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苏富比2014秋拍圆满结束等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haiyand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苏富比2014秋拍圆满结束
  香港苏富比2014年秋季拍卖会(10月4日至8日)8日圆满结束,总成交额达29.04亿港元,拍出2698件拍品。其中,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秋拍共七场拍卖总成交达6.988亿港元,中国书画秋拍总成交额达4.67亿港元。
  嘉德2014秋拍上海巡展盛大举行
  中国嘉德2014秋季拍卖会全国巡展上海站,于10月29日至30日,在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举行,中国书画、中国油画、瓷器、工艺品、古籍善本、邮品钱币、珠宝翡翠七大品类的重点拍品将联袂亮相。
  国家一级文物“田猎卜甲”首次展出
  从10月15日起,旅顺博物馆举办“三千年回首,甲骨传余响”展览,其中国家一级文物“田猎卜甲”首次向公众展出,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1月15日。同时,旅顺博物馆召开《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首发式,该书由旅顺博物馆与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合作,将旅顺博物馆藏2300多片的殷墟甲骨经整理与研究,首次集结成书。
  牛坡洞遗址出土大量文物
  日前,在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的牛坡洞遗址发掘现场出土了大量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的文物,包括人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以及绳纹陶片等重要发现,有望揭开华南古人类之谜。
  驴友发现数处神秘摩崖石刻
  近日,在金华婺城区雅畈镇和安村附近山崖上,有驴友发现了数处神秘摩崖石刻,大大小小的文字,工整有力,但因为年代久远,风化严重,难以辨认。专家称可能是元末明初石刻。
  佳士得上海2014秋拍1.32亿元收槌
  在佳士得上海首拍一周年之际,新老藏家齐聚2014年度秋季拍卖。现当代艺术、名酿、珠宝、腕表及全新品类“中国当代设计”拍卖均得到国内及海外客户的积极响应,10月24日三场拍卖总成交额达1.3235亿元。本场晚间拍卖最高价拍品为曾梵志的《无题06-3》,该作品以1947万元拍出。
  450年前《永乐大典》残页展出
  近日,“册府千华——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正在南京图书馆展出,这是南图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古籍展览,数量多达200部,包括最受瞩目的明内府所抄《永乐大典》残页、研究明代南京马政的《南京太仆寺志》,以及宋拓《灵岩寺宋贤题诗题名集拓》《史记》130卷。此次展览展板介绍一改过去太学术、太小众的风格,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为读者做一次古籍知识普及。
  宣化发现赵孟頫书碑
  日前,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文物部门完成了今年9月出土的一块石碑的清理和鉴定工作,石碑为当时官员贾柔的神道碑,碑文为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所书。该碑现存19行,满行38字,共计621字。此碑为赵孟俯晚年作品,笔法圆润,是赵孟俯书法之上乘之作。
  专家认为:甲骨文起源于彩陶符
  在青海省乐都县一处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公共墓地——柳湾墓地,出土了近2万件远古彩陶,包括马家窑文化的半山、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类型,距今4500余年。这些彩陶的纹样有锯齿纹、涡纹、菱形方格纹、葫芦形纹、圆圈纹、变形蛙纹、平行线纹、折线纹、三角纹等。一些彩陶底部或陶体彩绘以下部分标有“+”“-”“×”等符号,考古专家认为,这些符号极有可能是原始文字的萌芽状态。
  450余件中国汉代文物亮相法国
  10月22日,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分别题写序言并共同担任监护人的“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在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全面呈现了中国汉代瑰丽的文化遗产。
  蚌埠市钓鱼台遗址出土两枚西周玉璧
