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即将进入大学的你

来源 :青春期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under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兰诗人辛波斯卡说得好:“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但变化无常更为美丽。”尝试着让变化成为你计划的一部分,始终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对知识的渴求,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迈入大学的校门,迎接你的,必将是生活的多姿多彩!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时间过得真快,仿佛刚刚迈入大学的门槛,现在,竟然就要以师姐的身份给下一届的师弟师妹写一封信!
  我想你也有和我去年一样的感觉吧。好像昨天还兴奋地拿着高中录取通知书,憧憬着三年的青春时光,现在却已经长成一个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十八岁成年人了;好像刚才还在书店里选购教学参考书,打算为高三做最后的一搏,现在却已经历了高考的洗礼,怀着另一番感受踏上了人生新的旅程。是的,一切都恍如隔世。但你不能否认这个事实——你已经告别高中,站在了大学的门口。
  在这个时候,首先我想祝贺你,祝贺你顺利度过高中生活,顺利地经过了高考这一道关卡。我所指的“顺利”,并不是说你一定取得了多么出色的考试成绩——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小段乐章,它的好与坏并不决定你的整个人生。
  因此,我所祝贺的“顺利”,只是你完整地经历过它了。你走过了这一段路,你在高考中也可能只取得了很普通的成绩,在你来看没有什么值得激动的,但我要说,经过高考的你,已经收获了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在你心里,高考,这个在每一个高中生眼里都颇有些神秘、神圣或许还有点恐怖的东西,从此不再那么神秘、那么恐怖了。它在你脑海中终于变得透明,你甚至可以不屑地说:“高考,就那么回事儿。”也终于会有小师弟小师妹仰望着你,听你对高考“白乎”几句。不要小看这点变化,这意味着人生的完整——作为一个当代中国的普通孩子,不经历高考,人生就永远是有缺失的。
  对比不久以前你还对高考怀有的神秘感,你想想,现在的你,是不是收获了很多?
  哦,你忽然有很多感触了是不是?好好总结一下,高中生活,你过得怎样?是整日埋头于书海,埋头于考试成绩,还是每天晃晃悠悠,日子过得很“颓”?是压抑着自己的爱好和感情,做老师眼中听话的乖娃娃,还是虽然成绩一般,但活出了自己精彩的青春、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回忆?你可能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享受生命的激动,虚度光阴的懊悔,都将涌上心头。这时你是否该想一想:为什么你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度过你的高中生活,当初想了吗?是怎么想的?又有哪些因素让你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是有利于你还是对你产生了危害?对于那些帮助过你的人,你要用怎样的方式作出回报?还有哪些能让你过得更好的机遇你没有抓到?以后的日子里,这样的机遇还会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再遇到同样的事情你能否吸取经验?……当这一个个问号出现在脑子里,有点儿晕了吧?没事儿,我建议你抽出几天时间,坐在空调前好好总结一下高中的似水年华,兴致来了就写上几笔,用文字把你的人生片段记录下来。在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打点一下过去,对未来是有莫大好处的。
  回忆之后,就该盘算一下大学的生活了。大学是怎样的?你想怎么度过?可能你看到住在楼上的姐姐上大学后开始变得美丽动人,经常有大量的时间和朋友家人休闲享受;可能你还听你的表哥说大学日子不好受,每天都学习到很晚、手头有一堆工作要做,还要时不时地“刷夜”熬通宵……到底谁说的是真的?他们之中谁“欺骗”了你?你问我吗?我只能“笑而不语”,因为我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大学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东西,只有你经历了,才知道你的大学是什么样子,别人的生活方式永远无法决定你的——因为大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你会在这大学四年中,经历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时光。
  难道你就要“坐以待毙”,坐等属于你的大学的到来么?其他的什么都不打算不思考不计划了么?当然不该这样。大学的每一天,要过得比高中更有计划,否则,四年下来,你会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高中有老师硬逼着,好歹还学到了一点知识,大学若不好好努力,你可能真的连知识都学不到呢!所以,我以我这大学一年的经历,说一说我的想法——不敢叫做“建议”,毕竟我刚刚经历了一年,还不知道对不对,又怎敢要求你听我的呢!
