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0206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的高中校园流行一句话:“一切为了高考,为了高考的一切。”就在老师、家长努力“践行”这句话的同时,多少求知少年是“未进课堂头先痛”。这也难怪孩子们,整天带着镣铐在题山题海中跋涉,哪有快乐可言?哪有求知的欲望?中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是“知”的前提,没有“乐”也就谈不上“知”了。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了教师“讲”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注重字词知识教学和课文内容的“解剖”,而不注重品味语言的运用之妙和表情达意的社会功用。长此以往,语文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呢?作为语文教师,应摆脱种种死板的教学模式,还学生轻松自由的语文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也就是说,要想让学生有优秀的表现,就应先给他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能够大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学生,往往是善于思考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只能助“涨”,不可叫“停”。教育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迷信老师,不迷信“多数人”,不要用别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要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及时鼓励,及时肯定,及时解答。其次,教师要有宽容意识。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最为活跃、个性最为鲜明的阶段,教师要容下个性特别的学生,要容下各种甚至是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更要容得学生对自己说“不”。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表现,才会爱上语文课,那种喜欢学生整齐划一地回答问题,让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做法,只会让学生越来越疏远老师,疏远语文。
  二、用爱心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教学操作中,有的教师不能容忍学生犯错误,学生的行为与自己的要求稍有出入,便会勃然大怒,大声斥责;对暂时落后的学生恶语相加,甚至“武力镇压”,这是缺乏耐心更是缺乏爱心的表现。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确实,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情感的交流。一个热情、爱心洋溢的语文教师,往往是学生热爱语文学科的重要原因,而用爱心激起的求知欲才是最强烈的。
  1.重视课前两分钟的交流。时间很短,却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它不仅仅增强了学生走上讲台大胆发言的勇气,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给了学生一个情感宣泻、才情展示的窗口。这时教师一句充满爱心的鼓励、点评甚至是调侃,都让课堂变得轻松、愉悦,亦会点燃学生求知的激情。
  2.重视课上提问的技巧。课堂提问时要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切不可偏向优等生,忽视希望生。问题的设置要“因人而异”,问题难度高,提问成绩相对好的学生;问题难度偏低,提问成绩相对弱些的学生,这样的提问,既照顾了提问的“面”,又顾及了学生的“情”,每一个孩子都有受重视的感觉。他们经过认真思考,给出准确答案后,就会找到一份成就感。
  3.重视作业批改的作用。作业批改有助于教师对学情的了解,对教情的掌控,但批改作业,绝不是简单地判“对”与“错”,更不是机械地批“阅”或“查”。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用充满爱的眼睛去捕捉学生已有的闪光点和需改进的着力点。三、巧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
  语文教学是门科学,需要严谨,但更需要生动具体。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善用比喻,用语言来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会让学生听起来更好懂,学起来更省力,也让语文课的魅力大增。
  在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文时,针对学生在运用例证的过程中,只有论点、论据,却忽视论述这一现象,这样设喻:“写议论文,犹如盖高楼,论点是钢筋,论据是砖头,论述就是那混凝土。”学生闻而思之,进而恍然大悟,是啊,没有混凝土,钢筋是钢筋,砖头是砖头,哪有那万丈高楼?论述的重要性再也不需去强调第二遍了。针对学生在文章开篇不亮观点,喜欢兜圈子、玩深沉这一毛病,这样引导:“议论文写作不喜欢碧螺春,更喜欢二锅头。”学生听了哄堂大笑,在笑声中明白了议论文的观点要鲜明,要具体,不要含糊不清,故弄玄虚。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也学得扎实,在这样的氛围中探究学习,往往是事半功倍。
  四、借助多媒体,实现课内与课外的对接
  语文具有工具性,它的社会性无可替代。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课本内容与社会百态联系起来,借助多媒体,让课内与课外对接,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前,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剧情,以加深学生对黛玉这一形象的认识,洞悉形成这一形象的历史背景,从而能从全面、理性的视角去分析个人命运与所处时代的联系。
  当然,要想让学生对语文课情有独钟,办法有很多。只要每一位语文工作者勤动脑,肯思考,就会有更多的惊喜出现。
其他文献
诗歌是一种凝练的艺术,往往是寥寥数字之间却包含了作者无尽的情感和意蕴,而诗歌的这个特点,也增加了学生对诗歌的鉴赏难度,特别是高一的学生。针对这个特点,我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必修一和必修二共出现了三首诗歌作品:《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文本中的诗歌篇目为落脚点,每学一首诗歌,都根据这首诗歌的特点补充相关的知识,
期刊
读大学的时候,学习《教育学》,就知道我国有个大教育家叫陶行知的。但那时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连一知半解都说不上。这段时间,我认认真真地读了《陶行知教育学》,真正认识了我国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的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期刊
在语文试卷中,作文60分,占语文试卷总分值的40%。可以说:“胜作文者胜语文,胜语文者胜高考。”我们要重视作文,要写好作文,高考满分作文并不是遥不可及,只要我们肯努力。当然,写好作文包括很多方面的知识,下面是就议论文体写新材料作文开头的技巧的教学设计。  一、明确本节课的训练目标  1.明确议论文开头的一些要求和基本方法。  2.掌握几种议论文开头的写作技巧,力争在引材料的基础上写出精彩开头。  
期刊
【考点扫描】  根据2011年语文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版)的要求,文言文复习一定要对120个实词、18个虚词逐个落实,加强对文言翻译句子的练习,明确三条要求(信、达、雅),掌握六种方法(留、删、换、调、补、变)。  【高考回眸】  (2011年新课标全国高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原句: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译句: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
期刊
学习目标:  一、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二、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三、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学习重点: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品读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学习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一副挽联“荷风荷雨荷花淀,文伯文豪文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大家都知道,何止于阅读文学作品需要这些做法,阅读其他作品也同样需要。阅读的目的是多种多样。在这里,我列举在教学实践中所采取的指导思想和做法。  教师的作用首先表现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文本,提供足够的参考
期刊
现行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重视师生间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学会学习。  (1)放手发动学生,强化参与意识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口说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问题。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每个人则有两种思想。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职责
期刊
李镇西老师有言:“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些话让我感触颇深。  作为班主任,要和许多问题学生打交道,苦累难免。反思自己的工作,我有许多时候工作太简单,甚至粗暴,没有做到对学生充满爱心,为学生着想。所以工作没少做,心没有少操,气没少生,成绩却甚微。有一件事对我
期刊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学困生司空见惯。一般来讲,他们的存在,对班级管理和发展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可是,绝大多数学困生,并不是本身的智力问题,也不是基础很差,主要原因在于自我要求低,日常行为习惯差。他们是潜力股,发展的空间是巨大的。一旦他们觉醒,将会爆发出无穷的能量。  班级中有个叫高镇的学生,脑瓜聪明,多才多艺。但自制力很差,小毛病多多,甚至出现几次顶撞老师的情况。几经批评教育,不见成效。怎么办
期刊
现在时常听一些老师抱怨,我怎样怎样做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他怎么就不理解呢,还觉得我是故意找事……其实,在我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矛盾,是因为师生之间缺乏一种真心的交流。高中生不是小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感情,他们渴望别人的关爱、理解和肯定,而不是批评和责备。我一直坚信,人心可以换人心,只要我是真心爱他们,孩子们就会理解,就会明白,就会回报我以真心。  班上有这样一位学生,聪明、活泼、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