
  RAH-66“科曼奇”武装直升机
  1981年,美国陆军提出LHX(实验轻型直升机)计划,1988年6月21日发出招标书,1991年4月5日选定波音公司和西科斯基公司联合研制RAH-66,1996年1月4日,“科曼奇”(Comanche)首飞成功,2000年6月1日,美国陆军同生产商签订了31亿美元的工程制造(EMD)合同。可以说,在本世纪到来之时,人们普遍对RAH-66抱有非常良好的预期,认为这种全新的直升机代表了未来武装直升机的发展方向。
  RAH-66“科曼奇”是美国陆军为适应21世纪的战场环境而研制的隐身直升机,也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全隐身设计的武装直升机。其最大特点是隐身性能好,采用了隐身外形、隐身涂料、复合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其正面雷达截面积大约只有AH-64D“长弓阿帕奇”的1/630、OH-58D的1/250。此外,机上还装有雷达干扰设备,从而使其隐蔽发动突然袭击的能力大大增强。该机保障性高(其后勤支援所需的人力比美国陆军以往所装备轻型直升机少40%),航电系统先进。其对目标侦察的有效距离相当于以往侦察直升机的2倍,并能通过战术因特网双向传输各种战术信息。此外,该机是当时世界上使用复合材料最多的直升机,所使用的复合材料占整个直升机结构重量的51%。
  然而好景不长,美国陆军于2004年2月23日宣布取消“科曼奇”项目。当时,这个拟投资380亿美元的重大武器装备采办项目已经耗资69亿美元。
  RAH-66之所以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由“宠儿”变成“弃儿”,主要原因,其一是美国的安全环境发生了变化:苏联解体,华约解散,RAH-66原先计划的作战对手已经不复存在。更重要的是,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使美国人认识到必须把更多精力用在反恐战争上,用高贵的RAH-66去打装备低劣的恐怖分子显然得不偿失。此外,海湾战争后,无人机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与RAH-66相比,用无人机进行战术侦察,既安全又便宜,完全可以取代RAH-66所负担的侦察任务。除上述两点外,进度严重拖延(一方面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冷战后作战环境的变化,对设计进行了六次大调整),经费超支致使美国陆军最终下决心放弃了RAH-66。
  E-10 MC2A多传感器指挥与控制飞机该机是美国空军2001年提出的先进预警指挥机。其主要特点是同时具有地面目标侦察、空中预警、信号侦察、指挥控制以及电子干扰等功能,可以用这一种飞机替换E-8战场监视飞机、E-3空中预警机、RC-135信号情报侦察机、EC-130E机载战场指挥控制中心、EC-130H“罗盘呼叫”通信干扰机等。此外,该机还具有强大的网络通信和信息融合能力,在不断获取天基、陆基和海基传感器送来的战场信息数据的同时,还可以控制无人机对常规侦察手段无法探测的区域遂行填补缝隙式的情报侦察,形成一幅无缝隙的完整的海、陆、空、天一体化的战场态势图,增强美军的指挥控制速度和目标打击精度。
  考虑到较高的技术难度,美国空军决定分三个阶段发展E-10。第一个阶段重点研制“多平台雷达技术插入计划”(MP-RTIP)的雷达和光纤网络,提高对地面目标的侦察和监视能力:第二阶段,在MC2A雷达上增加空中动目标指示能力,从而将E-3、E-8等预警机的功能整合到MC2A上;第三阶段,将MC2A的雷达与先进的指挥控制系统结合起来,全面达到MC2A的设计要求。届时除雷达外,电子战与光电侦察器材也可能加装到MC2A上。
  当美国空军提出发展E-10时,人们普遍认为这代表了今后预警机的发展方向。尽管存在很多技术挑战,但是考虑到信息技术惊人的发展速度,人们还是有理由相信该项目能够取得成功。
  然而,让人们始料未及的是,刚到2004年底,空军就开始削减E-10的经费。当时,美国国防部提出了一个6年削减300亿经费的计划——第753号项目预算决定,空军随即决定把E-10的经费减少6亿美元。在随后的几年里,E-10的经费又多次被削减。2008财年,美国空军彻底停拨E-10的经费。
  E-10终止后,该项目第一阶段发展的MP-RTIP技术将用在“全球鹰”无人机和E-8的改进型上。2009年1月,一架原计划用作E-10平台的波音767卖到了巴林,用作VIP专机。
