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快乐地生活·浅析产品的趣味设计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让我们感到快乐的事物,为我们带来愉悦。菲利普·德朗这位法国作家一瞬间写成了作品《第一口啤酒的滋味》。就像品尝第一口啤酒的感觉,给我们带来一点快乐的感觉。
  这张照片反映的是一位同事办公桌上的物品,我们喜欢摆弄它们,这些物品会使我们每一天变得轻松。这些给我们带来快乐的物品是一种象征,它们建立了一种积极的精神框架,它们是快乐往事的提醒。更重要的是每件物品都表达了自己的意义,每件物品都有自己的故事,它们会把我们个人与特定物品、特定事件联系起来。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唐纳德·A·诺曼这位认知心理学家关于设计的三个层面的看法: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所谓本能层,就是能给人带来感官刺激的感受。而行为层,是指使用者必须学习掌握技能,并使用这些技能去解决问题,并从这个动态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这个层面强调的是使用的乐趣和效率。反思层是指由于前两个层次的作用,而在用户内心中产生的更深度的情感、意识、理解、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等交织在一起所造成的影响,这个层面强调的是自我形象,个人满意和记忆。反映在产品设计上就需要我们将情感溶于设计中,在趣味中设计,在产品中体现出智慧和幽默,设计出令人快乐的产品。
  趣味设计的发展进程以及它的内容
  趣味化设计早在手工艺活动时期,仍至更早的时代就已在设计中出现。它并非是一种时尚,只是设计师在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与使用者相互沟通的语言时所采用的一种工具。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它体现出的智慧和幽默往往极易被人们接受,让人们在诙谐和趣味声中接受设计者的思想。
  
  在此后不同时期设计风格的影响之下,趣味设计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后现代设计的口号之一就是“造型追随趣味”(Form follows fun)或“造型追随故事”(Forlil follows fiction)。强调设计要像烹饪那样为人带来幸福,要让人在购买,使用和拥有产品的时候,创造快乐体验,包括在本能的感官层面上产生愉悦的情感联想,在操作行为的层面上产生快乐的使用体验,在更高的反思层面上则积淀起个性化的美好记忆。
  趣味设计的内容包括:运用各种形状、色彩、机理等表现手法,将趣味性元素融入设计之中,在使用者欣赏过程中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产品的趣味性元素之上,并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激发人们的联想,产生共鸣,获得精神上的舒适、愉悦和情感上的满足。
  
  趣味设计在生活用品中的表现形式
  
  视觉感知
  产品外观形态、色彩等方面的表现形式所带来的视觉冲击。这也就是唐纳德·A·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所提出的本能层面的设计,“它主要涉及产品外形的初始效果,本能水平处于意识之前,思维之前。这时外形显得很重要,并会形成第一印象的原因。本能层面的设计与产品的最初效果有关,涉及产品的外形、形态、色彩等。”
  产品都是以特定的形态存在的,产品设计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形态创造的过程。趣味化产品的形态设计则往往通过拟人、夸张等手法将一些形态再现,从而给人呈现新的心理感受。就如Voodoo(巫术)刀架为例,这套用于日常烹饪的刀具分为一个人偶刀座和五把可以插入其间的小刀组成,这个大胆而实用的设计结合了当下最先进的技术,刀座由ABS塑料制成,5把钼钒不锈钢刀插在微小到几乎看不见的刀架磁铁间,刀口的部分则被刀座后部的透明塑料护套保护起来。一开始只有红色款,由于很受欢迎,现在增加了黑色、白色、粉色、金色等款式。Voodoo(巫术)刀架的设计者是意大利的Raffaele lam~eHo,他的产品游走于自己的设计游戏与潜在的使用者的需求之间,产品风格处处体现出放肆的幽默和智慧。同样,色彩的合理运用也为产品增添了一份趣味性,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唤起各种情绪,传递感情。合理而巧妙的色彩设计,往往能够唤醒人们的拥有欲望。倾洒的番茄酱和果汁鼠标垫都蕴含着一个小小的有趣的视觉主题,美艳的,幽默的,机智的……为你提供了生动的视觉享受。
  倾洒的番茄酱和果汁沿着桌面缓缓漫延,如同一种夺目的鲜艳在肆意弥漫,然后被永恒定格,带来一种悦目的快乐。
  
