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华中银行与华中币对淮海、渡江战役的支持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3545197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海戰役、渡江战役70周年过去了,回想当年国共大决战,华中银行华中币也发挥了大作用。

华中币对两大战役的直接支持


  我是1941年由抗大五分校分配到新四军军部财经部暨华中银行金库工作的,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华中银行华中币一直是支持新四军、三野的重要财经工具。那时每当到我们金库来提钱的部队激增,我就预感有大战了。为准备淮海大战,“1948年9月华中财委转为支前司令部,陈丕显负责,贺希明(新中国建立后任广西自治区主席)为司令、曹荻秋为政委,陈国栋(新中国建立后任粮食部长、上海市委书记)、忻元锡(新中国建立后任财政部副部长、上海市副市长)为副司令。华中银行总行随军前移,金库设在(宿迁)王集东、西村70间空房里,”战前三野、二野大量部队集结,银行一测算,已备的250亿华中币已不够支持前线军事需要,而北方部队与民工所带的鲁豫北海币、中州币还未得到苏北老百姓的认可,原拟1948年冬增印的690亿华中币也不够。即便如此,军需调度、后勤保障也未转成“强征经济”或“白条经济”,还是坚持用货币征粮、征车役,坚持让老百姓见到他们信任的华中币。“华中财委紧急决定净增发947亿元以继续做好支前工作、确保大军供应。”新问题又来了,印钞又来不及,不得不在1948年11月急派陈国栋赴山东求助北海银行帮助代印了3021亿华中币。
  淮海战役后准备渡江战役,“动员随军支前民工12.3万人、运输民工193万人,需征粮2.27亿斤、草2.26亿斤、渡江船8302只、运输船12675只。”收购、征用、租借量这么大,对货币的需求压力可想而知。好在有4个月的准备期。那时陈国栋、忻元锡作为支前司令忙于一线,我爱人邓克生留守总行(也是华中银行最后一任行长)负责资金筹集调度,那时总行设在泰州的三野前指附近。克生在1949年2月1日就渡江战役准备,专门向华中前委汇报了增发2000亿货币的筹款计划。为避免货币印发超越市场流通承受力,克生还建议同时在已解放的地区发行公债募集资金(回收货币)。
  回首那段国共大博杀,相伴的货币大战同样激烈。
  华中银行的前身是江淮银行,华中币的前身是江淮币(也叫抗币),1941年4月由新四军军部创立。从日本留学后归国抗战的朱毅,被陈毅特聘为新四军财政经济部长兼银行董事长。印钞机是由陈国栋秘密濳入上海购买的,负责印钞技术的陶涛是从上海来的大学生,新中国建立后当了化工部副部长。银行最先拟名两淮银行,刘少奇说气魄不够大,还是叫江淮银行为好,今后我们还要跨过淮河、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华中币胜出缘于老百姓信任华中银行


