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盛宴走近徽州窗栏板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danfande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一句脍炙人口诗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它将古徽州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魂牵梦绕。明清时期徽商势力兴起,名震一时,为煊赫地位、光耀门楣,他们返乡后大兴土木。据《歙县志》载:“商人致富后,重返故里,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由此,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徽派建筑文化。同时,“无宅不雕花”的习俗也铸就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徽州三雕”(石雕、砖雕、木雕)艺术。
  木雕为“徽州三雕”之一,通常用于徽派建筑的梁枋、檐条、栏杆、华板、窗户等处。根据建筑物构件的需要与可能,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雕刻技法,雕花撰朵,富丽繁华,使建筑物显得典雅、庄重。窗户被喻为建筑的眼睛,承载着建筑物的灵魂,自然是徽州木雕工艺重点装饰之处,而窗栏板的雕饰又是重中之重。徽州民居的住宅形式多为封闭的四合院,房屋窗户均朝向中部的天井,进入中部院内的客人透过窗户很容易看见房间的内部陈设,因此主人一般在窗外加上一层窗栏板,用来遮挡外人的视线。这种护窗板是徽州民居特有的装饰物,徽州俗称“槛挞衣”,意为窗户的衣服,既不影响采光,又可以遮挡视线和从天井方向飘落的斜风细雨。因其正好与人视线平齐,故徽商对此处的装饰特别重视,可谓精雕细镂,往往是整幢屋宇中木雕工艺最精彩之处。徽州窗栏板装饰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故事、八宝博古等无所不包,无怪乎古人把它当画欣赏,也称之为“花板”、“画板”。本文精选安徽博物院收藏的三件明清时期徽州窗栏板,对其中蕴含的传统吉祥文化作初步探讨。
  明代几何纹窗栏板(图1),长104、宽60厘米。以平面浅浮雕为主,呈现出明代徽州木雕的古朴、典雅之风。顶部透雕花卉缠枝纹,其间立体圆雕三朵瓶花,寓吉祥平安之意,美化建筑的同时又起到支撑加固的作用。整个窗栏板分为上、中、下三组进行雕刻:上面一组的三个方框雕曲折回旋的几何纹。中部一组两边雕刻龙腾祥云,呈对称状;中间以几何纹为背景,开凿三个菱形框,框内各雕游龙一条,盘曲环绕,姿态各异,似在吞云吐雾,呼风唤雨。下面一组三个方框均雕鹿纹,古木苍松间,鹿或奔跑嬉戏,或卧地休息,或仰首观望,姿态各不相同。徽派建筑中常见鹿、鹤及椿树花草一起组成的“鹿鹤同春”图案,以“鹿”取“陆”之音,“鹤”取“合”之音,谐音“六合同春”,寓意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也喻人永葆青春,年华永驻,福寿绵延。鹿、禄同音,故鹿又寓意享受俸禄,官运亨通。这件窗栏板装饰风格简洁明快、古朴大方,将主人希冀的平安、吉祥、高升、福寿延绵、望子成龙等美好愿望齐集于上。
  明初社会自上而下反对奢靡浮华之风,崇尚节俭。这种风气也反映到徽州窗栏板的装饰中,使之呈现古拙质朴、清新典雅的装饰风格。而到了清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徽商实力的日益增强,徽州窗栏板的装饰风格朝着细致、繁缛的方向发展,可谓精雕细镂、技艺绝伦。
  清代“百忍堂”窗栏板(图2),长106.5、宽62厘米。上、中、下均有雕刻:上部透雕三组图案,两边为龙腾祥云,中间为凤戏牡丹。凤戏牡丹起源于生殖崇拜,凤代表男性,牡丹代表女性,凤戏牡丹暗喻男女交融,蕴早生贵子之意。中部两边雕刻喜鹊花卉图,其中右边图案梅花有残缺。中部深浮雕一组人物,中间几人手执一条幅正在欣赏,条幅上书一“忍”字,旁边几人对此大加赞赏,奔走相告。人物后面房屋的匾额上书“百忍堂”三字。下部三组以抽象写意的手法雕刻鱼跳龙门图案,寓意子孙辈辈得做高官。这件窗栏板的题材来源于唐代“公艺百忍”的故事。据史书记载,唐代时,郓州有人曰张公艺,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无事,唐高宗甚是好奇便问其故,张公取出一张纸写下了一百个忍字,唐高宗十分赞誉便赐号“百忍堂”,从此各地张姓大都以“百忍”为堂号,并列为祖训。
