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选购应与时俱进

来源 :电脑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t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色论质 黑色PCB性能一定优于其他PCB
  黑色PCB一般为一线厂商的高中端主板采用,其售价也较其他同类产品稍高,时间一久,难免在部分朋友心中形成了“黑色PCB性能更好”的印象。其实PCB的颜色指的是电路板的颜色,而电路板的颜色则取决于上面刷的阻焊剂的颜色,PCB的颜色如何,与主板的性能没有关系。
  当然,这并不是说,采用黑色PCB的主板就没有一丝贵的理由。实际上,由于洗PCB的过程中,黑色很容易造成色差,如果PCB工厂使用的原料和制作工艺稍差,就会因为色差造成PCB不良率的升高,从而导致主板生产成本的增加,所以采用黑色PCB的主板通常会比其他颜色的稍贵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一颜色通常会被用于一些中高端产品的主要原因。
  至于说到二线厂商鲜有采用该颜色者,主要是因为黑色PCB电路走线不易辨认,会给后期的维修和Debug增加难度,这些厂商为了少找麻烦,自然就较喜欢采用其他颜色的PCB了。
  以大小论质 小板性能不如大板
  在PC刚起步时代,主板技术落后,集成度远没有现在这么高,许多功能需要配上相应的扩展卡才能实现,如网卡、显卡、声卡等。这时候,拥有更多扩展插槽的ATX大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最受大众青睐的产品,而与之相反,扩展性不强的MATX和MINI-ITX等小型主板,就难免成了姥娘不亲、舅舅不爱的鸡肋产品。这一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一些人顽强地继承了下来,并进而发生扭曲,最终演变成了小板性能不如大板的谬论。
  实际上,主板的性能主要取决于芯片组,和主板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现在主流级别的芯片组,完全可以做在ITX和MATX板型上。而一些主板厂商,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也会在同系主板中,分别推出ATX和ITX等不同的板型。比如,技嘉的Z87系列,就同时推出了十款Z87 ATX大板和三款MATX、一款ITX小板。由于这些主板采用的芯片组一样,所以其基本性能毫无二致。
  主板和大板的区别,主要在于扩展性方面,此外,大板的散热性也比小板要好,当然,与之相对应的,是大板的价格较高多,耗电量较大。
  所以,大板型适合于硬件高运转速度、高热量扩散、高耗电的电脑用户选用,如游戏玩家和超频爱好者等,这些用户或者需要安装独立显卡,或者需要提高主板供电量,大板型可以很好地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小板型则比较适合普通家庭用户及办公用户选择,环保而经济,何乐而不为?
  PCB层数越多越好
  PCB是主板的板基,是主板上所有元器件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平常熟知的CPU、显卡、声卡等都是借助它才能实现正常工作的。目前的主板,多由4~8层甚至更多的PCB层组成。
  在负载的布线与元器件相同的情况下,PCB层数越多,每层PCB中的可分布的线路越疏朗,各个元器件间的信号干扰越少,越能保证主板上的电子元器件在恶劣的环境下正常工作不受干扰,使用寿命越长。
  当然,这一结论只是基于理论上的,实际上,由于各主板厂商采用的技术不同、设计有别,每层可合理容纳的元器件总数量并不相同。在合理的范围内,一层PCB上集成1000个元器件和将它们分散分布到两层PCB上,性能和效果并无不同。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4层PCB已经足够满足他们的需要了,至于再多几层的PCB,通常是为特殊用户设计的,比如超频用户。由于超频会提高电源的供给,同时会让各元器间之间产生更强的干扰信号,这时候,更多层的PCB会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对于他们来说,选用层数更多些的PCB当然就是明智之举。
  和4层PCB相比,6层PCB的主板超频性能大概会提高5%左右,其价格则会比4层贵出30%以上。就性价比而论,6层PCB的确没有什么诱人之处,至于是否值得购买,那就只能看个人的需求而定了。
  非豪华供电不选
  CPU供电不足,会导致整机性能低下,甚至无法正常运行。正是基于此,一些号称10相、12相,甚至24相、32相供电的主板就诞生了。
  主板之所以要为CPU多相供电,主要是为了降低每相供电承受的工作压力,提高其工作效率,并保证元器件有更长的寿命。其基本原理等同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通过使用并联电路来降低各支路电流强度的方法。从这一意义上来说,CPU的供电相数越多,单相承受电流越小,效率越高,寿命更长。不过,和PCB层数越多越好一样,这一论据其实有个明显的条件,那就是只有当CPU的功耗需求已经超过了单相供电的实际能力时,多相供电才有实际意义。