  近日,在蚌埠市钓鱼台遗址出土了两枚西周小玉璧。这两枚小巧的玉璧,直径约1厘米,形同纽扣,中有圆孔,虽历经千年,玉璧表面仍很光洁,且造型精巧,做工精致。
  隋炀帝墓西北角再现砖室墓
  近日,由中国唐史学会、中国考古学会、扬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隋炀帝与扬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扬州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40多人齐聚扬州,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重大考古成果。研讨会上,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透露,在隋炀帝墓和萧后墓旁边还发现了一座可能相同年代的古墓,长度大概在五六米,目前来看,与一号墓、二号墓同一历史时期的可能性非常大。
  挖掘机“上阵”破开明代古墓
  10月14日,湖南娄底市娄星区万宝镇群益村一处新建城市建设道路施工现场发现一座古墓,古墓由石灰等建设成的一个长约4米、高和宽约1.5米的整体墓体,大石板当成了墓门。挖掘机将墓体破开后,在古墓内清理出来尸骨等遗物。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古墓里面墙体有色彩鲜艳的马车、人物绘画。左右对称,墓盖为八卦图,墓头为坐佛头像。对于用挖掘机破开古墓的行为,有网友表示质疑。
  繁昌窑欲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近日,从繁昌县有关部门获悉,为了保护繁昌窑遗址,展现古代繁昌窑的繁荣盛景,繁昌窑遗址文化公园的大规划已经完成。按照规划,这里不仅要建青白瓷文化博物馆、再现古代“龙窑”的生产状况,让现代市民现场体验一千多年前的先民如何制造青白瓷的同时,还将建造南唐文化风情区,让《韩熙载夜宴图》上的部分场景得以展现。
  黄海海域发现疑似“致远号”甲午海战沉没战舰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近日认定一艘丹东黄海海域的沉船系甲午海战沉没战舰。目前战舰被命名为“丹东一号”。“丹东一号”体量在1600吨左右,所处海底深度大概在18米到23米之间。战舰全部深埋在泥沙里,零星的铁甲边缘和船体构件微微凸起于泥沙之上,还都附着着大量的海底生物和渔网。目前考古队正在对“丹东一号”周边进行集中抽沙,力争通过测算战舰长度最终确定战舰身份。
  《四库全书》影印本入藏南图
  10月13日,一套价值1500万元的文津阁《四库全书》影印本昨入藏南京图书馆,从即日起至10月30日,公众可以到南图5楼的专藏室观看原大原色原装帧的样书。这部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分装在6100多个金丝楠木匣中,书库外设有样书阅览处可供读者参观,书皮按门类分为绿、红、蓝、灰四种颜色,在首批展示的样书中,读者可以看到苏轼撰写的《东坡易传》,南京地方志《景定建康志》,绘有各类花草图样的《救荒本草》和唐代诗人张籍的《张司业集》。
  陕西农民耕地时意外发现李自成故居
  陕西省横山县长峁墕村民冯广玉在耕地时,不小心陷入一个天坑,发现竟然是一孔窑洞的顶部。随后,经榆林市考古队发现,此处分布有14孔窑洞,组成一个院落。为此,陕西省横山县召开了一场“李自成故居学术研讨会”,知名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讨论。经研究论证,考古发现与史料记载基本吻合,初步判定李白成故居在此遗址内。
  陕西发现西周“第一豪车”
  考古人员日前在陕西宝鸡市岐山县贺家村的周原遗址考古发现一套豪华的“青铜马车”。经专家初步研究,判断其年代为西周中晚期,其华丽程度在西周车马发展史上堪称“第一豪车”。经多位专家确认,这辆年代为西周中晚期的青铜马车的木制轮辋外包铜壳,车轮直径约1.4米、周长约4.4米,轮牙宽5.7厘米、厚1.9厘米,个别处见到钉眼,测算重约24千克。
其他文献
在淮北柳孜隋唐运河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唐代长沙窑褐斑模印人物纹执壶具有典型的时代特色,本文结合此件文物谈谈笔者对长沙窑瓷器的异域特色及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  一、唐代长沙窑瓷的异域特色  (一)唐代长沙窑褐斑模印人物纹执壶鉴赏  这件唐代长沙窑褐斑模印人物纹执壶,喇叭口,束直颈,肩部对称粘装双系,鼓腹,大平底。内施釉至口沿,外施青釉至下腹部。口沿、两系和短流下饰褐斑,两系下褐斑上饰模印
期刊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行旅图一直是自五代至清代的画家们青睐的一种山水绘画题材,并且,画家们一般都将画作中的行旅置身于高峻渺远、荒寒冷寂的山水自然之中,流露出画家自身对行旅、对人生的种种思考。例如,以《雪山行旅图》命名的就有北宋燕文贵、南宋刘松年、元代姚廷美、明代钱毂、明代谢时臣、清代上睿等人的画作;以《溪山行旅图》命名(或被命名)的就有北宋范宽、两宋间朱锐、明代张瑞图、清代王翚等人的画作;以“关山”为
期刊
