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舞者、伴舞者到领舞者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x8113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研组长作为幼儿园教研组的“灵魂”,在幼儿园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研组民主、和谐的氛围,离不开教研组长的精心打造、协作共事;教研组内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未雨绸缪”“思而行进”;教研组内研究的顺畅推进,离不开教研组长的科学引领。本文阐述了教研组长的成长过程。
  [关键词] 教研组长;角色;蜕变
  2008年9月,我迈进了教研组长的行列。这一路走来,我的教研组长生涯发生了一些角色转变,经历着痛苦、困惑、矛盾,体验着快乐、失败、沮丧、成功,这种“小我”的蜕变也是一种值得品味和深思的过程。
  阶段一:“独舞者”
  最初担任教研组长的我充满热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去收集资料、查找新信息,在每次教研活动时都给老师们带去大量的新信息。我满怀期待地以为这一切会让老师们快速成长起来,可是我错了!当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似乎成为一个个沉默的“观众”,我成为一个孤独的“舞者”时;当老师们重复着那些相同的想法时,我感到了挫败。
  思考:为什么这种热情和努力带来的是一种“独舞者”的孤独?我是一个独舞者,许多设想都是我一厢情愿去做的,老师们真正需要什么?除了热情,我更需要的是什么?
  行动:走到教师们的心中,实现“三个转变”,解决老师们的真问题。
  1.确认需求,变问题为话题。实践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去了解教师的需求。如在访谈中,了解到老师们对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存在疑惑,就在开展“从课例《秋天多么美》看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时,选择了名师视频课例提供给教师观摩,作为教师后续研讨的话题点,以此联系教师的实践情境来导入问题。从具体可感的实践课例到教师的讨论分享,由一个音乐歌唱课例引申到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体现由具体到规律、由特殊到一般的问题链来帮助教师逐一解决问题。让这些具体的问题情境点燃教师的激情,引导问题的深入,引发教师的思考。通过“横向拓展、纵向开掘”来细化问题:横向拓展就是拓展问题的广度,由此及彼,从一个课例到其他教学活动的拓展;纵向开掘就是由浅入深,引导老师们从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主要因素着手,如提问、目标指定、教学模式的采用、教师反馈技术的使用等,将问题展开成有一定层次结构的问题网络。
  2.活化形式,变被动为主动。打破以往一言堂或者是我说你听的形式,根据不同的研讨议题,设计问题研讨、专家问诊、信息发布等多种形式;面对不同的教师群体,选择不同的教研方式:如面对新教师群体,会选择阅读分享、情景模拟、现场再现等生动的形式,帮助新教师直观感受,亲临体验,助推新教师参研的积极性;面对成熟教师群体时,则采用头脑风暴、组队辩论、主持问答等方法,创造平等、轻松的对话环境。
  3.提升感悟,变消极为积极。组长也应关注教师在参研过程中的情感需要与体验,在音乐组教研活动“幼儿园韵律活动的教学研究”中,在专题研究的结束环节时,以“心灵鸡汤”的方式让组员们说出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点滴感悟,如一位青年教师就说到,参与教研的过程让自己体会到“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类似的交流让组员们在情绪宣泄、对话交流中抒发情感,解除压力,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团队教研文化。
  阶段二:“伴舞者”
  叙事一:我园音乐教研组由各班级音乐教师组成,教师队伍总体上年轻化。大部分教师的意识在改变,但自觉内在驱动力还不够。因此我们把教研立足点放在课堂教学上,如我们在开展“巴渝民间音乐素材在幼儿园的开发和利用”系列研究过程中,就采用了“同课异构”“一课多研”等方式。磨课是一个艰辛的过程,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更是一个提升教学能力的历程。小班音乐活动《摇篮曲》是我园的原创课例,《摇篮曲》是我园音乐组教师在收集巴渝民间音乐素材时经过二度创作后改编而成的。改编后的民谣曲调柔和动听,歌词形象、趣味化,温馨的母爱在整首歌曲中静静流淌。针对这个音乐素材的特点和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特点,我们把活动定位于小班音乐欣赏活动。两位年轻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风格,对素材进行了不同的设计并组织实施。课例对比后的研讨中,大家发现老师们都因为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导致课程容量过大,而忽略了音乐欣赏中对音乐素材本身的体验和感受。然而什么样的欣赏方式才适合于小班的孩子呢?第二次试教活动开始了,可是调整后的教学活动仍然不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欣赏只停留于浅表的、一遍遍的倾听。参研教师个个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中途放弃。教研活动结束后,我反复整理了教案的脉络和思路,如何更好地以情景教学法的形式,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唤起一种音乐的体验呢?我主动借班开展教学活动,邀请个别老师一起研讨交流。通过亲身实践,我又发现了一些解决办法,为后续的课例完善和研讨提供了新的思路。正是在与老师们真实共经历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远离浮躁,静下心来研究,逐渐从“独舞者”变成和教师们一起思考着的“伴舞者”。
  思考:每一次研讨活动都有话题,也都有研讨的过程,但大部分活动都没有研讨的结果,或者很含糊、不明确。面临这样的现象,如何提炼和呈现结果?
