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略:自设苦肉计寻党,险被同志们误杀

来源 :今古传奇·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ubuj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公略(1898-1931),湖南湘乡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将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共和国36位军事家”之一,与林彪、伍中豪一起被称为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的“三骁将”。1931年逝世,时年33岁。
  黄公略曾是同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齐名的红军将领。“朱毛彭黄”成了工农红军的代称。黄公略18岁投笔从戎,在革命低潮中找党入党;为找党组织自设苦肉计,差点丧命;化装寻访地下党,险象环生。
  在湘军中,黄公略与彭德怀成为至交
  黄公略的军旅生涯是从1916年投入湘军当兵开始的。在湘军中,他遇到了一生最好的朋友——彭德怀。
  黄公略与彭德怀同年。相似的经历、坦诚的性格和共同的抱负,使他们一见如故,结成生死之交。他们相约以救国爱民为宗旨,不做坏事,不贪污腐化,不扰民逞威。
  1921年底,彭德怀发起组织救贫会,以救贫会为基础,湘军中形成了一个以彭德怀、黄公略为核心的秘密军人团体。他们虽然全是连排级军官,但都有一颗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1927年春节过后,黄埔军校为适应北伐战争迅猛发展的需要,决定挑选一批优秀的年轻军官到高级班学习。
  黄公略通过严格的考试,被黄埔军校高级班录取。黄公略在高级班学习期间,虽然学校发生了“四一五”反共清党,班上几名共产党员被秘密带走,接着又发生了“黄埔四一八惨案”,著名共产党人熊雄、萧楚女、谭其镜等先后被捕牺牲,但黄公略想成为共产党员的心情更加迫切。
  为了寻找党组织,他经常去“革命俱乐部ABC”学习(A指农民运动讲习所,B指省港罢工委员会,C指国光书店)。他到农民运动讲习所,听革命讲座,结识志同道合的同志;到罢工委员会去做工,刻钢板,印油印,发传单;到国光书店,见有进步书籍就买,回校就埋头读。
  黄公略苦寻党组织之时,党组织早已注意到他。
  广东区委在考察黄公略的过程中,广州暴动发生。12月11日凌晨,早已知道消息的黄公略与湖南老乡贺国中听到枪声后,翻越学校围墙,参加了暴动。
  在未找到指挥部的情况下,他们自发拿起武器带领起义群众增援观音山战斗。敌军在英、法、日、美军舰大炮的支持下,大举反扑,起义军失败。黄公略、贺国中在陷入巷战后历险脱身。
  经过这一次血与火的考验,黄公略被广东区委秘密发展为中共党员。由于是秘密入党,所以至今不知道他入党的确切时间和入党介绍人,只能大致判断他入党的时间是在1927年12月11日广州暴动之后至1928年2月黄埔军校毕业这段时间。
  自设苦肉计找党,险些丧命
  1928年2月,黄公略从黄埔军校高级班毕业,本来应分配到南京任职的,这时在湘军的挚友彭德怀来信,并邮来路费,希望他回湘军工作,特别提到喜欢他的师长周磐也希望他回原部工作,具体职务都已安排好,任新设的随营学校副校长。
  广东区委得知此事后,借此机会委派黄公略去湘军做兵运工作,在军中发展党组织,适时组织暴动。黄公略于3月起程去湖南独立5师所在地——南县。
  黄公略站在轮船的甲板上,望着那在唐宋时期还是洞庭湖上的几个小岛的南县,感叹山川、世道的变化。黄公略知道,在他离湘的一年多时间里,长沙发生了“马日事变”,湘省政局在宁(南京)汉(武汉)之争中频繁更迭。北伐期间黄公略原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8军第1师,几经变迁,成了蒋介石新军阀的非嫡系部队。周磐是变坏了还是变好了?已经当了团长的彭德怀和其他好友,这时是真革命还是假革命?在部队有共产党的秘密组织吗?能否与党组织接上关系?
