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兴趣课堂的构建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大环境下,核心素养的培育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要力求为学生构建一个有趣味的语文课堂,丰富教学意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文主要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兴趣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兴趣课堂
  一、引言
  学习新知识,丰富精神认知,是学习的兴趣所在。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作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实现语文在学习、生活中的功用,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语文技能。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对于学生来说,构建一个语文兴趣课堂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教师要在课堂上展现语文学习的魅力,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加强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引导,让小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加强师生情感。
  二、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缺乏目的性。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不明白为何而学,学什么。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在构建语文兴趣的课堂中,要让学生有一定的目的性。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中,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兴趣不浓,有困难就退缩,积极性不高。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教师应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基础,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
  (3)课堂互动少,师生情感薄弱。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课堂,教师讲课学生听,教师总是把自己的主观思想强加在学生身上,强硬的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消化吸收慢,常年累月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学习中教师得不到学生的有效反馈,無法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来针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教师在传道授业时太过形式化,很容易冷落了“课堂的小主人”,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亲切感,导致遇到问题时,不愿意去询问教师。教师在教学时,无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小学生的语文课堂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厌烦感。
  三、小学语文兴趣课堂的构建策略
  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只是一味的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要转变自设的教学观念,和学生达成积极友好的沟通,及时的了解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例如在学习《古诗三首》这一课时,教师要和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与学生分享有关李白和杜甫的有趣故事,并积极和学生展开讨论诗歌的语言和艺术,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
  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是有着非常大的益处的,能让学生融入到教学中,并展开积极的想象。语文是情感色彩浓郁的人文性学科,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运用教学情境,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春夏秋冬》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四季的感受,以培养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
  3.多角度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角度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发表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个人情感,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观念。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幸福是什么》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上一章节结束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对课文内容进行朗读,独立思考论证文章内容的意义。推敲课文内容中出现的修辞手法,树立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在课堂进行时,教师富有情感的朗读,让学生以生活中的幸福为例,先列出词语在进行造句,划分课堂教育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背后的魅力,加强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来提升课堂效率。
  4.设计趣味活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兴趣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最主要的动力,教师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了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才能够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中,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教师在对人教版《坐井观天》这一篇文章进行写作时就可以让学生在练习册上画出青蛙坐井观天时的神态以及动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画作进行评价与赞扬。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金色的草地》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对“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草地就变成了绿色的”这一段落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画出自己所理解课文所讲述的景象。通过这种趣味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了解到语文知识的趣味性,进而提升学习语文的能力。
  四、结束语
  语文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学习能力的责任与使命,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明确目标旨在打造学生喜欢的语文课堂。学校,社会需要重视学生对语文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把对语文的兴趣贯穿在生活学习当中,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把握学生思维兴趣与理解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水平,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饱含热情与好奇心,用丰富的求知欲来探索语文的精神世界,让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育,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杏莲.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2018.
  [2]汤波.合作互学自主探究——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二——热点探讨[C],2018.
  [3]赵杏莲.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2018.
其他文献
我县系黄淮平原夏大豆低产区。常年种植夏大豆50万亩以上,多分布于砂姜黑土地带。由于砂姜黑土地土层浅,土质粘重,结构不良,失墒快,耕性不好,易造成干早。并且土地瘦薄,耕层
◆摘 要:传统文化是经过文明演变,汇集民族特色,将具有价值的思想、文化集中所形成的文化。作为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多种文化特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国家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而且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传统文化的渗透为现阶段的初中生带来了积极影响,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提高学生的知识涵养,让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
罗技在本届Macworld Asia上,同样尽显移动风尚。其中国区总裁刘坤表示罗技将大力拓展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核心的移动屏幕市场,同时全面开启中国区的B28业务。首次参展苹果
期刊
期刊
@@
◆摘 要:初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它已不再只是一门培养学生基础人文素养、培养语文基础技能的学科,而是一门关系到学生树立目标、提高精神涵养的学科。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探讨的关键问题和主要任务。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决定性影响的关键时期,我们期待通过在教学体制改革的时代潮流之下借助课堂创新改革以达到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
期刊
@@
期刊
所谓兴趣,就是人们认识事物或爱好活动的积极倾向,它是一种求知的源泉、成功的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兴趣是需要个性心理特征为前提,正所谓,好奇是获知的途径,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学生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兴趣的产生主要靠环境的熏陶,独特的生活阅历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与大家共勉,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以求共同进步与提
期刊
◆摘 要:特殊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社会公平有着重要的作用。运动与保健课程是特殊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挖掘残障学生的潜能、增强残障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培智班运动与保健课教师,如何上好这门课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培智;运动与保健;教学  运动与保健课对于提高残障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促进他们的康复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