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研究生会作为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在高校研究生管理和教育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普通高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内涵,阐述了高校研究生会的基本特点,对建设“学习型研究生会”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研究生会 学习型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011-03
研究生会,是研究生培养单位特别是高等院校开展研究生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是研究生自治组织的主要形式,在培养研究生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建设好这一组织,并充分发挥其功效,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美国《财富》杂志曾经指出:“20世纪90年代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基于学习型组织的企业。”因为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的能力。另一方面,创新,已然成为一个组织发展的灵魂。因此研究生会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创新、改进,才能适合新时期的发展。
一、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内涵
1965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佛瑞斯特教授在《企业的新设计》一文中,最先提出了“学习型组织”这一构想,他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非常具体地构想出未来企业组织的理想形态——层次扁平化、组织信息化、结构开放化,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为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调整结构关系。随后,其弟子彼得·圣吉一直致力于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并于1990年完成《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的创作。这一巨著使彼得成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奠基人。笔者在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出学习型组织的“六个要素”: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改变心智模式(Improve Mental Models)、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系统思考(SystemT hinking)、敢于创新(Dare To Be Innovative)。
二、地方高校研究生会的基本特点
(一)制度建设的特点
首先是组织建设没有制度化,其次是缺乏干部考核制度,最后是没有一套具体的工作制度。工作开展没有程序可依,很容易造成工作混乱、效率低下,研究生会作用的发挥大打折扣。
(二)组织机构的特点
这主要表现在归属关系、学校重视程度和部门设置上。目前,研究生会既受校团委的指导,又受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以及研究生管理部门指导,这种多重领导,使工作中有时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研究生会的二级组织,隶属关系也不清晰,既有院系党委行政的指导,又有分团委的指导,还有校研究生团委和校研究生会的指导,归属关系更加模糊。其次,学校重视不够。在个别领导眼中,大学教育一切以本科生教育为中心,在人员配置、经费等问题上,都向本科生倾斜,研究生工作就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局面。最后是部门设置缺乏科学性,以个人喜好去分管部门,而没有根据整体要求去分管,导致有些工作相互推诿、责任不明。
(三)研究生干部的特点
研究生干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队伍构成、服务意识和入会动机上。首先从各研究生会的干部队伍来看,普遍有低年级多高年级少、硕士生多博士生少、文科生多理科生少的特点。构成的不合理性对工作开展的全局性、系统性、科学性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同时,很多干部只在研究生会服务一年,使工作的开展缺乏持续性,从而使简单的日常工作运转缓慢,效率低下。不仅如此,大多数干部还缺乏服务意识,主要有这些原因:第一,研究生年龄一般在20~30岁之间,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第二,科研压力;第三,研究生的活动不多,影响力不大,覆盖面小,未能形成较好的品牌活动。他们加入研究生会,主要动机有:第一,创新建设型。这部分人有一种很好的理念,年富力强,敢于不断突破创新,善于挑战超越自己;第二,锻炼能力型。通过不断地开展活动提升自己的宏观把握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全面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第三,组织服从型。这部分人在本科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有工作经验和组织能力,其担任研究生会要职,但本人热情度不高;第四,功利型。这部分人加入研究生会,就是为了有个名头或经历,作为以后找工作的资本,而对工作敷衍了事。
三、学习型研究生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普通高校研究生会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建设学习型研究生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这些不好的状况。以学习型组织基本内涵的“六个要素”为指导,可以从以下7个方面来开展具体的工作:
(一)凝聚人心,建立研究生会的共同愿景
建立共同愿景,是组织凝聚力之核心。以“全心全意为研究生服务”为宗旨,在服务中成长自我、激发潜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在宗旨指导下,工作愿景建立分成四步:首先,新成员写一份进入研究生会的个人愿景;其次,各部门描绘本部门一年的工作愿景;再次,由分管主席团成员制定分管部门工作愿景,达成小团体内部共识;最后,由研究生会主席制定本届研究生会共同愿景。把研究生会的共同愿景与个人成长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凝聚人心,实现个人与研究生会的共同发展。
(二)加强学习,提升综合能力和积极心理
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研究生会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讨,促使成员不断地深化对学习本身的认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成立专门负责学习的“学习中心”,为研究生会成员乃至全体研究生创建一个全方位学习条件,启迪成员心灵的学习之窗,让学习这颗种子真正融入成员血液中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让成员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在提升中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
(三)不断创新,打造品牌活动 开展活动,才能体现一个组织的价值;通过品牌活动,才能展现组织的独特性。研究生会,应该组织一些独特的活动,表现研究生的特色,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个性和兴趣。
