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焚的桉树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guo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大利亚的原始丛林中,桉树们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着。人丁兴旺的桉树家族浩浩荡荡,绵延万里。小树们簇拥在大树的树荫下,一天天地长大,使得丛林越发地茂密。到处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
  然而,幸福的时光却总是无法永恒,宁静祥和的桉树丛林也终于面临了巨大的危机。
  在树林的深处,一棵巨大的老桉树正忧愁地思索着。她是整个桉树丛林的王者。也是所有桉树们的老祖母。就在不久之前,她在远方的桉树子孙们将口信包裹在了风中,向她传递着自己所遭遇的苦难。
  “我们的王啊,请拯救你可怜的子民吧?”风语中夹杂着悲苦的叹息声,那是桉树王的孩子们的求援。
  “来自欧洲和亚洲的植物已经入侵到了我们的土地。那些杂草与灌木疯狂地生长着,抢夺着我们的土壤养料,带来了虫害和疾病。排挤着我们的幼苗,剥夺着他们头顶的阳光。初生的桉树宝宝们一个个瘦小憔悴,病怏快的,奄奄一息。照此下去。我族必亡!”
  一条又一条诸如此类的求援从四面八方传来,听得桉树王是既心痛,又焦急。自古生活在澳洲大陆上,与世无争的桉树们哪里会料到这般情景!喜好安逸的桉树们在亚洲与欧洲的入侵植物的联合军的攻击下节节败退。拥有着更高的繁殖效率的杂革与灌木们不一会儿的功夫便占领了整个桉树林,扎根在了桉树们的脚边,猖狂地叫嚣了起来。粗壮的藤蔓缠绕着桉树们的身躯,尖锐的荆棘扎破了桉树的皮肤。原本富饶的土地顷刻间便被这帮强盗们瓜分干净。看着这些大大咧咧地霸占着自己家园的入侵者,桉树们却只能无奈地摇着头。叹息着,盼望着他们的王能够想出解决的办法。
  桉树王深情地注视着她的孩子们,内心挣扎着,作出了一个悲壮的决定:全体的桉树立刻在体内存储大量的桉树油!
  桉树们惊呆了,树王的这一命令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也难怪,所有的树木都害怕火烧,因而大树们往往喜欢在体内存储大量的水分,用以防火。而此刻,桉树王居然命令他们存储油脂,这不是引火焚身,自取灭亡吗?
  但是王的命令是绝对的,本着对树王的尊敬与信任,桉树们默默地执行着这一指令。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一道闪电落下,劈中了桉树丛林。雷电的火花瞬间点燃了充满着油脂的桉树们,在桉树油的催化下。森林燃烧起了熊熊的烈火,即便是磅礴的大雨也无法浇灭这迅速蔓延的火海。
  欧洲与亚洲的入侵植物们在烈火中哀嚎着,随着自焚的桉树们一起,被焚化为了灰烬。大火结束了,曾经的森林已成为了布满焦碳的不毛之地。桉树王与她的子孙们在这场自己引来了天火中回归了土壤,而与此同时,所有的入侵者也在这场大火中被消灭干净。
  第二年之初,这片被火焰所洗礼的荒野之上,竟有嫩绿的幼苗萌发了出来!那是桉树!漫山遍野的,尽是桉树的幼芽!
