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思维,把握未来

来源 :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改变思维》一书有可能被一些人看作是“闲书”,即一位术有专攻的校长(同时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写了一本与其专业无关的“闲书”,但依笔者所见,该书颇能起到“明理、励志”的效果,相信这也是作者期待的一种效果。
其他文献
2012年12月23日《纽约时报周刊》刊登了恩伯尔(D.Engber)的文章,题为《科学家对自身癌症的最后搏斗可能挽救我们》。故事感人至深,特此摘要介绍以飨读者。
科学的社会危机、自然系统研究和“天人合一”观的回归,导致科学整体范式的变革。包括科学社会规范的变化、科学活动结构的变化和第二类科学的形成。今日之科学已从所谓的“小
《科学》杂志在创刊之后的"公关"活动中,任鸿隽曾凭借早年参与辛亥革命前后形成的人脉,积极寻求国民党上层名流人物的支持。翻检《吴玉章年谱》,见1915年记述:春末,收到《科学》
关于中国科学社的成立时间,阅读历史文献的大多数研究者都可能有过疑惑,因为在举行社庆活动、社徽图样的选择以及社中领袖人物的忆述中,有1914年和1915年两种说法。不过,最终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