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部分实验改进探索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故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教授讲过:“作研究最宝贵的是经验,因为那是有钱也买不来的”。在教学过程中也莫过如此。我的体会是:所谓“经”,就是经历,经过;所谓“验”,就是感悟,就是亲身经历后的体会,它是印在脑海里,落实在行为上的一种神韵。许多化学教师反映:教材上相当一部分课堂演示实验难度大,难以成功,经常出现意外的实验现象,于是不得不根据实际的实验现象解释一番以自圆其说,在学生听来很勉强。因此许多教师往往就不安排实验,甚至落下了一碰演示实验心里就发慌的心理毛病。但笔者认为有些实验看起来很难,真正动脑筋去想、去做,几经反复,那难做的实验因为你从实践中获得了经验而变得容易起来。例如:
  1、高一化学(2003年6月人教版)29页图2-2。钠在空气中的燃烧。按此图示去做,结果金属钠的融化过程及表面白色的氧化钠的形成很难观察清楚,生成的过氧化钠外观往往发黑,主要原因是钠表面的煤油未吸干净,煤油未充分燃烧生成炭黑所致。若将钠置于破损的蒸发皿(相信每个实验室都有)上直接加热,金属钠的整个燃烧过程清晰可见,生成的Na2O2外观非常美观,能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另外,该实验的改进节约了资源,减少了石棉网的损耗。
  2、Na2CO3和NaHCO3对热稳定性的比较。教材上先做Na2CO3的热稳定性实验,而后做NaHCO3的热稳定性实验。该实验操作相当容易,但在实际教学中,整个操作过程花费时间较长,很难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要求一课时);再者,学生对这两种钠盐的热稳定性对比实验的认识不够深刻。那么能不能将这两个实验合并起来一起做呢?答案是肯定的。取一支大试管(常用300mm×210mm)和一支小试管(常用15mm×150mm),双孔橡皮塞和单孔橡皮塞各一个,一长一短玻璃导管各一根,按设计图搭好装置。在小试管中装入适量的NaHCO3,大试管中装入适量的Na2CO3,加热后可观察到最右边的小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出现白色混浊。通过改进,学生更好地理解Na2CO3很稳定而NaHCO3很不稳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高一化学38页【实验2-11】焰色反应。对钾的焰色反应教材上用硝酸钾、氯化钾等溶液作试验,并且要透过蓝色钴玻璃去观察。实际上在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无法透过远距离看起来黑黑的这么一小块玻璃片去看清楚钾的焰色反应。笔者经过分析和实验,认为上述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不够高,附着在镍铬丝上钾离子的量不足,以至于紫色火焰不明显,所以笔者直接用镍铬丝沾取氯化钾等固体放在酒精灯火焰外焰边上灼烧,结果产生的紫色火焰较明显,完全没必要使用蓝色钴玻璃片。另外,做铜的焰色反应时,可先将氯化铜溶解在酒精中,然后装入注射器中,将注射器针头对准酒精灯火焰,慢慢推进活塞,可以看到产生很鲜艳的绿色火焰。
  4、用苯或四氯化碳萃取新制氯水(或溴水)从KI溶液中置换出来的I2,应当有这样的经验:①KI溶液的浓度宜低不宜高;②新制氯水(或溴水)的用量太少,浓度不宜太大。否则,KI溶液量多浓度高,新制氯水(或溴水)少,生成的I2会跟KI反应生成棕黄色的KI3,很难被苯或四氯化碳萃取,致使萃取后的水层仍显橙黄色。同样,如果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或碘水中的溴或碘,所用溶液的浓度要稀一点。
  5、高一化学162页学生实验“制取氧化铜”,反应关系是:
  指导学生做好这个实验的关键是:NaOH可以稍微过量,否则CuSO4过量会生成绿色的Cu4(OH)6SO4沉淀,但又不可以浓度过大,否则生成的Cu(OH)2会被过量的碱溶解生成Na2Cu(OH)4,而Cu4(OH)6SO4和Na2Cu(OH)4对热有很高的稳定性,影响CuO的制取。
  6、高二化学(必修,2003年6月人教版)63页图3-19原电池示意图。按【实验3-9】的要求实验室很容易做成原电池,产生的实验现象正如教材上所说的铜片上有气泡产生。实际上锌片上也有气泡产生。但仔细观察该图示,发现锌片上没有任何气泡而铜片上出现大量的气泡,难道该图画错了?不是的,该图表示在理想条件下Cu-Zn原电池的反应情况。那么能不能改进实验得到最佳效果呢?笔者分析了锌片上之所以也产生H2的原因,主要有三点:①实验所用的锌片不纯,整片锌浸入稀硫酸中时其表面已形成许许多多的原电池;②Zn片和Cu片之间电阻较大,Zn上的电子难以转移到Cu片上;③所用的硫酸溶液浓度可能过高。针对这三个原因,笔者选用了刚买的锌片(也可以用锉刀磨掉表面发黑的锌片),浓度为0.1mol•L-1的稀硫酸,在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铜片上粘上一小块金属锌,这一小块的锌位置要掩蔽,目的是“欺骗”学生。按图搭好装置,结果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锌片上几乎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而铜片上却产生大量的气泡,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以上几个实验都是笔者多年的实验教学总结出来的经验,应该说经验也是一种来之不易的收获。不论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还是看起来难做起来易如反掌的事,没有那种亲身经历的过程又谈何收获,谈何经验。中国有句丑陋的古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落后思想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根源,致使我们的许多学生和一部分教师习惯津津乐道于纸上谈兵,甚至想方设法地避免实验工作。笔者想通过这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一些实验说明:没有过程的经验是不存在的;经验是体现教师素质的一种智慧的表现,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艺术展示。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今年秋季开学后,我省普通高中正式启动了新课改。本文重点分析了信息技术这门课存在的问题,如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理解不透彻,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认识不清楚等等。以及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相应的策略,这样是为了更深入的理解新课改的目标,适应新的教学策略的变化。  关键词:课改 信息技术 对策  一、新课改带来的新变化  变化一:增设实践、技术课,学生选修有主动权。高中新课程由过去基于学科本位
