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炉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zp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潘家园市场很大,地摊遍布两侧,秦始皇使过的酒盏放着杨贵妃嘴里含过的玉块,和名妓李师师的肚兜、释迦牟尼的舍利一起堆放在尼龙布上。
  
  陈显把摩托车后保温箱里的外卖拿出来递给摊主:“您的外卖。劳驾问一下,最近的厕所在哪儿?”
  摊主手指往西边一伸:“走到头,然后往右边拐。”
  陈显匆匆道声谢,快步离开。
  他实在是憋得厉害,从早上七点忙到现在下午一点,根本就没有歇着的时候,工作服里面的那件半袖几乎湿透了。
  从厕所出来,陈显转了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走。
  这是潘家园最边缘的地带,两边的店面都冷冷清清地关着门,只有一家还开着门迎客。
  陈显走进去想问问怎么回去。跨进门槛只见屋里古色古香,两侧的架子上东西放置得满满当当,四周静悄悄的,并没有人在。
  陈显目光在架子上一一扫过,突然他瞥见一个小小的瓷炉,缥缥缈缈的轻烟正从中散出。
  “喜欢这个?”陈显抬头望去,看见一个穿着深蓝唐装的男人从店内的小房间走出来。
  男人闻了闻手里的鼻烟壶,转身拿起那个瓷炉递到陈显手上,“你还真有眼光,这个可是我店里的镇店之宝,看在你是今天第一个客人,我给你算便宜点。”
  手里的瓷炉顶盖是个盘坐的文人模样,半垂杏眼里像是有光华流转。陈显心里那种奇异的渴望越发强烈,下意识地问:“那它为什么是镇店之宝?”
  “知道王炽吗?那可是个巨商钱王,在英国《泰晤士报》评选的19世纪世界富豪中排第四。这就是在王炽的棺材里找到的。宝物有灵。”男人喟叹,“亲手把这东西拿出来的盗墓贼倒了霉运,不说穷困潦倒也差不多。我当初要他下墓去拿它,如今也受了影响,生意冷清。这东西非要到和它没有因果牵绊的人手里,才能发挥它本身的功效,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也许是因为店里神秘古朴的氛围,也许是因为瓷炉散发出的淡淡香味,男人的声音莫名地妖异起来。
  陈显望着那瓷炉,终究抵抗不住男人话里描绘的画面,开口道:“好,我买了。”
  二
  陈显骑着摩托车停在潘家园的门口,看着手里那个花了他全部积蓄的昂贵瓷炉,心中有一丝后悔。
  他摇头叹口气,发动车子刚往前走,轮子就轧到一块石头状的东西,低头一瞅,原来是枚玉环。
  他捡起来仔细看,那玉环上面的环纹很繁复,好看得很,应该是潘家园里谁进货的时候掉的。
  “小伙子,你这玉环卖吗?”
  一个戴金丝眼镜的老年人满面红光地盯着陈显手里的玉环,眼里冒出激动的光。
  “啊……卖,卖卖卖!”陈显反应过来,连忙说,“你出多少钱?”“两百万你看怎么样?”陈显“嘶—”地抽了口凉气:“成!”老人兴高采烈地捧着玉环离开。
  自此之后,陈显的运气就一发不可收地好起来。从外卖小哥升职为经理,又一路扶摇直上地成为总监,再到把公司股份尽数收归己有,只用了短短一年。
  几年眨眼而过,陈显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总裁,旗下有几百万的员工,生意涉及房产、食品、医药等等方面。
  那尊小小的瓷炉被陈显珍而重之地挂在胸前,顶盖上盘坐的小人半垂的杏眼似笑非笑。
