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务员是高校教学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成员。要提高高校的管理质量,必须准确地为教务员定位,并对其应该具备的素质进行科学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教务员的潜力并使其发挥作用,为实现高校规范、科学和高效的管理创造条件。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教务员 角色定位 素质要求
高等学校是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而教务工作是高等学校的工作枢纽,要保证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需要有一支高效、专业、科学、严谨而且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务员队伍。教务员的工作就是教务管理工作,教务管理工作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教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的进程。因此,从完整的管理系统看,教务员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中非常重要的成员。要提高高校的管理质量,必须准确地为教务员定位,并对其应该具备的素质进行科学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教务员的潜力并使其发挥作用,为实现高校规范、科学和高效的管理创造条件。
一、教务员的角色定位
(一)信息的传递者。
教学管理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在教务管理工作中,教务员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教务员既要收集学生方面的信息,又要及时地收集来自其它渠道的信息,如学生对管理工作的意见、对专业设置的感受、对教师上课的反映,了解其它高校相关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学校教务处或学院领导对学科设置的意见、专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关系,申报新增专业的可行性报告,修订教学计划,等等。教务员还要参加各种教学座谈会,深入课堂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对收集到的信息,要及时整理、归纳,然后向系领导反馈,使系领导能准确、全面地把握整个系的教学现状,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方向,保证系里的工作安排既能与学校工作保持一致,又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二)档案整理者。
教学文件是学院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客观真实记录。上级主管部门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估,就是通过查阅历年的教学档案来评价教学工作质量,所以要求每项教育教学活动都要有详细真实的档案。档案的管理工作也是教务员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因为教学档案是系领导或院领导了解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教师成长过程的重要数据,是系或学院领导作出决策、制定规划、科学地管理学校的重要依据,是系里总结教学经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探索学科发展规律的基本材料,所以,搞好教学档案管理对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探索高校教学管理规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整理教学文书档案、教学业务档案,并对其进行编目及组织借阅等工作。教学业务档案包括:学院、系部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指导书、开课计划、各种教务统计表、教学总结等文件资料。
2.收集、整理教师业务档案卡。包括:教师基本情况、历年任课情况、科研情况等。
3.对上学期收集的教学资料和教学文件,在开学后一个月内装订成册、分类编目存放。例如教学改革的材料、专业建设的材料、实验实训的材料等。
4.编制期中、期末考试(考查)日程表,安排监考老师,并掌握考试制度的执行情况。
5.负责整理、保管学生期末考试(考查)试卷(含A、B卷及其标准答案),整理各学科的试卷分析表,统计、分析各学科的考试情况和任课教师对完成教学所提的建议。
6.根据校历安排,负责学生补考组织、实施工作,保管好补考试卷。
7.负责教师的工作量的核算工作。
教务员在教务管理工作中不仅要收集文件,还要作必要的统计。在许多工作中,需要数据来说话,例如毕业生毕业率、就业率、考取资格证率、学生获奖情况等,都要靠教务员平时的数据统计、积累、系统的管理。事实证明资料的收集、积累和保管在专业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如我校2004年教学评估评审中,由于教学文件、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书、教学进度表、考试试卷、学生学习成绩单、毕业设计与论文、学生获奖情况等与教学相关的档案齐全、分类清楚,专家检查各项内容都清晰明了,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三)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协调者。
为提高教学质量,学院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和办法来考查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等。其中常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座谈调研法、个别谈心法等。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地了解学生对教师的真实评价,并把学生对教师的真实评价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以及教师的兴趣爱好、上课特点等也可以向学生作适当的宣传,最好是在开课之前就能使学生初步了解教师的特点,使他们尽快适应教师的教学。领导和教师的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由于高校教师不实行坐班制,系办公室和教务员往往成为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教务员就要及时把系部的工作安排和要求转达给教师,使教师尽快完成系部下达的任务。同样,教务员也要利用经常和教师接触的机会,多倾听教师对系里的意见,及时地反馈给系部,使系领导在决策的过程中,能充分地考虑广大教师的意见,使决策更符合大多数教师的意愿。这不仅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而且有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教务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思想政治素质。
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教务员贯彻“管理育人”理念要求的前提。要特别重视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高度重视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正确运用科学发展观,提高教务员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性质、地位、任务、历史作用的理解。
(二)具备服务意识,发扬敬业奉献精神。