  E-10之所以匆匆下马,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的技术风险太高。首先,飞机上装有大量高功率电子设备,电磁兼容的问题现阶段解决不了。其次,机上大量的电子设备需要很大功率的电源,机上供电系统无法满足需要(有报告表明,即使只有机载预警雷达,它都要消耗机上90%的直流电源)。还有,机载有源探测传感器和无源探测传感器工作时相互干扰的问题也无法解决。二是经费消减。近年来由于美国连续打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财政压力很大,为了节省经费,美国空军只好把暂时还不成熟的项目搁置起来。三是美军现有的预警机已经可以满足美军作战的需要。冷战结束后,美国并没有遇到比华约还要强劲的竞争对手,没有,必要再花钱搞过于超前的项目。
  ABL激光反导飞机ABL(AirborneLaser)是用波音747-400F改装而成的大型激光反导飞机。机上装有高功率氧碘激光器,可以摧毁处于起飞助推段的战术弹道导弹。与“爱国者”、“宙斯盾”等其它反导系统相比,ABL的优点是可以机动部署在前沿地区。如果能把导弹击毁,导弹的碎片降落在敌国境内,不会对美国及其盟国产生任何伤害:如果未能将目标摧毁,ABL也可以把它测量的弹道数据传给中段和末端拦截系统,从而提高它们的拦截概率。
  ABL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以激光为武器,一旦取得成功,将对未来的作战和武器装备发展产生从重大影响。
  ABL的正式启动是1996年11月。波音公司负责飞机改装和系统集成,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负责激光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负责激光转塔和火控系统。经过三年半的努力,设计工作完成,并于2000年4月通过了关键设计评审。当时,参加评审的代表有政府和工业界人士250余人,大家都一致看好ABL的发展前景。
  然而,随着系统集成工作的全面展开,ABL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技术问题,虽然经过努力之后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是项目进度大大拖延,成本也大幅上升。2009年4月,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宣布取消第二架ABL原型机,并将ABL项目转为一个科研项目而非武器装备采办项目。同时ABL的名称也改为“机载激光器试验平台”(ALTB,Airborne Laser Testbed),以突出其科研特征。
  2010年2月,ALTB终于取得了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进展。2月3日,ALTB成功摧毁了一枚处于助推段的探空火箭;在2月11日进行的第二次试验中,一枚采用液体燃料的近距弹道导弹从海上移动平台发射后的数秒内,即被ALTB上的红外传感器截获和跟踪,随后被高能激光器摧毁,从发现到摧毁的整个攻击过程不到2分钟。但需要说明的是,这次试验的目标距离为50英里(约合80千米),而不是ABL最初计划的几百英里。2010年九十月期间,ALTB又进行了两次拦截试验,均遭失败。
  被人们寄予厚望的ABL下马的主要原因与很多项目相似,同样是费用超支和进度拖延。截止到2009年4月,ABL已经超支40亿美元。ABL最初计划在2002年第一架原型机具备作战能力,而这一进度整整晚了8年。但除上述原因外,技术不成熟是“元凶”。例如:化学激光器的功率不够,从而导致攻击距离有限。盖茨认为,如果要使ABL实用的话,激光器的功率还应再提高20~30倍才行。此外,整个ABL系统体积过于庞大,化学激光器要使用大量有毒材料,给使用保障都带来了许多技术难题。
  
  异军突起的项目
  
  V-22“鱼鹰”“鱼鹰”是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和波音直升机公司联合研制的倾转旋翼机,这种飞机既能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又具有固定翼飞机的飞行速度,所以对提高部队的快速机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据有关资料报道,运送180名陆战队士兵到112千米外的地方,12架CH-46需用135分钟,而V-22只要8架飞机和17分钟。但是,由于这种飞机的技术难度非常大,因此研制之路异常坎坷。
