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安排课时多、教学容量大,尤其具备在传承中华悠久文化同时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独特优势,因此是承担学校思想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帮助孩子既成材又成人,是初中语文教师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正确处理语文教学、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在教学中力求做到融文道为一体,集教书育人为一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从而明辨真善美和假恶丑,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如何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中呢?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取“四步”教学法,着重在语文教学的四个点上挖掘实施思想教育的积极因素:在钻研教材中挖掘思想教育的着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把握点;在课外活动中实施思想教育的知识点;在生活实施中检验思想教育的表现点。
一、备好课是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的关键一步。
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然而要把思想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一般的说,决不能靠随心所欲,临堂发挥,这种作法虽不能说是盲目教学,但起码是心中无数,打无准备之仗。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无准备之战是不能取胜的,这是因为,就语文本身的性质来说,有其知识的具体性和艺术的间接性,其中又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性,这是文、道统一的表现。在这点上,任何时代,任何优秀作家的作品无不把这两面紧紧结合在一起。因此,要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就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在教材中挖掘思想教育的具体内容。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不但要注意知识的科学性和趣味性,还要注意思想教育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例如,我在备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高潮部分精彩段落的写法这一知识点时,就注意到和挖掘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我这样设问:(一)用哪句话可以概括这一部分;(二)要是用这句话概括这部分你的感觉如何;(三)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三拳”?这里就渗透思想教育,可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明白镇关西横行霸道,太可恶了,只有让鲁达打出个样子来,才能解作者之恨,使读者与作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进一步激起学生对封建社会邪恶势力的憎恶,增强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决心,并联系当前打击犯罪团伙和扫除邪恶势力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教育。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写一篇“时代需要提辖精神”的读后感,进而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再如:《背影》这篇著名的回忆性纪实散文,多次被选入语文教材,以它的文学魅力和深刻文化内涵哺育了几代人。它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在于它充满了亲子之情,在如今青少年身上恰恰很是欠缺。我应通过《背影》这课的教学,使学生们体会你们父母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引导他们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身边的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在备课的时候,想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1、作者说:“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经过揣摩,同学们会了解到“太聪明”实际是不聪明,作者自责不能真正理解父母的爱,内心充满愧疚的感情。我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你在与父母的相处中,在父母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时,有没有流露过与作者相似的想法??现在再想想那时的想法对不对?2、在父亲的四次背影中,最感人的是爬月台买桔子的背影,儿子被父亲的爱深深感动了。他对父亲的爱已有深切的理解,联系自己你的父母对你肯定做过类似感人的事,(为你做一切事,甚至是不能胜任的事),你当时的感觉是什么?学过这篇文章后你对父母的爱心是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中华美德。
课堂教学是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的重要形式。
课堂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又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将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步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例如,我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采用四步法,既进行语文训练,又贯穿思想教育。第一步是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情朗读,复述课文。同学们围绕典型事例,运用生动词语,有声有色的课文复述犹如讲激动人心的故事,更像英雄团作报告,那富有真情实感的复述,真是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感人至深,催人振奋。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我们的部队和战士的热爱,在思想灵魂深处塑造最可爱的人的崇高形象。第二步是讲,以老师为主导,采用提问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一问谁是最可爱的人,使人物明确化;二问作者从哪四个方面赞扬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境界,使主题突出化;三问作者选取哪三件典型事例分别表现战士什么精神,使内容具体化。这样问,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了理解,在讨论中提高了认识,在回答中强化了训练。第三步是议,一议我们的战士对敌人是那样的恨,恨的表现在哪里;二议我们的战士对朝鲜人民是怎样的爱,爱的表现是什么;三议我们的战士对敌人恨,对朝鲜人民爱的思想基础是什么,使学生加深爱国主义思想是一切行动的基础的认识;四议最可爱的人的幸福观和苦乐观是什么;五议我们应向最可爱的人学什么。第四步是练,人人动笔,用自己的自由之笔,抒写自己对最可爱的人的赞美之情。结合课文,联系实际写一篇“我最可爱的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
三、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还必须和语文课外活动相结合。
