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宇奇:打破一切恐惧找到答案

来源 :羽毛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afeng62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了解石宇奇的人都知道,伤后的他一直和时间较劲,因为“等待”这个词对他而言特别“亲切”。等待伤病好转,等待比赛来临,等待历尽千帆后能够沉淀出更加好的自己。

  作为国羽男单的准接班人,从亚青赛冠军、青奥会冠军、超级赛冠军、总决赛冠军,再到汤杯冠军、苏迪曼杯冠军的绝对主力,谁也不曾想到过,石宇奇居然会为东京奥运积分排名而头疼。



  7月在印尼公开赛上的意外受伤,对正值上升期的石宇奇来说,是晴天霹雳的当头一棒。突如其来的伤病,打乱了他的奥运抢分计划,更无情地将他从高空拽至谷底。在挂起免战牌的105天中,石宇奇错过了8站重要赛事,其中包括积分最多的世锦赛。缺席让他的世界排名从第3降到第7,更关键的是在东京奥运会的积分榜上,他的排名仅在第56位。
  面对紧迫的赛程与未知的前路,“小石头”怎能甘心被如此“放倒”。三个月的恢复期,他从轮椅到拄拐,从学走路到踮脚跑步,从定点练技术到打全场……失落过、恼火过、也流过泪。他知道手术可以修复身体上的伤病,但内心的重建需要循序渐进。梦想从来不是三分钟热度一蹴而就,从小时候拿起羽毛球拍,他到底受过多少次伤,流过多少次泪,在赛场上多少次摔倒,又站起来,已经无从统计。想要到达彼岸,想要天堑变通途,他明白唯一的答案就是勇敢地向前走,哪怕逆着光也要驱散黑暗去寻找。

想赢石宇奇“NOT EASY”


  在伤后的第105天,石宇奇由澳门公开赛再度启航。首场复出战开赛前,久疏战阵的他,独自一人在热身馆外的走廊,默默练着步法,调动状态进入角色。终于,他又站上了那片熟悉的绿色战场,与他隔网而立的是替补入赛、世界排名第73位的法国选手卡拉尔伯特。
  太久没有比赛的石宇奇,16比21丢掉了第一局。第二局,他依旧打得谨慎,而比分打到15比19时,他感觉局势不大妙,心想再被动下去,对手可就要赢了。那股子心底的不爽,让他连得4分追至19平,而后一路“大心脏”,硬是以26比24扳回了一局。决胜局,放开了的石宇奇自然没给法国人机会。一波出色的攻防他连取11分,看到对手全然没了之前的神采飞扬,他一鼓作气以21比11锁定了胜局。赢下复出首胜,他终于又回归到争抢奥运积分的征程上。
  “其实,本来想着第一场打完,结束就结束了。”回想起险些“一轮游”,石宇奇说开局想收着点打,但后来心中冒出了求胜欲,也就顾不了那么多,本能地就放开了。“当时落后就是很不爽,心里就是想赢,结果也就赢了!”
  赢下比赛后,卡拉尔伯特向石宇奇“打听”恢复情况,“你现在恢复到几成?”“大约70%吧!”卡拉尔伯特听罢无奈地直摇头说:“和你的七成功力打,我还打得如此不容易!”
  首场就是跌宕起伏的3局大战,石宇奇重温了久违的胜利,随即而来的是整个人都累得不行,下场后浑身肌肉就起了反应。为了减轻酸痛状况,他的康复主管、北医三院的高鑫大夫建议他用冷热水浴来缓解症状。刚好酒店房间内有浴缸,体能师打来冰块,让石宇奇在冰水中泡1 分钟,而后再去冲热水,反复交替。最后,再用筋膜枪给他适度放松。那天是晚场比赛,结束放松治疗时已经是凌晨1点多了。经过一番“急救”,石宇奇第二天上場感觉好了不少。
  挥别三个月后的首站公开赛,石宇奇一口气打满五场,不论是过程还是结果,他都没想到。特别是赢下泰国新锐王高伦的那场,他歪头笑着说:“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过关了。”毕竟回忆起6个月前他们在苏迪曼杯时的那场对决,当时打得刀光剑影。石宇奇转念调侃说:“他可能是见到现在的我不太适应,看到我这个伤患,不太忍心下手。”带着澳门公开赛的一枚银牌,石宇奇转场福州公开赛,参加世界羽联今年最后一站750赛。