  坚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我之所以把独立思考判断放在第一个要点说,是因为——你肯定已经体会到了——从高考结束的那一刻起,家长、老师、学长们就给你灌输各种关于大学的说法和建议,这个告诉你“成绩是王道”,那个又告诉你“成绩是浮云”,这个告诉你“大学里没人读书”,那个又告诉你“大学里牛人都藏在图书馆”……你该听谁的?我觉得,谁的都不要轻信,因为他们说的不一定正确,即使正确,也不一定适合你。遇到问题,要结合自己的特点思考,培养反思精神,再尝试着作出决定、选择自己的道路。
  比如说平时成绩——大学不像高中那样“一考定终身”,而是每次的考试都会计入你的成绩,四年之后得到一个平均成绩——有的人告诉你“别挂就成”,考前看到大家传阅“分享我不挂科”,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从众心理,那就会沦落到“及格一族”,四年之后,你忽然发现你的平时成绩都是六十上下,而身边竟然有人总是八九十分,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保研、出国,还是就业,你的竞争力都会不如别人。
  比如说生活方式——可能你同宿舍的学生很刻苦,每天早出晚归泡图书馆,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想法,也跟他一样,四年下来,你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得到很多知识和学问,但后来你发现自己除了知识什么都没有——曾经梦想的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竟然因为自己沉浸于图书馆,什么都没有;除了学问,你什么都不知道,本该丰富的、立体的大学生活变成单一的、平面的、苍白的,这是可悲的。可能你的好朋友每天都在忙于学生工作,于是你也跟着他一起“打酱油”,消耗了大量本可以用于学习的时间,最后朋友在学生会或者团委混上“一官半职”,以后去做公务员,从事行政工作,而你自己却一无所获。
  给自己拿主意,是很简单、又很艰难的事情。可恰恰在这一个个困难的解决过程里,你才能收获进步,收获成长。   聆听高人指路
  孔子说“勿友不如己者”,意思是说不要交不如自己的朋友,这句话我很喜欢——尝试着交一些比自己“牛”的朋友对成长是十分有好处的。他会在不同方面给你建议,给你指导,就如同武侠小说中传授武功秘籍的“世外高人”。我认为,在大学里,最重要的两路“高人”,一是身边的学长,一是学校的老师。
  高中的时候不觉得高年级同学怎么样,经常嘟囔“不就比我早一年么!一年之后我也能怎么怎么样”。进入大学,却不是这样了。因为环境变得更复杂,挑战更多,所以哪怕只相差一个年级,学长们的经验和能力都比你丰富、高级而重要。我刚入学的时候,看到一些学长仅仅比我高一年级,可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极为老道,令人不可思议,不明白北大何以有如此的“魔力”,短短一年时间就能把人锻造得如此成熟。直到自己也经历了、锻炼了这一年,忽然明白了,不光北大,每个大学都有这样的“魔力”。因此聆听学长的教诲,尝试着和他们聊天、沟通、交流,你会获益匪浅的。而且我敢肯定,在大学里,每个师兄师姐都是乐于帮助你的,从学习论道到恋爱工作,从选课指导到考试说明,他们都能为你解惑。
  很多人说大学里没有老师管,除了上课你是见不到老师,这没有错,但不意味着你无法接触老师。大学的老师大都很“矜持”,如果你不谦虚好学地上门求教,老师不会主动向你伸手,而当你带着问题找老师,老师也不会拒绝你的。梅贻琦先生曾说过,“大学者,大师之谓也”。仔细想想,大学中其实什么都不重要——书毕业后也可以读,能力毕业后也可以培养,恋爱毕业后也可以谈,唯有老师是毕业后不能跟着你的。所以这一年里我一直在想:“大学里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北大,诱惑纷繁,我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最后明白了:要抓紧做那些只有在北大才能做的事,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具体说,就是“向老师学东西”——北大的老师,只有在北大才有呀!同样道理,不仅在北大,我相信每一所大学都是这样的,如果你有诚心、谦虚地向老师求教,老师一定乐于教你的。有时候他们的一句话,可能就够你受益一辈子。而这句话,只有在大学里才有人以老师的身份跟你说,出了校门,就风光不再了。
  再推广到一般,“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你可以从身边的每一个人身上学东西,怀有这样的态度,人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不断尝试,让生活更丰富
