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生活化”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rewq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75-01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有生活才有正确
  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尝试,让孩子走入生活,触摸生活。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死背硬记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的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教学义务教育教材语文第8册的第一课《可爱的小蜜蜂》时,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蜜蜂的生活特点和无私奉献精神。教学中,我却惊异地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问题,当我问学生:“你对蜜蜂了解多少?”学生除了课文中所讲的,知之不多。特别是看到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时,我更是大吃一惊。我布置的题目是:请你用自己的笔画一画可爱的小蜜蜂吧!我看到学生画得太离谱了,有的将蜜蜂画成了蚂蚁,有的却将蜜蜂画成了小飞机。怎么办?这说明学生对蜜蜂的感性认识非常有限。于是,我决定带学生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
  巧的是,刚好我班有一位同学的爷爷家养了几箱蜂。于是,我们一起去那位同学家的养蜂场所看了看。同学们亲眼看到了蜂箱中隔板上蠕蠕爬动的蜜蜂,看到了一个个精致的蜂窝……亲眼看到了蜜蜂,学生们非常兴奋,围着养蜂的老爷爷唧唧喳喳问个不停:蜜蜂怕冷吗?蜜蜂会逃走吗?被蜜蜂咬了怎么办?……热心的老爷爷一一回答了大家的问题。回来的路上,学生们显得很激动。当天晚上的日记,学生写得可生动了,有写参观过程的,有写参观所得的,还有的干脆就给我写了一封信,说什么这样的课最难忘了。
  接着,我趁热打铁,发动学生通过看书、查资料,进一步了解蜜蜂。第二次再画蜜蜂,学生画的蜜蜂可传神了。因为这是他们自己通过观察得来的体验,这种获得是积极的、深层的。
  这种 “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增进学生的发展。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由于学生的生活大都单调,两点一线,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我在教学中,努力、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课文的有关内容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反映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缩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
  二、有生活才有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更是强调“综合性”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既能挖掘语文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共享资源,又能综合利用各科知识技能,推动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于是我在教了《家乡的秋白梨》后,我向孩子们提问:我们家乡的特产是什么?——举起的小手寥寥无几!于是,我就在思考:如何把课堂延伸,扩大知识面,拓展视野,获得实践能力,培养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的意识和精神?为此,我组织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1)一开始,同学们想知道自己家乡有哪些特产,我就让他们回家问问父母,问问家人。
  (2)课堂上反馈后,我就设计了下列表格,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现象观察,广泛收集信息,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从而了解家乡特产的一些情况、现状。
  (一)家乡主要特产列表.
  (二)选择你最关心、最熟悉的某一特产进行调查。
  (三)主要方法:访问法、查找资料法、实地调查等
  (3)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汇报课上,我发现有的学生写出了鲜活鲜活的小作文;有的对调查的土特产进行了分析,并能针对时势,向农家或政府部门提出自己独到的建议;有的以广告的形式,将自己调查的土特产推荐给大家。
  学生在调查研究活动中,学生提高了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他们在调查活动中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和已有教材,走出了学校,走出了教材,走向了社会,走向大自然,广泛收集了许多课外信息,他们了解了家乡有哪些特产,对某一特产深入地细致地进行了调查研究,接触了许多新事物,外面的世界真精彩!这无形之中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求知、努力创新的意识。我惊喜地发现,在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中学习语文,学生的倾听技能、发问技能、观察技能、记录技能、访谈技能、调查技能等无疑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培养。
  总之读着学生的习作,在感叹的同时,深深的明白,只有将语文教学生活化,将生活引入语文,语文才能精彩纷呈。
  三、生活让语文更精彩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体验过程。体验了多少,体验了什么,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尊重学生真实的生活感受和体验,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其他文献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盘多媒体出版物大量发行,Internet网和其他信息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极其丰富。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知识和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电子阅览室”的出现赋予了图书馆新的内涵,是图书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书”的形式,同时也改变了“读”的方式,使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
摘要:学会倾听等于学会专注、学全交流、学会思考。小学教学中需注重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作为小学数学老师,需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在课堂上下功夫,使学生想听;养成倾听好习惯,使学生会听;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善听;形成约定,让学生能听;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乐听。  关键词:小学数学;倾听;培养;情境;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
氧氟沙星(ofloxacin)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广谱、高效、易透过细胞膜及毒副反应小等优点[1,2],近年来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已研制出软膏、口腔溃疡膜、滴耳油,滴鼻液等
民主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型社会主义,二者有本质区别.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国家和企业的发展来说,人才占据着十分关键的位置,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人才的主要手段,对企业未来的改革和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企业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中MDR1mRNA、nm2 3H1mRNA、P gp和CD44v6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 (ISH)CSA法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 6 0例人原发性肺癌组织MDR1nm2 3H1mRNA、P gp和CD44v6的表达。结果 :MDR1mRNA、nm2 3H1mRNA、P gp混合单抗和CD44v6的阳性率分别为 46 6 7%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是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也是完善和规范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主要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
生物学属于理科中的文科,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有理科性思维,还需要有文科性记忆,同时,生物学习也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方法的过程,而老师作为学生的引
随着二十世纪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兴起,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海量信息的产生和流动,对全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样对图书馆建设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些地区图书馆的体制、部门设职、人才结构以及工作的重心、内容、方式等等一系列要素也随之正在发生相应的转变,尤其是图书馆的核心部门采编部的业务更是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新的形势。其中,感触比较深的是当前所谓采编业务外
在新中国文艺事业发展中,文艺政策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对中国当代文艺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中国社会的其他时代.因此,从文艺政策的指导思想出发,分析新中国的文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