接受欲速不达


  重新回到场上,石宇奇总嫌自己不够快,不能随心所欲,磨得他必须接受现状的慢节奏。“首先,上场前需要热身活动的时间更长了。”从前,只要提前一场比赛开始热身即可,现在则要两倍的时间去准备。“需要活动踝关节,身体其他地方也要激活。而且,打固定也比较花时间,打得不舒服,还要重新拆掉再打好,起泡的地方也得照顾到。”石宇奇说:“现在这些千篇一律的重复,不管是疼痛还是别的,都需要足够的心脏经得起磨砺。”
  福州公开赛首轮赢下了同病相怜的韩国男单名将孙完虎,赛后石宇奇指了指二人的脚,默契地相视而笑。次轮,他遇到了在澳门打决赛时一样的问题,脚底的水泡再次影响到他的移动。首局前10分,石宇奇认为打得还可以,但对手太有求生欲了,抓着他明显的软肋。拖着破了皮的水泡,石宇奇在后半局只能靠意识去判断球会打到哪儿,就往那儿靠一靠。为了保险起见,他在第二局选择了退赛。
  羽毛球运动员脚上磨泡很常见,但石宇奇属于比较夸张的那种,但凡见过他的水泡都会“不明觉厉”。原本从澳门到福州赛前,他的水泡有了一些好转,但经过首轮的“厮杀”,右脚的老茧下又磨出了新水泡,而且此时上面那层老茧有些要掉了,但不能剪,需要等里面那层皮慢慢长出来后再剪掉。队医为此想了很多办法,贴泡贴、用棉花垫,但是比赛不是其他,现实就是薄皮还没长好,里面那层又破了。石宇奇调侃说:“长新皮的时间赶不上比赛的进度,当新皮长出来,就又要打比赛了。”
  不过,眼见着2019年走到尾声,之后会有一段较久时间的蓄力冬歇期。石宇奇希望可以趁这段时间抓紧克服,重塑可能。就像打游戏,从最荒凉的边界开始,一点一点地打怪升级,直至掌控全局。   从澳门300赛的7成功力到福州750赛恢复到8成,以适应比赛、寻找状态为目标的石宇奇,任务完成得还算不错。没有水泡的影响,他也许会带来更大的惊喜。但石宇奇却辩证地分析道:“可能很拼,还赢不了。你想现在的男单现状,全盛时期都不见得能赢,更别提现在只恢复到8成。”言语之间,有无奈,却也闪烁着渴望自由奔跑的急切。

难忘伤后72小时


  如果没有7月18日那次意外受伤的干扰,石宇奇的东京奥运积分赛恐怕此时已经“高枕无忧”。


“现在这些千篇一律的重复,不管是疼痛还是别的,都需要足够的心脏经得起磨砺。”

  在印尼公开赛次轮因跨步救球,左脚踩偏扭伤后,他坐在地上等待医生的时候,还没意识到自己究竟发生了什么,心想喷点东西就站起来继续打。然而,脱掉鞋子后,他发现左脚踝瞬间肿了起来。“那一刻我就知道,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脸上挂着略显无奈的笑容,他被教练陈郁指导搀着一瘸一拐地走出场地。之后,石宇奇被送往当地大会指定医院,最终被诊断为左脚踝侧副韧带扭伤。
  为了确保治疗效果,国家队单打主教练夏煊泽陪着石宇奇从雅加达返回北京。落地时间是20日的凌晨3点,他们回到宿舍吃了点东西,天一亮就从南城赶往北城,到北医三院等待专家会诊。那天恰逢星期六,专家大夫都不在医院,等专家聚齐时已经是下午5时。
  经过会诊,石宇奇的伤被确诊为左脚踝侧副韧带撕裂。当晚7时决定手术,9时石宇奇被推进手术室,11时手术顺利完成。从受伤到手术,不到72小时,回忆起当时的某些时刻,石宇奇感觉自己好像是按着快进键进行的。
  只不过,对于曾经历过两次手术的石宇奇来说,手术是他不想要的。因为只要动了刀子,之后的恢复情况谁都无法预料。“我第一次做手术是在省队时,当时是右手剥夺性软骨炎;第二次是在青奥会后,右脚踝先天性的腓骨长短肌肌腱滑脱。”回忆当初,石宇奇仍心有余悸,“在这两处老伤的恢复过程中,自己吃的苦真的不算少。”
  但从医学角度来说,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恢复的时间相差无几,而且手术后,脚踝功能的恢复会比保守治疗好得多。在和教练、医生及家人的沟通之后,石宇奇下了决心。手术进行时,石宇奇沉沉地睡着了。就在他被推出来的时候,夏煊泽看着疲倦的石宇奇不由说了一句:“我看不得小石头这个样子,你们这几天好好照顾他。”隔天夏导又赶赴下一站公开赛去指挥比赛了。
  术后的当晚,麻药劲过后,石宇奇被疼痛反复侵蚀。有过切身體会的江苏队总教练孙俊为了陪石宇奇,整夜未眠,坐在椅子上陪他聊天。“孙导眼睛都要睁不开了,还在和我不停地聊。实在困得不行了,他就到外面去站一会。”
  大概过了两天,伤口的疼痛感慢慢有所减轻。打上石膏后,石宇奇发现腿垂地的时候,血向下涌会冲击得很痛。“不过,只要翘起来就不会疼。”能够找到减少痛感的姿势,石宇奇也是很容易满足的。

