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生命意识为标志的魏晋风度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摘 要: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种新的文学模式也兴起了,那就是城市文学。在写作模式上,城市文学主要以日常生活写作为主,表现城市社会里人们的生存状况,有的也展现了城市人精神面貌的“得与失”。同时,90年代以来,城市文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它们的主导精神渐渐走向了对“肉欲”的描摹。本文主要对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文学的发展和困境进行简单的论述和说明。  关键词:城市文学;困境;批判;发
摘 要:邝丽莎的代表作之一《上海女孩》以细腻动情的笔触讲述了一对上海摩登姐妹花在遭遇家庭变故从上海移民到美国华人街的传奇故事。在这部小说中,不仅女主人公们遭受着来自父权制和西方霸权的压迫,就连移民到美国的路老头一家人也面临着生活的困境和排挤,他们共同处于社会的边缘,在文化冲突中产生了对自我身份认同的迷失与焦虑。本文拟结合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创伤体验理论对小说中的三代移民群体的身份重建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摘 要:通过对白先勇短篇小说集《台北人》的解读,了解特殊时代背景之下,特殊的台湾乡土文学。战争是一个时代中最能改写人命运的因素,它改写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某一代人,某一个巨大的人群的命运。台湾文学也区别于大陆其他省份的乡土文学作品,有其除地域特性之外,绝对特殊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有别于台湾本省作家的“外省人”作家,描绘出一个时代中特定人群的特殊生活以及心态。  关键词:台湾文学;乡土性;白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02  巴尔加斯·略萨是极具创造性的作家,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面对秘鲁社会的种种不堪现象,他用自己的笔揭露了秘鲁当权者腐败的灵魂,略萨曾被记者问起为什么会把他自己在军校的经历写进《城市与狗》的这部小说中,他说:“因为那是一种很痛苦的体验,它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我的童年的结束,意味
作者简介:梁靖晨(2001-),女,汉族,北京人,北京市一O一中学高中生。  书中“我们仨”的故事,六十年,难以从中找出几件里程碑似的事件可以概述。六十年的时光,恰如流水一般,飞逝,平静而又流畅,偶尔泛起波澜。与所有普通家庭一样,这个学者家庭也需操心柴米油盐,养家糊口,也会经历没房子住,借住他处,去年轻的朋友那里蹭饭的“困难时期”。我们也许把这看作真实、平淡,甚至有些不如意的生活。然而这个家庭,三
摘 要:现代美学在当代的发展备受关注,本文从古典美学的发展入手,从文学解释的角度,立足于当代文化,对西方当今的审美个体和审美经验的变化加以分析,论文认为,现代性思潮下的西方文学价值取向更加趋于多元化,呈现出一种建立在个体基础上的审美体系,在转型期的背景下,西方美学的思潮价值开始走向另一条更加具有包容性,也更有多元的层次结构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现代性;审美;文艺学;文学解释  [中图分类号]:B
摘 要:默尔索是加缪笔下经典的局外人形象,在荒诞的世界之中,他是一位勇敢的自我斗士,方鸿渐则是钱钟书《围城》中的经典形象,于人生的围城之中,他是一位延宕怯懦的悲剧知识分子,二者都是那个时代的局外人、空心人。同样是面对生活,两位主人公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这既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原因,又体现了两位作家不同的取向。  关键词:默尔索;方鸿渐;局外人;生存  作者简介:李杰(1991.2-),男,湖南湘西人
摘 要:黑色喜剧片是喜剧片的一个流变类型。它在总体上有完整的喜剧构思,创造出喜剧性的人物和事件,以荒唐怪诞的犯罪故事为题材,通过描写荒诞失控的犯罪情节来产生笑的效果为特征的影片。下文将以《两杆大烟枪》、《疯狂的石头》为例,对其视听语言做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国度;黑色喜剧片;《两杆大烟枪》;《疯狂的石头》  作者简介:李慧儒(1990.4-),女,汉族,河南林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影(表
摘 要:《梅丽迪安》是著名作家艾丽斯·沃克在1976年出版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小说故事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为背景展开。本文试图从新历史主义中“颠覆”和“遏制”两大研究角度来分析《梅丽迪安》,探究小说中人物对当时意识形态统治的不同回应以及注定的妥协。  关键词:颠覆;遏制;民权运动;意识形态  作者简介:王晨芳(1992.8-),女,河南洛阳人,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2015级学术型硕士),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力日渐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的汉字与古老的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学习汉语与中华文化的热潮。“汉语热”不仅带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也给中国带来了一次重新树立形象的机会。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各种新媒体手段应运而生,新媒体平台对文化的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以电视节目《汉语桥》为例,着重阐述电视传媒在汉语国际推广中的实际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