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颠倒的“礼仪”

来源 :阅读与鉴赏·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ng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自古至今,各种礼制、官仪可谓泱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然而,世间经常会冒出一些类似“土特产”似的所谓“礼仪”,并且散发出一股怪怪的味道。
  最近,听说某科研单位领导在会上郑重提议:今后,下属在单位如遇到高一级的领导,不仅要主动打招呼,而且微笑时务必露出两颗牙齿,见到高两级的领导露出四颗牙齿,见到院一级领导应露出八颗牙齿。这位领导还煞有介事地补充道:在条件成熟时,院里要对全体职工进行专业的“礼仪培训”。时至今日,这项培训是否开始?不得而知。我只听说一位烧锅炉的师傅讽刺道:“假如没牙的职工碰到有牙的领导呢?”
  试想,假如这位领导的“美好理想”得以实现,倒真的成了该单位一景:上班时,同事们见面问候时,下级们纷纷呲牙示意。这时,上级是不是要细数下级的牙齿呢?这已经不再是见面礼仪,而是成了“比牙大赛”。“见官礼仪”的提倡,说明某些领导到了一味摆谱儿、盲目自大的地步。从道理上说,尊重领导是完全应该的,但不能将其庸俗化、程序化,甚至采用固定模式。那样的话,只能恶化关系,制造矛盾,在干群之间形成不小的心理障碍。以前见过报道:说的是南方某企业的老总,因为一位下级员工碰面时没主动向他问好,一怒之下,就把人家解雇了。这种霸王表现,只能说明你的气量还不如周瑜。你就不问问:这位员工的“失礼”,是出于不愿意?没看清?还是过度紧张?一般地说,当两人碰面时,下级的心理状态要比上级脆弱10倍。在此,我建议那位热衷“见官礼仪”的领导,不妨抽空读一读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
  官越大,架子越小;官越小,架子越大。我们经常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下基层时,主动和普通百姓握手,而且不笑不开口,那种亲民场面使人难以忘怀。笔者认为,放下“见官礼仪”暂且不提,中央领导的“见民礼仪”倒是应好好推广,让各级干部认真效仿。在这里,我斗胆对某些单位的领导同志做个简单测试,这个测试很重要,它能测试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倘若您见到一般员工,是仰面朝天?还是微笑致意?见到离退休的老同志,是嘘寒问暖?还是假装没看见?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礼仪也是相互的,不能因为“帽子”尺幅大小的缘故,用“制度”逼迫同事亮出牙齿。那么,同在一个单位,上下级凑巧在楼道里碰面,还是以握手、微笑或颌首致意为宜。至于微笑的时候愿意露出几颗牙齿,完全是当事人自己的事儿。
  (2010年5月4日下载于
  《中国形象设计网》)
其他文献
码头上,他再次问她:能不能不去?  她笑说:我很快会回来,我是你的,我不会忘记你。说完跳上了甲板。  他说:你走了,我也走算了。欲纵身跳海。  轮船起锚,起航。她远远地看见,他被几个水手拉住……  60多年过去,一个老太太,登报寻找初恋情人。  她清晰地记得那一幕,她说,此后遇到的男人,没有一个能像他那样地爱她、能为她而死。她拿照片给记者看。当年的她和他,就像我们见过的上海滩的旧时影星,一对璧人。
期刊
那天晚上,天飘起了雨。雨润着地面,乍暖还寒。  我在异乡的大学校园和家里通电话。父亲不在家,母亲接的。母亲照例说道:“一个人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我们也少操些心。”  我也说:“你们在家也要吃点好的,不要总是凑合。你们身体好,我一个人在外面也就放心了。”  停了一会儿,我和母亲都笑了。母亲笑道:“你一个小孩子家有什么心可操,操心学习就行了。”  我也笑着说:“还真是不公平呢,你们两个人操心我一个,而
期刊