  以目前功耗最大的i7 CPU为例。i7的功率约为130W,内核电压约为1.375V,需要的电流强度约为95A,如果采用6相供电,每相通过的电流约为16A左右,如果采用12相供电,每相通过的电流约为7~8A,实际上,每相供电只要能维持在20A以下就已经非常优秀了。在这种情况下,12相及其以上供电,除了会徒然增加主板的购买成本,相比6相供电并无明显优势可言。
  尤其是到了Haswell架构时代,豪华供电更无必要。Haswell架构在外频方面增加了一个24MHz的级别,会极大程度地降低CPU的功耗,在该架构下,最多8相CPU供电足以满足挑剔用户的需要,所以在支持Haswell芯片的主板上,我们几乎看不到12相及24相供电的主板,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朋友觉得目前主板供电有点缩水的主要原因。
  显卡插槽越多越好
  去年陪一位游戏玩家朋友到电脑城攒机时,他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主板必须提供至少两条显卡插槽,问其理由,答曰:“升级方便啊,以后需要时,我可以再配置一款显卡,双卡交火,该有多爽。”这位朋友的观点其实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双卡交火的可行性有多大?稍微有点硬件知识的朋友都知道,目前的显卡,基本上都是通过北桥或者CPU的PCI-E 2.0/3.0通道连接的,这些通道的数量有限,这也就意味着显卡连接的带宽(速度)有一定的限制,一般主流平台的通道只能满足一条PCI-Ex16插槽使用(比如B85和H87系列都是如此)。而对于定位高端的Z87系列来说(如技嘉Z87-UD4H),虽然自身提供了对组建多卡系统的支持,但它们提供的双显卡和三显卡工作模式,其实为x8+x8和x8+x4+x4,比原先单显卡的x16模式,缩水了一倍甚至几倍速的带宽。用这样的主板组建起来的多卡系统,对显示性能的提升并非1+1=2。   其次,就算有一些高档主板,提供了多显卡全速运行模式(如华硕RAMPAGE IV EXTREME主板,即支持双显卡以x16+x16模式全速运行,而在4卡交火的情况下,其支持的工作模式也已经高达x16+x8+x8+x8)。但这样的主板通常也会很贵,非一般用户能够承担(RAMPAGE IV EXTREME主板目前的最低报价为3388元)。试想,在当前主流显卡性能已经强大到足以满足大多数玩家需要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还有必要画蛇添足,以高昂的代价去整一款也许永远不会用到的多显卡全速交火主板?当然,这只是针对一般用户及游戏爱好者而言,如果你是骨灰级游戏玩家,且口袋里从来不差钱,那就另当别论了。
  小知识
  主板选购中容易陷入的其他误区
  上面我们列举了目前主板选购中常见的五大误区,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些其他误区值得我们注意,这些误区包括:
  1必须支持RAID磁盘阵列
  组建RAID确实可以带来速度的提升或数据安全性的提高,但同时也很有可能带来硬盘空间的浪费,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为什么不用SSD+HDD的方式达到性能与容量兼得的目的呢?这样的搭配方案,岂不是要比RAID阵列来得更为简单、高效?
  2集成显卡的主板性能差
  在芯片组性能相同的情况下,多集成一个显卡并不会造成性能的下降,最多只是会增加一点发热量而已,所以即使你准备配备一款独立显卡,选择一款支持集成显卡的主板也并无不当之处,因为它至少可以让你在独立显卡出现问题后,仍可用集成显卡来继续工作。
  3板载声卡必须9.1声道
  目前市面上没有相应的音箱产品出现,甚至7.1声道的都非常少见。而且,如果你真的对音频要求特高,为什么不选择一款效果更好的独立声卡来达到目的呢?
  4主板型号等于芯片型号?
  以目前主流的8系和7系芯片组为例,其对应的主板型号命名一般为Z8X、H8X或Z7X、H7X等,长此以往,难免会给部分朋友留下一个主板型号就等于芯片组的错觉,而一些不良企业,就会利用这些错觉,将使用低端芯片组的主板,命名为貌似较高端的7或8系列,以达到浑水摸鱼,欺骗消费者的目的。其实要识别这些骗局很简单,只要在购买时,认真查看产品包装上的芯片Logo及主板的详细规格即可。
其他文献
机动车号牌上的4个固封螺帽值多少钱?依照国家有关部门及广西自治区交警部门明文规定,售价1元。然而,柳州市交警部门却规定,全市机动车均须安装新的固封螺帽,收费27元,网民怒称其为“史上最贵螺帽”。面对质疑,柳州市车管所负责人称,“最贵螺帽”是柳州市机动车驾驶人协会卖的。  在我看来,柳州交警强推的不是4个螺帽,而是行政强权。注意啦,哥推的不是螺帽。是权力!  先说价格。4个螺帽居然卖到27元,贵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