期刊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一、欲擒故纵,循序渐进  刚一接触一个新的班级,首先要打破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不要一见面就提出一大堆要求,应该让学生放开胆子,由着自己的思路,随随便便地写,讲自己心中所想、口中所说。如第一篇作文
期刊
随着新课标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对新课程的研究也愈来愈深入。尤其是必修加选修这两大模块,内容多,任务重,课时少,时间紧,如何取得课堂高效,是广大一线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研究学情  从初中开展新课标的情况来看,2007级开始到现在,初中课改早已深入人心并取得显著成效。学生学习方式彻底改革,自主探究内容明显增多,强调动手动脑,小组合作得到强化。学生思维活跃,
期刊
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在我国全面实施,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适应新的形势,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学科中合作学习的经验,本文拟就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一、结对
期刊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高中英语新教材在全国铺开使用已有三年有余了。在使用的过程中,觉得仔细体味编者的思想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宏观上把握好这套教材,使之很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呢?本文结合笔者第一轮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个问题。  一、语言上,结构与功能并重  语言结构是外语学习的基本内容,但在基础阶段,交际功能也很重要。语言的功能是SEFC教材较为重视的一条。编者常称本套教材
期刊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直是以教师“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存在,对教师的“教”过分重视,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却被漠视。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的选择、设计上考虑教材多,考虑学生少,致使培养出来的人才高分低能。从近几年的课改实践来看,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自主学习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独特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富
期刊
阅读能力是学生的基本能力,对学生学习语文是至关重要的,是学习语文的前提。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是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质量的提高,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当务之急是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思维、操作等的训练。特别是学生的速读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在理解基础上的快速阅读。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呢?  一、自己先默读  所谓默读,即不出声的读。教师在布置这一环节的
期刊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的共识。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很多宝贵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有很多教学方法值得借鉴、推广。因此,我们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探索、创新,以
期刊
多媒体教学技术,一般包括摄影、实物投影、摄像、放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  一、投影技术对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有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获得结论。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为引出课题、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发
期刊
画家借助于线条和色彩来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音乐家凭借节奏和旋律来谱写抑扬顿挫的乐章。————题记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担负着传递信息的任务,这种有形性和有声性恰恰隐藏在语言符号的背后,这就给读者接受文学作品所传递信息的过程造成了一定的阅读障碍。而文学家则以这种特殊的语言符号系统为媒介进行艺术创作——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及感悟。从作用于感官角度来讲,表面上它没有绘画的直观性和音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