  那些指甲缝里充满污泥的艰辛过往、窘迫岁月,似乎都是上辈子的事了,在如今堆金积玉的生活里慢慢变得模糊。陈显也只有在梦中才能偶尔地想起当初送外卖的时候,那件总是被汗水湿透的半袖。
  这天,陈显如往常一样,坐在窗边的摇椅上,孩子们的笑声在屋子里飘荡,渐渐地,他任由睡意包裹住自己。
  突然脖子重重向下一坠,陈显惊醒,睁眼看去,他的小儿子正从摇椅边跑开,手里拿着他从不离身的小瓷炉。
  “站住!”年仅三岁的小儿子被陈显一声暴喝吓得立在原地,要哭不哭地噘起嘴。
  看着他走过来,小儿子又害怕又委屈,眼泪憋不住地流出来,张开嘴大哭,小性子涌上来,挥动嫩藕般的手臂把瓷炉砸到墙上。
  “咔嚓—”
  三
  “咔嚓—”
  “哎!你怎么给我摔了!?”男人皱起眉。
  哭泣的小儿子不见了,地毯、壁炉、摇椅都不见了。陈显茫然地看着古色古香的屋内,看著地面上被摔得四分五裂的瓷炉,脑子像是链子生了锈的自行车,用尽全力去蹬也转动不了一丝一毫。
  他晕晕乎乎地赔了瓷炉的钱后,走出店门,漫无目的地向前走着。“小哥!小哥!走过了!”那人一手拿着吃到一半的外卖,一手指着一旁的摩托车,“你去个厕所时间够长的啊,摩托车我给你看着昵,现在送外卖不是都赶时间的嘛,快走吧。”
  陈显似乎这才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他蹲下身,后知后觉地哭了出来。
  店内,男人收了钱,满眼带笑地拿扫帚簸箕把瓷炉的碎片倒进垃圾箱,又优哉游哉地拿出另一个一模一样的瓷炉。
  这样的瓷炉都是批发来的,一件也就二三十块,值钱的其实是炉子里烧着的黄粱香。
  此香能激发人心底的欲望执念,让人沉沦在自己编织的梦境里,只有闻到与黄粱香相克的凉荷香才能恢复神志。
  在客人迷乱梦境里不能自拔时,男人把装着凉荷香的鼻烟壶放在客人鼻子下,同时拍掉客人手里的瓷炉,等客人醒来,就只能赔摔碎掉的瓷炉钱了。
  古色古香的屋内,静悄悄的,一个中年人走进门来,四处张望,见没有人在,便扬声叫道:“有人吗?老板在不在?”
  屋内的小房间发出响动,带笑的声音在里面响起:“在,稍等。”
  小小的瓷炉在桌案上自顾自地飘散着冉冉轻烟。
  选自《故事会文摘版》2018.1
  (段明 图)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江浙一带丝厂还很多。丝厂里三班倒,其中最晚的一班要上到凌晨两三点。这个时候万籁俱寂,如果是冬天的话,更是漆黑一片,一踩一脚霜,因此上下班实在是件苦差事。  夏天虽然没那么苦,但那时电力供应极不正常,停电是常事,黑灯瞎火走夜路,还是让人担惊受怕,尤其丝厂里大多是些女工。  有一年夏天,有个女工下了晚班回家,正值停电。走进一个巷子里,更是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见。  本来她还带了个手电,
期刊
挑战  第一场雪落过后,海半仙从酒坊出来对翠屏说,酒花开得刚好,再过一礼拜可以蒸酒了,今年得再请个伙计。翠屏说,昨天来了个后生,手脚挺麻利的,我让他明天来,你看看再说。  第二天,在酒坊忙乎的海半仙听到身后响起积雪踩踏的声响。海半仙转过身,一个夹着蓝印花包裹的后生朝他过来。李初七站在海半仙面前,头发短短,眉清目秀。海半仙问了他几个蒸酒的事儿,他都答得上。海半仙点点头说留下。  李初七特别勤快,天天
期刊
一年冬天,我一哥们儿骑自行车和一个大爷相撞了,两人双双倒地,哥们儿没敢动。过了20多分钟,大爷起来了,问:“小伙子,你没事吧?”我那哥们儿马上起来说:“大爷,你没事我就没事。”你看懂了吗?  1. 头儿写一“众”字,问下属何意?  答:打牌三缺一。  头儿说:错!意为:虽然仅有三人,也须有一人高高在上。  2. 头儿又写一“从”字,又问何意?  答:形影不离。  头儿说:错!意为:即便二人也分主次