  见面后,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谈得特别高兴。黄公略为彭德怀及好友们对时局的态度感到欣慰。但是关于党组织的事,他一点儿头绪也没有。
  晚饭后,彭德怀、李灿、张荣生、李力和新来的邓萍聚集到团部,开起秘密会来。这几个人除邓萍外,都是秘密救贫会和士兵会的骨干,黄公略都认识。
  彭德怀要李力取来一套新军装,让黄公略换上。黄公略脱下西装,换上校官服,戴上大盖帽,就是不肯换脚上那双旧皮鞋。
  会开得很热烈,从救贫会说到士兵会,从半年不发饷说到士兵不满,从周磐说到办随营学校。当邓萍念随营学校的章程时,黄公略越听越高兴,因为这个章程比起7年前那个救贫会纲领要进步多了。特别是章程明确提出“打倒新军阀”,黄公略认为这是革命与反革命的分水岭。
  想到此,黄公略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故意不满地发问:“打倒新军阀?谁是新军阀?”这一问,把在场的人都问懵了。
  彭德怀吼道:“新军阀,当然是指蒋介石啊!”黄公略假言称:“我们校长一贯遵照总理遗嘱,奉行三民主义,实行三大政策,我们校长……”黄公略一口气说了四五个“我们校长如何如何”,弄得在场的人个个目瞪口呆。
  彭德怀第一个跳起来指着黄公略的鼻子骂道:“好一个黄石麻子(黄公略因患过天花,臉上留下少许麻子,彭德怀在开玩笑或发火时,常这样叫他)!过去你说对革命如何如何,现在你一反过去,那好吧,你走你蒋介石的阳光道,我过我难过的独木桥。”
  这时,张荣生拿来一条长毛巾往黄公略脖子上一套,黄公略猝不及防,顿时脸色发白,说不出话来。“绞死他!绞死他!”张荣生、李力连声说。
  黄公略一面蹬右腿,一面用手指皮鞋。细心的邓萍发觉后,立即停手。邓萍捡起蹬脱的那只皮鞋,仔细一看,发现鞋后跟有新钉的痕迹。找来刺刀撬开鞋后跟,发现了一张用玻璃纸包着的字条。拆开一看,是中共广东区委的党员介绍信。邓萍马上喊:“快救人!”又迅速将介绍信藏入衣袋里。
  于是大家又忙开了,有的捏他的人中,有的按他的胸口,足有半个小时,黄公略才苏醒过来。
  邓萍为什么要把黄公略的党员介绍信藏入衣袋里呢?为什么不把此事告诉彭德怀他们呢?这是因为彭德怀他们这时还不是共产党员,而邓萍是,他是中共南(县)华(容)安(乡)特别委员会特意派来做兵运工作发展党组织的。   黄公略的这一“激”,虽然使自己皮肉受苦,险些丧命,但却迅速可靠地与党组织接上了关系。
  化装苦寻地下党
  不久后,独立5师奉命从南县开拔平江“清乡剿共”。这对于计划两年后“起义、当红军”的黄公略、彭德怀来说,碰到了大难题,却又提供了新机遇。
  这时的黄公略任3团3营长驻扎嘉义镇。身为共产党员而公开身份又是敌营长的黄公略,来了个以“剿共”为名,行“援共”之实。
  每次出去“清剿”,他发动秘密救贫会和士兵会的骨干,朝天放枪,零散地、整包地丢弃一些弹药在山上,有的子弹用传单包着,上写:“红军不要慌,朝天开排枪,上官不发饷,我要参加共产党”之类的话,通过这种方式,既可应付上面的督剿,又可能与地下党和红军游击队取得联系。很快,地下党和游击队就觉得这支队伍不寻常,也派人来探听虚实。于是,双方开始了你来我往的秘密交往。
  已多次化装出去寻找地下党的黄公略,又在一个天热的午后,与勤务兵出了门。这是他第5次去找地下党了。黄公略头戴斗笠,身着白布对襟背褂子,一条沾着泥巴的破青布裤子,脚穿一双旧草鞋。勤务兵也是农民打扮,腰藏一把短枪,肩挎一个灰布包。昨晚,挨户团(一种农村武装组织,大革命失败后,变成反革命武装组织)来报,说有人看见共党嘉义区的头子涂正坤回谢江他继父母家了。黄公略此行就是去涂正坤继父母家。
  黄公略以过路人讨水喝的理由进了茅屋,称自己从湘乡逃难过来,家乡农会遭到敌人破坏,呆不住了。老人很是同情。黄公略说:听说你们这边的共产党、游击队还在活动,我们就往这边跑过来了。勤务兵也说:“大爷,这是我们乡的农会主席,我的叔叔。我们是来找关系的。你们这里的涂正坤很有名气,他编的‘梭镖亮亮光’的歌,我们都会唱。”黄公略干脆急切地说:“大爷,我们想找涂正坤。”一提到涂正坤,大爷就不说话了。坐在屋里边的老奶奶急忙叫老头子拿草来,把话岔开了。机灵的勤务兵注意到水缸里水不多了,挑起水桶就去打井水。黄公略见机行事,拿起木锤帮大爷锤草。