2014年10月25日,由星光珠宝独家支持的安徽广播电视台《周末赛宝会》栏目阜阳站鉴宝海选活动在星光珠宝阜阳旗舰店盛大举行。现场吸引了500多名藏家前来鉴宝,场面十分热闹。  《周末赛宝会》栏目突出权威与公正,拥有国家最高鉴定机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三至五位固定专家团。原安徽省文物鉴定站站长周京京、中国古陶瓷研究协会副会长李广宁、考古学博士后王长丰三位专家团现场为藏家进行藏品鉴定。  目前,
期刊
在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展厅陈列的众多精美瓷器中,有4件青花瓷令世人惊艳,它们是1964年5月在河北保定市永华南路元代窖藏内出土的器物,当时共出土瓷器11件,其中包括6件青花瓷器、2件卵白釉瓷器和3件蓝釉描金瓷器。此次青花瓷器的出土曾轰动一时,是国内首次发现的成批元代青花瓷,这些器物造型典雅端庄,纹饰丰富,制作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堪称元瓷极品,弥足珍贵。本文笔者将4件绝美
期刊
2008年8月的一天,刚早上9点,就已经酷热难耐,知了正在树上叫得欢快,远处的山和房子就像是要燃烧起来一样,仔细看的时候会发现有呼呼的水蒸气往上飘。天空那么蓝,天边飘着几朵白花花的云。在一片向阳的小山坡上,有多个大大小小的各个时代的土丘,这是一个从西汉早期一直到现在都在使用的墓地。因为地方经济大建设,需要开发这片土地,抢救性的发掘刻不容缓,我们的人工发掘正在紧张地进行。这天气很热,也很平常,不过是
期刊
书法是一种载体,人们就是要通过这种载体,来体现自己的追求,体现自己的精神,体现自己的生命。而这留在人间的线条,只是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永恒。王羲之至今不死,欧、颜、柳、赵与中国书法同在。  中国书法艺术作为世界艺术门类之一,历经几千年,久而不衰,吸引着众多的爱好者倾其毕生精力为之奋斗。冯其庸先生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  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斋号“瓜饭楼”。1924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在江南艺术
期刊
刘颜涛,1965年5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导师,中国书法院导师,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主任,安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为“中国百杰书法家”,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首届全国老年书法作品展”“第二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百里杜
期刊
鸡缸杯拍出2.8亿港元  4月8日,在香港苏富比的春季拍卖会上,一件玫茵堂珍藏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124亿港元(含佣金)成交,刷新了中国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它超过了2005年7月伦敦佳士得以折合2.3亿元人民币拍卖成交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这件鸡缸杯的买家为上海收藏家刘益谦。  潘玉良作品3450万港元成交创其个人新高  4月6日晚,香港保利2014春拍“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正式举槌,其中本
期刊
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开始以来,我又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到中国农业博物馆馆藏的黑陶文物,再次感受到它的古朴厚重,感受到它的生动传神。  中国农业博物馆馆藏黑陶文物近百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元代黑陶明器,共有40余件,包括人俑、马车、粮仓、生活器具等。这套黑陶明器型制古朴,做工精巧细致,数量丰富,品相完整。人物刻画生动传神,质感细腻温润,通体透射黑色光泽,时代风格明显,是元代黑陶中的精品,如图1所示
期刊
“千古传奇——张大干艺术作品展”亮相山东省美术馆  4月13日,“千古传奇——张大干艺术作品展”在山东省美术馆展出,此次展出的93幅作品涵盖了张大千1930-1982年创作的山水、花鸟、人物画作和书法作品。本次“千古传奇——张大干艺术作品展”由山东省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主办,张大干作品全部由台湾长流美术馆提供。  国博推出“娘本唐卡艺术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4月16日向公众推出“娘本唐卡艺术
期刊