  华中银行华中币是在苏北苏中地区成长起来的。苏北老百姓受够了日伪顽匪的货币洗劫之苦。日本人和汪伪政权除了强推“华兴币”“中储券”搜刮民财以外,还有意发行仿印假造的法币掠夺物资、搅乱中国市场,加上地方顽匪自印的各种代币券,弄得老百姓不敢持币,银元成了稀缺的硬通货。
  华中银行发行货币后要建立起流通信用,颇有一番周折。首先是维护信用。光靠印钞机印票是无法流通的,靠军力强推也不行。华中银行一开办,就以新四军军部所持的金条银圆为开办资本金,军部金库也是华中银行总行的金库。金银及外汇储备不足时,以掌握的粮油盐布等物资储备作为钞票发行的依据,明确规定以上储备不得低于80%,仅允许20%的信用发行。还注意“货币发行的计划性、分散性,选择适当时机和适当地区,避免集中、突击发行”冲击物价。其次是注意党政军驻地的物价变动,防止物价上涨影响百姓利益。一旦发现驻地管区物价高涨,随即由“华中银行拨出大批粮食低于市价售出,直至压低物价。”转移驻地时更加注意货币投放适度,大采购总由银行与部队及机关协调,严防货币过多冲击市场。撤离时则做好华中币的回收,不让战局动荡、敌我拉锯状态下的百姓因持有华中币而不安、吃亏。部队北撤山东时最明显,华中银行把所存物资全部抛出,回收了流通中的大量货币。首次撤离淮阴时,城区居民已基本无华中币存留。银行信贷工作,也是于民有利。1945年9月首次解放淮阴,发了10万元抗币无息贷款给贫困摊贩做生意,帮扶了城镇商业。农贷对农民支持更大,抗币发行额第一年的50%用于农贷,春季放贷帮农民购买种子、农具、耕牛等,秋收后可用粮还贷、抵税。1946年春一次发的农贷8000余万元,约值法币40亿,超过了国民党江苏省政府的全省农贷数字。1948年12月再度解放淮阴,又发了500万元小本贷款给失业居民做创业资本。华中银行种种举措有利于民众恢复经济,很得民心。
  在国共反复拉锯战中,老百姓渐渐把信任票投给了华中币。华中币最初只能和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建立“统一战线”,与法币挂钩流通,以1:1的兑换值确定身价。在根据地内部,也是允许法币与抗币共同流通的,严禁流通、查堵没收的仅是日伪币。那时我在金库工作,睡觉以金条为枕,钱垛为床脚。转移驻地行军时胸前后背背负的也是金条或钞票。点钞工作首先就是把五花八门的各类钞票分检,便于到国统区或日占区去的同志携带不同钞票。没收回来的敌伪币还要设法弄到敌占区去换回有用物资,当时这叫“把敌币推出去”。华中币靠自身的储备实力、经营有方、自由兑换,赢得根据地百姓认可、信任后,逐步占据本位币、主币地位,国民党的法币反而成了辅币。

以法币为对手开展了国共货币之战


