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墨铸铁制动盘批量生产的过程控制

来源 :铸造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022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批量生产蠕墨铸铁制动盘的熔炼工艺,通过控制出铁量和温度,使铸件力学性能满足使用要求,使铸件蠕化率稳定控制在70%~90%,珠光体含量35%~55%。并通过增加回炉料的使用量、改善筑炉砌包工艺、提升炉前快速判断能力等方式降低成本。
其他文献
温和地区的空调冷负荷形成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大,在不刻意提升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或提升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成本较高的情况下,通过选取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构造特性和材料特性,降低空调负荷最终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评价标准是有可能的。
利用计算流体与计算传热学软件PHOENICS对昆明应对新冠疫情新建的某应急医院新冠病毒隔离病房气流组织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四种不同气流组织形式的新冠病毒浓度场、空气速度场分布的模型。并对这些模型进行分析和对比,得出方案二以每个床位均匀布置散流器顶送风,床头旁下排风的气流组织形式稀释新冠病毒效果最好。最后设计采用了该气流组织方式来进行设计。
一、前言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承担着河道、闸坝、水库、泵站等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维护职责,通过对工程的科学运行管理和合理调度,保证水利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由于水利工程多位于山川丘陵或农田原野,远离城镇,管理设施往往集工作、生活功能为一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全面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坡地建筑群下方的大型地下车库常采用斜板式结构以消化高差。为保证车辆通过,挡烟垂壁设置高度有限。各防烟分区内的储烟仓,事实上形成以倾斜板为顶,挡烟垂壁为边,水平面为底的水平三棱柱型空间。机械排烟风管吊装梁下,排烟口呈倾斜面矩阵布设,部分处于低位的排烟口可能无法位于储烟仓范围之内。火灾发生时,储烟仓厚度不均匀问题严重影响排烟效果,烟气可能下沉至清晰高度范围危及疏散,并越过挡烟垂壁侵入邻近防烟分区。以多级水坝为灵感,提出在单个防烟分区内设置多级储烟仓概念,通过合理增加二级挡烟垂壁,解决各高程点位上排烟不均匀的问
建筑全年冷热负荷特性对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逐年供冷供热能力和地源侧的热平衡有直接影响。以贵阳某综合医院地源热泵空调系统2015-2019年连续监测为期4年的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该地源热泵系统制冷季、制热季的平均部分负荷率、热泵主机的COP和EER,分析了冬、夏季地源侧和用户侧的供回水温度变化,介绍了该地源热泵系统夏季制冷、冬季制热的运行效果,总结了该地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该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的系统性能提升和运行管理提出了优化的建议,可最大程度发挥地源热泵系统的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
自然冷却技术的合理利用能够大大降低数据中心能耗,然而良好效果的实现需要充分考虑室外气象条件和冷却塔换热能力的变化。对重庆某数据中心的现场实测表明:应用冷却塔对该数据中心进行自然冷却一天可节能7990kWh,节能率为8.05%;该数据中心冷却塔存在冬季供冷能力不足问题,应用完全自然冷却时其最大制冷量仅为额定制冷量的50%左右,需要额外增开系统数量才能保证末端需求;最后从设计和运行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以川藏线某铁路客运站地板辐射加全空气系统的复合供暖空调方式为对象,研究节能控制方法。通过建立复合式地板辐射供暖的仿真模型,分析得出了地板辐射100%优先供暖为最节能的控制策略;在地板辐射优先供暖控制策略的基础上,采用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室内作用温度的控制效果更好,系统的流量变化更加平稳,能耗降低了17.9%,优于传统的PID控制。
为研究分析房间热量流动特征,在重庆地区某办公房间内搭建以133个温度测点为基础的温度场测试系统,不间断测试10小时,每十秒采集一次数据,得到3600个时刻的温度场数据。通过绘制热量传递网络图的方法,来计算各表面之间的辐射、对流换热量。在传统空调器的研究中往往忽略辐射作用的影响,但在实验测试中发现在嵌入式空调房间顶板向其他围护结构表面的辐射换热量高达391.4W,占空调器总传热量的28.5%,虽然不是传热途径中的主要手段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并比较网络法求解顶板辐射传热量与虚构表面法求解的差异性,计算得两
通过对建筑消防相关规范的研读和理解,结合医院避难间的设置情况,对高层病房楼和洁净手术部的避难间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方式及系统风量计算方法进行探讨,提出合理的系统方案设置以及联动控制方式,确保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及安全避难。
为探究发热元件为电热膜和发热电缆的低温电热辐射地板的蓄传热特性,建立了电热膜地板和发热电缆地板的二维非稳态传热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发热元件埋深、供热强度、运行时间、发热电缆间距对地板蓄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热元件埋深为2.0cm、7.5cm时,发热电缆地板的蓄热量分别是电热膜地板的4.2倍、1.2倍,埋深为13.0cm、15.0cm时,二者蓄热量相当,埋深较浅时,系统关闭时发热电缆地板表面热流明显大于电热膜地板,前者的蓄热性能更优。随着供热强度的增大、系统运行时间的增长、发热电缆间距的减小,地板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