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如何开展智能化对外传播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q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新华社英文客户端是国内主流媒体当中最早探索对外传播智能化运作的移动英语新闻平台之一。作为新华社智能化编辑部建设的一部分,该客户端从设计阶段就注重加入智能化特色,把新华社近年来在人工智能、用户分析、语音合成、大数据、云服务等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纳入其中;通过智能生产和传播技术升级,为对外传播的策划、采集、制作、分发等环节全方位赋能,不仅改善了用户体验,也提升了对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精度。本文梳理新华社英文客户端在智能化对外传播领域的创新和实践,为我国主流媒体在智媒时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探索新路径。
  【关键词】对外传播 智能化 主流媒体 英文客户端
  2018年1月,以“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为核心理念的新华社英文客户端正式发布上线,这是新华社在全媒体时代加快网络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抢占国际舆论主渠道的有力举措,也是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之举。
  2019年12月,由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试点建设的智能化编辑部建成并投入运行。新华社英文客户端隶属于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是智能化编辑部建设的组成部分,在内容生产和技术升级方面同步享用智能化编辑部建设成果,成为国内主流媒体当中率先探索对外传播智能化发展的新媒体平台,为主流媒体借助智能化浪潮“出海”、开创中国特色对外传播“智媒体”积累了实践经验。
  2020年7月,该客户端上线了2.0版本,新增了智能语音跟读、用户个性化定制、AR新闻频道等新功能,智能化特色更加明显。本文总结了新华社英文客户端在智能化对外传播中的实践经验,为我国主流媒体在智媒时代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投石探路。
  一、平台型智能化英文编辑部
  目前,新华社英文客户端下载量逾400万次,海外用户超过80%。该客户端有以下特色:
  (一)平台型新媒体终端
  新华社英文客户端在业务上可以调度新华社派驻在海内外的数千名记者,但客户端选择有所不为,没有急于给前方分社摊派任务。这是因为新华社已有的传统编辑部已经具备较充分的素材征集能力,国内外200多个分社和记者站每天24小時不间断发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新闻素材数量可观,这些素材亟待实现融媒体加工和传播,而这正是英文客户端作为新媒体端口可以发挥的优势。
  依托新华社每日播发的英文通稿和相关素材,英文客户端对这些稿件进行新媒体化改造,采用可视化、轻量化、智能化手段二次创作,使之更符合新媒体传播的要求,打通通讯社稿件与移动端口之间的“最后一公里”。该客户端成为新华社首个全面覆盖国际新闻和国内新闻、整合社内外国家级英文资源的自有移动端口,成为新华社英语新闻集大成者,致力于打造融通中外的外宣旗舰媒体。
  (二)智能化对外传播窗口
  新华社英文客户端是国内主流媒体当中首个实现智能推荐的英语新闻客户端。①该客户端从设计阶段就注重加入智能化特色,把新华社近年来在智能采集、用户分析、语音合成、大数据、云服务等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纳入其中,该客户端成为国内率先深入探索智能化发展的对外传播新媒体平台。
  (三)扁平化运作机制
  该客户端的工作团队实行互联网公司风格的扁平化运作机制,采用“编辑部+项目制+工作小组”的灵活运作思路,在保持编辑部日常运转的同时,注重孵化和扶持创意项目,按需求搭建创意、报道和运营团队。在聚焦核心职能的同时,把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市场化机构,致力于成为对外传播队伍中的“轻骑兵”。
  (四)复合型人才队伍
  目前,英文客户端的编辑和发稿人队伍涵盖了从“60后”到“95后”多个年龄层次,新闻工龄从1年到30余年不等,团队成员共同特征是“外语+融媒体技能”复合背景。编辑记者和终审发稿人队伍不仅有扎实的外语功底和外文报道经验,而且普遍掌握至少一类融媒体报道技能,员工中有三分之二有海外长期工作或留学经历,他们熟悉国际媒体环境和海外受众阅读偏好,具备相对广阔的国际视野。这种复合型、国际化、一专多能的报道队伍为新华社在融媒体时代推进国际传播事业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智能化生产为对外传播全方位赋能
  (一)广泛应用智能化生产工具
  在建设智能化编辑部过程中,新华社已研发出一批智能化新闻生产工具和系统。新华社英文客户端作为智能化编辑部的一部分,成为最早试水和应用这些智能生产工具的外宣新媒体平台。