  华中银行华中币不光在根据地和拉锯地带赢得民心、成长起来,还在与敌占区的市场流通中为我军采购了大量军需物资。与其他根据地的银行有个最大区别,就是华中银行不仅要承担区域内的货币职能,抵制域外敌币,还要承担根据地与敌占区、国统区之间大量商品买卖、物资贸易的货币结算功能。华中根据地的区域特殊性在于,一方面,地处长江中下游我国经济最活跃最繁荣的地区,战争割据、政治对立阻挡不了民间商业来往;另一方面,新四军解决自身的财源特别是战时紧缺物品的军需也离不开商贸。仅“一师1942—1945年间从上海购进的军需物资总量近2400吨、货值5亿银元,巨额军费款项大多靠商贸解决。新四军财源90%来源于流通性收入”。商贸规模大、外汇需要量大,华中币与域外币的比价如何确立?不同货币之间如何结算?成了大问题,考验着华中银行的经营水平。华中币紧盯法币,比值兑价由开始的1兑1、1兑5、1兑10,逐步向1兑20、30、50升进。华中币不断坚挺、升值,法币则不断贬值。   抗战结束后,法币发行过量、通货膨胀出现加剧之势。经华中财委研究,邓克生与陈国栋、陈穆、徐雪寒(新中国建立后任经贸部副部长)等行长商议后,于1945年10月宣布华中币放弃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改由市场自然比价定价。国共和谈破裂后,华中币把法币视作敌币、对手币,以上海为金融主战场的“货币战”逐渐进入白炽化。记忆犹新的有三点:一是华中银行在沿江商业活跃的黄桥、靖江开办起“外汇交易所”,主要是做好华中币的吞吐调剂,满足商人频繁交易需要。1946年上半年,黄桥所一天成交900万法币,合20多万华中币。二是邓克生与陈国栋、徐雪寒商议建立了由高邮经扬州、镇江到上海,由淮阴到南京、上海的两条地下通汇线,解决大宗外汇的供求与结转需要,也保障了中共驻南京、上海代表团的活动经费。三是工作量最大的“标、折、比”业务。华中币的汇率如何挂牌标价,对根据地军民经济影响甚大。现健在的黄如之(原江苏人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回忆说,那时每天用收音机收听沪锡等地市场行情,收记后上报分析。忻元锡回忆说,邓克生运用所学理论原理配合朱毅、陈国栋等,重点紧盯上海等敌占区的物价变动、法币美元黄金比值变化,做好两种市场物价与两种货币的折算比率,确定华中币对法币的标牌价,浮动地向市场公布,作为指导市场交易、商人换汇及征粮征税的依据标准。“标、折、比”掌握好了,确保了区内经济有序不紊、军需保障不乱。在共产党所有根据地银行的金融活动中,华中银行这三点是独具特色的。这也是针对上海金融市场、以汇率波动为手段的货币之战,既反映出当年共产党所办银行同样能适应商品货币经济活动的规律,更显示出華中银行的商战能力。货币大战几年下来,一江两岸两重天,我党这边,币值稳、民心安、军事政治经济越战越强,华中币成了支持我军军事的重要保障。粟裕说:“苏中地富人稠,人口占华中总人口的2/5,粮食亦占2/5。沿江商业繁盛,税收占华中的一半。这些都是支援战争的巨大力量。反观江对岸,法币垮了,后来币制改革的金圆券也不过10个月就夭折了。