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它既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又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好阵地、好场所。无论是课外阅读活动、写作活动、书法训练还是听话、说话、演讲活动和参观访问活动,既能使学生学到课内学不到的知识,也能使学生受到课内受不到的教育;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既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又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课外活动应是有计划的。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中做到三有:有计划,有内容,有形式。坚持每学期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会、征文比赛各一次;并组织写作、书法等语文兴趣小组,坚持每周活动一次。通过活动多数学生提高了观察能力;突出中心思想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及时表扬班级的好人好事和批评坏人坏事。在班里出现了事事人有管,人人都管事的好势头,这样以来,既增强了集体观念,加强了班风建设,又促进了学风的好转。正如班长肇贝宁同学在总结课外活动时说得那样,在生活方面,自行车乱放的现象不见了,地上的纸片杂物没有了,有益的课外活动开展了;在学习方面,课堂上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的人多了;在纪律方面,迟到、吵闹的现象不见了,好人好事越来越多了。
四、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不落实行动,那么这种教育只是纸上谈兵,口头上空喊,势必流于形式。这就达不到教育之目的。再说思想教育不只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项长期、复杂、细致的工作,要靠教育者的耐心教育、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闪光点给以引导鼓舞,使受教育者能晓之以理,感之以情,动之以行,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目的,才能在思想上发生根本的转变。
学生通过《荔枝蜜》一文的学习,不仅掌握了语文知识,而且从蜜蜂酿蜜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人的勤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思想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通过《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学习,也不仅掌握了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明确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们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通过几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受到了思想教育。
必须明确的是: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是共存的、然而却又是主次分明的。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必然要进行思想教育,但思想教育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往往是课堂上的画龙点睛之笔,是精心备课做到胸有成竹后一语带出来的,当然也是顺理成章十分合理的。然而语文课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是政治课,所以语文教学是主,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辅;语文教学中必然要渗透思想教育,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授语文知识,形象的说:一节课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时间要传授语文知识,其他时间结合语文教学来进行思想教育。那么,语文教学中不渗透思想教育不就完了嘛?作为社会主义教育工作者,有这样的念头也是不对的。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当今的中小学生的思想教育严重不足,由于家长的溺爱等诸多原因,中小学生中的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自律,不会关心别人,经常表现为行为放纵、自恋、过于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忘了别人。
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自古如此,中国古代基本都是以经、史、子、集为主要内容的语文教育,但古人强调“文以载道”和“文道合一”,蕴涵在文章中的道理、思想是塾师们特别注意讲授、讲解的。于是在“子曰、呜呼”的吟诵声中,儒家的思想深入每一个学童心中,成为他们思想和行为的指南,以古鉴今,当前提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是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的。至少,可以负责任的说,如果中小学语文教师都能将思想教育当作每节课都必须要做的事,我们的学生平时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水准将提高许多。
如何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中呢?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取“四步”教学法,着重在语文教学的四个点上挖掘实施思想教育的积极因素:在钻研教材中挖掘思想教育的着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把握点;在课外活动中实施思想教育的知识点;在生活实施中检验思想教育的表现点。
一、备好课是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的关键一步。
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然而要把思想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一般的说,决不能靠随心所欲,临堂发挥,这种作法虽不能说是盲目教学,但起码是心中无数,打无准备之仗。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无准备之战是不能取胜的,这是因为,就语文本身的性质来说,有其知识的具体性和艺术的间接性,其中又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性,这是文、道统一的表现。在这点上,任何时代,任何优秀作家的作品无不把这两面紧紧结合在一起。因此,要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就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在教材中挖掘思想教育的具体内容。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不但要注意知识的科学性和趣味性,还要注意思想教育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例如,我在备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高潮部分精彩段落的写法这一知识点时,就注意到和挖掘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我这样设问:(一)用哪句话可以概括这一部分;(二)要是用这句话概括这部分你的感觉如何;(三)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三拳”?这里就渗透思想教育,可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明白镇关西横行霸道,太可恶了,只有让鲁达打出个样子来,才能解作者之恨,使读者与作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进一步激起学生对封建社会邪恶势力的憎恶,增强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决心,并联系当前打击犯罪团伙和扫除邪恶势力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教育。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写一篇“时代需要提辖精神”的读后感,进而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再如:《背影》这篇著名的回忆性纪实散文,多次被选入语文教材,以它的文学魅力和深刻文化内涵哺育了几代人。它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在于它充满了亲子之情,在如今青少年身上恰恰很是欠缺。我应通过《背影》这课的教学,使学生们体会你们父母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引导他们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身边的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在备课的时候,想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1、作者说:“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经过揣摩,同学们会了解到“太聪明”实际是不聪明,作者自责不能真正理解父母的爱,内心充满愧疚的感情。我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你在与父母的相处中,在父母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时,有没有流露过与作者相似的想法??现在再想想那时的想法对不对?2、在父亲的四次背影中,最感人的是爬月台买桔子的背影,儿子被父亲的爱深深感动了。他对父亲的爱已有深切的理解,联系自己你的父母对你肯定做过类似感人的事,(为你做一切事,甚至是不能胜任的事),你当时的感觉是什么?学过这篇文章后你对父母的爱心是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中华美德。