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它要求教务员必须有服务意识及自我牺牲的品质、乐于奉献的精神、进取创新的意识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要求教务员主动热情服务,明确服务方向,完善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及时、准确、全面、周到地为教学服务,把自身与教学事业融入学院建设中。面对繁重和琐碎的工作,只有具备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务员才能把工作的压力变成动力,创造性地开展管理工作。
(三)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教务员必须具备的综合文化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能,只有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才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这就要求教务员应具有广博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较高的人文素质,收集、处理、传播信息的能力,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及管理知识的能力。从表面看,教务管理是一种简单的工作,实际上,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充分体现着管理者的智慧。
(四)基本技能。
丰富的知识是提高教务员基本技能的条件,要搞好教务工作除了应掌握上述的知识外,还应具备熟练的基本技能。具体就是教学档案文书立卷、整理、编目、鉴定,教学档案的著录、标引、档案的保护,以及现代管理手段等。深厚的理论基础必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教务员掌握的理论知识得以应用和发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
(五)人际交往素质。
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是教务员做好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教务员的管理工作很大部分是对人的管理,这就要求教务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例如,解答学生疑难问题时要有耐心;与教师讲解要求时要细心;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具有宽容、平等、民主、合作的现代理念,尊重领导、教师和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能够与同事默契合作,对别人的埋怨或学生偶尔发生的冒犯行为宽容处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高效运行。
总之,教务员是教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教学相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教务员必须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培养,主动为广大师生、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适应高校发展对教务管理人员的需要,推进高校深化改革,培育社会所需要的可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洪璋.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的探讨.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85-87.
[2]王铁军.教育现代化纲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李海明.浅谈教学改革对教务管理干部的素质要求[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0,(4).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教务员 角色定位 素质要求
高等学校是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而教务工作是高等学校的工作枢纽,要保证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需要有一支高效、专业、科学、严谨而且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务员队伍。教务员的工作就是教务管理工作,教务管理工作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教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的进程。因此,从完整的管理系统看,教务员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中非常重要的成员。要提高高校的管理质量,必须准确地为教务员定位,并对其应该具备的素质进行科学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教务员的潜力并使其发挥作用,为实现高校规范、科学和高效的管理创造条件。
一、教务员的角色定位
(一)信息的传递者。
教学管理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在教务管理工作中,教务员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教务员既要收集学生方面的信息,又要及时地收集来自其它渠道的信息,如学生对管理工作的意见、对专业设置的感受、对教师上课的反映,了解其它高校相关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学校教务处或学院领导对学科设置的意见、专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关系,申报新增专业的可行性报告,修订教学计划,等等。教务员还要参加各种教学座谈会,深入课堂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对收集到的信息,要及时整理、归纳,然后向系领导反馈,使系领导能准确、全面地把握整个系的教学现状,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方向,保证系里的工作安排既能与学校工作保持一致,又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二)档案整理者。
教学文件是学院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客观真实记录。上级主管部门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估,就是通过查阅历年的教学档案来评价教学工作质量,所以要求每项教育教学活动都要有详细真实的档案。档案的管理工作也是教务员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因为教学档案是系领导或院领导了解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教师成长过程的重要数据,是系或学院领导作出决策、制定规划、科学地管理学校的重要依据,是系里总结教学经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探索学科发展规律的基本材料,所以,搞好教学档案管理对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探索高校教学管理规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整理教学文书档案、教学业务档案,并对其进行编目及组织借阅等工作。教学业务档案包括:学院、系部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指导书、开课计划、各种教务统计表、教学总结等文件资料。