  我曾邀请著名学者止庵先生来北大讲座,同学提问:当年在北医大学牙医的他为什么改行做了读书人,他的回答让我深受启发:“人生,不在活得好,而在活多。”我觉得大学生活也是这个道理。丰富多彩的四年要比单一苍白的四年更有意义——或者说,更有意思。所以,我觉得大一刚开学这半年就是供人“折腾”的,没必要一入学就立志“我要学术”“我要绩点王”或者“我要做学生会主席”。可以尝试着多接触一些,社团选择性参加一些,学生会也掺和一下,不同院系的课旁听几节,抽一段时间“潜心学术”一下,看看怎样的生活才是自己喜欢的、才是适合自己的,然后再做出选择,做出决定。可能这期间你会感到彷徨,在原地徘徊一阵,但我觉得,经过尝试选择后的生活要比上来就“一竿子捅到底”更有意义,你也会活得更加充实。否则,四年之后,比如说,你在学术上有了些造诣,但你总觉得那些社团活动很神秘,如一团雾一样,自己没接触过、尝试过,总觉得心里缺点儿什么。大学,不要给自己留遗憾。
  不断尝试也意味着在开始的时候不要拒绝,不要带有偏见。还是那句话:要自己拿主意。比如说,有人告诉你“学生会官僚而且黑暗”,因为这个你就不参加了么?那你永远也不知道那里面到底怎么“官僚”,怎么“黑暗”;学生会就永远是别人嚼过的馍,你自己总是隔着一层的。而一旦你尝试了,你也许发现那里面也有“不官僚”“不黑暗”的地方,甚至还有很多“阳光”和“温暖”。我在北大学生会这一年,懂得了很多东西,才知道那些所谓的“黑暗”只是一些行政运作的“规则”罢了。这些规则背后,不是“官僚”,而是“得体”,学习在一个对成人来说是模拟式的上下级关系中与人沟通,学习表达你的想法,学习以你的想法打动别人,说服别人,最终付诸实施,对于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这些一点儿都不“黑暗”。
  毕业后你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这样的充满“规则”的社会,现在模拟一下,不会使你以后忽然觉得社会这么“黑暗”。高中的学习和理想教育使我们习惯于“仰望星空”,可别忘了,我们终究还是生活在地球上,还要“脚踏实地”——原谅我又提到这个已经令你作呕的作文题。
  重要的事比要紧的事更重要
  最后,你个性的大学生活背后,别忘了还有共性,那就是每个人都需要做的重要的事。我入学的时候,爸爸对我说:“当你不知道该做什么,就去做那些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有用的事情。”这句话我始终铭记在心。
  大学总会有这样那样“要紧”的事,此时,请你别被“要紧”冲昏了头,忽视“重要的事”。比如说身体素质、语言表达、应用技术、交往沟通等等,这些东西无论你走到哪儿,也无论你干什么,都会派上用场。大学可能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因素让你没规律,这无形之中会摧毁你的身体,对此,可以参加一些体育类的社团,只为了锻炼;上大学后如果你不学习英语,一周一节课的低频,会使你的英语水平较高中直线下降,这是最大的悲剧。当你需要各种出国考试的时候,甚至以后你阅读英文教学参考书,破烂低下的英语水平必将成为你前进的障碍。另外,适当学习一些计算机多媒体应用技术,比如图像和音频视频的编辑,对以后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在各种志愿者或者交流活动招聘中,一手漂亮的海报制作、视频制作技术,就能让你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无疑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
  说了这么多,还是那句话,无论别人怎样讲,你还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别人的永远不属于你。无论你进入哪一所大学,到哪个地方,哪座城市,都要给自己的生活做一个适当的规划。
  可是,再一想,如果你这大学四年都是计划好了的,并且一切都是按照你的计划发生的,那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呢?波兰诗人辛波斯卡说得好:“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但变化无常更为美丽。”尝试着让变化成为你计划的一部分,始终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对知识的渴求,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迈入大学的校门,迎接你的,必将是生活的多姿多彩!
  祝每一个高中毕业生都有一个顺利的大学生活,我们一同进步!