  触觉感知
  
  产品中的触觉感知主要包括材质、手感、使用方式等一些在使用过程中所体会到的感觉。不同的材质和手感会让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同时使用方式的表现形式更趋向于简便化、生活化以及个性化。如图中的Mathmos Mini香菇灯,圆润的玻璃瓶身,搭配各种缤纷的色彩显得非常可爱,鲜亮的光线从瓶身里透出来,刚好可以点亮屋里、心里,任何角落的黯淡,设计师将它的材质变得柔和温馨,更符合了灯具所传递的柔美感,奇妙的操作方式也带来了意憩不到的体验效果。
  香菇灯让你变成灯光的魔术师,只要把手放在瓶状的灯具上方轻轻触碰,透过灯具内部的感应器,就能轻易操控电源开关与光源的强弱,轻松的操作模式为居家生活添加了魔术般的乐趣。
  
  情感体验
  
  在反思层面的设计主要针对产品给人的感觉,它描绘了一个什么形象,它告诉其他人它的拥有者是什么品味。趣味产品更在追求着一种情感的附加值,当产品这一冰冷的物质被注入人的感情,也就有了生命的气息,有了喜怒哀乐的表情,成为一件有情感有思想的活物。
  趣味产品中通常以幽默的手法传递情感。富有幽默感的产品往往因智慧的创意,充满乐趣的构思,而在人们的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书挡“快跑”
  (Failing Books Bookend)为例,许多书架都需要用到书挡,来自Art Oil设计室的Falling Books Bookend重新让我们认识了这个任劳任怨、毫不起眼的书房小物。每一款都是一个惊险故事:书本倾斜得犹如大楼将塌,虽然被金属支架挡住,但书架王国里的“小人们”却被吓得惊慌失措,或力图螳臂当车,或携手奔逃。
  一般书签多以纸质或金属的材料出现,但软体书签给了我们另外的惊喜。
  
  人与趣味产品之间的关系
  
  能让我们生活感到快乐和实在的东西,一般都具有简洁、智慧、并精练概括着赏心与悦目的趣味元素等特点,这样的物品耐看、耐品、耐欣赏,什么时候都可以拿出来用,即使只看过一次,也不会忘记。
  从使用者的消费心理上来看,人们一般都会选择那些自己所钟爱的产品,即使用者与某个物品之间强烈的情感关联。RuthMugge在关于产品钟爱问题的研究中指出“有四个因素能够影响人们对于产品的钟爱感:个性展示(通过使用这个产品,能否使我显得与众不同),集体归属(拥有这个产品能否使我成为某个集体的一员),(和这个产品有关的一些情景的)回忆以及(由产品所带来的)愉悦”。这些因素都会激发人们对于产品的钟爱体验。
  “为纪念日的火柴”,面出薰先生把掉落在地上的小树枝收集起来,在小树枝的尖端涂上发火剂做成的。面出薰先生想“在人们把这些小树枝还给地球母亲前,让它们为人类再做点事。掉落在地上的小树枝的形状是优美的,这样的设计也许能让人们忘记繁忙的时间,唤起人们对自然、火、人以及各种各样的世间万物的印象。”
  趣味设计往往从独特的角度出发,打破所固有的使用习惯。“多玩”记事本(Play More Desk Pad),由荷兰Trapped inSuburbia公司设计的记事本,正面是非常普通的格子纸,但背面却是另一番天地,印着足球、篮球、橄榄球,垒球、台球等球类花纹。撕下一页来团成一团,一个逼真的纸足球、纸篮球、纸澉榄球就诞生了。
  人、产品以及使用环境这三者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的,产品在特定的使用环境中能够产生特别的情感联想,从而表现出其趣味性。Help!Bookmark书签,将回形针和传统的书签合二为一,并以两只五指伸张并高举着的小手为标记。或许当单个产品呈现在大家面前时,并不会产生特别的心理感受,但当我们把书签插入书中时,我们就如同看到快要淹没在书海中的自己大呼救命的情景,不由得令人发出会心一笑。
  