  1982年,V-22项目启动时,倾转旋翼机的装备对象是美国陆军。但没过多久,陆军就认为该项计划技术难点多、风险大,而且耗资巨大,难以承受,所以放弃。好在美海军陆战队对该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才使该项目得以生存。
  1989年3月V-22成功完成首飞,在此后的试飞中一直麻烦不断。1991年6月11日,一架“鱼鹰”在试飞中突然坠毁,造成两人受伤。1992年7月20日,又一架实验型的“鱼鹰”准备在加利弗尼亚匡蒂科海航站降落时坠入波多马克河,造成3名陆战队员和4名平民丧生。2000年4月8日,一架“鱼鹰”在作战评定飞行中突然坠毁,造成19人丧生。2000年12月11日晚,一架海军陆战队的MV-22“鱼鹰”在北加利福尼亚州进行训练时坠毁,4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次日,美国国防部就下令无限期推迟V-22的大批量生产。当时,航空工业界对“鱼鹰”的前途普遍感到悲观。
  经过17个月的停飞之后,2002年5月V-22恢复了试验飞行。在此期间,波音和贝尔公司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必要的设计更改。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皮特-奥尔德里奇则明确表示,如果在今后的试飞中V-22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达不到要求,国防部将重新修改V-22的投资计划,并且另选其它机种。
  面对最后的机遇,V-22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2005年9月28日,在美国防部举行的“国防采购委员会”会议上,V-22项目被批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2007年6月13日,V-22的海军陆战队型MV-22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同年9月17日,10架MV-22乘船前往伊拉克执行任务,先后完成了多次人员/物资运输、空中警戒、要人专机等任务。美国海军陆战队航空副司令乔治·特拉特曼将军对V-22所增加的航程和速度非常满意,并称赞V-22大幅扩展了他的作战空间。
  2009年11月,MV-22被派往阿富汗,执行了切断塔利班通信和供给线的任务。2010年,MV-22又参加了海地地震的紧急救援行动。
  V-22的空军型CV-22表现也非常不错,2008年被派到马里,以保障弗林特洛克演习;2009年6月,美国空军第8特种作战中队的CV-22向洪都拉斯的偏远村庄运送了20吨人道主义物资。
  据波音公司V-22项目商务开发执行主任鲍勃·卡瑞森介绍,美国海军陆战队订购了360架V-22,美国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订购了50架,美国海军正在考虑订购48架。截止到2010年5月,已经有112架V-22交付海军陆战队和空军。
  从2000年的停飞到今天的引人关注,V-22十年来的发展可以算是比较出人意料。V-22之所以能够起死回生,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锲而不舍的精神。在V-22的研制过程中,多次发生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但是该项目之所以能够走到最后,很重要的一点就在干部队和工业部门宽容失败和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第二是反恐战争为V-22带来了好的机遇。反恐战争比常规战争需要执行更多的特种作战任务,需要部队反应速度快,并且能够到达每一个战区。V-22在飞行速度、航程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常规直升机,可以更好地完成反恐作战的各种作战任务。
