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社会学思考城市边缘农民工子女犯罪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kj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般来说,城市边缘农民工子女,指的是其父母进城务工,而自身随之进城,却逐渐被城市边缘化的孩子们。因为他们有着非常特殊的成长环境,加上生活水平低下等诸多原因,现已成为犯罪高发人群。从法社会学视角分析这一特殊群体犯罪的社会学成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控制对策,在当前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关键词】法社会学 城市边缘 农民工子女 犯罪
  前言:
  农民工这个词在我国并不新鲜,但它是我国独有的城乡二元体制产物。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同样也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才出现的。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不断的城市化建设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农民工的进城,而他们的子女一般也跟随他们一同生活在城市中。由于城乡二元结构,除了农民工自身的问题需要重视以外,他们的子女所引发的犯罪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预防城市边缘农民工子女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已成为一个重大问题。
  一、城市边缘农民工子女犯罪现象及其特点
  1.农民工子女犯罪现象
  从犯罪类型上看,农民工子女犯罪主要表现为侵财型犯罪,尤以盗窃罪、抢夺罪、抢劫罪、敲诈勒索罪等罪种表现突出。据某地实际调查数据显示,在该地农民工子女犯罪的案子中有89.1%的属于侵财型犯罪,其中,以盗窃罪为主,占了68.3%,抢夺罪占15.7%,抢劫罪占1.8%,余下的是其他罪种。在众多犯罪类型中,暴力犯罪在农民工子女犯罪中呈现增长趋势。
  2.农民工子女犯罪特征
  有相关事实表明,在发生犯罪行为的农民工子女中,14岁以上16岁以下的年龄段所占比例逐年提升,到2015年这个比例已经过半。从中可以看出农民工子女的犯罪问题十分严重,而2000年以后出生的人正逐渐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人群。
  但是毕竟农民工子女年龄小,所以他们在作案时一般为团伙作案。如在施行盗窃案时,他们往往要事先明确各自的分工,或望风,或行窃,或分赃;抢夺通常发生在偏僻的路段特别是转角处,针对的对象大多是女性或者老人,也有在校的学生。在对此类案件的侦破工作中,由于事发现场处于偏僻地带,而且他们的作案时间短,造成了调查的困难。
  二、城市边缘农民工子女犯罪动机及其原因
  1.农民工子女犯罪动机
  由于文化水平较低,他们很难找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也是底层的工作,更由于缺乏父辈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当中大部分都厌倦既辛苦收入又低的工作。较低的收入、较差的工作环境以及没有任何保障的生活,让他们觉得失落和厌倦,不良的情绪直接成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导火索。迫于生活的巨大压力,以及对金钱的渴望和利益的诱惑,一些农民工子女选择走上了一条违反法律的不归路。
  2.农民工子女犯罪原因
  在文化程度上,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女都未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学历多为初中及以下。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城市边缘的农民工子女大多数都缺乏对城市的深度认识,与社会的融合度低,很容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寻求刺激,随心所欲。城市边缘的农民工子女往往行事冲动鲁莽,喜欢逞能好强等都是导致他们犯罪的因素。当面对别人挑衅的时候,容易被激怒,缺乏控制力,心理状态不稳定的情况下往往会不考虑后果有出格的举动。
  由于绝大多数的农民工群体成天为了生计奔波忙碌,早出晚归,平日里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更加疏忽了对他们的管教。父母在家中的时间少之又少,每天与孩子在一起几乎不超过8小时,所以常有孩子独自在家的情况出现,甚至一些年龄过小的孩子都无人照看。同时,父母为了务工,平日里就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父母不能与自己的孩子的想法同步,也从不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或是人际交往情况。在如此情况下,学校与家庭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联系就会有明显的断层出现。此时的农民工子女就会很快感受到一种孤独的感觉,当他们身边出现不良的事物时,他们极有可能会受到其负面影响,导致做出一些违法的事。由于他们大多年纪轻,文化程度低,判别力差,遇事易冲动,缺乏理性,稍有不如意旋即转化为暴力。
  三、以法社会学思考城市边缘农民工子女犯罪预防措施
  对处于城市边缘的农民工子女的犯罪问题的控制,我们不应该把眼光集中于犯罪者本身,而应针对导致其犯罪的社会因素寻求对策。
  1.减小城乡差距,公平对待农民工及其子女
  改革户籍制度,减小城乡差距,可以有效地使农民工子女获得城市归属感和认同感。就比如我国今年更新的法律法规中,我国部分城市的农村户口已经被取消,规定只有城镇户口是被认可的。
  除此之外,城市公民应树平等对待的理念,從感情和心理上接受、容纳农民工及其子女,尊重他们的人格,使这些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善良的个性。只有在不同的孩子之间建立起平等尊重、和谐互助、温馨友爱的正常关系,才能为安宁有序的社会提供前提和保障。
  2.完善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体系