  眼看天色不早了,见这两个外乡人也不像坏人,老人就留他们吃了晚饭。饭后,勤务兵到门外站了一会儿,突然报告黄公略:“有情况!”黄公略告别时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光洋塞进大爷的手心里,说是饭钱。正要出屋时,大爷长话短说:“涂正坤前天从北乡打回来了,现在山上同游击队在一起。他是个裁缝。说不准你们会碰上他。”
  过了几天,一个裁缝来到3营,讨缝补活儿做。黄公略想起那天大爷提供的情况,判断此人必是涂正坤。只因当时人多嘴杂,要缝补衣服的士兵都围着他,不便接头。黄公略只好等待时机。谁知不一会儿,勤务兵从门外跑来报告:“刘团长到!”黄公略立即叫勤务兵把裁缝送出后门。这次与地下党的接头就被刘团长冲散了。
  来者不善。刘团长是来找麻烦的。他有个弟弟在黄公略手下当排长,见三营“清剿”不积极、上山丢子弹、朝天放空枪、化装外出等可疑行动,都向刘团长打了小报告。这些,黄公略早有准备,他轻易地把这个虽反动但又草包的刘团长对付过去了。
  黄公略正在为与地下党接头的事犯愁时,又听闻挨户团抓到了3名共产党员。黄公略一听,天助我也!于是把他们带到营部。可是任凭黄公略怎么说,人家就是不相信黄公略是共产党。没办法,黄公略只好以枪毙为名,叫人把他们拉出去,朝天放了3枪,把他们放了。
  7月18日,彭德怀从县城派人送来急信,说南华安特委遭破坏,叛徒供出黄公略是共产党员,黄公略以随营学校名义给交通员开的去长沙的通行证被查获,周磐认出是黄公略的笔迹,下令要逮捕他。彭德怀约定他22日起义。
  谁知黄公略“放虎归山”的事很快又让那个刘姓排长打了小报告。21日,刘团长责令他去团部问罪。黄公略担心有去无回,在此紧急关头,他当机立断,处决了这位排长,宣布起义。
  枪声一响,义旗一举,很快就有一支游击队前来接应,领头的正是那位“裁缝”——中共嘉义区委书记涂正坤。涂正坤正是接到那3位共产党员的报告,连夜下山赶来接应的。为了起义部队的安全和不走漏风声,涂正坤立即处决了当地的恶势力,四处设岗哨封锁消息,帮助筹款筹粮,研究攻城会师路线,派出向导引路。“裁缝”现身,黄公略如鱼得水。起义部队乘着夕阳,连夜赶往县城与彭德怀起义部队会师。
  (责编/李希萌 责校/黄梦怡 来源/《黄公略四次找党》,马继善/文,《湘潮(上半月)》2011年第7期;《“飞将军”黄公略的不凡人生》,孟昭庚/文,人民網2015年12月1日)
其他文献
出身厨师世家,  十年磨一剑,钻研楚菜,  推广楚菜饮食文化,他一直在路上   蒋文涛 男,出生于1982年,湖北汉川人。湖北特色蒸菜“二河三蒸”第四代传承人、“楚食官”组织创始人、千年楚菜餐厅总经理。著有《千年楚菜》《楚菜再出发》。  39岁的蒋文涛圆脸光头,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说起话来引经据典,言语有超乎他年龄的成熟感。可聊起楚菜和楚菜文化,他便兴奋地像个孩子。  走进蒋文涛的千年楚菜馆,第一
期刊
找党途中遇土匪抢劫,猛虎挡道  一行三人经大足、达县穿越秦岭,  一路上虽然历经了千难万险,  但刘伯承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讨饭,也要找到党   刘伯承(1892-1986),四川省开县人(现重庆市开州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86年逝世,享年94岁。  1926年5月,刘伯
期刊
朱良才找到红军部队驻地门口时,  被小战士拦了下来。小战士怎么也不相信眼前的“叫花子”  是共产党部队里的领导干部   朱良才(1900-1989),湖南汝城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曾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政委、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9年逝世,享年89岁。  1937年3月,党中央、中央军委成立了以刘伯承为司令员、张浩为政
期刊