  行动:
  1.罗列提炼。当研讨问题比较开放、答案多解时,教研组长应把大家的观点一一罗列,并提炼出关键信息,用排序的方法引导大家找到“最重要的那一点”。
  2.自我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教育更是如此,唯有不断地求真求实。
  3.求助他人。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多元化,可以将问题抛给组员,集思广益;也可以求助专家,获取专业引领;还可以充分“留白”,让组员查阅资料、不断反思。
  叙事二: 身为教研组长,希望组内每位成员都是“金子”,从而提高教研组的效率,可现实并非如此。教研组内的研讨,组室里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想法,在聚焦问题时能碰撞出一定的“火花”,唯独A老师经常都是沉默者,“沉默”与“研”的主题显然不相符。于是,我找时间和她进行了沟通,并且在私下共处时,讨论带班过程中的问题。心存“学历低,担心自己所说的不够专业,说不出什么名堂,多听总是不错的”想法的她,其实也有独到的一些见解,能从不同角度带给我们视觉体验和惊喜。做过“功课”之后,我经常在能突出她强项的相关问题研讨时,提供机会请她“亮相”。不负我望,每一次她的发言都实际、管用,大家渐渐认可了她,有时还会发出邀请,请她提供点子,帮助解决小班幼儿入园时的问题。教研组的每个成员,都是“独一无二”的“金子”,我们组长所做的,应该是将“金子”挖出来,滤去表面的沙子,让更多的“金子”在我们身边闪光,这才是教研组真正的“财富”。   思考:每个教研组成员一般都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既有专业经验的差异,也有个性态度的差异。有的教师参与积极性较高,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老师十分谨慎,听得多说得少,没有把握不开口;有的是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同时也有才工作的新教师。于是,骨干教师承担了绝大部分的输出任务,而其他教师抱着认真学习、努力汲取的态度,也有的害怕自己说错话,只听不说。渐渐地,组内产生了权威,会出现骨干教师、经验教师一言堂的现象,骨干教师们主动或者被动地成为“麦霸”,同时,一些教师成了“老听众”,逐渐被边缘化了。如何改变这样的状况,使每位教师能从教研中获得专业提高的动力和养分?我们尝试充分利用教师群体的差异,在教研组内“去权威”。
  行动:
  1.圆形互动大家谈。采用圆桌会议的形式,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言进行互动研讨。圆形式互动目的是促使“人人都参与、个个有贡献”,防止教研过程中出现“南郭先生”。
  2.分组。按组内教师的专业背景以及发展需求临时分组。如将成熟、经验型教师组成小组,青年教师组成另一个小组;或者针对话题,把对相关话题有想法和体会的老师分为一组。
  3.屏蔽。针对权威或者骨干型教师,在活动前暗示她们耐心倾听同伴交流,最后才贡献“金点子”“锦囊计”;或指定由她们承担活动的归纳、总结任务,帮助大家提升经验;开展教研组长轮值,邀请她们担任研讨话题的主持者。
  4.预约。针对经验缺乏、表达不自信、个性较内向的教师,可以在活动前讲研讨内容单独告知,故意“泄密”,以便让她们事先做好准备;或是活动前与她们简单交流,为她们提供一些素材或资料。
  阶段三:“领舞者”
  近几年来,我多次在市、区级的会议上进行教研、教学经验的交流,与更多幼教同行分享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但是,一个人的成长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带动更多人成长,这才是一个教研组长所应该追求的。我们常说,教育是一个不断尝试——屡败屡战——不断经历磨难,最终通向完美幸福的精彩过程。因此,成为引领教师们成长的“领舞者”是我在后续的教研工作中所要追求的境界。
  在角色蜕变的行程中,作为教研组长,首先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既不能跑得太快,那样别人跟不上,但也不能站在众人之中,湮没了自己。组长有时在前示范领舞,有时在旁结伴而舞,有时在后助推鼓舞。终点清晰,但不急功近利;聚集人心,但不高调张扬。
其他文献
根据近日陕西省西安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的《西安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到2016年,全市将新建100所公办幼儿园,改建356所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量达到在园幼儿总数的50%以上,公办幼儿园数量力争达到幼儿园总数的5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8%。西安晚报
期刊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这是幼教界一大幸事。但幼儿教师的发展是一个瓶颈,幼儿教师的数量、质量不适应幼儿园的发展需要,幼儿教师的水平亟待提高。针对如何培养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各地作了大量探索和研究,但是,还是存在许多误区。在教育实践中,很多问题显现了出来,这需要幼教行政部门、幼儿园园长认真思考。  一提到优秀幼儿教师,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专业特长:能唱会跳、能弹会画。这固然重要,也是幼儿教师的必备技
期刊