其他文献
你可以不知道彼得·基恩·埃尔南德斯是谁,甚至你还可以说自己没听过布鲁诺·马尔斯(Bruno Mars)的大名,但是提起“火星哥”这个称谓,或是哼唱起他的经典歌曲《marry you》,你一定会脑袋一拍,说:“原来是这个哥们儿啊!”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这个1985年出生于夏威夷的混血男孩从小和舞台结缘,如今已经成为了美国乐坛的大明星,从格莱美到全英音乐奖,他的名字频频出现在世界各大流行音乐排行榜和
很多时候,父亲们扮演的都是这样的角色:他们拙于一切温情的表达。他们习惯于做,但是不善于说。他们不说,也不会说,他们只会默默地把一切都做好。那被急急流年雕琢的深深印记,那被滔滔逝水洗白了的斑斑双鬓——他们那些说不出口的爱,都藏在里面。
汉丰第九小学(以下简称汉丰九校)从2013年开办以来,一直践行着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2018年,刘达富被调到汉丰九校任校长,他结合校情带领老师们为“生活教育”赋予了新时代的教育内涵和实践意义,以“贴着生活办教育”的办学思想创新劳动实践课程,开发了“百变七十二 小小生活家”实践课程。  “一所学校能否办出品质、办出特色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密切相关。校长不仅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还要有把思想落到实
教授在课堂上提问:“‘不自由,宁为死’这句话是谁说的?”  教室里一片寂静,隔了一会儿,才有人用熟练的日语答道:“1777年,巴特利·亨利说的。”  “对,同学们,作为一个美国人,回答不出来实在是有点遗憾啊!”  “把日本人干掉!”教室后面有人说。  “谁,这是谁说的?”教授忙问。  “1945年,杜鲁门总统说的。”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坚定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的信心,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沙漠里的鸵鸟,当被敌人追赶而难以逃脱或遇到别的险境的时候,它的对策就是把头埋进沙里。人在遇到自己难以面对的心理压力时,为了维护心灵免受太大的痛苦,心理上会采取种种方式,来回避眼前的困境。有人把这种心理防卫机制叫做“鸵鸟策略”。  心理症状:昏昏沉沉起不来床  有一天,我接待了来自外地的一家三口。家长请求说,孩子出现了非常可怕的情况,希望特殊照顾及早接待。如此急切,究竟是怎样可怕的情况?  初步沟通
在一个白雪纷飞的冬夜,京西路68号的房门里有一位单身女人被人杀害,警方到现场展开深入的调查,发现房间中瓦斯炉被火烘的红红的,室内热的直流汗,电灯依然亮着,然而紧闭的窗子却只掩上了半边的窗帘。  被害人住所附近的一个年轻人向警方提供的目击证据如下:昨晚11点左右,我曾目击凶案发生,虽然我的房间离现场有20米,但发现凶手是个金发男子,戴着黑边眼镜,并且还蓄着胡子。  警方根据他提供的线索,逮捕了一位死
Q 同为初三的学生,小林和小张两人因为一点儿小事儿发生争执,后来大打出手,小林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心理很不服气,于是去找来自己的两个好哥们儿帮忙。两个好哥们儿一听,好兄弟吃了亏,岂有袖手旁观的道理,一起去找小张出口气。但不曾料到,小张因为打不过三个人,为求自保,将随身带的一把刀子拿出来挥舞防身,结果造成了小林的一个兄弟重伤。受重伤的同学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落下了终身残疾。  A 一些性格外向的青少年在
一  宋儒最常见的活动方式是聚徒讲学,而讲学需要场所,书院由是兴焉。  实际上唐代已有类似书院的组织,只不过不叫书院,以藏书和文人士子的研修为主,颇似佛教的禅林。白鹿洞书院最初就是唐贞元间李渤的隐居读书处,因养一白鹿而得名。李渤自己也就成了“白鹿先生”。李渤字澹之,河南洛阳人,唐穆宗时召为考功员外郎,历任虔州、江州刺史等职,性率直,为权臣所忌。公元826年江州刺史任上,为白鹿洞修建亭榭房舍,补植花
Q娜娜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平时在学校课业压力很重,可成绩一直都处于中上游水平,深得老师的喜爱。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娜娜似乎变了一个人,每天都气哼哼的,爸爸妈妈关心她,她就一直说“别烦我”“烦着呢”,说完就关上自己的房门,弄得爸爸妈妈不知所措。面对这样的情形,应该怎么办呢?  A有些心理学家将青少年时期称为危险期、风暴压力期或狂飙期,心理专家用“矛盾、冲突、动荡”六个字概括了这一时期的最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