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lig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建筑业发展也十分快速。人们对于建筑技术与建筑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建筑工程中的暖通设计是相当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主要围绕绿色建筑技术在暖通设计中的应用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暖通空调;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思考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同时也要节约能源。在建筑节能方面,绿色建筑的概念应运而生。绿色建筑的技术措施包括许多方面,其中暖通空调节能就是设备节能中的一项。本文就是探讨未来绿色建筑设计中暖通空调方面的设计技术,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节约能源,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绿色建筑暖通空调发展现状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满足建筑各项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利用可再生的资源和材料,减少空调通风以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但是减少空调通风并不等于完全杜绝空调的应用,客观的环境条件决定了空调在建筑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在设计绿色建筑的暖通空调时,也应当贯彻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绿色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应当尽可能地多利用新型材料和新型技术,在满足各项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要注意顺应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但是实际情况是,目前我国的空调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研发力量不足的问题,专业科研人员匮乏,在这方面的科研投资也相对较少,这一系列的原因都导致目前我国在绿色建筑暖通空调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
  2、暖通设计应用的注意要点
  2.1暖通设计应具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暖通设计可靠性与可行性是确保工程顺利完成的关键。可靠性是指在施工过程要确保工程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还要保障经济效益;可行性是指设计方案和工程的具体实施步骤简便,不会给施工增加难度。暖通设备需要充足的水和电,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工程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施工,具有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
  2.2做好经济性比较
  每个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都要首先保障工程运作的经济性。暖通空调的设计方案也要按照这个原则来进行,针对某一建筑工程,同时设计几套方案并对其进行经济性比较,选择最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方案的设计要在确保工程质量及安全性的前提下考虑经济性,切不可只考虑经济因素。
  2.3确保空调系统的可调节性与可操作性
  可调节性主要是指在设计空调功能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季节及建筑构造的特点,确保空调使用的便捷性;可操作性是指确保空调设备在运转的过程中实现节能环保的效果,空调系统的设计要使操控程序简单易学,可以使运行空调的人员一学就会。
  2.4空气调节与通风
  在设计暖通空调系统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冬季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的要求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系统的热负荷量要注意包括通过门窗的冷空气量。对于通风设备保温材料的选择要更加合理。通常风管的设计是禁止穿过防火墙或者变形缝的,如遇特殊情况,穿过变形缝时要在其两边设置防火阀,穿过防火墙时要对防火阀穿越的位置进行精确设置。
  3、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措施
  3.1地源热泵应用
  地源热泵技术在解决空调供热和制冷方面的问题,相比空气热源泵有以下几点突出的优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地源热泵系统只通过改变土壤温度就可达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这样影响小的取热和散热方式,不会对地面和地下水造成破坏,因此是较理想的一种处理方式。地源热泵技术的实现主要依靠的是埋于地下200m以浅的竖向换热器,地埋管周围岩土温度的高低会影响换热器的性能,因此需要平衡好夏季散热量和冬季取热量,以维持换热器的正常运行。因此,地源热泵系统适用的地区是冬季和夏季换热量相当的地区。其他地区可以通过采取一些辅助供热、冷却塔供冷等技术措施,达到冬季和夏季的热量平衡,创造条件使用地源热泵系统。
  3.2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现代绿色建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常规能源存在价格高且环保差的缺陷,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量很大,利用可再生能源代替常规能源作为建筑消耗之用,既降低成本又节能环保,是暖通设计关注的焦点。在建筑工程中设计暖通空调系统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首先要找得到可以支持暖通系统正常运行的可再生能源,同时还要了利用可再生能源来帮助暖通系统来分担它的一部分功能。暖通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其中采暖对能源的要求相对较高,在完成采暖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使其起到辅助供暖的功能,这样就有效减少了供暖时所要消耗的能源。
  3.3绿色材料资源的利用
  现代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重视绿色材料的使用,其中可回收利用或者可以重复使用的保温材料、管材被广泛应用。在满足建筑需求的基础上,要尽量使用对居住者不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材料,尽量弃用不节能的环保材料,在材料的选择、使用上要严格把关,严谨使用对人体产生损害的材料,使用制冷功能使最好不要使用CFCS制冷剂。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绿色建筑技术,首先要确保使用材料的绿色环保,为了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最好在当地选择合适的材料,以降低材料运输的费用以及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既可以有效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还为施工方节约了成本。