  在采集环节,新华社“现场云”移动采集和直播平台聚合了国内数千家媒体机构的直播资源,可以全流程在线采集、加工和发布视频、文字、图片、直播流、动图等。截至2020年9月,已有3900多家机构用户入驻,日均直播近800场。英文客户端上线之初就实现和“现场云”平台对接,首创英文版“现场新闻”,共享使用“现场云”平台生产的视频资源,拓宽了客户端新闻素材来源。新华社正在建设的“鹰眼”智能监测系统和UGC突发视频发现系统,②也将和客户端内容生产实现对接,为对外传播智能化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在加工制作环节,新华社近年推出的英语写稿机器人eNewsBot、媒体大脑、MAGIC短视频智能生产加工平台、AI合成主播和时政动漫平台都已在英文客户端内容生产中落地应用,成为客户端高效创作利器,大幅提高内容产出效率。例如使用MAGIC短视频智能生产加工平台,即使没有视频剪辑经验的采编人员,也可以快速完成为视频添加英语字幕、剪辑画面、配乐并快速发布作品。新华社与搜狗公司联合推出的“AI合成主播”,是一款便捷高效的智能创作机器人,只要输入文本,就能快速生产由虚拟主播播报的视频新闻,这一智能工具集成了语音、唇语、表情和动作合成等多项前沿技术,已先后推出中文版、英文版、俄文版和3D版等,英文客户端已大量发布由AI主播播报的视频新闻。2020年12月21日,英文客户端和中国记协联合发布了交互式中英双语短片《和AI合成主播一起了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现状》,③开创了用AI主播向国际社会发布中国行业发展报告的先河。   (二)智能化与“国际范儿”并重
  新华社推出的智能新闻产品,涵盖了智能化生产的新闻产品、智能化加工的数据产品、智能化呈现的新闻产品等多个门类。英文客户端依照对外传播规律对相关产品进行国际化和融媒化改造,生产出兼具“国际范儿”和智能色彩的英语新闻产品。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新华社策划了主题为“携手战疫?敢当先锋”的互动AR产品,用户将手机对准眼前场景,可以体验AR效果下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以及普通民众的抗疫行动与防疫提示。英文客户端据此推出英文版AR互动科普产品《人民战役》(How Ordinary Chinese Deal with COVID-19?),满足了海外用户希望了解中国抗疫经验的需求,多国网友积极转发分享并给予好评。
  (三)打造专属智能特色新闻品牌
  除了改造新华社通稿,英文客户端也注重创设专属智能新闻品牌栏目。2019年11月,英文客户端推出一檔高端时政融媒体栏目——《双语金句?习近平说》智能语音交互式海报专栏,受到海内外用户关注。栏目中的金句摘自总书记重要讲话、致辞、文章、书籍、信函等,紧密结合当前新闻热点精准策划,以中英双语加工呈现,专栏上线以来已播发200余期,全网总浏览量超1亿人次。这一栏目已嵌入AI语音合成、语音跟读等技术,用户可以跟读学习金句并获得反馈,实现互动体验和传播效果的跃升。使用“AI合成主播”生产的英文视频也在客户端绽放光彩,催生了客户端特色英文视频专栏《新华社AI合成主播频道》(Xinhua AI Anchor)。
  三、智能化传播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一)智能化推荐刷新用户内容选择体验
  在英文客户端上线仪式上,时任新华社社长蔡名照说:“在中国主流媒体英文客户端中率先实现智能推荐,是新华社英文客户端的显著特点。”④该客户端上线以来,设置《为你推荐》(For you)栏目,根据用户阅读喜好推送个性化、定制化新闻,利用“用户画像”和算法分析精准匹配内容,提升了用户的阅读体验,顺应了新媒体发展趋势。未来,客户端还将构建英文信息资源数据库,使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智能分析,更加精准地定位用户需求。
  (二)智能化呈现为用户带来沉浸式体验
  人机交互是智能化媒体的一大鲜明特征。通过3D建模,制作AR、VR等互动新闻产品,让用户感觉沉浸其中,如同身在现场。2019年10月,英文客户端在中央网信办支持下,制作了向海外介绍“中国工匠精神”的VR/AR双语互动产品《莫高窟小御医》(Mural Repairing Master of Mogao Grottoes),将敦煌壁画修复艺术与人机交互技术相结合,用户在浏览报道时可以选择道具,参与修复环节,检阅修复效果,在沉浸式探索中了解中国古代文物修复技艺与匠心,播发后浏览量迅速超过300万人次,互动量约110万人次。
  (三)新技术应用拓宽用户新闻视角体验
  在“万物为媒”时代,凡是有数据采集能力的联网设备,都有潜力成为数据资讯的提供方。大到天上的卫星,小到实验室里的显微镜,它们捕捉的信息和影像,将用户带入日常难以抵达的新闻视角。
  依托新华社卫星数据新闻成果,英文客户端播发了一批《60万米高空看中国》(China From Above)系列英语短视频,让海内外用户从罕见的太空视角欣赏“中国之美”,丰富了用户的新闻视角体验,也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探索了新的路径。
  四、智能化实践增进对外传播实效
  首先,智能化实践提升了对外传播的速度。该客户端使用智能化工具快速捕捉新闻热点和生产融媒体产品,缩短了从创意到产品、从生产到投放的时间流程,在瞬息万变的国际舆论场,让新闻真相跑过谣言讹传,在事关国家利益的重要议题中传播好中国声音。
