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质疑精神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mingyu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园的孩子对新鲜事物总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脑子里经常会出现许多“为什么”,越是好奇,问题越多,这就是可贵的质疑精神。我们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质疑精神,在探索中提出问题,引导孩子敢想、敢说、敢问。
  【关键词】
  幼儿 种植活动 质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园内开辟了种植园地,每周一次的种植活动把孩子带进充满神秘的大自然,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快乐。孩子们不但体验到播种、栽培、收获的整个过程,而且学会了田间劳作的技术,学会了观察记录,更多的是培养了幼儿爱提问、善提问的习惯,从质疑中获得知识,体验了种植的奇妙,给自己带来快乐。
  一、创设心理环境,激发质疑兴趣
  要使幼儿在种植活动中有疑可质、有疑敢质,首先要为幼儿营造使其敢于质疑的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开学初,在一次观察活动中带领幼儿参观种植园,孩子们走进种植园都很激动,摸摸这,指指那,甚至还把一些蔬菜踩坏了。这时我就给予幼儿激励性的评价,使幼儿乐于探究:“小朋友,你们把没有长大的蔬菜宝宝踩痛了,想一想蔬菜宝宝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幼儿得到了教师的尊重和支持,就会态度积极,主动地去尝试、探索。宽松和谐的气氛能活跃幼儿的思维,有效地激发探索兴趣,虽然孩子做得不对,但是我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去思考。随后孩子们就问到:“老师,蔬菜宝宝它还能长吗?”这样孩子就敢于质疑,从而形成大胆质疑的好习惯。
  二、关注幼儿提问,正确对待质疑
  幼儿的提问是一种新的认识,是与自身已有心理水平不相适应的具体表现。在种植活动的开展中,我始终秉持欢迎和鼓励的态度,正视、不敷衍,不对孩子的提问一笑置之,不嘲笑孩子的提问。否则会使孩子再也不想发问,对周围的一切失去应有的好奇和热情。
  在《移摘青菜》的活动中,孩子们都在认真的操作着,范煜一小朋友眨巴着小眼睛说:“老师,青菜是绿颜色的,为什么不叫绿菜呢?”老师听了先是一愣,想:这是什么无厘头问题啊,但是我并没有去嘲笑他,反而鼓励了他:“范煜一小朋友很动 脑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们去查资料,比一比看谁先找到答案。”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幼儿自己去探讨,自己去推论,给孩子讲得应该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应尽量多些。”所以,对幼儿的问题并不是有问必答。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出答案的问题,适当的反问,反倒能启发他进一步探索学习。
  三、利用自然环境,激发提问愿望
  大自然中鲜活的生命:动物、植物往往是孩子们最感兴趣、最愿意去探索的,这些也正是我们主题生成的切入点,孩子们通过与大自然中生命的对话,往往会引发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课题来源,更是孩子深入探究的动机。
  例如,在一次观察活动中,孩子们看到了绕在在线上的五角星花时,许多小朋友问我:“老师,这种是什么花?为什么会是爬在绕在线上的呢?你们觉得它的花瓣会掉下来吗?”于是就有了《五角星花》的这一活动。由于我们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亲近大自然,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比较、交流,为此他们能敢于探索、敢于质疑,引发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也形成了大胆质疑的好习惯。
  四、提供操作材料,实践探索质疑
  科学的儿童观认为幼儿是自然的、社会的人,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是主动学习者、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器。依据科学的儿童观,我将邱学华先生倡导的尝试教学理论应用于种植活动中,先练后讲,先试后导,使幼儿对种植活动提出质疑,从而培养幼儿的质疑精神。
  在《种豆苗》的活动中,请孩子们先看一看豌豆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自己动手先种一种。于是一个个小问题在孩子们先尝试过后蹦了出来,“种的时候需要用到锄头吗?”“我就用手也能种吗?”“都种在一起会挤吗?”等等,针对孩子的一个个小问题,我再进行讲解种法,进行第二次种植。孩子们在尝试教学中,种植兴趣、探索精神被激发了出来,质疑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孩子的探究除了自己去收集资料、交流介绍外,更重要的是要借助对材料或实物的玩弄、操作来探究。材料是幼儿探索活动的必需品,适当、合理的材料有利于幼儿探索。他们也会在自己操作、玩弄的过程中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通过自己的方式:或自言自语、或向老师和同伴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牵引下,孩子们又会开始一轮又一轮的探索。