编者按:上一期,我们邀请到旅居德国的汤力维女士和她女儿童童做客本专栏,精彩的户外远足活动片段令人目不暇接。应读者要求,本期我们继续请汤女士介绍一下童童所在的德国幼儿园。德国孩子入园需要履行哪些程序?与国内相比,德国幼儿园一日生活是如何安排的?跟随汤女士的相机镜头,一起来真切地感知德国幼儿园教育的诸多特色吧!  入园前准备,看德国父母的择园考量  我们迁居德国一周后,便开始联系幼儿园。迁居是件大事,
期刊
优质师资队伍和高效管理团队是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能够提高幼儿园竞争的软实力。为此,幼儿园要在精细化管理、师德建设、师能培养、发挥教师能动性等方面下工夫,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近年来,教师幼儿园在构建优质师资队伍,打造高效管理团队方面,进行了以下思考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精促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幼儿园树立精细化的管理意识,向精细化管理要质量,用精细化管理促提高
期刊
依托镇江西津渡地域资源建构民间游戏为园本课程的平民化优质幼儿园。  走进民间(民族)游戏,让孩子尽享快乐童年。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理资源,既要有挑战,也要保证安全,不能因为安全剥夺孩子的发展。  旧了!破了!没关系,用文化的理念去经营,也能做到精致有品位。  幼儿园的发展愿景是成为微缩的清明上河图。  ——左丽云园长  采访车缓缓驶进镇江宝塔路,两旁的梧桐遮蔽了天日,在路上投下斑驳的树影;门庭老
期刊
[摘要] 作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旨在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幼儿园教育,不应忽视涉及幼儿发展的任何问题。小班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种植活动可以让幼儿在亲历种植的过程中提高观察、探索、表达、表现的能力,获取相关的知识经验,培养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以及爱心、耐心、责任心等品质,并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关键词] 幼儿园;小班;种植区
期刊
[摘要] 近年来,由于家庭结构的日益“核心”化,中国的独生子女们往往享受到的关爱太多,而付出的爱却实在太少,以致造成自私、冷漠的性格。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利用环境创设法、移情训练法、故事讲解法、角色扮演法、家园配合、关爱日活动和逐渐强化法,开展幼儿“关爱教育”研究。我们通过对幼儿实施关爱教育,使幼儿能从关心同伴中学习关爱别人,从关注动植物中学习体贴照顾,从生活实践中学习分享谦让;让幼儿拥有一颗关爱之
期刊
幼儿在园盥洗时使用的毛巾、香皂、洗手液、卫生纸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呢?幼儿园在选购这些卫生用品时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本期小编就同大家叨一叨小小卫生用品中的大学问。  试问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孩子最常使用的是什么?相信答案或许五花八门,但毋庸置疑毛巾、香皂、洗手液、卫生纸当属其中的前几位。那么这些使用如此频繁的卫生用品是否真的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呢?幼儿园在选购时又该注意什么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答疑解惑,
期刊
近年来,中国学前教育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一系列促进和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中国学前教育在短时间内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区域间的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先进的经验和理念交流不畅,幼教产业化发展还相对滞后,资源配置的效率比较低,行业渠道的构建和发展不健全等,已成为制约整个行业发展的短板。  基于此,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部分省市教育厅(局)、相关学前教育组织
期刊
[摘要] 混龄教育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者有意将不同年龄的幼儿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组织在一起,对其进行教育的形式。目前,欧美国家的学前教育普遍采用混龄编班这样的教育组织形式,这就使得受教育对象数量扩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约了师资,非常便于组织、管理和实施。而在我国,混龄教育通常被看成是同龄教育的补充或点缀,人们并未充分意识到混龄教育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拟从混龄教育面临的困境、存在的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