(四)搭建网络平台,完善研究生会网站建设
处于信息网络时代的研究生,通过网络开展学术、文体、社会实践等活动,既方便又具有效益。网络上的点越多,网织得越密,被教育或辐射到的研究生就越多,从而使更多的研究生成为受教育、被关心的对象,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全覆盖。因此,可以向知名的高校研究生会网站学习,优化网站模块和内容,是研究生综合能力(含就业能力)提升的不可缺少的平台。
(五)典型推介,树立学习标榜
我们认为,定期进行本期人物采访活动,通过学习型组织“树立学习标榜”,将会对这些问题——尤其“精神引导”方面做出有力回应。本期人物,重点是本校最优秀的研究生,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一个成长的范本、模板;其次是校园里具有影响力的领导、老师,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一些建议;第三是社会名流,增强近距离接触带来的思想碰撞。
(六)志成论坛,引领研究生思想潮流
志成论坛,有志者事竟成,让每位研究生干部(包括研究生会干部、研究生团委干部、党支部干部、班级干部等)畅谈所在组织的建设问题、发展问题,同时对所存在的问题,提供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方案,或提供可应用的可行性方案,发挥干部们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创新能力、宏观把握能力、方案的设计能力与执行力。要在服务广大研究生的同时,充分发挥大学这个思想碰撞的集中地,起到引领校园思潮的作用。志成论坛,需要广大研究干部们,在从事研究生第一线工作的同时,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七)制度化建设,推动学习型研究生会建设
干部培养,应当以思想道德素质为重点,着力提高研究生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大局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升干部理论知识,以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研究生干部全面发展。可以从这四方面着手:第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此思想指导研究生会的一切工作。第二,建立定期的学习制度。分析新形势下各种理论和实践,学习相关院校或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经验,提高干部服务水平,开阔其视野,真正达到组织与个人共同成长。第三,开展新老干部交流会。提高老干部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新干部宏观把握能力,增强其全局意识。经常性地开展这种交流总结,使其制度化,使工作开展规范化。第四,学业与工作双丰收。诸多低年级干部,学业课程较重,因此要制定一个较为灵活、有较大弹性空间的工作机制,让研究生干部不会因为研究生会的工作而耽搁了学业,做到学业与工作双丰收。
四、结语
学习型组织,发起于西方的管理学界和企业界,这不仅是理想组织的指标,更应该是任何一个想成为有活力组织的指导理念。学习型组织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永远不会出现一个终点,因为这个组织学得越多,越有活力时,就越发现太多的东西要学、要改进。所以,学习型研究生会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才能使学习型研究生会持续发展和逐步完善,永保研究生会的活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杨方海.浅谈做好研究生挂职锻炼指导教师工作[J].大学教育,2013,(2):73-74.
[2] 范竹君.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生课程体系构建探析[J].大学教育,2012,(10):31-34.
[3] 陶莉.学习型研究生会新型工作体制的探索[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4] 赵旌旌.构建研究生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0,(1).
[5] 赵国锋.论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教育探索,2005,(4).
[责任编辑:雷 艳]
[关键词]研究生会 学习型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011-03
研究生会,是研究生培养单位特别是高等院校开展研究生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是研究生自治组织的主要形式,在培养研究生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建设好这一组织,并充分发挥其功效,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美国《财富》杂志曾经指出:“20世纪90年代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基于学习型组织的企业。”因为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的能力。另一方面,创新,已然成为一个组织发展的灵魂。因此研究生会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创新、改进,才能适合新时期的发展。
一、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内涵
1965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佛瑞斯特教授在《企业的新设计》一文中,最先提出了“学习型组织”这一构想,他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非常具体地构想出未来企业组织的理想形态——层次扁平化、组织信息化、结构开放化,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为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调整结构关系。随后,其弟子彼得·圣吉一直致力于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并于1990年完成《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的创作。这一巨著使彼得成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奠基人。笔者在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出学习型组织的“六个要素”: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改变心智模式(Improve Mental Models)、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系统思考(SystemT hinking)、敢于创新(Dare To Be Innovative)。
二、地方高校研究生会的基本特点
(一)制度建设的特点
首先是组织建设没有制度化,其次是缺乏干部考核制度,最后是没有一套具体的工作制度。工作开展没有程序可依,很容易造成工作混乱、效率低下,研究生会作用的发挥大打折扣。
(二)组织机构的特点
这主要表现在归属关系、学校重视程度和部门设置上。目前,研究生会既受校团委的指导,又受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以及研究生管理部门指导,这种多重领导,使工作中有时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研究生会的二级组织,隶属关系也不清晰,既有院系党委行政的指导,又有分团委的指导,还有校研究生团委和校研究生会的指导,归属关系更加模糊。其次,学校重视不够。在个别领导眼中,大学教育一切以本科生教育为中心,在人员配置、经费等问题上,都向本科生倾斜,研究生工作就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局面。最后是部门设置缺乏科学性,以个人喜好去分管部门,而没有根据整体要求去分管,导致有些工作相互推诿、责任不明。
(三)研究生干部的特点