  有一次,我在区角里摆放了一根用豆豆做的豆帘,孩子们看了后非常羡慕,也想做。我随机问:“你们知道这个怎么做吗”孩子们随即议论起来,一位小朋友说要用线,另一位说用针从豆里穿过去。那我就顺势考考他们:“那么硬的豆豆怎么才能穿过去呢?”幼儿马上说:“可以先把豆豆放进水里浸一下,豆豆变软了就能穿进去了。” 浸过水的豆豆很软,当然很容易穿,幼儿们一会就穿好了一根豆帘,高兴极了。在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各种相关材料,既能让幼儿玩个痛快,又能玩出问题,最后通过尝试操作和探索,解决了问题。
  五、营造问题版面,互动交流提问
  在教室一角的墙面,专门创设问题专栏。将幼儿的一个个小问题通过图片、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贴在问题墙上。真实的问题墙与幼儿参与的种植活动形成了良性地互动,让幼儿与问题墙说话,从而培养幼儿的质疑精神。与问题墙的真实对话,使孩子们更喜欢提问,喜欢问为什么? 我们也非常注重孩子与问题墙间的生生互动和互相交流。例如,交流资料、讨论某一观点时,孩子对同伴的介绍如果不同意、不认同的话就会质疑,从而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们经常鼓励孩子有不同的意见,鼓励他们对别人的话题提出疑问。例如,一方孩子提出一观点后,引导对方孩子可以用反问的形式来问他,小朋友们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他们的问题的质量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并增强了提问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无拘无束的情景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及发展幼儿的求知欲。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质疑精神的实践研究中,我们不断地为孩子提出的问题所惊讶和感动,我们惊喜地看到问题伴随着孩子们成长,而孩子们也在质疑中不断成长!
其他文献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语言"领域倡导教师应着力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与习惯。大班幼儿是倾听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本文着重从如何激发大班幼儿的兴趣与如何通过多种拓宽渠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对比芬太尼用于小儿七氟烷全麻下斜视矫正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斜视矫正手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F组,n=40)和舒芬太尼组(s
广告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如今它采用越来越精致的修辞手段以加强其美学功能.修辞格作为重要的一种修辞手段运用于广告语中,不仅能达到说服消费者购买的目的,而且还能给消费
本文详细介绍了几种常用的IP地址测试命令,以及相应参数的用法和含义.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老兵”,在12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我对德育工作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德育工作是一门涉及面广和系统性很强的培养人、教育人的学科。德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培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上颌窦后鼻孔息肉鼻内镜手术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儿童及青少年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随访1年以上,治愈1
目的:观察青州桃园胃病丸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从中医理论和临床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方法:178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78
目的探讨儿童假性胰腺囊肿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5年来收治的18例假性胰腺囊肿患儿临床资料,男10例,女8例,年龄4~14岁,平均年龄9岁,10例有急性胰腺炎
【摘 要】相较于城镇小学而言,农村小学在教学条件与环境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也导致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会出现较多难点,除了农村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度不高之外,农村小学交通不发达、经济相对落后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写作视野,造成其写作能力及语文核心素养难以进一步提升。鉴于此,文章将针对农村小学作文难点展开分析,并对具体的完善对策提出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作文 教学难点 对策  在小
温家宝指出: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他把读书提高到了与民族的兴亡息息相关的高度,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通过切实的“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他们自觉、持续的阅读,进而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