  MQ-9“死神”无人机MQ-9“死神”(Reaper)无人机是美国通用原子学公司研制的高空长航时攻击无人机,可执行侦察、监视和攻击等任务。“死神”原名“捕食者”B,是在MQ-1“捕食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死神”翼展约20米,与A-10攻击机尺寸相当,可携带约1360千克(3000磅)的武器,是“捕食者”载重能力的15倍,最大飞行速度460千米/小时,是“捕食者”巡航速度的3倍。“死神”共有6个挂点,可携带2枚GBU-12激光制导炸弹和4枚AGM-114“海尔法”导弹,而“捕食者”仅能携带2枚。“死神”最大升限超过5万英尺(15000米),最大续航时间在30小时以上。
  2001年2月2日,“死神”成功完成首飞,2002年首架测试用MQ-9交付美国空军。美国空军在其作战试验刚刚结束不久,就决定将其投入实战,并于2007年3月组建了“死神”无人机攻击中队,即内华达州克里奇空军基地第42航空攻击机中队。还成立了专门的“死神”无人机工作组,开始研究战术、训练机组人员和进行实战演练。
  2007年9月27日,美空军首架“死神”无人机被派往阿富汗执行作战任务。截至到2008年3月,“死神”无人机利用机载“海尔法”空地导弹和500磅(227千克)激光制导炸弹,对阿富汗境内16个目标实施了打击。2008年7月17日,伊拉克巴拉德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也开始使用“死神”无人机。
  鉴于“死神”无人机的杰出表现,英国已经订购该机,并且被派往阿富汗战场,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也都对这种无人机产生极大的兴趣,有可能会购买。
  十年前,大多数无人机还只能承担侦察、监视的任务。用无人机进行攻击,人们更加看好的是美国的X-45、X-47。在短短的十年里,MQ-9“死神”不但完成了研制、装备成军,还多次参加实战,它的异军突起着实让人始料不及。主要原因,一是飞机的性能较好地满足了反恐战争的需要。在阿富汗战场上,塔利班武装数量不多,但是通常处于隐藏状态,伺机行动。MQ-9可以对一个地区进行长时间的监视,发现目标立即攻击,缩短了从发现到攻击的时间,具有很高的工作效率。第二是技术可靠,成本低。MQ-9采用了“捕食者”的成熟技术,降低了研制风险,加快了研制进度,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装备研制到形成战斗力的转变。
  
  启示
  
  通过上述几个飞机项目的案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其一,研制军用飞机,首先要做好需求研究。RAH-66之所以下马,最重要的原因是当初的假想敌不存在了。与之有相似遭遇的项目还有美国的F-22,虽然没有下马,但是采购数量一减再减,采购成本大幅度上升。这都是由于需求变化造成的。为了减少需求变化给军用飞机研制所带来的风险,那就必须加强需求研究。
  其二,航空产品研制要遵循技术发展的规律。E-10、ABL之所以被迫下马,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还不成熟。为了避免航空装备由于某项技术不成熟而拖延进度,甚至被迫下马,必须遵循技术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地使技术成熟度的等级不断提高,待技术成熟度达到6级以上时再考虑用于工程型号。
  其三,发展航空产品,必须注重产品的实用性。“死神”无人机在技术上并不比X-45先进,但是它经济、可靠,又能满足前线部队的需要,所以深受人们青睐。由此可见,航空产品的成功与否,不在于技术上多么的先进,而在于究竟能够为部队解决哪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形成什么样的作战能力。实用的,才是最好的。
其他文献
07式军服标志服饰系列共有18类,包括起标识作用的帽徽、肩章、领花、胸标、姓名牌、级别资历章、国防服役章、臂章、袖章,以及起固定和装饰作用的帽檐花、帽饰带、领带、领带夹、绶带、外腰带、内腰带、纽扣等类别,与不同种类军服搭配使用。起标识作用的这部分服饰也可以叫标志、符号,其中胸标、姓名牌、级别资历章和国防服役章是我军服饰新增加的品种,其它帽徽、领花、军衔标志、臂章等则是改进了的品种。  07标志服饰