  结论
  
  正确合理地运用趣味化的设计,能增加人与产品的亲和感,它能通过产品自身的趣味化语言与人交流沟通。通过这些智慧、诙谐、幽默的设计,使平淡无奇的“物”与“人”之间产生一种极为微妙的生命情感,让人感到它活生生的存在。
  在这个物质充裕的年代,为了让生活更丰足,我们都期盼更可信赖、更有趣味的设计,透过这些物品,体验生活的智慧。并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人”与“物”智慧地共存,将带来更快乐的生活。
其他文献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人类步入文明时代象征的“火文化”的形成,倘若在这人杰地灵的古老江城芜湖来进行考证,答案可以追溯到230Zi年至250万年前的繁昌县瘌痢山人字洞所发现的欧亚古猿人活动的化石为依据。而芜湖铁画艺术品便是典型的人类“火文化”杰出的传承代表作。作为一种过去民间手口相传的纯手工的传统工艺品,如今早就应该是名正言顺的属于文化艺术范畴的。因为,芜湖铁画既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底蕴丰厚
期刊
中国盛产竹子。对喜欢以物明志的中华民族来说,竹子又因其虚中洁外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清拨凌云的姿质受到人们,尤其是文人们的喜爱。苏东坡的一句:“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更是道出了竹子在中国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所拥有的崇高地位。这种独特的竹文化,也通过咏竹画竹等等追求竹之风韵的行为,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而竹刻就是其中最能体现竹子特点的一个艺术门类。    竹刻起源甚早,现收藏于日本正
期刊
“伯牙鼓琴”是我国古代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秦《吕氏春秋》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宣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南宋画家王振朋取此传说作《伯牙鼓琴图》,成其传世不多之作之一。画面上伯牙专著操琴、钟子期凝神听琴,作为次要人物的三名童子中伯牙的侍童,似乎已听懂琴声,非
期刊
移动美术馆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源自于西方;是上世纪60年代后,欧美各国大力发展文化艺术产业,大量重建和建设新型美术馆和艺术空间的结果。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到复苏和高速发展,甚至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西方发达国家的一批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就当时的社会生产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提出了“知识产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知识价值社会”等概念。在此背景下,欧美各国的博物馆、美术
期刊
人们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精神生活有着越来越高的追求,公共艺术不再是少部分人知晓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公共艺术在城市中扮演着多重的角色,比如传承文化、突显城市个性、社会和谐等等,当然,公共艺术也会反作用于城市文化。对于刚在起步阶段的中国公共艺术,笔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希望。  Peop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for s
期刊
50多年前,中国考古学家打开了明万历皇帝定陵,那些刚刚还色泽鲜艳的珍贵文物一接触自然环境立即发生风化,尤其是那件被称为“衮服”的龙袍。文物保护专家在苏州找到了缂丝老艺人王嘉良,终于重现龙袍昔日的真容。至此,缂丝这项古老的民间手工艺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006年缂丝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众所周知,中国三大工艺品中刺绣位列榜首,而苏绣可谓是中国丝织手工艺品中的上品,但要问中国丝织手
期刊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是西方版画史和西方书籍出版史上都不得不说的人物。他是十八世纪末,英国画坛上出现的一位集诗人画家于一身,创幻想与浪漫的艺术世界于当代的版画家。他是英国浪漫主义的重要先驱者,是一位一生执拗地在版画插图上辛勤耕耘而使之奇花缤纷的艺术家,作为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和诗人,布莱克的艺术也对现代英国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时至今日,不少批评家把布莱
期刊
雕刻大师吴德升、绒绣大师许凤英、陶艺大师蒋国兴等新一批30位上海工艺美术专业人才今被授予第二届“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这是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举行的第二届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颁证大会上获悉的。艾宝俊副市长出席会议并向30位工艺美术大师颁证。  据介绍,第二届大师涉及的专业有中国传统工艺景泰蓝设计、景观陶瓷设计、水晶玻璃设计、红木雕刻设计制作、玉雕、牙雕、微雕、核雕、铜雕、印钮设计制作、金属
期刊
《蝉手工陶坊》是由两个80后的年轻人创办的。他们的陶艺器皿主要以青瓷和白瓷为主,采用釉上及釉下彩绘手法,结合景德镇特有的影青釉及哑光白釉,经过1320度高温一次性烧成。作品继承了传统青瓷和白瓷的釉面温润如玉,光滑细腻等特点,并在器型设计与装饰手法上,融入了现代的设计元素与审美取向,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  提起80后,话题总是与时尚、另类、创意这些词汇有关。《蝉一手工陶坊》的创办人苑小蕾和张志权就是
期刊
最近我们去了景德镇。  在景德镇,看到的、听到的似乎与我们的想象的相去甚远,好像似曾相识又好像遥不可及。我们看到了瓷都的影子:摇曳多姿的赤膊挑坯工匠和最原始状态用来运瓷器的手推三轮车,夹杂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马路上。这一切,和这个现代化的年代似乎是那么地格格不入,但又是那么地和谐统一,因为这里是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  景德镇陶瓷业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洪流中发生巨大的变化,景德镇最著名十大陶瓷厂或倒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