  明清时期,徽州家族聚居、累世同居之风盛行,流传着许多名门望族几代同居、同食的美谈。徽州方志中有四世同堂、九世同居甚至十三世同居的记载。徽州木雕中也经常可见“累世同居”图,画面中房屋匾额或写“五代同堂”,或书“九世同居”,家中老少济济一堂,共享天伦。家族聚居邻里手足间难免有矛盾冲突,如何避免、解决这些问题以维持家庭和谐,徽州先民提倡谦虚、忍让的处世之道,推崇“百忍”精神。故此“百忍堂”的故事在徽州流传甚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清代人物花卉鸟兽窗栏板(图3),雕刻更为繁缛,布局更为精巧。该窗栏板长106.5、宽48厘米。分为上中下三组:上部雕刻三个图案,第一幅为双鼠戏葡萄图,葡萄果实累累,厚密多子;而鼠的繁殖力很强,位居十二生肖之首,称之为“子”。据《汉书·律历志》载:“阴阳合德,气钟于子,化万物者也。”鼠与葡萄皆为多子之物,镌此寓意多子多福,子孙万年永续。中间一幅雕刻一对长尾凤凰在牡丹丛中嬉戏,遥相凝望,深情款款;最后一幅雕双龙拱寿图。中间一组雕刻五个图案,表现的是当时文人、官员的生活:第一和第五幅表现夫妻之间恩爱和谐的生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第二幅是拜访同僚,互相行礼,以示谦虚尊重;中间一幅雕刻古木苍劲,树阴下一群文人官员在一起谈诗论道,赏画品书,切磋技艺。右下角一只鹿翘首观望,鹿、禄同音,隐喻享受俸禄。第四幅是状元打马游街图,春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下面一组的第一幅图雕喜鹊石榴图;第二幅雕狮子滚绣球图;第三幅雕喜报三元图,喜鹊和三颗桂圆,寓意科举成功,步步高升。“三元”是古代文人梦寐以求、升腾仕取之阶梯,喜鹊是报喜之吉鸟,以三桂圆或三元宝寓意“三元”,是表示一种希望和向往升腾的图案。
  明代的徽州窗栏板装饰图案较为单纯、简朴,但却流露出一种高雅、大方、持久之美,而清代的徽州窗栏板雕刻精细,显示出另一种华丽、富贵之美。徽州先民在进进出出、侧首回眸间都能看到窗栏板上镌刻的具有教化之意的吉祥图案,举手投足间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功德教化自然铭记于心,徽州也顺理成章地获得了“东南邹鲁”之美誉。
其他文献
近年来,学前教育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需要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因此,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新时代幼儿教师队伍尤为重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根据我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我们积极探索培养幼儿教师的有效研训途径,努力
期刊
绘本《真正的好朋友》画面优美、情感细腻,柔和的线条与色彩表现出自然的恬静与友谊的和谐,沙滩熊和候鸟丽芙的友谊温暖动人,结语“有一个真正的好朋友在身边,一切都会变得更美好”贴切地道出了友谊的珍贵。围绕这个作品,我们首先组织了语言活动,旨在帮助幼儿理解沙滩熊和丽芙的珍贵友谊,引发幼儿关注自己的交友情况,认真思考并愿意分享自己有哪些朋友,为什么愿意和对方做朋友等问题,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性能力的进一
期刊
中班幼儿相比小班幼儿来说生活经验更加丰富,他们不仅关注自身,也开始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在“寻找夏天的秘密”系列活动中,我先是通过谈话活动帮助幼儿对夏天的季节特征和人们常用的避暑方式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进而抛出问题“动物们是如何过夏天的”,引发他们关注动物们在夏天的生存状况和避暑方式。活动“动物的自然降温方法”和“探秘动物园”,既能满足幼儿的探究兴趣,也有助于他们在自主探究、亲身观察的过程中