课堂教学是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的重要形式。
课堂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又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将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步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例如,我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采用四步法,既进行语文训练,又贯穿思想教育。第一步是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情朗读,复述课文。同学们围绕典型事例,运用生动词语,有声有色的课文复述犹如讲激动人心的故事,更像英雄团作报告,那富有真情实感的复述,真是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感人至深,催人振奋。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我们的部队和战士的热爱,在思想灵魂深处塑造最可爱的人的崇高形象。第二步是讲,以老师为主导,采用提问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一问谁是最可爱的人,使人物明确化;二问作者从哪四个方面赞扬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境界,使主题突出化;三问作者选取哪三件典型事例分别表现战士什么精神,使内容具体化。这样问,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了理解,在讨论中提高了认识,在回答中强化了训练。第三步是议,一议我们的战士对敌人是那样的恨,恨的表现在哪里;二议我们的战士对朝鲜人民是怎样的爱,爱的表现是什么;三议我们的战士对敌人恨,对朝鲜人民爱的思想基础是什么,使学生加深爱国主义思想是一切行动的基础的认识;四议最可爱的人的幸福观和苦乐观是什么;五议我们应向最可爱的人学什么。第四步是练,人人动笔,用自己的自由之笔,抒写自己对最可爱的人的赞美之情。结合课文,联系实际写一篇“我最可爱的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
三、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还必须和语文课外活动相结合。
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它既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又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好阵地、好场所。无论是课外阅读活动、写作活动、书法训练还是听话、说话、演讲活动和参观访问活动,既能使学生学到课内学不到的知识,也能使学生受到课内受不到的教育;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既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又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课外活动应是有计划的。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中做到三有:有计划,有内容,有形式。坚持每学期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会、征文比赛各一次;并组织写作、书法等语文兴趣小组,坚持每周活动一次。通过活动多数学生提高了观察能力;突出中心思想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及时表扬班级的好人好事和批评坏人坏事。在班里出现了事事人有管,人人都管事的好势头,这样以来,既增强了集体观念,加强了班风建设,又促进了学风的好转。正如班长肇贝宁同学在总结课外活动时说得那样,在生活方面,自行车乱放的现象不见了,地上的纸片杂物没有了,有益的课外活动开展了;在学习方面,课堂上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的人多了;在纪律方面,迟到、吵闹的现象不见了,好人好事越来越多了。
四、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不落实行动,那么这种教育只是纸上谈兵,口头上空喊,势必流于形式。这就达不到教育之目的。再说思想教育不只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项长期、复杂、细致的工作,要靠教育者的耐心教育、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闪光点给以引导鼓舞,使受教育者能晓之以理,感之以情,动之以行,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目的,才能在思想上发生根本的转变。
学生通过《荔枝蜜》一文的学习,不仅掌握了语文知识,而且从蜜蜂酿蜜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人的勤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思想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通过《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学习,也不仅掌握了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明确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们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通过几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受到了思想教育。
必须明确的是: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是共存的、然而却又是主次分明的。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必然要进行思想教育,但思想教育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往往是课堂上的画龙点睛之笔,是精心备课做到胸有成竹后一语带出来的,当然也是顺理成章十分合理的。然而语文课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是政治课,所以语文教学是主,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辅;语文教学中必然要渗透思想教育,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授语文知识,形象的说:一节课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时间要传授语文知识,其他时间结合语文教学来进行思想教育。那么,语文教学中不渗透思想教育不就完了嘛?作为社会主义教育工作者,有这样的念头也是不对的。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当今的中小学生的思想教育严重不足,由于家长的溺爱等诸多原因,中小学生中的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自律,不会关心别人,经常表现为行为放纵、自恋、过于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忘了别人。
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自古如此,中国古代基本都是以经、史、子、集为主要内容的语文教育,但古人强调“文以载道”和“文道合一”,蕴涵在文章中的道理、思想是塾师们特别注意讲授、讲解的。于是在“子曰、呜呼”的吟诵声中,儒家的思想深入每一个学童心中,成为他们思想和行为的指南,以古鉴今,当前提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是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的。至少,可以负责任的说,如果中小学语文教师都能将思想教育当作每节课都必须要做的事,我们的学生平时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水准将提高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