康复室的“高材生”


  住院伊始,石宇奇产生过那么一瞬间不切实际的放假幻想,极不喜欢出早操的他盼望着能在医院多睡一会懒觉。但早上一过6点,护士总会敲门喊他起床,并且和蔼可亲地问道:“起来啦,要不要我给你打水洗脸呀?”睡眼惺忪的石宇奇赶忙说:“别别别,让我再睡会。”尽管后来护士为了让他多睡一会,不再去喊他起床,但早就固定模式的“生物钟”总能精准地唤醒他:“新的一天开始了”。
  这条荆棘满布的康复之路,石宇奇每一天的训练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北医三院为他配备了最好的医生团队,康复过程中,他们也在尝试挑战恢复的极限。石宇奇说:“在有保障的前提下,和时间赛跑,能有多快,就有多快。”
  说起康复过程中最难的事情,石宇奇说:“没有最难,只有更难!”一句戏言,万种辛苦。了解复健的人都知道,在主动功能训练前,必须先经过“被动活动”这个辅助过程。忍耐疼痛的第一关,是大夫用手法推疤,通过搓和推,让皮下的修复处软化,避免形成硬结。后来,当石宇奇体验了“被动”压脚踝的角度后,他感觉之前的手法推疤根本不算个事。
  每次,石宇奇被推到康复门诊那一层,隔着老远就听到里面传出各种“鬼哭狼嚎”的“哀鸣”,所以进门前他总要横下一条心。问他和普通病人相比,是否是只冒冷汗不吭声的坚强榜样?他一脸“吐血”状:“怎么能不出声,我一直压到出院为止,每天都要经历一番痛彻心扉。压完之后,感觉头是真的疼啊!”每天经过“被动活动”,石宇奇总免不了汗湿全身,大量的精力消耗让他总是能躺回床上瞬间入睡。“在医院时,心态很好,每天都有事情做,一直没停过,除了治疗的时候痛苦一点。”
  治疗之外,石宇奇下午跟着康复师高鑫进行全身的康复训练。羽毛球选手天生的反应以及后天训练有素的运动能力,让他无疑成了康复室内“超级模范生”一般的存在。刚开始脚不能落地时,就先练身体机能,他高标准的完成度,让高鑫感慨运动员不同常人的自身控制能力。慢慢地,石宇奇开始从负重练习进步到脱拐学走路,也从手摇车升级到减重跑台。比起同类患者,石宇奇的康复进度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次创业”太难了


  术后三周,石宇奇从医院回到天坛公寓。那时,他有些迷惘。他还记得,第一次回到训练场,一切都那么自然熟悉,只有身体不是自己从前的感觉。站在场上练定点技术,他心里那股子要强劲,没来由就冲上了头顶。“那时候还没法跑起来,只是可以很慢地踮脚,任何专项技术都没法正常练,唯有简单的单脚平衡可以做。”


