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民组诗:思想

来源 :幸福·婚姻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ing7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新民:笔名斯民,王我。先后在国内外发表作品一千四百余篇(首),出版著作有诗集《颤抖的灵肉》、《美丽的阵痛》、《心域高原》;散文集《泅渡》、《文化纤陌》、《文化冷暖》;评论集《书中乾坤》、《精神脐带》、《咬文嚼诗》、《煮诗养心》;长篇小说《烟雨梁湖》以及《王新民自选集》四卷等二十余部。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武汉作协驻会副主席,现任武汉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系武汉市突出贡献专家。
  其实人生也像桃花
  桃花盛开的时候
  姑娘们开始把自己的心
  染成嫩嫩的红色
  妖娆地在桃园拍照
  一群小伙跑来看花
  看花了眼睛看花了心
  这销魂的分分秒秒
  这一年一次的美丽
  让人觉得再苦再累的生活
  也是闲事
  美朝危机
  也是闲事
  其实人生也像桃花
  一样轻 一样薄
  但再轻再薄
  也有忘记忧愁的时候
  也有灿烂花开的日子
  人间留下一首绝唱
  一首《离骚》沉入汨罗江
  八百里洞掀起巨浪
  屈子撞击黑暗的大门
  用的是一條江的重量
  从此 天上出现一个空洞
  人间留下一首绝唱
  这道伤口 长满思想
  我有一道很深的伤口
  痛在灵魂与肉体深处
  这道伤口长满思想
  常常绽开放芳香
  沿着芳香的路径追寻
  朋友们便找到了我
  沙漠
  有很多文人
  都喜欢写沙漠
  有的文人
  喜欢写沙漠的野草
  但有野草的地方
  那不叫沙漠
  有的文人
  喜欢写沙漠的野花
  但有野花的地方
  那不叫沙漠
  有的文人
  喜欢写沙漠的骆驼
  但有骆驼的地方
  那不叫沙漠
  有的文人
  喜欢写沙漠的胡杨
  但有胡杨的地方
  那也不叫沙漠
  真正的沙漠
  是人心的沙漠
  这种沙漠
  是一种无边无际的绝望
  白色的白
  住进医院
  就像生活在白色恐怖中
  白色的门窗
  白色的墙壁
  白色的床单
  白色的被褥
  白色的便盆
  白色的马桶
  白色的衣帽
  白色的仪器
  在白色的灯光下
  还有一张张苍白的脸
  这些白色相互碰撞
  制造了一种白色恐怖
  浸入病患者的心灵
  浸入病患者的骨头
  如果打开医院的身体
  还能看到白骨嶙峋
  这种白不是洁白的白
  而是葬礼上的那种悲痛的白
  这种白落在谁的身上
  谁都会流血流泪
  谁都会交出大把大把
  白花花的银子
  甚至一个小病
  也能让你白忙一生
  今天 我们应该低下头颅
  今天 我们是一群历史的罪人
  应该为失去的绿色
  流失的土地
  江河湖泊的污染
  天空大地的雾霾
  为大自然沉重的透支
  承担责任
  今天 我们应该低下头颅
  站在历史的审判台前
  接受死亡的鱼虾
  接受飞禽走兽的骨骸
  接受古迹名胜的幽灵
  接受一切活着的或死去的良知
  向我们提出的诉讼
  我这辈子欠两笔债
  每个人一生
  都有一本流水账
  有空翻翻
  看做了一些什么
  还欠下一些什么
  我认真看了看
  自己这辈子的流水账
  虽然做了数不清的小事
  但还欠两笔债
  一笔是曾答应爸妈
  陪他们回老家转转
  一笔是曾答应爸妈
  陪他们到香港看看
  这两笔债
  我拖了一年又一年
  每次见了爸妈总是说
  抱歉抱歉
  今年太忙
  明年明年
  后来爸妈
  先后走了
  这两笔债
  我也没办法还了
  只好自己
  一辈子羞愧地背着
  饥饿
  小时候
  饥饿的时候
  我就到处喊妈妈
  有时候在家里喊
  有时候在田头喊
  有时候在山丘喊
  有时候在湖边喊
  如今
  想妈妈的时候
  我就在梦中喊
  我就在坟地喊
  或者回到故乡
  追寻炊烟升起的地方喊
  妈妈走了好几年了
  我也当上爷爷了
  但我依然像个孩子
  常常感到饥饿
  无题
  有些大是大非的事情
  压在心里
  扎在眼里
  卡在喉咙里
  不敢说出来
  也难以咽下去
  深呼吸 运足一口气
  深呼吸 运足一口气
  这口气就会在血液中纵横
  在身体中纵横
  深呼吸 运足一口气
  这口气就会在生活中奔腾
  在岁月中奔腾
  活着 为了争口气
  死去 也是因为一口气断了
  一口气 能够浇灌灵魂
  一口气 能够养我一生
其他文献
