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NUMBER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了解颈动脉斑块的组成成分和预防斑块破裂,对于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MRI具有无创、无电离辐射且重复性好等优点,是最具潜力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手段之一。文章就MRI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其他文献
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办的第二届海华山国际脑脊髓血管外科大会暨第六届全国脑血管病介入和手术治疗高级学习班将于2009年4月16日-19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期刊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是起源于骨髓的一种干细胞,具有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的能力,参与血管内皮修复和促进缺血组织的新生血管形成。EPC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EPC移植可改善缺血部位的血液供应、加速血脑屏障修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因此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领域可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主办的第九届东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大会(OCIN2009),将于2009年10月30日-11月1日在上海举行。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新的理念、技术不断涌现,也不断出现新的争议。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其破裂出血后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建立良好的动脉瘤动物模型是研究颅内动脉瘤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机制的基础。兔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用作动脉瘤模型动物。文章主要介绍兔颈部动脉瘤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应用前景。
目的建立标准化的中文版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医院版)(Stroke Aphasic Depression Questionnaire Hospital Version,SADQ—H),并评价其在卒中后失语患者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在取得英文版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原作者授权同意书后,将SADQ—H修订成中文版本;以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卒中后失语患者为试验组,以卒中后非失语患者为对照组;经过汉语失
脑缺血后,外周型苯二氮[艹卓]受体较正常时有明显增加,主要反应为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参与神经炎症反应以及线粒体功能调节等多途径病理学变化。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特异性外周型苯二氮[艹卓]受体配体(如PK11195)进行体内成像,有助于对脑损伤进行定位和定量检测以及研究脑缺血后病理生理学改变。另外,该受体还有望成为神经保护治疗的新靶点。文章就外周型苯二氮[艹卓]受体与脑缺血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8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是否有益尚不清楚。尽管降压治疗可能会增高死亡风险,但已有人提出降压治疗可降低卒中风险。
由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国际卒中组织(WSO)、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南京大学医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定于2009年7月17-19日在南京召开。会议将邀请国际和国内知名专家就脑血管病和神经介入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参会代表将获得国家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分8分。
继2006年被收录为中文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之后,《国际脑血管病杂志》于2008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期刊
据推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是由从蛛网膜下腔血凝块中的自由基释放所致。为此,日本弘前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Mtmakata等的这项研究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方面对新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作用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