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震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思考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_fl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科技档案为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科技档案的编研工作以其成果的研究性、提供信息的选择性、服务方式的主动性、发挥作用的广泛性等突出特点而日益引人注目。地震科技档案作为国家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科学研究和社会进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今,在人类步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信息化时代,充分挖掘地震科技档案资源带给人类的无穷价值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而档案编研正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促进档案文化建设发展的长足手段。传承、积累、传播和创造档案文化精品是档案编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点。信息化时代为地震科技档案编研产品的服务提供了契机,因此,要深度挖掘地震档案文化资源,创作地震科技档案编研精品。地震科技档案的编研精品能够推动地震档案文化建设,地震档案编研悄然掀起了地震科技档案主动服务的新篇章,它催生了编研精品的产出,使地震科技档案焕发青春,充满活力,大步走在国家防灾减灾服务的队伍中。
  一、地震科技档案
  地震科技档案是地震行业人员在从事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地震科学研究、仪器设备管理、野外考察等地震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以及其他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原始记录。它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记录,充实了国家的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建设,对各级政府开展防灾减灾决策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广大地震科研人员研究和预测地震、进行地震工作分析的基础,也是提供防震减灾服务的依据,因而推出地震科技档案编研精品,服务防灾减灾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二、地震科技档案编研现状及问题分析
  由于地震科技档案实行按卷整理,一卷内容页数较多,而且科技档案还没有进行数字化扫描,在目前的档案工作中,地震科技档案的编研成果少之又少。由于地震科技档案编研成果的匮乏,在日常科学研究中科研人员常常是东拼一点,西凑一点,所查信息并不能系统反映整个地震科研的真实状态,不能彻底实现为防震减灾工作的后备保障服务。编研作为一种复杂的智力型投入,本身带有较强的研究性质。在实际工作中的编研成果是只编不研,没有正确处理编与研的关系,同时编研工作不能紧扣主题,选题思路较窄,没有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编研工作的快捷化,给利用工作带来不便。
  (一)忽视了地震科技档案编研的积极作用
  长期以来,地震科学研究和地震业务工作一直作为地震工作的核心,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震科技档案作为地震工作查考的依据,在信息时代愈加重要。但是,地震档案编研存在重文书轻科技档案的现象,在地震科技档案编研工作中重编轻研,没有处理好编与研的关系。忽略了地震科技档案编研信息的传播功能和积累,忽略了档案部门智慧性能的发挥。
  (二)地震科技档案编研方法落后
  没有树立超前服务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没有利用信息时代的强大功能将需要的编研成果进行开发,在地震科技档案编研前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编研成果并没有贴近实际需要,只是盲目地进行汇编。综合档案室没有将重点地震科技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检索、下载和研究,不能充分实现为防灾减灾服务,常常是编研出的成果只能成为档案部门的摆设。在编研时纯粹依靠库藏档案,只是将所需材料汇总,内容简单,时效性滞后,并无开拓新资源之举,关起门来搞编研。这就使得档案编研内容滞后,利用率低在所难免。然而在信息化社会,如果没有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加工地震科技档案编研产品,则不能更形象逼真地反映地震科技档案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带给查阅者全新的体验;拒绝信息化时代的支持和帮助,编研工作将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可言。
  三、信息时代开发地震科技档案编研产品的意义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对地震科学奥妙的探索愈加强烈,对地震科技档案的利用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编研地震科技档案产品,满足了人们对科技档案深度和层次的需求。打破了档案被动利用的方式,特别是要根据地震科学研究、国家防灾减灾的实际发展需要,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编研地震科技档案精品,使科技档案以更集中、更系统,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利用,充分发挥地震档案的价值。