东村与西村隔着条小河,由于没有桥,两村的人往来必须绕很远的道。有位热心的年轻人用家里的横梁在河上架起一座独木桥,东西两村的人都高兴了好一阵子,也称赞了好一阵子。但不久,赞扬声就变成了埋怨声:“一根木头也能算是桥?”“平时走过还要摇三摇,碰上雨天可叫人怎么过啊?”“要是孩子、老人……”“再譬如说扛一袋或拎一包什么的……”“骑自行车的就更没办法了……”  大多数人都习惯了这样对别人品头论足、说三道四,
期刊
时常会看到一些有关中国人士在欧美等地受到歧视的报道。但以笔者个人的体验,目前,国人在海外“受歧视”的感受,大多因为出于文化、语言和思维观念等方面的误会。  如有好几次,笔者在美国机场看到中国乘客面露不满,起因是当他们持机票排到登机口时,空姐却请哥几个到一边等等,眼巴巴望着排在自己后面的老外纷纷登机,他们自然不高兴,如果此时再有几位日本游客先进去了,更会使他们怒火中烧。其实,这事很简单,他们正好拿到
期刊
吉姆·弗雷德从小家境贫困,在他刚满10岁的时候父亲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只留下身体单薄的母亲和年幼的弗雷德。  无论生活多么贫困、环境多么艰难,吉姆·弗雷德和他的母亲都从来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尤其是弗雷德,凡是认识他的人几乎都会被他积极乐观的精神所感染。不过,初次与弗雷德接触时,大多数人还是忍不住对他的成功经历感到惊讶:吉姆·弗雷德小时候家境过于贫困而无钱读书,所以他的学历极其有限——事实上,他刚
期刊
前年,我刚从英国的伯明翰大学毕业来到德国柏林工作时,经一个当地的老同学介绍,住进了柏林市克罗伊茨贝格区的一栋旧房里。房子很久没有人住了,有些电器线路都出现损坏和老化,已经不太安全了,继续用下去可能会有危险。  那位老同学恰好认识一位懂电路维护的网络工程师朋友,于是就建议请他帮忙维护一下。那位朋友白天工作很忙,只有下午牺牲休息时间过来帮忙重修。他刚进门的时候,居然掏出一本二级电路工程师的资格证给我看
期刊
每一本书里,都有一双眼睛。打开一本书的时候,一双眼睛也就睁开了,默默地看着读书的人。一个朋友,就是一本书。这种书,指的是朋友送的,不是自己花钱买的。读这种书,自然就会想到送书的人,读起来也就多点认真,多点温暖。要不,对不起送书的人。  第一次读朋友送的书,是朋友的一本诗集。那个瘦瘦的“眼镜”,有好几年经常跟我在一起。我们喝酒、吹牛、说美女,有时也玩点小钱。他的诗,我读得懂的不是太多。现在,我只记得
期刊
微笑时,全世界可以陪着你微笑,悲伤时,只能你一个人独自悲伤,没有人永远陪着你悲伤。  寒光凛凛的巴掌脸  2005年进公司时,我24岁,大学刚刚毕业。严小周27岁,部门主管,她的眼睛在我的简历上瞄来瞄去,然后说:“这不是大学校园,明天换身职业装。”我很想争辩说那就是我新买的职业装,不过便宜些而已。  我抬头看到她寒光凛凛的一张脸,丧失了表达的勇气。  去洗手间时,同部门的姐妹提醒我说:“小心老佛爷
期刊
路上遇一美女,擦肩而过,你会有何反应?通常有两种:一是被她的美貌击倒,两眼放光周身发软头撞电线杆;还有一是被她的香味击倒,劲爆的浓香直呛五脏六腑,简直能呛你一大跟头,哪来得及看她模样,慌忙逃窜而去。  诗曰: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女人香是女人味的一种,暗香浮动,诱人浮想联翩,便是对男人最大的杀伤力。哪怕是伤感的身影,若香气氤氲,也是一幅动人的浪漫画面。  有
期刊
现代社会中,有教养的人在事业、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个性,受到人们的欢迎,新西兰中文《先驱报》总结出了“有教养的人”具有的十大特征:  守时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他们懂得,即使是无意迟到,对其他准时到场的人来说,也是不尊重的表现。  谈吐有节注意从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总是先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看法和意见。  态度和蔼在同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望着对方的眼睛,保持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