  第二,智能化实践提升了对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不仅新闻视角得到拓宽和延伸,智能化生产加工的新闻也经历了国际媒体竞争考验,多款产品在海外取得直抵人心、叫好又叫座的“爆款”效应。
  第三,智能化实践提升了对外传播的精度。算法推荐和大数据分析帮助客户端更精确地把握海外用户阅读偏好,让编辑团队更加了解海外受众需求。客户端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栏目设置,校准选题方向,规划版本升级,在坚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力求内容和呈现方式都让海外受众喜闻乐见。
  当前,新华社正在承建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我国在媒体融合生产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⑤该实验室将探索把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进一步应用到新闻领域,推动传媒业变革。新华社英文客户端作为新华社智能化编辑部的组成部分,在推动对外传播智能化过程中,将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为我国主流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探索新路。
  作者: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任编辑
  新华社英文客户端终审发稿人
  「注释」
  ①孙奕、吴嘉林:《新华社推出英文客户端 开辟国际传播新渠道》,新华网,http:// 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1/23/c_1122301912.htm,2018年1月23日。
  ②陈凯星:《新华社打造智能化编辑部的初步探索与实践》,《中国记者》2020年第3期。
  ③中国记协:《和AI合成主播一起了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现状》,新华社新媒体中心网站,http://xhnews-static.xinhuaxmt.com/ai_media_v1/index.html,2020年12月21日。
  ④蔡名照:《人工智能技术的大量应用是新华社英文客户端的突出亮点》,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8-01/23/c_129796961.htm,2018年1月23日。
  ⑤新华社:《新华社媒体融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运行》,新华网,http://www. 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2/11/c_1125335850.htm,2019年12月11日。
  责编:谭震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2020年4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英国广播公司(BBC)和央视纪录片中心联合推出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首次向世界介绍中国“诗圣”杜甫,然而,这部纪录片在国内外遭到的评价褒贬不一。本研究对该片的豆瓣影评进行了量化和质化分析,发现中国受众在解读这部由“他者”参与讲述的中国题材纪录片时,多数采取了对抗和协商的立场,其中原因既有语言的壁垒和文化观念的差异,也有社会背景、受众心理等多重
期刊
【内容提要】20世纪40年代,在二战英美需要了解中国的特殊背景下,英美出版商出版了13种中国现代小说译作。这一时期的译作虽数量不多,但在短短几年间,绝大多数译者或译作均获得了专业评论人在政治、艺术、翻译等多维审美层面的评论与关注。这些译作中,有3种被教育机构遴选为课堂用书,5种印刷次数达2次以上,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专业受众局限,走向了大众读者。从受众广度和关注程度看,这一时期的现代小说英译接受效果较
期刊
【内容提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作为一项国家制度安排的官方新闻发布工作也迎来一次大考。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的全媒体新闻发布实践取得了成功,不仅实现了“抗疫前线在哪里,新闻发布就在哪里”,更完成了“抗疫的新闻发布在哪里,人民群众就会在哪里与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一同完成新闻发布”。针对5G时代全媒体发布模式的新特点,应加快多层次多渠道多平台信息发布机制的迅速升级和完善,坚持持续发布权