2.收集、整理教师业务档案卡。包括:教师基本情况、历年任课情况、科研情况等。
3.对上学期收集的教学资料和教学文件,在开学后一个月内装订成册、分类编目存放。例如教学改革的材料、专业建设的材料、实验实训的材料等。
4.编制期中、期末考试(考查)日程表,安排监考老师,并掌握考试制度的执行情况。
5.负责整理、保管学生期末考试(考查)试卷(含A、B卷及其标准答案),整理各学科的试卷分析表,统计、分析各学科的考试情况和任课教师对完成教学所提的建议。
6.根据校历安排,负责学生补考组织、实施工作,保管好补考试卷。
7.负责教师的工作量的核算工作。
教务员在教务管理工作中不仅要收集文件,还要作必要的统计。在许多工作中,需要数据来说话,例如毕业生毕业率、就业率、考取资格证率、学生获奖情况等,都要靠教务员平时的数据统计、积累、系统的管理。事实证明资料的收集、积累和保管在专业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如我校2004年教学评估评审中,由于教学文件、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书、教学进度表、考试试卷、学生学习成绩单、毕业设计与论文、学生获奖情况等与教学相关的档案齐全、分类清楚,专家检查各项内容都清晰明了,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三)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协调者。
为提高教学质量,学院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和办法来考查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等。其中常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座谈调研法、个别谈心法等。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地了解学生对教师的真实评价,并把学生对教师的真实评价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以及教师的兴趣爱好、上课特点等也可以向学生作适当的宣传,最好是在开课之前就能使学生初步了解教师的特点,使他们尽快适应教师的教学。领导和教师的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由于高校教师不实行坐班制,系办公室和教务员往往成为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教务员就要及时把系部的工作安排和要求转达给教师,使教师尽快完成系部下达的任务。同样,教务员也要利用经常和教师接触的机会,多倾听教师对系里的意见,及时地反馈给系部,使系领导在决策的过程中,能充分地考虑广大教师的意见,使决策更符合大多数教师的意愿。这不仅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而且有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教务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思想政治素质。
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教务员贯彻“管理育人”理念要求的前提。要特别重视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高度重视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正确运用科学发展观,提高教务员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性质、地位、任务、历史作用的理解。
(二)具备服务意识,发扬敬业奉献精神。
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它要求教务员必须有服务意识及自我牺牲的品质、乐于奉献的精神、进取创新的意识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要求教务员主动热情服务,明确服务方向,完善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及时、准确、全面、周到地为教学服务,把自身与教学事业融入学院建设中。面对繁重和琐碎的工作,只有具备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务员才能把工作的压力变成动力,创造性地开展管理工作。
(三)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教务员必须具备的综合文化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能,只有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才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这就要求教务员应具有广博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较高的人文素质,收集、处理、传播信息的能力,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及管理知识的能力。从表面看,教务管理是一种简单的工作,实际上,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充分体现着管理者的智慧。
(四)基本技能。
丰富的知识是提高教务员基本技能的条件,要搞好教务工作除了应掌握上述的知识外,还应具备熟练的基本技能。具体就是教学档案文书立卷、整理、编目、鉴定,教学档案的著录、标引、档案的保护,以及现代管理手段等。深厚的理论基础必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教务员掌握的理论知识得以应用和发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
(五)人际交往素质。
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是教务员做好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教务员的管理工作很大部分是对人的管理,这就要求教务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例如,解答学生疑难问题时要有耐心;与教师讲解要求时要细心;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具有宽容、平等、民主、合作的现代理念,尊重领导、教师和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能够与同事默契合作,对别人的埋怨或学生偶尔发生的冒犯行为宽容处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高效运行。
总之,教务员是教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教学相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教务员必须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培养,主动为广大师生、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适应高校发展对教务管理人员的需要,推进高校深化改革,培育社会所需要的可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洪璋.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的探讨.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85-87.
[2]王铁军.教育现代化纲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李海明.浅谈教学改革对教务管理干部的素质要求[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