  3.4太阳能节能技术
  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不受地域限制。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将可以大大缓解能源危机问题,并且无污染。太阳能供暖系统主体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集热器和循环控制系统。前者包含的是换热水箱和其他加热设备,后者包含的是温度控制器、生活热水体系和地板采暖等部分。该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光源采集设备进行太阳光采集,然后将采集的太阳光转化为热能,再通过热循环系统将热能处理后输送到换热中心,最后将换热中心加热的热水输送到地板采暖系统进行室内温度的调节。在阴天的情况下,由于无法获得充足的太阳能,可以通过控制系统将燃气炉设备开启。
  3.5冰蓄冷系统优化
  该技术的优点在于拥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节能性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白天用电高峰的时候可以制冷,大大降低了电费支出;其次在条件相当时,冰蓄冷系统的蓄冷量高于其他,且蓄冷池容积小,同时节约了能源。另外,当冷水温度在1℃-4℃时,才能进行低温送风,这样也可以降低风机的风量和动力,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由于冰蓄冷系统的COP值较高,因此在制冷效率方面的要求不高,在夜间,冰蓄冷系统更加节能。
  结语
  我们得知,将绿色建筑技术融入到暖通设计中,是现代社会在对整个建筑行业的要求,也是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中实现了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而暖通设计让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度大大提升。将绿色建筑技术与暖通设计机密结合,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建筑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更有利于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樵.浅析绿色理念下暖通空调设计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5(3).
  [2]许亚男.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节能的应用[J].工业,2015(4).
  [3]许红涛.试论如何在暖通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15(48).
  [4]康智.实现绿色建筑暖通空调技术的设计[J].科技与企業,2014(3):90-91.
  [5]刘俊跃,卜增文.实现绿色建筑暖通空调技术的设计措施[J].制冷与空调,2014(9):30-3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建也有了十分可观的发展。土木工程在进行建筑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以及工程的合理程度都需要进行严谨的对待,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稍有不慎就会对生命以及财产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现阶段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加深,为我国房地产行业迎来了一个“红海时代”。同时,在抓住这次机会的前提下,我们也应该深思,如何才能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安全程度?其中出现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都是现阶段
我国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此,树立创新观念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健全创新的教育
摘要:我国是受地震威胁最大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消费意识也不断的提升,同时国家和政府也不断的强调我国建筑的安全程度。基于此,在全民关注建筑抗震程度时,我们专业人员不能也跟着一起看热闹,而是切实的投入其中积极思考现阶段在建筑的抗震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发展;问题及分析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进而促进了各类房产的飞速发展。而房地
这里所谓的“订单农业”就是把订单当成销售.而真正意义上的订单农业,实际上就是按需求进行生产.它是现代农业和市场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在印度呆了一年,印象最深的就是从北方的新德里到南方的旅行。印度最南端的喀拉拉邦是印度共产党多年执政的邦,在治理方面它是最好的。商店门前多飘扬着绣着镰刀斧头的共产
本文针对300MW机组主蒸汽管道支吊架轴断裂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原因分析,包括: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拉伸及冲击性能试验、金相组织检验、非金属夹杂物检验、扫描电镜断口微
中国人对美国持有一种既爱又恨的复杂的态度。美国人对中国也有同感。一方面,对于中国的古代文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社会进步……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建筑的安全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所以有很多地区处于地震易发区,对于这些区域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就要更加注重其抗震性能。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仅要注重建筑的美观性,更要注重其实用性,保证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小损失。本文将分析探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阶段抗震性的重要性及设计方法,希望能对日后的建筑设计提供帮助。
在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英语精读是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三个年级的精读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有各自的教学重点,又要注重彼此之间的衔接,从而达到其教学目的.本论文就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