  加大财政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扩大公立学校办学规模,落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使农民工子女能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农民工子女入学应实行“同城待遇”,明确规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取消赞助费和其他不合理费用,做到借读手续的简化;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扶植己具备一定办学实力的民办学校,以多种方式减少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压力。与此同时,家庭的教育才是重中之重,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夫妻间恩爱就是最好的家教,所以农民工要注意家庭和睦,尽量减少矛盾,要给子女起榜样作用,带个好头。
  结语:
  总之,城市边缘农民工子女犯罪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社会制度、家庭教育以及个人原因等,因此,站在法社会学的角度上来看,我们仍然要从这几个方面去深入发现预防城市边缘农民工子女犯罪的办法。
  【参考文献】
  [1]于群.对城市边缘的农民工子女犯罪的法社会学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
  [2]阮积嵩.进城农民工子女犯罪问题探析[J].创新,2011(3).
其他文献
本文对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基于就业岗位的需求分析,引入层次分析法的思路,以网络数据库课程为例,进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并针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考核和评价具体问题提出了
【摘 要】在现代社会, 伴随着社会转型中各种因素的冲击, 基层领导干部日益受到来自社会、工作和家庭等各方面压力的侵扰, 使其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对领导干部来说, 具备优秀的心理调适力是做好基层领导工作的首要前提。  【关键词】干部 心理 调适 提高  1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面对的主要问题  1.1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重视不够  一些组织人事部门在考核任用干部过程中,只考察思想政治素质、文化业务
【摘要】大学阶段处于一个人人生当中与社会接轨的重要阶段。大学校园不仅要对大学生进行智力教育,更重要的是进行德育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成教育就是要在培养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上下功夫。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养成习惯。本文从当代90后大学生的特点入手,剖析高校养成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养成教育 习惯  一、概述  所谓大学生养成教育,就是以高校为主体,社
文章从人文素质教育概念出发,分析了高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论述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即树立正确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提高教师队伍自身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构建起了国家富强、社会稳定,人们幸福的社会主义新格局。我国的教育领域也取得了新的发展,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给我国教育领域的变革指明了方向。教育领域的改革方式已经从最初“大刀阔斧”的浅层次改革,进行到直面不同教育阶段重难点问题的深层次阶段,教育改革不断朝着精细化的方向迈进。而高中教育的落实与否,是关系着教育
【摘要】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的化学知识比较丰富且知识面也较广,要想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求老师选择合适的授课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分类教学法适宜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能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相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是一种可行性强、效果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 分类法 应用 意义反思  科学思维方式中分类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人类认识世界,探索未知领域中使用这种方法是行之有
近年来,泉州市认真组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1998年6月,泉州市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1997年4月,泉州市被国家科委批准列为全国首批技术
太原铁路局科委于2010年12月11~12日在太原主持了“箱梁预应力张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成果鉴定会。
【摘要】当前,高校学风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加强学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影响学风建设的三个关键因素入手,探讨了强化学风建设的方式方法,其中三个因素分别为学生因素、教师因素、辅导员因素。研究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能力 要素  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也是其本质工作。通过系统学习,可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基本理论素养,在加上与实践教学合作,保证学生有效的将知识加以运用。
为配合星火计划的实施,从1988年开始,由共青团中央、国家科委联合发起的全国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数以百万的农村青年以蓬勃的朝气和极大的热情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