期刊
上世纪60至80年代,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燕国都城燕下都进行了全面勘察和部分发掘。位于燕下都西城中部的辛庄头墓区30号墓出土了大量陶器、铁器、铜器、金器、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尤以80余件金器最为耀眼,目前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这批金器多为饰件,有长方形饰5件、带孔半球形饰6件、半球形浮雕饰2件、圆形饰1件、熊羊浮雕饰6件、扁圆形饰6件、桃形饰4件、人头像饰9件、熊头饰1件、鹰首鸟喙形
期刊
江浙一带,私家藏书极其盛行,苏州作为经济文化名城,亦是书香盈邑,藏书之风享誉海内外。无论是规模恢弘的图书,还是屹然矗立的藏书楼,以及在长期的藏书活动中总结出的藏书理论,都成为藏书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由此形成的习俗、风尚和藏书家主体的潜层心态,又无不丰富着地域文化的积淀。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长期关注、研究苏州私家藏书文化的苏州大学图书馆馆员孙迎庆先生。  记者:根据您多年的研究,苏州藏书家和藏书楼
期刊
幼儿似乎天生与自然有着一种必然的联系,他们对自然界的动植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在一次探索自然角时,幼儿发现有些菜叶上有洞洞,这引起了他们的讨论和追踪研究。“为什么会有洞洞?”“洞洞是被谁咬的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的课程故事开始了。  初遇小虫子  一天在户外活动时,甜甜和皓皓偶然发现了自然角的菜叶上有小洞洞,他们就蹲在菜叶旁开始讨论:  “每个洞洞都是不一样的。”  “有的是圆圆
期刊
墨江县是全国唯一一个哈尼族自治县,也是全国唯一一座北回归线穿城而过的地方。它像一颗璀璨的宝石深深地藏觅在苍茫的哀牢山。来到普洱挂职近一年了多次与它擦肩而过,都没有来得及在此逗留、观赏、写生、创作。  勤劳勇敢的哈尼人一千多年来就在这山水交融、群山连绵的哀牢山中用自己的双手,开疆辟土,修筑梯田,编织出了美好的幸福生活。我们一行今天的目的地就是离县城30公里的龙坝乡。车在大山中左旋右转,我的目光在高山
期刊
许经润,字雨庄,号玉融散人。福建福清人,1963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莆田美术家协会主席,福建省民间美术研究会常务理事,莆田市画院副院长,莆田市艺术馆馆长、副研究馆员。中西画兼长,现主攻中国画山水、花鸟。主要作品有《湄洲祖庙揽胜图》、《黄山烟云》等,合写出版《速写与构图指南》。传略辑入《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等
期刊
据《清资政大夫吴鲁墓志铭》载,清末状元、晋江人吴鲁(1845—1912)平生著作颇多,有《蒙学初编》、《兵学、经学、史学讲义》、《教育宗旨集著》各两卷;《国恤恭纪》一卷;文四卷;《读王文成经济集书后》六卷等。吴鲁逝世后,其四子吴锺善收集遗稿,刊印两部著作,一部是《正气研斋彚稿》,另一部是《百哀诗》。由于刊印数量有限,历经时代变迁,这两部著作在社会上已经罕见,知者甚少。直至1964年,福师大校长张立
期刊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经济昌盛的镇江地区(今江苏镇江)、沪(今上海)的文化出现了蓬勃生机。画界颇有造诣的画家人才,屡次辈出。但这些画家风格,既不同于“金陵八家”,也异于“扬州八怪”,更不落于“娄东派”的窠臼。他们继承画史上的绘画法度,历经创新,自成一派。画史上称这一派是“丹徒派”、“镇江派”或“东江画派”。这一派的画风对清代后期的画坛影响颇大,它的创始人和开拓者的代表,则是著名画家张崟。  张崟,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