期刊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传播人工智能语料库建设越来越成为涉及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和话语权建设的重要阵地,语料库建设将为国际传播领域推广机器翻译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人工智能语料库应用可有效提高对外传播内容核心竞争力。中国外文局等专业从事多语种对外传播工作的单位多年来积累了历史语料储备优势、语种丰富度优势、新媒体技术转换优势和人工及工作机制保障优势。建设国际传播人工智能语料库
期刊
【内容提要】美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有组织、成规模、有代表性、具有持久热度、能实现“现象级”国际传播效果的成功案例屈指可数,柳州螺蛳粉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广西柳州市深入挖掘其地方特色和优势,利用俏销全球的柳州螺蛳粉搭建传播渠道、营造传播话题,用具有高话题度、高辨识度的美食符号,不断精准切入,搭台唱戏、借梯登高,突破地级市国际传播工作瓶颈,立体展示中国独特的饮食文化,打造“有味道的中国名片
期刊
【内容提要】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严重威胁世界公共卫生安全。运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工具,比照欧美主要国家战疫实践,能从文化基因层面更深刻地解读中国的高效战疫举措,更能为全球战疫中国方案的输出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新冠肺炎 抗疫 霍夫斯泰德 文化维度理论 中国方案  截至2020年12月23日,全球新冠肺炎患者累计超过7836万例,累计死亡超过172万例。面对肆虐的疫情,世界各国纷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试图分析乌合麒麟的数字新闻漫画作品《和平之师》走红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原因,解读新闻漫画传播的特殊心理机制和传播效果。通过理顺新闻漫画的历史发展历程,揭示新媒体时代,新闻漫画正在经历又一次技术革命推动的转型。新闻漫画在数字技术和社交媒体平台的推动下,显现出较强的舆论引导潜力。文章结合对外传播实践,围绕加强数字新闻漫画在对外传播中的应用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關键词】数字新闻漫画 批判
期刊
【内容提要】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世界正在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境况之中。2020年,一个又一个国际事件,加速推动了世界局势向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使得整个国际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国际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2020年中国的对外传播同样也处于一个异常复杂、艰苦和被动的环境当中,前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导致的世界各方舆论的围追堵截,后有美国的一系列单边主义政策令中国的国际话语建构雪上加霜,这种“前有
期刊
【内容提要】地方是西方社会认识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理念,增进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的一扇窗口。江苏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和文化大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在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征程中,江苏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用国际化的视角传播江苏声音,讲好新时代江苏故事。  【关键词】地方故事 资源优势 传播能力 媒体平台  在全球化、全民化和全媒化的国际传播新形势下,地方
期刊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针对拉美西语国家的外宣书刊出版工作符合我国外交格局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同時具有清晰的拉美特色脉络。在革命外交时期,我国对拉外宣书刊以宣传革命思想和社会主义政治理念为主要内容,拉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政党人士积极推动中国书刊在拉美的出版。在发展外交阶段,中国对拉外宣的题材呈多样化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全方位地构建我国新兴大国形象,拉美汉语专家深度参与到西语书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