  奇怪了,桉树们不是随着大火,与入侵植物们同归于尽了吗?原来,桉树的种子皮特别的厚实,具有一定的防火功能,即便经历了那场大火,也依旧能够在第二年发芽。可那些入侵植物就没有那么幸运,他们那脆弱的种子当场便在火灾中烤了个熟透。
  于是乎,聪明而勇敢的桉树王毅然地决定了,以牺牲自己这一代的生命为代价。彻底地消灭了敌人,将家园和土地传承给了后代。澳洲的大陆。依然是属于桉树的。
其他文献
今天,物质之丰富与获食之轻易,直至出现“全球同吃一种汉堡包”的商业奇迹,堪称宏大景观。没有科学研究表明现代人比古代人吃得更多,但从可支配食物数量、想像力和浪费的程度等诸多方面来看,人类餐桌正上演越来越疯狂的戏码。  许多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都注意到现代饮食所体现的不寻常行为。英国剑桥大学考古系教授马丁·琼斯在专著《宴飨的故事》中写道:“今天,进餐者们跨越了整个地球,固着一个巨大的营火分享食物。”  
期刊
考倒郎成平的伪命题    参加郎咸平的新闻发布会时,他讲了自己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读博士时一件有意思的小事。  郎咸平的博士生导师以教学不循规蹈矩出名。导师给郎咸平和他的同学们上的第一节课是这样的:首先导师发给每人一打厚厚的稿纸,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命题,说:“我们先来考试,请用你学过的知识求证推导出一个结论。”能做郎成平同学的自然不是等闲之辈,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提笔就写。  转眼两个多
期刊
到国外上学是我最先提出来的,那时我11岁。当时就读的景山学校整体水平虽然很高,但对我压力不大,放学以后就没事了,心里感到有点“空”,不满足。爷爷说过:“花盆难养万年松,有志气的孩子要敢于闯一闯。”我想,自己为什么不能离开这个环境到外面闯一闯?我的想法得到姥爷、姥姥和四姨的支持,他们鼓励我“好男儿志在四方”。当时到哪儿去八字还没一撇,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从景山退了学在家自学,那时我刚上初一。  至于为
期刊
你已经被最热烈地爱恋过  一次两次三四五次  乃至万千无量如恒河沙数  我仍然要将我的爱露注入  在你的海中  你或许不会因此而满溢  但若非如此  我将必定干枯  你愿意接受我的倾注吗  就像我自始而终的承受  你的熟视无睹
期刊
读胡锦涛同志登在《求是》杂志的年度开篇,有个感觉,总书记非常强调科学。共提到“科学”39次。  这也是当代大趋势。美国去年出版了一本书,《科学就是文化》(Science is Culture),著名科学家和哲学家、社会学家、小说家在书中对谈科学对文化的影响。他们说,到了今天,科学就是文化。科学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一切方面,包括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谈话。科学和当代整体文化已经无法分列。  笔者很同意
期刊
苏紫紫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学生,也是一个裸体模特。女大学生很多,女模特也很多,但是这两种身份放在一起,用媒体的话来说,“两个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名词,被她拽在一起”,于是就有了张力,有了故事。  苏紫紫的身份还有很多。她自述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她的家遭遇了强拆,奶奶被打伤住进医院;她曾经在贫困线上挣扎,站过柜台,发过传单,然后才当上了裸模。简言之,她是一个苦孩子,一个奋斗者,一个对现实的
期刊
不管他们男人多么自大,今日的许多明白女人,嘴上不一定讲破,内心里却很清楚,他们实在都很小。  举例说,克林顿够大了吧?可是女人们已经看见他哭过好几回了。在去年,我最想知道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全世界的女人们从电视上看到克林顿哭了,那会儿,她们心里是怎么看他。无奈,没有哪个女人肯把真实想法告诉我。我就只好自己猜了,约摸她们内心里会觉得克林顿怪可怜的,而不管她们嘴上是怎么议论。女人们倒不是那么容易就原谅了
期刊
核能不安全    在最近的一次美国全国民调中,72%的受访者对核电站可能发生的事故表示担忧。然而,在60年的核能运用历史中,不到100人直接死于核电站事故。  “煤炭和石油等燃料看似更安全,但从统计数据上看,它们更加致命。每年,好几百人因为采煤死亡,主要死于职业病和井下事故。煤电站的危害也不容忽视。”退休核物理学家杰拉德·E·马什说。煤电站释放的辐射远远超过核电站。每年有2.4万人因为煤电站污染死
期刊
中国饮食发达,源于饥饿——即过去的中国人,来一口吃的不容易,所以,一旦有机会、有能力吃,尽量往好里吃,要是你一筷子下去,能顶上我100筷子那么名贵、那么稀罕,就足以证明你比我富有、比我成功啥的。  慢慢地就有了传统,形成了中国人的习惯,乃至形成了味觉和消化功能的惯性。传统食物,讲究肥腻,即油大、肉多、糖重,滋味厚,皆源于此。  所以,倘若能在饮食中舍肥甘而亲清俭,是极为难得的,一般人做不到,也不愿
期刊
他们喝下含有霍乱病原体的液体,给自己注射毒液,或者出于实验目的去上吊。为了满足求知欲,或是为了能扬名立万,某些研究者不惜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德国《明镜》周刊近日描绘了这样一些身影:他们中有些人获得了轰动一时的发现,而另有一些人则悲惨地死去。  如果还有可能,他会乐于停止眼下这个实验。对,立刻停止。现在,他的心脏疯狂跳动,血压直线上升。在他口中,大量的黏液和唾液不停地分泌,快得来不及咽下。他感到快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