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困生积极性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ing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组织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我们常常能看到,好学生往往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当我们老师巡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场景,会发现在看似热闹的课堂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双双警惕躲闪的眼睛,或是一双迷离无助的眼睛,从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亦或是急需帮助,亦或是漠不关心。他们是谁?——是特殊的“学困生”群体。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困生主动参与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合作能力
  小组活动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习惯。在合作能力和习惯方面学困生存在的问题更多,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培养。如果将学困生放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对他的合作能力和习惯不加以培养,就好像将不会游泳的人放在大海中,后果可想而知。所以,首先要培养学困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学会倾听是合作的前提,学困生在这发面尤为重要。合作学习中的学困生的产生主要原因是没有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如何才能使学困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教师应该明确告诉他要怎样做,如要记住别人发言的内容,包括必须听清教师的问题,听懂小组的分工要求;并要积极思考别人的发言。这样才能跟得上小组讨论的节奏,弄清有关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其次,要培养学困生的表达能力,在合作学习中,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还必须学会表达。学困生由于发言机会较少,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有些时候往往心里明白就是说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行为表达能力,如当他们语言表达有困难时,可引导他们借助手势、动作等完成其中的表达过程。在交流汇报时,有意地多让学困生进行表达,这样使学困生能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就要培养学困生敢于表达的勇气。在合作交流中,总会遇到不同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时,学困生往往会放弃自己的观点,没有信心和勇气与其他同学辩论,从而跟随别人。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让学困生树立信心,敢于表达,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求组员要尊重他们的发言。其次是教师多关注他们在小组中的发言和表现,多找找他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树立信心。最后,还要培养学困生养成反思的习惯。由于学困生本身的特点,反思对他们来说显得更为重要而且与其他的学生有所不同。例如,可以教他们多问问自己:别的同学是怎样想出来的?他们说的对吗?我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了吗?我都明白了吗?今天我发言了吗?我还能说些什么?等。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困生,教师制定一张写有这些问题的表格单独发给他们,教师针对学生的反思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学困生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学会反思,敢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促进学困生的自我提高和不断发展。
  二、设计分层练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法指导。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选择合作时机,提高技能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如何参与合作,这必然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教学中,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善于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培养学生全面的技巧在知识点的困惑处进行合作学习。学困生的基础往往较差,一旦在某个知识点上产生困惑,合作交流的渠道就会受到阻滞。此时,除了教师及时点拨外,小组长也应该在小组里给予更多点拨。学困生掌握了知识点后,互动、交往就容易深入。在关键点的探索中进行合作学习。在教学的关键之处组织学生探索,是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极好时机。在课堂中有这样的一个生成例子:用一块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红布做直角三角形小旗,小旗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2厘米,这块布最多可以做多少面这样的小旗?大部分学生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三角形的面积求出小旗的面数。这量有一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将宽2厘米;改为宽3厘米,其他条件不变,又该怎么做呢?不少学困生受定势影响,思维难以拐弯,依然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三角形的面积。这时的小组合作难度加大,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考虑剪后的剩余问题。因此,可以组织学困生动手剪一剪、画一画,让他们在体验中认识到剪下来有剩余,必须转换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使合作更为生动、更加高效,同时生成新的方法。
  四、科学运用评价,提高合作动力
  小组合作学习开辟了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领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进行适度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应以鼓励、表扬、给予其信任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尽量从正面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困生采取以下积极的方式。
  1.优先表扬
  在小组合作学习后,优先对小组的学困生的表现进行激励性的表扬肯定,对其他没积极参与学习的采取鼓励和期待,让学困生感受到被同学老师关注,能够自主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2.奖励与评价同步
  在课堂学习中,以小组合作学习组员的参与度,组员的合作情况,小组成员的互助情况,以及成员的学习是否进步等情况,进行加笑脸,以及加油符号,每个星期根据笑脸的多少,评出一组“优秀小组”“最佳组员”、学困生中评出“积极参与奖”“学习进步奖”“好习惯奖”等。
  3.建立学生表现卡
  教学中,可以组织小组长按一定的标准给小组成员打分,学困生会感到来自小组的压力,从而促其积极参与合作,提自身综合素质。并由四人小组长于记录员负责,把学生每堂课小组学习的情况记录下来,作为学期期末评优的依据。
  学困生是我们课堂教学中所不可回避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存在虽为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也给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到一个促进作用,只要我們心中有他们,乐于为他们的进步动脑筋、想办法,相信野百合也会有春天!