  原本立于金字塔尖上看风景的石宇奇,在伤病没有恢复透的情况下,感受到一落千丈的差距。一时间,挫败感将他击得无处可躲。那个站上球场就自带高光滤镜的天赋男孩,那个努力不辱使命、叱咤风云的骄傲少年,那个不怕摔倒又能迅速爬起的年轻人,当时仿佛被重重锁链困住了翅膀。“只能踮着跑,怎么打得了球?”
  然而,嘴巴硬的石宇奇一直在摸索如何成为肩负使命的那个人。这条路没有既定的攻略或教程,更何况在受伤后,未来似乎失去了固定的形状。不甘心的石宇奇选择直面自己的二次创业,他坦言嘴上还是会说太难了,但是已经不会想太多让自己陷进去怪圈。
  “联想太多,预期太多,不如把握眼下吧。我一直觉着挺难的,关键是如何调整。”不去预期,不去设防,石宇奇并不想将精力放在对未知的勾画上。在他看来,真正想给你的从来都不会问你要不要,现在的自己只要拼尽全力去努力,去证明梦想是值得的。
  作为一路带石宇奇成长的教练,孙俊洞察出弟子心态上的变化。为了陪石宇奇度过低谷,孙俊带着行李“搬”到了北京,偶尔家里有事,他就一早回南京,恨不得当天往返。为了带石宇奇重新起步,孙俊循循善诱,变着法儿地增加难度,提高他的自信和兴趣。练了一阵子,石宇奇发现好像效果还可以,没有想象中那么不能接受。
  除此之外,孙俊还针对“小石头”的心态进行辅导,“别急”是他们近阶段时常聊到的主题。孙俊也曾经在2000年奥运积分赛期间出现类似的伤病,面临过相似的问题,恐怕对弟子的现状,他最有发言权。
  当然,回到队中,康复训练还是要照计划进行。为了保障石宇奇的康复进度,北医三院的康复师高鑫每天午后都会挤地铁到国家队力量房给石宇奇上课,雷打不动。香港公开赛时,高鑫第一次跟着石宇奇去比赛。因为石宇奇全身酸痛反应比较大,高鑫每次按摩前都先给自己手腕打好固定。现场看过比赛,对于场上时常出现的超越极限的动作,也许是职业的条件反射,高鑫都会不自觉地为选手捏把汗。但随着对这项运动的认知加深,他也會为石宇奇腿部的一些功能练习进行特训。