货币战失利加速了国民党政权垮台


  越是战乱、越是币值动荡不稳,黄金的价值越珍贵。几乎与华中银行加紧印钞以备淮海大战的同时,1948年8月蒋介石也推出了“金圆劵”币值改革,想放弃摇摇欲坠的法币。在鼓吹 “金圆券”每元含金量达0.22217克黄金的同时,还杀气腾腾地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禁止黄金、白银和外币的流通、买卖或持有,所有个人和法人拥有的黄金、白银和外币,应于9月30日前兑换为金圆券,凡违反者一律没收并予惩处。”蒋经国还约请上海工商巨头李铭(浙江第一商业银行董事长、上海银行公会理事长)、刘鸿生(大中华企业集团董事长)、周作民(金城银行董事长)等人谈话,软中带硬,逼迫他们交出金银美元。也拿孙科系的王春哲(林王公司总经理)、警备司令部科长张尼亚、大队长戚再玉、财政部主任秘书徐百齐等人开刀,杀鸡儆猴。后来,刀子涉向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屏(鸿兴证券)、杜月笙的大管家万墨林(米业公会理事长)、孔祥熙的公子孔令侃(扬子公司)时,砍不下去了。蒋经国的“打虎”,最后不了了之。 “金圆券币改革”数月,国民党政府究竟搜刮了多少黄金、后来带到台湾多少黄金,现已成了学术探讨的课题。从淮海战役到渡江战役,两种货币在民心军心中的轻重倾斜也可看出,胜负已不止在军事战场。当我军打下淮阴城时,国民党政府机关里堆着成捆成堆的法币新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政府的币值,军官发薪津只认金条、美元,拒领法币。战后遣散俘虏发放路费,回乡国民党士兵除了银元,竟然也是宁要华中币而不要法币。
  (文中引文均出自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华中银行史》) (责任编辑 刘顺发)
其他文献
张忠德的家乡浮山  溧水和句容两地交界的地方,青山绵亘,像一条青色的巨龙蟠伏在天地之间,这座山便是浮山,属宁镇山脉的一支。浮山南坡,著名的金鸡墩对面,原来有一座碎石泥土堆起的坟冢,这座坟冢的主人叫张忠德,是一名牺牲在抗日烽火中的革命烈士。  浮山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张忠德烈士便出生在浮山北麓的张巷村,家中有些田产,另外开着一爿杂货店,算得上是富庶人家。据当地的长者回忆,张忠德从小读过几年私塾,稍大
期刊
2019年,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着力打造“全市一流、全省知名、全国有影响力的党性教育基地”。重点落实“八个一”工作措施。   围绕“一个主题”。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充分发挥好纪念馆的教育作用。重点依托保密传统教育展览馆资源,制作高质量精品课程“从一部保密史看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紧抓“一个机遇”。牢牢抓住市委党校搬迁到河东的机遇,进一步加强与市基地办、
期刊
近些年来,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深入挖掘黄花塘红色资源,科学规划,开发建设黄花塘新四军文化园项目。在盱眙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黄花塘镇党委、镇政府、新四军军部纪念馆与江苏天源水务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建设黄花塘新四军文化园项目。本项目拟对现有纪念馆、艺术馆进行升级改造,新建融餐饮、住宿、教学、体验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形
期刊
济川药业集团董事长曹龙祥  济川药业集团位于苏中地区泰兴市。  泰兴市有一个黄桥镇。  曹龙祥从父辈的口中,不止一次听说过发生在家乡的那场著名战役——黄桥决战。  1940年秋天,被誉为“铁军”的新四军,在这里创造过“黄桥决战”的战役奇观。黄桥人民用一筐筐、一篮篮“黄桥烧饼”,谱写了战争年代我党我军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血浓于水的鱼水情歌。  光荣的历史,英雄的精神,哺育着一辈又一辈泰兴儿女为社会发
期刊
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重视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拓展社会教育功能。依托军部旧址,以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內涵,建设军部旧址廉政教育馆。利用军部旧址保护区部分展馆,定期举办红色经典诵读,开设“徽州故事”大讲坛。成立红色宣讲小分队并开展“红色文化进百村宣讲活动”,更好地发挥红色故事的育人、教化功能。我馆举办的各类临时展览,如“弘扬铁军精神”书画展、新四军成立80周年回顾展等,取得了很好的
期刊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并于2015年入选国务院“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深挖红色资源,积极打造党性教育基地。我们结合沙家浜干部学院筹建契机,成立常熟市沙家浜培训中心,以宣传“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堅不可摧的鱼水深情、坚守不渝的清廉品质”的沙家浜精神为宗旨,开
期刊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我馆成为安徽省红色旅游景区中第一个AAAA级风景区。党和国家領导人江泽民、乔石、杨尚昆、李瑞环、尉健行、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刘云山等先后来我馆视察。   做好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延伸。我馆投入1100余万元实施国家重点消防工程项目,投入200余万元完成大夫第、军部修械所、叶挺桥、教导总队旧址专项维修和日常维护工作
期刊
广达铁路工程集团董事长胡传业  走进广达集团的大门,我有些纳闷,这里是公司还是武馆?虽然大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广达铁路工程集团”,但在主楼的楼顶,却赫然立着“广达武馆”的巨幅招牌。进门后更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一楼并没有一般企业常设的前台,而是一个大型武馆,地面铺着软垫,四周摆满了各种健身练武器械,中央的悬梁上挂着大型拳击沙袋,墙面上贴着武馆教练和外国拳王的照片,还有广达武馆学员们的练武照片……  看
期刊
近年来,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高度重视专业讲解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馆运用多种方法加强讲解员培训。我馆讲解员在2017年三四月间,分两批前往北京军事博物馆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进行跟班学习。我们还派出讲解员到实地参观战斗遗址,进行观摩交流。我们聘请国内知名讲解专家对讲解员进行专业授课和辅导,邀请专业老师对如何编写红色故事进行实地教学。此外,我馆打造了“流动的博物馆”,在全国各地
期刊
近年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认真开展各项工作。   筑梦起航,开展红色文创。纪念馆于2018年3月成立了水西红色教育培训中心,推出了体验教学、访谈教学、现场教学等一系列符合时代精神和教学需要的特色教育项目,2018年完成红色教育培训217批次1万余人。自主研发文创产品73件。   推陈出新,举办社教活动。在常州全市打造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