其他文献
我园自开展课程研究以来,本班努力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家园关系。遇到了一些困惑:如何在家庭中指导孩子开展种植活动?让孩子把在幼儿园的体验延生到家庭,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家园合作,家园共育,给幼儿创造一个家园一致的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幼儿在伴随植物生长发展的同时,自己也能够得到身心的和谐发展?并且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共同参与,提供更多的亲子交流机会,进而增进亲子感情? 
期刊
一、前言  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由认识活动与意向活动构成,其中,意向活动(包括动机、需要、兴趣、注意、情绪、意志,还有人生观、世界观等)表明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人们的意愿所向,称为对待活动,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动力机制。特殊儿童有感知缺陷,抽象概括能力差,意向活动在心理活动中起的主导、关键、第一位的作用。只有当一个人有了认识事物的需要或兴趣,有了“我想做”、“我要做”的动机时,才能积极主动地感知与思
期刊
诵读,是把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高声朗读,反复吟咏的阅读方式。诗歌作为起源最早的文学样式,几乎是和人类的语言同时产生的。它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音调和谐、节奏鲜明、句式整齐、语言凝练、情感真挚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决定了古典诗歌适合于诵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汉字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文字,对于一个汉字来说,它是音、形、义的有机结合。如看到图像太阳,就可以联想的汉字日,也就自然地理解了日的本义,建立了音形义的联系,学习汉字也就变成了一件趣事。再如:和日有关的生字晴、暖、旦、明……字理教学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理据进行识字和析词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
期刊
近几年的高考数学命题趋势由“以知识立意”转到“以能力立意”,注重强调宽角度,多视点地考查数学素质,有层次地考查理性思维,而理性思维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个体的发展潜力。为适应高考命题这一重大改革,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深化理性思维已是迫在眉睫。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在解题后进行反思,将学到的知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那么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呢?  一、辨析正误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与探究创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人们更多关注学习的结果,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忽视了知识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从现状出发,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入手,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研究
期刊
《植树问题》的教学内容,思维方法灵活,如果教学处理不当,教材就不能发挥它的作用。这一问题可划分成两个类型:直线种植型和封闭种植型。具体细分为下列几种情况:两端种、两端都不种、一端种和另一端不种三种情况;封闭情况下的种等。  以前教学这一内容时,常会分为三课时,现在我把这三课时整合为一课时进行了新的教学构思,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教学实验。  一、整合思想的由来  “植树问题”这个教学内容我上过一次公
期刊
一、前言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我们重要的职责和任务。对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发现了幼儿教师教学语言存在问题,并影响着幼儿的语言发展。  (一)研究目的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社会现象。教学语言是师幼交流的基本工具,是教师必须有的基本功与素养,是幼儿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意在阐述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和关键期。此时幼儿教师
期刊
当了多年的班主任,但其实也说不出一套好的工作经验与方法。因为班主任工作复杂且艰巨,学生思想千变万化,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个性张扬,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如果一味的按照书上的方法也不一定行得通。要想切实做好班主任的工作,赢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在开展班主任工作中,一定要遵循“尊重、平等”的原则。所谓尊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二是对学生的尊重。所谓平等,也包含两层内容:一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
期刊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伴随着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尤为凸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课标》也明确指出“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为此,《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改进意见21条》中诠释“增加学生国学经典的阅读数量,扩大学生思维品质,提倡整体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