研究生干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队伍构成、服务意识和入会动机上。首先从各研究生会的干部队伍来看,普遍有低年级多高年级少、硕士生多博士生少、文科生多理科生少的特点。构成的不合理性对工作开展的全局性、系统性、科学性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同时,很多干部只在研究生会服务一年,使工作的开展缺乏持续性,从而使简单的日常工作运转缓慢,效率低下。不仅如此,大多数干部还缺乏服务意识,主要有这些原因:第一,研究生年龄一般在20~30岁之间,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第二,科研压力;第三,研究生的活动不多,影响力不大,覆盖面小,未能形成较好的品牌活动。他们加入研究生会,主要动机有:第一,创新建设型。这部分人有一种很好的理念,年富力强,敢于不断突破创新,善于挑战超越自己;第二,锻炼能力型。通过不断地开展活动提升自己的宏观把握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全面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第三,组织服从型。这部分人在本科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有工作经验和组织能力,其担任研究生会要职,但本人热情度不高;第四,功利型。这部分人加入研究生会,就是为了有个名头或经历,作为以后找工作的资本,而对工作敷衍了事。
三、学习型研究生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普通高校研究生会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建设学习型研究生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这些不好的状况。以学习型组织基本内涵的“六个要素”为指导,可以从以下7个方面来开展具体的工作:
(一)凝聚人心,建立研究生会的共同愿景
建立共同愿景,是组织凝聚力之核心。以“全心全意为研究生服务”为宗旨,在服务中成长自我、激发潜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在宗旨指导下,工作愿景建立分成四步:首先,新成员写一份进入研究生会的个人愿景;其次,各部门描绘本部门一年的工作愿景;再次,由分管主席团成员制定分管部门工作愿景,达成小团体内部共识;最后,由研究生会主席制定本届研究生会共同愿景。把研究生会的共同愿景与个人成长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凝聚人心,实现个人与研究生会的共同发展。
(二)加强学习,提升综合能力和积极心理
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研究生会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讨,促使成员不断地深化对学习本身的认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成立专门负责学习的“学习中心”,为研究生会成员乃至全体研究生创建一个全方位学习条件,启迪成员心灵的学习之窗,让学习这颗种子真正融入成员血液中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让成员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在提升中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
(三)不断创新,打造品牌活动 开展活动,才能体现一个组织的价值;通过品牌活动,才能展现组织的独特性。研究生会,应该组织一些独特的活动,表现研究生的特色,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个性和兴趣。
(四)搭建网络平台,完善研究生会网站建设
处于信息网络时代的研究生,通过网络开展学术、文体、社会实践等活动,既方便又具有效益。网络上的点越多,网织得越密,被教育或辐射到的研究生就越多,从而使更多的研究生成为受教育、被关心的对象,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全覆盖。因此,可以向知名的高校研究生会网站学习,优化网站模块和内容,是研究生综合能力(含就业能力)提升的不可缺少的平台。
(五)典型推介,树立学习标榜
我们认为,定期进行本期人物采访活动,通过学习型组织“树立学习标榜”,将会对这些问题——尤其“精神引导”方面做出有力回应。本期人物,重点是本校最优秀的研究生,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一个成长的范本、模板;其次是校园里具有影响力的领导、老师,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一些建议;第三是社会名流,增强近距离接触带来的思想碰撞。
(六)志成论坛,引领研究生思想潮流
志成论坛,有志者事竟成,让每位研究生干部(包括研究生会干部、研究生团委干部、党支部干部、班级干部等)畅谈所在组织的建设问题、发展问题,同时对所存在的问题,提供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方案,或提供可应用的可行性方案,发挥干部们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创新能力、宏观把握能力、方案的设计能力与执行力。要在服务广大研究生的同时,充分发挥大学这个思想碰撞的集中地,起到引领校园思潮的作用。志成论坛,需要广大研究干部们,在从事研究生第一线工作的同时,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七)制度化建设,推动学习型研究生会建设
干部培养,应当以思想道德素质为重点,着力提高研究生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大局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升干部理论知识,以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研究生干部全面发展。可以从这四方面着手:第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此思想指导研究生会的一切工作。第二,建立定期的学习制度。分析新形势下各种理论和实践,学习相关院校或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经验,提高干部服务水平,开阔其视野,真正达到组织与个人共同成长。第三,开展新老干部交流会。提高老干部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新干部宏观把握能力,增强其全局意识。经常性地开展这种交流总结,使其制度化,使工作开展规范化。第四,学业与工作双丰收。诸多低年级干部,学业课程较重,因此要制定一个较为灵活、有较大弹性空间的工作机制,让研究生干部不会因为研究生会的工作而耽搁了学业,做到学业与工作双丰收。
四、结语
学习型组织,发起于西方的管理学界和企业界,这不仅是理想组织的指标,更应该是任何一个想成为有活力组织的指导理念。学习型组织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永远不会出现一个终点,因为这个组织学得越多,越有活力时,就越发现太多的东西要学、要改进。所以,学习型研究生会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才能使学习型研究生会持续发展和逐步完善,永保研究生会的活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杨方海.浅谈做好研究生挂职锻炼指导教师工作[J].大学教育,2013,(2):73-74.
[2] 范竹君.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生课程体系构建探析[J].大学教育,2012,(10):31-34.
[3] 陶莉.学习型研究生会新型工作体制的探索[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4] 赵旌旌.构建研究生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0,(1).
[5] 赵国锋.论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教育探索,2005,(4).
[责任编辑: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