冷战期间,美苏双方海军在核条件背景下进行了无数次的作战演练。冷战后,类似的演习似乎已被忘记。但这次日本核泄漏,美国航母编队受到轻微核辐射,居然整整后退了100千米,使得各国海军不得不重新捡拾起被忘却的核条件下作战的本领。    核攻击试验    核武器对海军的威胁是从1946年7月以后才被世界各国海军所认识的。  1946年7月1日凌晨5时40分,一架美国陆军航空队的B-29轰炸机从夸贾林岛起飞,
有的鸭式战斗机试飞时,平均间隔几十分钟就出现一次故障,这正常么?是否反映材料、工艺等的薄弱?美欧是否也如此?  金松(以下简称金):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反映飞机设计及工业水平,主要是其复杂度,也与飞机使用成熟度有关,全世界都如此。试飞期间达到几十分钟已不小了。比如一架飞机飞行若干次,一共10个钟头,其间出故障20次,即平均30分钟一次。可能前5个钟头无故障,从第6个钟头始逐渐出现,共出20
我国在南海的海上权益受到了多方威胁,特别是近年来,美国和俄罗斯积极参与这里的利益争夺,使这里的政治环境更加复杂。实际上,这里是战略核力量较好的隐蔽地域,也是弹道导弹突破美国导弹防御的较佳方向,亦是战略核潜艇的理想“越区”部署地。    什么是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越区”部署?    所谓“越区”部署,就是核潜艇部署在其导弹有效射程达不到目标的水域。之所以要“越区”,一是安全的潜艇部署区域,无法保证导弹
2006年6月30日,美国陆军与位于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市的欧洲宇航防务集团(EADS)北美分公司签署了总金额为23亿美元的322架“轻型多用途直升机”(LUH)生产和后勤保障合同。这是继2005年7月29日宣布采购新型武装侦察直升机(ARH)后,美国陆军在航空装备现代化进程中迈出的又一重要步骤。  目前,美国陆军已将这种轻型多用途直升机的编号正式定为UH-72A,并沿袭了用“阿帕奇”、“科曼奇”等著
美国达信防务系统公司正在继续进行“战术遥控空中弹药”的研发工作,并等待美国陆军和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的进一步信息以决定是否继续。  “战术遥控空中弹药”是达信防务系统公司为“致命性小型空中弹药系统”项目而推出的。它由一枚改进型40毫米高爆破片杀伤榴弹和Prioria机器人公司研发的“小牛”微型无人机组合而成。“小牛”微型无人机已经提供给加拿大军队。  40毫米高爆破片杀伤榴弹的战斗部经过改进,主要是
2010年11月16日下午第八届珠海航展上,巴基斯坦空军飞行员驾驶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战斗机飞行表演。高难度动作展示出“枭龙”战机的优良性能。
如果有一架武装直升机摆在你面前,你最关心的是什么?战力,挂什么武器、遂行什么任务;你也可能会关注它的性能,飞多高、多快、多远、多久,能不能做斤斗、横滚甚至兰威茨曼;你甚至会关心它的航电系统、复合材料、飞控技术、数据链什么的。对兴趣人士来说,关注这些都很正常,但若是直升机专业人士,首先关注的肯定是三大“动部件”——旋翼系统、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三大“动部件”都属于旋转部件,需要在交变载荷下长期稳定工作
航空兵特殊的装备体制和独立的开发体系,使苏联在空空导弹发展上存在专机专用的特点,空军和防空军的战斗机一直分别装备着与飞机配套发展的空空导弹。不过在第四代(西方三代)战斗机的研制过程中,米格-29和苏-27却统一采用了R-27(AA-10)型空空导弹,这也是苏联首个通用于空军和防空军新机的导弹武器系统。    盛誉之下的R-27    俄罗斯设计R-27时采用了较先进的多军种通用化思想。基本型以空军
1    我的老家是山东莱州(掖县),父辈下关东来到东北谋生,几经辗转奔波,最后在长春市新立城安了家,祖父自学成了乡村郎中(医生)。父亲投奔奉军郭松龄部当了连长,后郭被张作霖所杀,他也回到家中,在长春开个小店谋生。母亲崔星齐一共生了三个子女,我大姐刘凤荣(刘以贞),大哥刘志贤(陆平,文革前的北京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文革中惨遭迫害、“文革”以后任七机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已离休)还有就是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