  (一)地震科技档案编研是对档案利用的深加工
  档案人员在对档案进行收集、分类、整理、立卷和归档后,通常需要通过利用服务发挥地震科技档案的价值。由于纸质科技档案不能同时满足多人的借阅利用,借助信息化手段,可实现多人对地震档案的利用。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总结发现:对于地震科研和防震减灾工作,人们往往需要某一类的档案提供线索,因此对于同一类的地震档案进行开发挖掘,促使档案人员走出去,深入地震科研、防震减灾的一线,对人们迫切需要的档案进行二次、三次加工,不仅可以减少对档案分散查找带来的不便,而且可实现地震科技档案的一站式服务,是提供档案利用的一种更高层面。
  (二)开展地震科技档案编研工作有助于综合档案室职能的完善
  當前,综合档案室的服务利用主要面对的是地震系统内部的查阅者,还没有全面对外开放。地震科技档案没有进行数字化扫描,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效果还远远未能有效地开发出来。面对信息化社会,综合档案室传统的档案服务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根据地震工作的“3 1”(即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科技创新)体系特点,不断创新完善综合档案室的服务功能,才能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由于档案部门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再加上人们档案工作意识的淡薄,档案人员存在重保管轻利用的思想。开展地震档案编研使档案管理向着档案信息化方面转化,改变了地震科技档案过去“养在深闺人不识”的被动局面,提高了档案部门的社会地位,使档案部门充满活力,成为防灾减灾工作的生力军。
  (三)与时俱进的不断提高档案编研质量
  在信息时代,通过网络的强大功能,可实现编研者与利用者的互动交流,根据用户对编研产品的所提意见,进而能够随时调整编研产品的内容,及时了解利用者对档案编研工作的需求。利用者可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等方式来获得与编研者的良好沟通,把自己的所需回复给编研者,档案人员根据利用者的反馈,把他们的问题加以归类整理,在以后的编研工作中加以改进,以此来促进档案编研的质量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2016年3月14日上午,省档案局党支部书记党建述职评议工作会议在北院办公楼三楼会议室召开.局党组班子成员、机关党委委员、各党支部书记等参加了会议.
他,参加了抗日战争中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淞沪会战;指挥了日军攻打南京时战斗最激烈、伤亡最大光华门战斗,使得日军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朝香宫鸠彦亲王为此亲自前往光华门跪拜;临危受命,鏖战衢州,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日军主力,虽败犹荣;作为中方代表,赴台湾接受日本投降,功载史册;被解放军俘虏后,不仅不计前嫌在新中国任职,还担任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置力于两岸的和平
在发展建筑信息化的进程中,装配式建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对其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需要从建筑设计着手,全面改善装配式建筑建设
2019年10月24日下午,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学会"杏坛丹心--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法展"开幕式在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举行。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阐述了认知结构的含义,并从比喻性思维、决策的灵活性、判断的独立性等8个方面论述了化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认知特征,并列举案例进行了佐证。
近日,河北省档案局相关工作人员到海港区法院检查档案管理工作,并对该院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进行5A级认定.经评审,海港区法院荣获“档案目标管理5A级单位”.
<正> 如果把时间拉回两年半前的1998年,再把镜头对准位于辽东半岛上的北方名城大连,一份打省城“冲”过来的《半岛晨报》,骤然打破了这里的报业市场的宁静。当时到过大连的外
<正>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21世纪经济报道》的品牌成长与操作理念,深入探讨当前经济报道的发展趋向,以此提供开展经济报道的一些新思路。竞争力——《21世纪经济报道》的活力
2016年6月1日上午,河北省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馆)长魏四海同志到省局驻平山县杨家桥乡前湾村与猴刎村精准扶贫工作点慰问驻村干部并视察精准扶贫工作。魏四海局长为驻村干部带来了组织上的慰问与关怀,极大地激励了驻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在听取了驻村工作组组长兼村第一书记康建红处长和汪益民副处长工作汇报后,魏局长对两个工作组前期扎实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工作队员再接再厉完成好下一阶段的扶贫工作,嘱咐工
考察了以五氧化二磷做脱水剂制备丙烯的方法。该方法是将一定量的脱水剂及无水异丙醇迅速加入干燥的蒸馏烧瓶中,加热并用排水法收集丙烯气体。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的最佳温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