  经过康复练习,石宇奇才明白“乌龟垫船脚——硬撑”并不对。小时候,只会肆意挥霍年轻的身体,身心都好似披上了坚硬的盔甲,好像“只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就一定能赢得奖牌”。但其实,他并没有真正学会灵活运用身体的能力。现在,他的踝关节活动度还不错,关键着重于它功能上的恢复。“踝关节是隐形的存在,哪怕用不到它,它也在起着支撑作用。”耳濡目染下,石宇奇也成了半个康复专家。
  从去年广州总决赛开始,石宇奇身边就多了一位常常抱着瑜伽垫出没的体能师小姐姐——王聪。在王聪眼里,石宇奇聪明,对自身的要求很高,自然对周围的人也不会放低标准。这体现在他冷不丁丢梗给你,你能不能接住;他突然问个知识点,你能不能给出答案。给他上体能课,更是考验业务水平,因为给石宇奇制定体能训练计划,一般常用的动作,他身体条件所限都做不来。换言之,体能训练内容全靠量身定制。
  自从受伤后,王聪说石宇奇好像有了一些变化。曾经,从出发到热身场,石宇奇习惯全程戴着耳机不讲话。现在比赛前,他有时愿意讲讲话。“好像变得有些柔和,不再‘耍自闭’了吧。”为了让石宇奇转换心情,王聪会避开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力量房,带着石宇奇在室外进行体能训练,晒晒太阳,补补钙。“比赛对精力的要求很高,所以,想让他有条件的时候能更放松一点,换换频道”,她说。
  近期结束比赛的石宇奇回到北京,训练后,他照旧躺在医务室内那张靠门口的按摩床上。一边治疗,一边听歌。也不知道是被按摩得疼了,还是被听的歌戳中了泪点,眼泪忽得不自觉就流了下来。石宇奇还没有来得及仔细感受那份突然波动的情绪,一旁的队友就问道:“你是又犯鼻炎了吗?”
  也许世界就是这样,有时看不到黎明的方向,有时受过的伤不一定会有解答,只能在黑暗中变得更坚强。相信时间,相信你不断的努力浇灌着的信念。这其中,没有攻略、教程或捷径。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总有一天,黑夜过去,你会在曙光中感谢当初的伤疤现在开着花。
其他文献
国悼日/韩少君  这是我继续朝北走的日子  消逝的村庄,据说多了一座衣冠冢  那位喊着歌谣从南方回来之人,她的帽子  多少有些奇怪。国悼日10时,有新火  有汽笛呜咽,我蹑足过一小木桥,低头  三分钟,看一群早逝者的小鱼儿  在水波里飞身  甚而跃出水面,追咬  踩空的长腿水蚊  水田里,她也脱帽  停下了锄头  国悼时刻/伊沙  将所有的窗子打开  才听到远方有  隐隐的汽笛声  在这少陵塬上 
期刊
一  在市南郊的一家古玩店里,我意外地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同事老董。他曾经跟我同在一家医院的同一科室里共同工作了三年多,是我的老大哥加老领导。  多年不见,此刻的他从外表上看似乎和原来判若两人。昔日平常朴素,今朝富贵逼人。且看他上身着件黑色意大利进口名牌皮夹克,下身是一条深绿色的法国公鸡牌水洗布裤子,脚上蹬一双阿迪达斯运动鞋,给人一种非富即贵的感觉。  我默默地注视着他,他多年前从部队退役时圆脸膛上
期刊
摘要:《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优秀的中篇小说,《活着》是余华在文学方面转型的成熟标志。两部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非常明显,都涵盖了强烈的生命意识,而其生命意识的比较也是人们探讨的热点。《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位“真正的硬汉”,面对重重险阻仍旧不向命运低头;《活着》中的主人公徐富贵从放浪不羁的少爷变成一无所有的贫民,但他仍然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不幸,甚至热爱平凡的生活。本文通过剖析、比较两位主
期刊
小说《笑傲江湖》里有这样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会有江湖。最近,世界羽联的境况就很适合这句话。世界羽坛进入赛事密集期后,关于赛程、抽签、判罚等的争议和抱怨不断出现,也频频被吐槽。看起来,羽毛球这个江湖里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矛头都指向了最高管理机构——世界羽联。赛程:从审美疲劳到身体疲劳  每年从9月起,世界羽坛进入赛事密集期,大量的国际赛事充斥着这三个月。从9月初的中国台北公开赛开始
期刊
这是一对很有差别的女双组合,胡斯尼是一名31岁的老将,曾代表埃及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女单比赛;戴着头巾的那一位叫哈尼,她比搭档小9岁,曾参加过2014年青奥会,之前也主要是打单打。近几年,她们成为女双搭档征战国际赛场。  由于自身实力有限,世界排名积分较少,这次在福州,是2018年世界羽联对赛制进行改革后胡斯尼/哈尼第一次参加世界羽联巡回赛,而且还是超级750赛。三年
期刊
分享会上,主持人介绍道,再过15天,“人民楷模”王文教就将迎来86周岁生日。今年80岁的林建成马上打趣说:“其实他已经88岁啦!当年为了能够回国,他隐瞒了两岁。”而三位当中最年轻的汤仙虎今年也有77岁,虽然汤导话不多,但是喜欢补充性发言,常常引得全场笑声。他说:“当年,中国羽毛球队名声在外,别人都是猜中国队的对手两局加起来能拿多少分。”  三位已逾权杖之年的羽坛功勋前辈,在分享会上带着大家回顾了中
期刊
在法国公开赛上,印尼混双乔丹/梅拉蒂连胜国羽双保险法国:混双王牌接连“走神”  法国公开赛紧接着丹麦公开赛举行,它既延续了丹麦公开赛的特点,又孕育出不一样的局势。具体而言就是,好几个单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最强势的桃田贤斗又一次输给了“克星”金廷,谌龙强势卫冕男单冠军。  在丹麦,郑思维/黄雅琼和王懿律/黄东萍接连输给印尼的乔丹/梅拉蒂。来到法国,单兵作战的“雅思”在决赛中再次不敌对手。这对
期刊
主讲老师:林立文前羽毛球世界冠军,曾担任国家羽毛球二队男单组教练,北京羽毛球队教练组组长;现为北京交通大学教师,北京交通大学高水平羽毛球队教练。技术关键词——击球点  杀球怎么控制好甜点?有什么辅助动作或者练习技巧吗?  (满天花雨撒落尘)  没发现还有专门训练控制击球甜点的方法,是我孤陋寡闻了?一般来说,不论什么技术,最好的击球点就是拍面中心点稍微向上的一个很小的区域,那个地方击球后拍弦的发力效
期刊
2019年中国(福州)公开赛进行期间,中国羽毛球协会同期在福州召开羽毛球规则审定会。会议为期一周,来自全国范围的资深羽毛球裁判专家齐聚福州,针对近一年来世界羽联关于规则方面的修改,进行翻译和审定。会议结束后,中国羽协正在对相关文件做进一步的编辑和校对。  本刊向世界羽联国际级裁判长、资深裁判专家郑三粮进行相关咨询。据她介绍,《羽毛球竞赛规则(2020)》(下称《竞赛规则》)修改和更新的内容比较多,
期刊
主讲老师:陈其遒1997年至2005年是中国羽毛球队男双、混双选手,2004年汤杯冠军队成员,2005年苏迪曼杯冠军队成员,单项最好成绩是2003年世锦赛第三名(与赵婷婷搭档)。2006年8月开始出任教练,先后在国家少年队、国家青年队执教女队。2008年10月开始,担任中国羽毛球队女双主教练,期间赵芸蕾/田卿夺得2012年奥运会冠军,于洋/王晓理多次获得世锦赛冠军。目前为国家队双打教练。  学习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