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对激素诱导的兔早期股骨头坏死干预效果。方法 50只成年新西兰兔(体质量2.5~3.0 kg)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20)及实验组(n=20)。模型组和实验组采用脂多糖联合甲泼尼龙注射制备早期股骨头坏死模型;实验组首次注射甲泼尼龙开始每日灌服淫羊藿苷药液1次,对照组及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连续6周。于6周后取左侧股骨头大体观察形态;Micro-CT扫描观察骨小梁微结构,测量骨小梁相对体积(bone volume to total volume,BV/TV)、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n)及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并构建三维图像观察;HE染色观察骨小梁结构、骨细胞及骨髓脂肪形态变化,按照病理学诊断标准检测股骨头坏死模型造模是否成功,计算空骨陷窝率。结果 实验期间共7只动物死亡,最终对照组9只、模型组16只、实验组18只纳入研究。大体及MicroCT扫描、三维重建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股骨头塌陷明显,骨小梁断裂、排列紊乱稀疏;实验组股骨头表面皱褶,塌陷不明显,骨小梁结构轻度退变。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实验组Tb.N、Tb.Tn、BV/TV下降、Tb.Sp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Tb.N、Tb.Tn、BV/TV升高、Tb.Sp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示模型组骨小梁中骨细胞减少,空骨陷窝较多,骨小梁间脂肪堆积,部分呈囊状融合;实验组骨小梁形态较模型组完整,骨细胞坏死及脂肪细胞肥大不明显。按照股骨头坏死病理学诊断标准,对照组无骨坏死发生,模型组骨坏死发生率为81.3%(13/16),显著高于实验组66.7%(12/18)(P<0.05)。模型组和实验组发生坏死的股骨头标本其空骨陷窝率分别为33.1%±1.4%及18.9%±0.8%,均高于对照组12.7%±1.5%;模型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淫羊藿苷对激素诱导的兔早期股骨头坏死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骨细胞凋亡,改善骨微结构,延缓骨坏死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