期刊
一、乘车  陈小北提着黑色的皮包站在候车亭里,此时已经入夜,大雨滂沱。真是一场好雨,细密的雨珠连成了线,耳边只能听见“哗哗”的雨声,此时此景倍感凄凉。  陳小北看看表,已经是夜里十一点了,公交车久等不来,亭里冷冷清清就他一个人。他烦躁地放下皮包,掏出一根香烟点上。暗红的烟头在黑漆漆的夜里一闪一灭。已经起风了,初春乱穿衣,他裹了厚厚的大衣还是感到无尽的凉意。  这时,大雨里亮起了两道灯柱,一辆出租车
期刊
托比和马克是一对好友。一次,他们去山里探险,不料迷了路。这期间,马克的腿受伤了,他们得抓紧时间找到下山的路。    一天早上,馬克腿上的伤口发炎了,他对托比说:“你自己走吧,我连50步都走不了了。”托比问他:“那你可以走49步吗?如果可以,那我们出发吧!”马克咬咬牙站起来,托比扶着他走了49步,然后坐下来休息,接着又走了49步……  第二天早上,马克的伤口更肿了,他沮丧地说:“这下连20步都走不了
期刊
谁也没想到,在韩知古七十寿诞的宴席之上,快枪梅林和飞刀北霸天竟凑到了一桌上。本来笑语喧哗的大厅瞬间变得鸦雀无声,仿佛被这两尊神施了定身法。人呢,心若擂起了鼓,嘴呀眼呀手呀的动作,就有点变形。上菜的小二跌碎了一个盘子,人群引起一阵骚动。梅林和北霸天的两个小跟班都噌棱棱亮出家伙,又引起一片尖叫。梅林和北霸天咳嗽了两声,两个小跟班又不约而同地收起了飞刀和手枪。这时,老寿星韩知古嘴叼着玉石烟袋,在算命先生
期刊
没有硝烟的战场  清光绪十一年,按公历算是1885年,此前的汉口布匹市场,是三种布鼎立,各有千秋。它们是上海产的阴丹士林布,日本产的三洋布,以及汉口本地产的土布。阴丹士林布与三洋布都是宝蓝色,但阴丹士林布色彩均匀,且不褪色;三洋布色彩一般,褪色,但质地却细腻些;土布是由本地产的土坯布染色而成,色泽斑驳易褪色,织纹粗糙,但便宜耐穿。这就形成了三种布的不同价位,适应了汉口不同层次的市民需要,因此它们才
期刊
楚子建在大云山森林公园工作的那天,公园突然来了两位客人,一位叫李宝林,祖籍是本地。和李宝林同来的那位年长者,宝林称他高老板。宝林说,这次回大陆一是回故乡看看,二是这位高老板想考察一下本地传说中的赤狼。他接着说道:“我爷爷在世时说,咱大云山原始森林中有一种珍稀狼种叫赤狼,听说你曾经见过赤狼,不知是否有此事?”子建点了点头。几年前在一次考察中子建在大峡谷中迷了路,偶遇传说中的赤狼,那赤狼不但没有伤害他
期刊
临川贡士张榉从小到大循规蹈矩,从未单独出过门。这次去抚州参加省试,对他来说,能否考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出来撒撒欢。  连玩带走几天,张榉到了玉山道中,晚上投宿于一间旅店。旅店设在官道旁,人来人往,生意不错。店家给张榉开了一间房,安顿完了,张榉到饭堂吃饭,却没了座位,于是让小二把酒食送到房中。  张榉关好门,对窗坐定,刚要倒酒,发现桌上有一个卷轴。他伸手取过,徐徐展开,竟是一幅工笔仕女图,画上肩扛
期刊
临行前,大宝将一串钥匙交给二宝。“二宝,我和你嫂子要去上海哄孙子了,老宅的钥匙就留给你吧。没事的时候,多开开窗户,通通风。老宅一旦没人住,椽梁就会朽得很快。”  “大哥你放心去吧!一切都有我呢。”  当天晚上,老宅便热闹了起来。原来是二宝约了大憨等人在这里聚众赌博。  隔壁的建国闻声过来说:“二宝,你大哥前脚刚走,你怎么后脚就把他家变成赌窝了?”  “我这不是在帮他看宅子嘛!”  建国回家后,老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