儿子许延滨曾问许光达: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您千里寻党呢?”  许光达回答:“因为我坚信,胜利非共产党莫属。”   许光达(1908-1969),原名许德华,湖南省长沙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曾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被誉为“中国装甲兵之父”。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9年逝世,享年61岁。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恶劣的环境,许光达义无反顾地参加南昌起
期刊
“我不能死在沙漠里,一定要走回延安”  突然有几个人从树丛中跳出来,不容分说地将两人捆绑起来,  审问中,对方无意间问道:“你俩是不是马匪军的探子?”  王树声一听这话,心里反倒有了底儿   王树声(1905-1974),湖北麻城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我军军械装备建设和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领导人。曾任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等职。1955
期刊
中弹牺牲,时年30岁  杨子荣倒在牡丹江剿匪的最后一战。  他的母亲至死也不知道,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里的英雄杨子荣就是她的儿子  杨子荣(1917-1947),原名杨宗贵,山东牟平人。“特级侦察英雄”“战斗模范”。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牡丹江军区2团侦察排排长等职。1947年2月牺牲,时年30岁。201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天王盖地虎!宝
期刊
近两个月的日日夜夜,李聚奎风餐露宿,行乞千里,  他凭着一个干粮袋,一根讨饭棍,一个指北针,  终于回到了红军的行列   李聚奎(1904-1995),湖南安化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曾任总后勤部政委、中央军事委员会顾问等职。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5年逝世,享年91岁。  西路军战败后,李聚奎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近两个月的日日夜夜,他风餐露宿,凭着一个干粮袋
期刊
找党遇同乡敌人,未被认出,对方恶狠狠地说:  “黄克诚是杀人放火的共产党头目!”黄克诚佯装惊讶:  “啊!他那样的文弱书生竟然会是共产党?真是出人意料。”   黄克诚(1902-1986),湖南永兴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86年逝世,享年84岁。  黄克诚和李卜成
期刊
欧阳毅觉得需要透露点儿信息,  便说:“同志,请你们指导员来一下好吧,我有话对他讲。”  哨兵问:“你怎知道我们有指导员?”   欧阳毅(1910-2005),湖南宜章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曾任公安部队政治部主任,解放军炮兵副政委,炮兵党委纪委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05年逝世,享年95岁。  回到延安的第二天,欧阳毅就去见了
期刊
唐天际没有船票,查票时被发现了,  船员把他捆在船沿的铁栏杆上,  任凭风吹雨打,让富人取笑   唐天际(1904-1989),原名唐时雍,湖南安仁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南省军区司令员、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9年病逝,享年85岁。  在湖南省安仁县一带,曾流传着一首《十字歌》:“四字写起笔连笔,安仁出了唐天际。发动农友打土豪,跟着朱德上江西。”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