那天跟雅洁去美术馆看画展。有一幅名为《30岁》的油画,年轻女子站在江风中,头发凌乱神色茫然,雅洁说:“这就是现在的我。”  她去年结婚,在大城市,不算太晚,但也不早。正巧有一个升职的机会摆在面前,老板明确告诉她,如果升职,5年内不能生孩子。生孩子还是升职,是个两难的选择。“虽然35岁以后生孩子也没什么,但我很想现在生。但生了孩子,升职怎么办?”  我让她尊重自己的内心。毕竟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现
期刊
可能是因为居住空间狭小,工业社会制造的消费品又太多,“断舍离”的理念如今非常流行。尽了用处的物件就该放弃,不能尽用处的物件更该放弃。人是物件的主人,应该通过主动掌控物件的支配权来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让内心的烦躁和焦虑通过杂乱无章堆积如山的物品折射出来。  这样的说法听上去很有吸引力:整洁的家才能让人休息放松心情愉悦,乱哄哄的空间只会让人厌烦,想要逃离。把自己的空间整理好,有纹有路,一切历史遗留的
期刊
周一。爷爷去幼儿园接放学的孙女,孙女见面就问:“你有微博吗?”爷爷摇摇头。孙女又问:“你有微信吗?”爷爷满脸慈祥:“宝贝,我只有微笑。”  周二。孙子:“奶奶,你嘴里的牙去哪儿了?”奶奶张着空荡荡的嘴巴说:“都被牙医拔走了。”“那你手里的假牙从哪儿来的?”“是牙医给的。”“啊!我明白了。”孙子嚷道,“这就叫以牙还牙。”  周三。孙子:“有一种好吃的东西,太婆叫它土豆,姨婆叫它马铃薯,外婆又叫它洋山
期刊
很多拖延者害怕自己的不足被发现,害怕付出最大的努力还是做得不够好。他们的担忧反映了一种恐惧失败的心理,我们相信拖延可能是应付这种恐惧的一个心理策略。  戴维是一家大公司的律师。他在大学里是学业上的优秀分子,带着无比的自豪感,他进入了一家颇具声望的律师事务所。  虽然戴维对案件做了很多思考,但是不久他就开始延误很多他该做的事情:必要的背景调查,约见客户,撰写案件小结等。他想要他的法庭辩论无懈可击,但
期刊
曾庆伟:武汉市人,作家、美食评论家,现任《炎黄美食》杂志总编辑、武汉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武汉餐饮业协会副秘书长、武汉炎黄文化研究会美食文化委员会主任。已出版《楚天谈吃》《味蕾上的乡情》等书籍多部。  一位老同学要去加拿大省亲,远行在即,几个平素关系亲近的朋友拟为他饯行,让我选家特色餐馆小聚。  我想,初冬时节宜于贴秋膘弥补今年苦夏身体的亏耗,便提议去汉口青岛路与洞庭街交汇的“元银·状元甲”,吃“甲鱼
期刊
小区里停着一辆车,前保险是裂开的,右前门是凹陷的,一块后视镜是碎的,车身满是划痕,还有一个后胎似乎在漏气……看这车型并不旧,该是五年前才上市的车子。  那天遇上车主,一个中年人,正在换车胎,备胎还是崭新的,但他总是套不进,于是我走过去帮他,顺便为他感叹了一句:“你这车子要是花个几千元整修一下,像辆新车。”  中年人自我解嘲:就是一个代步车,懒得去管它。三年前刚买来那阵,天天洗,像伺候孩子似的…… 
期刊
2019年是农历己亥年,俗称猪年。在我国浩瀚的联海中,有不少嵌“猪”字的佳联妙对,读来妙趣横生。猪年趣话猪联,别有一番情趣。  有些猪联极具讽刺性,讥讽了对方和当局。  晋代才子刘道真自恃才学过人,时常取笑别人。一次,他与一友人共同进餐,见一位妇女领着两个孩子从门口路过,就随口吟道:“一羊引两羔。”那位妇女听了很生气,不甘示弱地反击道:“两猪共一槽。”刘道真被嘲讽得面红耳赤,可谓自讨没趣。  清末
期刊
猪年春节临近时,我约一拨文友在武汉楚鱼王酒楼南湖店吃团年饭。  选在楚鱼王酒楼聚餐的道理我很充足:这间酒楼在武汉以烹饪鱼菜有名,主打的菜色基调,则源自鄂东尤其是浠水、团风一带的风味,而今天到场的朋友,老家是鄂东者居多。  楚鱼王酒楼老板汤正友是厨师出身,祖籍湖北浠水,对鄂东地方菜式了然于胸。入席坐定,我们便请他代劳安排席中肴馔,临了我多说了一句:“主食断不能少了鄂东包面。”  没想到此言一出,竟引
期刊
无论如何,必须工作  水姐在北欧一个小国生活,至今已八年。  时间再往前推八年,水姐在成都一家外贸公司上班,她学历不高,读的是一所普通大学的大专班。但专业在那个年代还算吃香——商务英语,加上水姐又是本地人,很顺利地毕业、就业,工作两年后就被提拔为部门經理。  一日,水姐代表单位接待北京来的客户。一行五人,三位男士,最高大威猛的那位复姓欧阳。  工作十天就结束了,欧阳却对他的同伴说,他还有些私事,需
期刊
周娴: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武汉市文联签约作家,武汉市新洲区作协主席。其多篇小说发表于《芳草》、《小说月报·原创版》、《湖南文学》、《长城》、《当代小说》、《青岛文学》、《长江丛刊》等期刊。出版散文诗歌集《梦里牵着你的手》,长篇小说《售楼小姐》、《出人头地》、《帮夫记》、《吕碧城情传》。电影剧本《小城大爱》2015年获曹禺优秀剧本提名奖。  粗犷中的宁静  故乡像天上的月亮,在某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