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

来源 :当代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busin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要给予孩子爱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教育态度,科学的教育方法。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我们许多家长只有满腔热情,只有殷切期望,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设计实现目标的路线,在教育孩子的态度和方法上不得当,不科学,存在不少误区,需要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误区一:过分溺爱孩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很容易走入的第一个误区就是“过分溺爱孩子”。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甚至过分迁就孩子的错误,教育孩子缺乏必要的约束。为此,家长首先要明白“溺爱不是爱,溺爱也是伤害”的道理,孩子有能力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吃饭、穿衣、擦鼻涕等,家长不要去包办代替,要给孩子机会,相信孩子一定会做好!其次要注重对孩子处事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要敢说“不”。最后,在教育上要有必要的原则和约束,过分娇惯和满足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而且,教师也要向家长推荐一些“溺爱危害”的文章和书籍,丰富家长科学育儿的经验和知识。
  误区二:完全依靠老师。
  现在,大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压力大,管教孩子时间少,因而,他们对幼儿园教育期望过高,完全依赖老师,只关心孩子学到什么知识,对孩子在园内生活不闻不问,很少与教师沟通孩子的生活情况。即便是教师给他们反馈一些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他们也是无暇顾及、置若罔闻,将教育的任务全部推卸给教师。对于这类家长该怎么办呢?笔者认为:一是要适时引导,转变观念。在班级组织的家庭协助教育工作中,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让家长发现自己教育孩子的不足和问题。让其明白,只有家庭和幼儿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孩子和谐健康发展,从而树立正确的育儿观。二是用热情感动家长。对于冷漠对待幼儿园教育的家长,教师一定不能灰心,要坚持积极主动,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相信总有一天家长会看到配合幼儿园的最终受益者是孩子。
  误区三:盲目“攀比”。
  “攀比”指的是盲目地跟随其他家长做些不适合自己孩子的事。这些家长经常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作比较,不能正确认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不真正了解孩子。怎样指导这样的家长呢?一是积极的帮助这些家长正确分析自己的孩子,深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关注点,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孩子,帮助家长将目光锁定在自己孩子身上。二是帮助家长转变“别人学什么,我的孩子也要学,要不然就落下了”的错误认识,引导家长看到孩子的优秀面,而不是盲目从众。三是帮家长树立“美好的童年是玩出来的而不是学出来的”。从思想上转变家长的观念,为家长提供有趣的亲子游戏,让家长在亲子游戏中体验快乐,从而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误区四: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全部包办代替。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家长。其中有一些家长对孩子应该做的事情总是包办代替。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抢着帮孩子做,不给孩子任何锻炼的机会。使孩子生活在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家庭环境中。长此以往,孩子不仅没形成应具备的基本生活能力还形成了许多不良品质。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让家长走出误区:一向家长讲道理,如果经常包办代替,会导致孩子动作迟缓,身体协调性较差,性格上不是内向就是好动,一分钟也停不下来,语言发展也相对迟缓等。二是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成长过程是需要挫折和碰撞的,作为家长不能一味的保护,错过孩子的发展机遇,要让孩子在“摸爬滚打”中懂得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样才能使孩子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三是在班级中开展“我能行,我最棒。”的活动,邀请家长来园观看孩子的进步,证明孩子不在父母的“庇护”下,一样可以做的很棒,让家长相信孩子的能力和实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人生的启蒙者和导航员。只要我们在平时教育孩子过程中注意上述几个误区,配合幼儿园做好孩子健全人格、健康体魄、良好生活能力的培养,一定能使孩子和谐、健康地成长。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何为有效教学?教师在实施单位时间的教学行为后,引起学生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
期刊
当前,随着民工潮涌向城市,农村涌现大量“空壳村”及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从周日到周五,吃住都在学校,他们在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还是健康成长学会做人的过程,上课有授课教师,下课有班主任老师,毫无疑问,留守儿童对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人身依附性,此时学校实际上承担了家长的监护职责,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家长却因与子女脱离不可能再承担监护职责,必然导致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出现缺位,出现
期刊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识字。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不只是教学生认识生字,更注意传授给学生识字方法,让他们掌握这种技能,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自己主动愉快、高效地识记汉字,以此培养识字能力。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历由扶→半扶→半放→放的过程,现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下面十几种识字方法,成为识字课上的主力军。  1 加一笔、去一笔 
期刊
日常中的观察能帮助学好数学,而在不断学习数学过程中有效培养观察能力,又能为学生出身社会服务,它俩相辅相成。在数学课程活动中,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和运用的四个领域的学习,都离不开细致耐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和能力,高级的洞察力也需要观察力作前提,进而才会形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现实社会,成为创新型人才。因此数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大家都才能有效地学习自己的数学。  
期刊
在参加一次省级培训时,听东北师大一位教授讲过,在日本看到一篇儿童看图故事:一个孩子第一次独自去奶奶家,要走过一条小路,而孩子走过一片开野花的草地时,他被民间飞舞的蝴蝶吸引,离开小路去追蝶,蝴蝶飞走了,他来到一条小河旁,去捉小鱼。鱼没捉到,一条狗追来了,吓得他跑啊跑,绕过一个小山包,走了不知多久,他终于找到了奶奶家。  听到这里,我不禁陷入了深思:我们的孩子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教育?是一种盲目的“正确”
期刊
本人从事数学教学已好几年了。通过几年的教学生活,本人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学好数学,关键在兴趣。众所周之,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其兴趣,尤其重要,特别是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就其特点,结合实际,引发兴趣,为他们搭建认知桥梁的方法就显得较为重要了。正如有位哲人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本人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1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
期刊
开学近一个月来,在语文课上,常见老师让学生用笔来在书上写写,画画。  写些什么,画些什么呢?在低年级语文课上,老师要学生把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画下来读几遍,可生字有注音,标志很明显,而词语就那么几个,在我看来画与不画没有多大区别。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画出好句子。如优美的片断啦,重点人物的话啦,等等。还有的要求用横线或波浪线画下来,甚至在段落里的重点词下再画上着重号。导致有的孩子画线画不直,画点又画
期刊
笔者2005年毕业后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了解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1 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细致审题,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培养其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其分析计算。  
期刊
【摘要】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生活其中的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着真实的生活体验,是作文的“源”,这“源”里充满了童真童趣。教师从生活体验开始,引导学生学会“观看”; 阅读文质兼美的作品,给予学生“观看”的眼光这两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写作。  【关键词】敏感性; 观看; 有眼光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学费时多而成效差,学生作文通病多而难提升。写作要求写作者对自己的生活,对他人的生活中的
期刊
自主式学习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是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吸引受国际援助的当地人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中,使国际援助获得成功,英国形成了自主式的社会学理论。后来,自主式学习法被引进教育教学领域,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学习法。  1 传统教学方法与自主教学方法的比较  在初中排球教学中,目前我国使用的是传统体育教学方式,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即教师尽力让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